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4普通班21荒漠化的防治2张永亮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0139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4普通班21荒漠化的防治2张永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4普通班21荒漠化的防治2张永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4普通班21荒漠化的防治2张永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4普通班21荒漠化的防治2张永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4普通班21荒漠化的防治2张永亮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4普通班21荒漠化的防治2张永亮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4普通班21荒漠化的防治2张永亮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4普通班21荒漠化的防治2张永亮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4普通班21荒漠化的防治2张永亮Word文档格式.docx

阅读课本22页第一、二自然段,按要求思考下列问题:

1.荒漠化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防治内容是什么?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和治理重点是什么?

阅读课本22页图2.11,勾画并记忆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合理利用

农作区

牧区草原

干旱的内陆地区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

分布区

措施

生物

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

绿洲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工程措施

在地区

 

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2017年月日编号必修三04

第1页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我们应遵守什么原则?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5)控制人口增长

4.阅读课本23页图2.12,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沙坡头的位置。

(2)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扎设草方格沙障的目的是什么?

(3)草方格沙障有什么作用?

5.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和工程

阅读课本23-24页了解我国创造出了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和工程

6.学习课本24、25页“阅读”内容,试分析前苏联垦荒区黑风暴一度十分严重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针对原因他们采取了那些防护措施?

【微课助学】观看微课《》掌握,并在课本页空白处做好笔记。

请把自学过程中的疑问点记录下来,准备合作互学

自学反思

一、以下重点内容你是否记住?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在农作区、牧区草原、干旱的内陆地区分别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3.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4.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扎设草方格沙障的目的是什么?

草方格沙障有什么作用?

二、还有什么问题?

请写下来。

第2页

训练展示学案

学生笔记

先独立完成训练展示题,然后小组讨论。

1.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

B.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

C.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④禁止超载过牧,退牧还草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覆盖度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3.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

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

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4~5题。

4.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5.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第3页

6.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

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

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

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自我反思

1.回扣本节目标,你掌握了哪些?

2.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第4页

答案:

1.B2.B3.B4.B5.A

6.

(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

其形成原因如下:

自然原因: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

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

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

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

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

同时还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

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

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

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在线测学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

2.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3~4题。

3.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②年降水量大 ③年降雪日数少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BDAB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课后测试

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

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

向外沿同一个方向前

进。

发现植被从水井向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

坚硬的,到距井

200

米左

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

250

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

1

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

隔甚远的草本植物及灌木。

据此回答

2

题。

1.

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A

.过牧

B

.滥垦

C

.滥伐

D

.滥采

2.

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地区(

.松嫩平原

.青藏高原

.呼

伦贝尔草原

.塔里木盆地

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

3

4

3.

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气象灾害少

.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水源较丰富

.气温高

4.

该地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水土流失

温室效应

.土地沙漠化

.酸雨危害

5.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

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B 

涵养水源

防风固沙,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D 

农民忙于种植反季节蔬菜,没有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