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0001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超塑性成型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金属的超塑性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森金斯在1982年发现的,他给这种现象做如下定义:

凡金属在适当的温度下(大约相当于金属熔点温度的一半)变得像软糖一样柔软,而应变速度10毫米秒时产生本身长度三倍以上的延伸率,均属于超塑性。

  最初发展的超塑性合金是一种简单的合金,如锡铅、铋锡等。

一根铋锡棒可以拉伸到原长的19.5倍,然而这些材料的强度太低,不能制造机器零件,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60年代以后,研究者发现许多有实用价值的锌、铝、铜合金中也具有超塑性,于是前苏联、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对超塑性理论和加工发生了兴趣。

特别在航空航天上,面对极难变形的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普通的锻造和轧制等工艺很难成形,而利用超塑性加工却获得了成功。

到了70年代,各种材料的超塑性成型已发展成流行的新工艺。

  现在超塑性合金已有一个长长的清单,最常用的铝、镍、铜、铁、合金均有10~15个牌号,它们的延伸率在200~2000%之间。

如铝锌共晶合金为1000%,铝铜共晶合金为1150%,纯铝高达6000%,碳和不锈钢在150~800%之间,钛合金在450~1000%之间。

  实现超塑性的主要条件是一定的变形温度和低的应变速率,这时合金本身还要具有极为细小的等轴晶粒(直径五微米以下),这种超塑性称为超细晶粒超塑性。

还有一些钢,在一定的温度下组织中的相发生转变,在相变点附近加工也能完成超塑性,称为相变超塑性。

  超塑加工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只要很小的压力就能获得形状非常复杂的制作。

试想一下,金属变成了饴糖状,从而具有了可吹塑和可挤压的柔软性能,因此过去只能用于玻璃和塑料的真空成型、吹塑成型等工艺被沿用过来,用以对付难变形的合金。

而这时所需的压力很小,只相当于正常压力加工时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从而节省了能源和设备。

使用超塑性加工制造零件的另一优点是可以一次成型,省掉了机械加工、铆焊等工序,达到节约原材料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模压超塑性合金薄板时,只需要具备一种阴模或阳模即可,节省一半模具费用。

超塑性加工的缺点是加工时间较长,由普通热模锻的几秒增至几分钟。

  超塑性的铝合金已经商品化,如英国的Supral100(Al—6Cu—0.4Zr)和加拿大的Alcan08050(Al—5Ca—5Zn)。

铝板可在300~600℃时利用超塑性成型为复杂形状,所用模具费用降低至普通压力加工模具费用的十分之一,因此它具有和薄钢板、铝压铸件及塑料模压件相竞争的能力。

  据推测,最近超塑性成形工艺将在航天、汽车、车厢制造等部门中广泛采用,所用的超塑性合金包括铝、镁、钛、碳钢、不锈钢和高温合金等

二.超塑性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超塑性在我国和世界上主要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1.先进材料超塑性的研究,这主要是指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陶瓷等材料超塑性的开发,因为这些材料具有若干优异的性能,在高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这些材料一般加工性能较差,开发这些材料的超塑性对于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高速超塑性的研究:

提高超塑变形的速率,目的在于提高超塑成形的生产率;

ﻫ 3.研究非理想超塑材料(例如共货态工业合金)的超塑性变形规律,探讨降低对超塑变形材料的苛刻要求,而提高成形件的质量,目的在于扩大超塑性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三.超塑性的分类:

早期由于超塑性现象仅限于Bi-Sn和Ai-Cu共晶合金、Zn-Al共析合金等少数低熔点的有色金属,也曾有人认为超塑性现象只是一种特殊现象。

随着更多的金属及合金实现了超塑性,以及与金相组织及结构联系起来研究以后,发现超塑性金属有着本身的一些特殊规律,这些规律带有普遍的性质。

而并不局限于少数金属中。

因此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组织、温度、应力状态等)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恒温超塑性或第一类超塑性。

根据材料的组织形态特点也称之为微细晶粒超塑性。

 1.一般所指超塑性多属这类超塑性,其特点是材料具有微细的等轴晶粒组织。

在一定的温度区间(Ts≥0.5Tm,Ts和Tm分别为超塑变形和材料熔点温度的绝对温度)和一定的变形速度条件下(应变速率

在10-4~10-1/S之间)呈现超塑性。

这里指的微细晶粒尺寸,大都在微米级,其范围在0.5~5μ之间。

一般来说,晶粒越细越有利于塑性的发展,但对有些材料来说(例如Ti合金)晶粒尺寸达几十微米时仍有很好的超塑性能。

还应当指出,由于超塑性变形是在一定的温度区间进行的,因此即使初始组织具有微细晶粒尺寸,如果热稳定性差,在变形过程中晶粒迅速长大的话,仍不能获得良好的超塑性。

 ﻫ2.相变超塑性或第二类超塑性,亦称转变超塑性或变态超塑性。

这类超塑性,并不要求材料有超细晶粒,而是在一定的温度和负荷条件下,经过多次的循环相变或同素异形转变获得大延伸。

例如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加以一定的负荷,同时于A1,3温度上下施以反复的一定范围的加热和冷却,每一次循环发生(α

γ)的两次转变,可以得到二次条约式的均匀延伸。

等用AISI1018、1045、1095、52100等钢种试验表明,延伸率可达到500%以上,这样变形的特点是,初期时每一次循环的变形量(△ε∕N)比较小,而在一定次数之后,例如几十次之后,每一次循环可以得到逐步加大的变形,到断裂时,可以累积为大延伸。

有相变的金属材料,不但在扩散相变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塑性,并且淬火过程中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即无扩散的脆性转变过程(γ→a)中,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塑性。

同样,在淬火后有大量残余奥氏体的组织状态下,回火过程,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单向转变过程,也可以获得异常高的塑性。

另外,如果在马氏体开始转变点(Ms)以上的一定温度区间加工变形,可以促使奥氏体向马氏体逐渐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也可以获得异常高的延伸,塑性大小与转变量的多少,变形温度及变形速度有关。

这种过程称为"

转变诱发塑性"

即所谓"

TRIP"

现象。

Fe-Ni合金,Fe-Mn-C等合金都具有这种特性。

 3. 其它超塑性(或第三类超塑性):

在消除应力退火过程中在应力作用下可以得到超塑性。

Al-5%Si及Al-4%Cu合金在溶解度曲线上下施以循环加热可以得到超塑性,根据Johnson试验,在具有异向性热膨胀的材料如U,Zr等,加热时可有超塑性,称为异向超塑性。

有人把a-U在有负荷及照射下的变形也称为超塑性。

球墨铸铁及灰铸铁经特殊处理也可以得到超塑性。

1.1超塑性的概念 

超塑性是指材料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异常高的塑性而不产生缩颈与断裂的现象。

但至今还没有从物理本质上的确切定义。

有的以拉伸试验的延伸率来定义,认为>

200%即为超塑性;

有的以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来定义,认为m>

0.3,即为超塑性;

还有的认为抗颈缩能力大,即为超塑性。

1.2超塑性的分类 

根据目前世界上各国学者研究的成果,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组织,温度,应力状态等)可将超塑性分为三类:

1.微晶组织超塑性(即恒温超塑性或结构超塑性)一般所指超塑性多属这类,它是国内外研究最多的一种。

当材料是微细的等轴晶粒组织,间距为0.5一5μm,温度大于该材料熔点温度的一半,应变速度为10-4一10-1/s之间时,材料拉伸断裂将呈现超塑性变形的能力。

2.相变超塑性(变温超塑性或动态超塑性) 

将材料在相变温度附近进行热循环,利用相变过程,每一次热循环贡献一小 

的应变,从而在多次热循环过程中获得大的延伸率。

3.内应力超塑性 

和相变超塑性一样进行热循环,利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产生内应力, 

内应将有助于基体的塑性流动,从而使材料获得超塑性。

1.3超塑性的特点 

金属塑性成形时宏观变形有几个特点:

大延伸、无缩颈、小应力、易成形。

(1)大变形:

超塑性材料在单向时延伸率极高,有的可以到8000%表明超塑性材料在变形稳定性方面要比普通材料好很多。

这样使材料的成形性能 

大大改善,可以使许多形状复杂,一般难以成形的材料变形成为可能。

(2)无紧缩:

超塑性材料的变形类似于粘性物质的流动,没有(或很小)应 

变硬化效应,但对应变速率敏感,当变形速度增大,材料会强化。

因此, 

超塑性材料变形时初期有紧缩形成,但由于紧缩部位变形速度增大而发 

生局部强化,而其余未强化部分继续变形,这样使紧缩传播出去,结果 

获得巨大的宏观均匀变形。

超塑性的无紧缩是指宏观上的变形结果,并 

非真的没有紧缩。

(3)小应力:

超塑性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变形抗力可以很小,因为它具有粘 

性或半粘性流动的特点。

通常用流动应力来表示变形抗力的大小。

在最 

佳变形条件下,流动应力要比常规的变形的小到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 

一。

(4)易成形:

超塑性材料在变形过程中没有或只有很小的应变硬化现象,所 

以超塑性材料易于加工、流动性和填充性好,可以进行多种方式成形, 

而且产品质量可以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