定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自评报告本科教学评估相关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定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自评报告本科教学评估相关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自评报告本科教学评估相关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教学与科研水平
B
3.专业基础条件
3.1实验教学设备与专业实习基地
3.2专业图书资料
3.3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及使用
4.教学改革与建设
4.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2课程建设
4.3实践教学
5.教学管理
5.1教学运行与质量控制
6.人才培养质量
6.1一次性毕业率和学士学位授予率、学风情况
6.2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
6.3学生科研活动与学科竞赛
6.4社会声誉
C
7.特色
7.1专业特色和优势
总评结果
现将各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相应观测点评估结果分述如下:
1专业规划与实施自评等级A
1.1专业建设目标、思路与措施自评等级A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设置以来,经过6年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经为自治区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形成了完善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定位准确,体现学科优势与特色,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1.1.1专业定位自评等级A
1.1.1.1培养目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际、有侧重、创特色”的原则,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教学基础和教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经济领域中的有关实际问题,适宜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1.1.1.2办学水平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办学时间较晚,整体办学水平处于***自治区中等水平。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中,我们牢牢抓住了提高师资水平这一带有基础性的工作,我系已获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到了专任教师的70%以上,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读博率近90%。
力争在2025年以前,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成在全国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中有一定影响和专业特色,在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的一些领域达到领先水平,在***自治区把本专业建设成分支学科领域齐全、学生培养规格较高、学生培养层次比较完整的本科专业。
1.1.1.3服务面向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立足于***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立足于***财经大学的专业布局,以经济建模和科学计算为主要专业发展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际、有侧重、创特色”的原则,为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中高级专门人才。
1.1.1.4发展规模
为了保证培养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同时结合我系实际,发展规模宜精不宜快。
在现有在校生114人的基础上,近3年每年招生规模以50人为宜。
今后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宜在[30,60]的规模区间合理运行。
1.1.2建设思路自评等级A
以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为基本标准,在专业建设、改革、发展方面,要遵循教育规律,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坚持依法办学,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和《***财经大学教育事业“十五”后期、“十二五”计划及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高办学质量。
在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基础上,加强科研工作,以科研推动教学促进教学,不断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按照“真抓实干、循序渐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遵循教学重精品、科研上水平、专业显特色、合作促提高、发展创品牌的原则,根据我校发展的基础,参考国内外同类大学的办学经验,立足内蒙、明确定位;
以实干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前瞻性思维,分层次、分阶段地稳步推进专业建设工作。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际、有侧重、创特色”的原则,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基础,以教学质量为生命,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本专业办学向着符合时代需要、人才成长需要的方向发展。
我系将重点规划和建设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经济建模、科学计算、大数据分析。
(1)经济建模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依托我院强大的数学建模指导团队,开展经济活动中数量关系的研究及数学模型的构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等教学和科研活动,为我校经、管、文、法、工等学科提供技术支持,为全区经济建设培养专业型、创新型高级人才。
(2)科学计算方向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最优化算法及理论研究、MATLAB程序设计、有限元方法、微分方程数值解等。
(3)大数据分析方向
探索性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
1.1.3规划举措自评等级B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培养模式;
(2)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体系,坚持理论与应用并重;
(3)加大教师引进与培养的力度,注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4)广泛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尽快凝练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学术科研方向;
(5)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摸索出一套与学校办学定位及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4)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制度和措施形成质量保证。
备查材料:
(见专业材料目录)
1.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12版,15版)
1.2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十二五、十三五规划)
1.3近三年数学学科建设规划
1.4主要课程建设方案
1.5课程体系建设人员分配表
1.6主要专业课程建设总结
1.7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年度工作计划活动总结
1.8近三年的活动(研讨)记录
1.9近三年的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师资队伍自评等级A
2.1师资结构与素质自评等级A
2.1.1教师结构自评等级A
截至2015年10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拥有专任教师共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
在年龄结构上,30-40岁8人,41-50岁3人,分别占比73%,27%;
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分别占比45.5%,54.5%;
在学历结构上,博士及在读博士8人,硕士2人,学士1人,分别占比73%,18%,9%;
在学缘结构上,11名专任教师本科或硕士分别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师范大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5所国内高校,现有8名博士及在读博士分别毕业或就读于***农业大学、***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蒙古国人文大学等中外5所大学。
总体上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充足,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发展趋势良好。
2.1.2生师比及教学团队情况自评等级A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有在校生114人,专任教师11人,师生比为10.36,远优于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规定的财经类高等院校生师比不超过18的要求。
生师比符合国家要求,结构合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专业带头人邵颖丽教授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均为高级职称或博士及在读博士。
2.2主讲教师及授课情况自评等级B
2.2.1主讲教师情况自评等级B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1名专业教师中,具备主讲教师资格的11人,其中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接受过本专业系统的教育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00%,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每一位教师至少能上两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至少有两位教师能担任主讲。
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达100%,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讲教师为副教授(含)以上职称的比例达60%以上。
2.2.2主讲教师授课情况自评等级B
我系教授、副教授全部给本科生上课,每学年为本专业本科生授课率达100%,授课时数年人均达216学时/学年,整体教学水平较高。
2.3教学和科研水平自评等级A
2.3.1教研和科研情况自评等级A
我系积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有稳定的科研方向,有数量较多、水平较高的教研及科研项目成果,并对教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近三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任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科研论文61篇,其中第一作者32篇,合作作者29篇;
完成或立项科研项目31项,其中主持10项,参与21项,参与人数达47人次;
出版教材(教辅)或专著9部,其中专著1部,教材4部,教辅4部,参与人数达25人次;
获政府、学会、行业省部级(含)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
在“十三五”期间,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任教师拟在核心刊物上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43篇,其中特刊0篇,B1类19篇,B2类4篇,B类20篇。
拟申报各级课题2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6项,校级12项,横向课题2项。
拟出版教材或专著10部,其中编写教材或教辅9部,出版专著1部。
2.3.2学生评教情况自评等级A
我系拥有一支基础扎实、治学严谨的本科专业教师队伍。
为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我系以教研室为中心,定期进行专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探讨。
教学效果与质量较好,在学校历年学生评教中,优良率达100%。
2.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2.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规划
2.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青年教师建设规划
2.4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表
2.5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授,副教授授课情况统计表
2.6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近三年的论文统计
2.7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近三年的课题统计
2.8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近三年的教材或专著统计
2.9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获奖及证书统计表
2.10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学术交流统计表
2.1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学生课堂教学评价表
2.1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听课记录
3专业基础条件自评等级B
3.1实验教学设施与专业实习基地自评等级A
3.1.1实验教学设备自评等级A
为满足本专业教学、科研的需要,学校的国家级实训中心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提供了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平台,我系四门专业核心课程MATLA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值分析、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的教学与实训均在该先进平台上进行。
3.1.2专业实习基地自评等级A
本专业现已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11个,平均每11名毕业生拥有一个专业实习基地,充分满足毕业生实践与实习的需要。
且具有系统科学的实习计划和方案,实习效果显著。
学生的实习报告规范,质量较高,并能协助实习单位开展工作。
3.2专业图书资料自评等级B
3.2.1图书资料自评等级A
专业图书、文献种类较多,现有各类图书5599册,能很好的满足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近三年累计订阅专业期刊98种,报纸23种,本专业的国内重要杂志基本齐全,图书流通量累计达120本次。
3.2.2网络资源自评等级B
本专业具有教师与学生阅读的图书资料,“网络图书”(光盘、影带等)和电子图书的场所和设备,资料丰富,使用率高,
3.3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及使用自评等级B
3.3.1专业建设经费自评等级B
统计与数学学院近三年专业建设经费累计投入136.12万,年平均投入额达45.37万,较为充足。
3.3.2专业建设经费使用情况自评等级B
专业建设经费的使用率高,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3.1实验课上课情况统计表
3.2实习实训基地统计表
3.3统计与数学学院图书资料统计表
3.4统计与数学学院专业建设经费统计表
4教学改革与建设自评等级B
4.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评等级A
4.1.1培养目标和要求自评等级A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处理和科学计算为背景,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为基础,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一个新兴理科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际、有侧重、创特色”的原则,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信息处理和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的初步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信息、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用软件开发、金融计算、经济建模、系统设计及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民族观、法制观,具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具有较强的算法分析、程序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5)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6)掌握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学科和专业的外文书籍与文献,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8)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4.1.2课程设置自评等级A
在课程设置上,我系严格按照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1)公共基础课充分体现了财大特色。
在23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了充分体现我校特色的国家级特色课程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宏观、微观、计量)。
(2)学科基础课充分体现了统数特色。
在学科基础课中开设了最能体现统数特色,尤其数学特色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核心课程。
(3)专业主干课充分体现了计科特色。
在专业主干课中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值分析、数据分析等核心课程。
(4)专业选修课充分体现了应用特色。
在专业选修课中,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其专业出口,特开设了科学计算、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与应用、金融计算与投资分析等模块约40门左右的专业选修课。
为保证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要求学生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须在专业基础模块中修够13学分,在科学计算及信息科学模块中修够9学分以上(含9学分),在大数据分析模块、软件开发与应用模块、金融计算与投资分析、综合交叉模块中累计修够17学分。
这些课程设置既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际、有侧重、创特色”的专业指导原则,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财大特色、统数特色、计科特色。
4.1.3课程结构自评等级A
本专业总学分为165学分,必修(含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114学分,选修51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
共23门,52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
共7门,29学分;
(三)专业主干课:
共5门,18学分;
(四)专业选修课:
39学分;
为保证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专业基础模块中选修课程必须完成13学分,在科学计算及信息科学模块中选修课程必须完成9学分以上(含9学分),其余17学分在大数据分析模块、软件开发与应用模块、金融计算与投资分析、综合交叉模块中累计完成即可。
(五)素质教育选修课:
12学分;
(六)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
15学分。
课内教学总学时、学分适宜,课程结构优化,选修课学分比例达到课内总学分的25%,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达到了总学分的42%。
4.2课程建设自评等级B
4.2.1教学改革内容自评等级B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我们相继制订了“十二五”、“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并制订了阶段性目标与任务,按照规划要求,启动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经过6年多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了MATLA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值分析等8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编排,并制作了学科基础课电子教学课件。
教师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参加全国性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11人次。
近三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任教师在各类期刊上共发表教学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11篇,合作作者2篇;
完成或立项教育教学项目8项,其中主持3项,参与5项,参与人数达14人次;
获政府、学会、行业省部级(含)以上教育成果奖4项。
4.2.2教材选用与建设自评等级B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材的选择上,主要选用国家统编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系列教材以及部分重点高校组织编写的教材和近年来国家或部级获奖教材。
2014年5月我系编撰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基于MATLAB数学实验教程》,已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系在力争在近三年内完成其他专业主干课系列实验教材的编撰,计划完成1至2门专业课程普通教材的编撰。
4.2.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自评等级B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诸多课程需要借助计算机讲授或实验,我系MATLA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值方法等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在CAI教学环境下完成的,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及一致好评。
在2015新教学方案的制定中,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多媒体授课和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由旧方案中的15%,提高到了新方案的42%以上。
考试方式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MATLAB程序设计、数学实验与数学软件这两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的考查上,采用了机试与期末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机试中集中考查了学生的算法设计、程序编写、结果分析等基本技能,而在期末论文中突出“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必须用所学方法与技巧去完整解决一个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论文中必须体现模型构建、模型求解、模型修正、结果分析等关键环节。
在数据结构、数值分析等其他专业课程上也采用了机试与笔试、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成绩综合评价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4.3实践教学自评等级B
4.3.1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自评等级A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团队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规范,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完善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措施。
逐年调整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
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干课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值分析、数据分析等课程均安排17—34学时的上机实验课,在专业限选课MATLAB程序设计、运筹学、数学建模等课程上安排了30%以上的实验课时。
在科学计算、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与应用、金融计算与投资分析、综合交叉等专业选修模块中,也安排了不低于30%的实验课时。
就近年的实践教学而言,实验课教学管理规范,实验课开出率为100%,含有实验课时的专业课占专业课总数的比例达40%以上,效果好。
4.3.2实习与社会实践自评等级B
有系统科学的实习计划和方案,管理措施得力,学生实习报告规范,质量较高,实习效果显著。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效果明显。
4.1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15版)
4.2专业精品课程课相关材料
4.3自编教材目录
4.4专业课程使用教材统计表
4.5课程教学大纲
4.6近三年试题库列表
4.7教学辅助材料
4.8双语教学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4.9实习实践基地列表
4.10近三年毕业生实习报告示列
4.11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统计表
5.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自评等级A
5.1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自评等级A
5.1.1教学运行监控自评等级A
学校、学院有完善且科学合理教学计划,学院教学检查评估与动态监控体系健全,全体教师能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敬业精神好,教学质量高。
近三年内,没有发生教学事故,师生评价良好。
5.1.2教学质量标准自评等级A
学校统一制定了各教学环节完善合理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反映本专业教学运行规律,执行严格,效果显著。
5.1.3教学文件制定自评等级A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的制定,较好的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突出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色,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5.1.4规章制度执行自评等级A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规则制度,能执行严格,效果显著。
近三年,全体教师与本专业学生未发生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
5.1学校文件汇编
5.2教学指导书
5.3统计与数学学院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办法
5.4系教研室活动计划与总结
5.5系教研室活动记录
5.6教案课件
5.7授课计划,教学日历
5.8统计与数学学院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系列工作管理
5.9听课记录表
5.10统计与数学学院教学检查工作安排
6.人才培养质量自评等级B
6.1一次性毕业率和学士学位授予率、学风情况自评等级B
6.1.1一次性毕业率和学士学位授予率情况自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