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3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德鲁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3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德鲁政治学读书笔记精选3篇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管理者就是组织里的知识工作者,他有责任心,能运用他的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影响该组织的经营并使该组织的工作有成果。
那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管理者,而身为管理者的我们对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管理,可以尽可能的使组织工作成果利益最大化。
所以在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中,管理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管理者的好坏,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
就像一个班级中,班长和团支书就担任着管理责任,从班长和团支书的领导和管理,就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是否是好的班集体,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班集体最重要的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集体的优秀远比个人的优秀难的多,而这就需要班长和团支书的协调,管理,同班里每个人的沟通,平衡每个人的利益,或者说能满足个人对集体的要求,其实我感觉这就是管理。
当他们有效的管理班级,让班级有秩序的运行下去,使班级发挥最大的力量,这就是管理的成果吧。
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观点是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要做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自己的时间,知道我们的时间实际上都用在何处,然后系统管理时间,砍去浪费时间的事。
进入大学以后我经常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经常熬夜,而一天下来并不认为自己干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经常问自己时间去哪了。
我觉得也许因为大学的学习生活并不像小学初高中的生活,有固定的上课时间,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别的事情要处理,而大学更多的就是生活,除了学习外我们还要做很多琐碎的事,而我刚进入大学,对很多事都不太熟悉,不知道那些事必须的,哪些事是浪费时间的。
看了本书后我觉得我可以尝试着记录我每天干了那些事,花了多少时间在这件事上,然后进行分析,然后看看时间分配的是否合理。
我觉得书中有句话说的很对人们通常都过高的估计而不是过低的估计自己的重要性,其实你并没如此重要,很多事情并不是非你不可。
当以后我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会想想我是否真的如此重要,必不可缺,面对一些浪费时间的事情,那就别去做了。
如果不能清楚的认识你自己那就清楚的去认识自己的时间吧。
这本书还告诉我有效的管理者的宗旨在于贡献,贡献主要在直接成果,价值的再发现和实现,未来人才培养和发展这三个方面。
感觉这就同从小老师教导我们做一个有责任感,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样。
管理者如果以努力为宗旨强调对下级的权威,那么他只是一个下级人士;
反之如果一个人以贡献为宗旨,对成果负责,那么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高层次管理者”。
因为他以整体的成绩为己任。
大到国家,如果每个人都有对社会做贡献的想法,并为之而奋斗,然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定是优秀的,就像我们看9.3阅兵式时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想这种情感的产生离不开每个人的贡献。
小到班集体,如果以贡献的态度服务于班级,那我觉得这个班级是无敌的,强大的凝聚力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础。
当然从书中学到不仅仅是这些。
我还从书中学会了怎样保持有效的人际关系。
从小我们就与许许多多的人打交道,而每一个阶段我们与人交往的方式是不同的,人越成熟交往的方式也越成熟,进入大学我对与人交往是有些恐惧的,我不知道自己交流的方式是否合适,而书中举例了三个有最佳人际关系的人:
马歇尔将军,曾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的史洛安先生,和史洛安先生的一位助手杜瑞斯特。
他们性格各不一样,但他们非常忠于职责,和他们一起工作的人都感到他们是真正乐于近人的。
我突然就觉得与人交往有时只要怀有真诚的心,别人会看的见,即使有时会有误解但日久见人心。
在与人交往时我更多的注重这个人与我合不合的来,而一个管理者却不能这样,管理者更应该注重这个人有没有贡献,而不是自己的喜好。
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可以从书中学会交往时更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放大被人的优点,而不是抓着小毛病不放。
我觉得我以后也许不会成为管理者,但读了这本书对我管理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做好优先重要的工作这点我觉得很有用。
因为我们常常会面对时间紧迫的那题,有很多事情要干,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而当我们延缓办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有时等于永不办理。
所以确定一件事情主次很重要。
其次我们应该专心的去做事情,一次只集中解决一件重要的工作,只有具备这样的专心我们才能成为自己时间的主宰。
最重要的是我们更应该注重自我的发展,个人的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自我的发展是内在和外在的发展,上大学时我问自己为什么而来,那时我想的答案是为知识而来,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回答是为丰富自己而来,从内到外的提升自己,锻炼自我约束力,形成自己与人交往的方式,合理利用时间……
书中最后一段话这样写到:
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
组织希望得到个人贡献的需要和个人希望组织能成为他达到成就和目标的工具的需要。
我的理解就是组织和人才互相需要。
而组织留住人才,人才愿意为组织做贡献,那么这个组织才会蒸蒸日上。
就像阿里巴巴的员工激励制度,将员工和公司捆绑在一起,员工的考核和培训让大家看到了前进的目标。
这句话也告诉我,努力去成为人才,就像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样,能力总能被发现,才华总会被发觉,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如努力的充实自我。
最后我希望我以书中的一句话结尾:
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并没有什么崇高之处。
因为这和千万其他人一样,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希望我以后能时常想起这句话,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能有效管理自我的人。
篇二: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个讳莫如深的概念,但是,研究一个城邦,一种政体,都是需要以政治的的角度去研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用了八卷的内容向我们阐述了他对于政治的观点。
使我们对于政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摘记:
第一卷:
论家庭
所有的共同体都是有其目的,其中政治共同体的目的最为崇高。
一个共同体使一个利益共同体,是拥有共同目的聚集在一起为其目的而共同努力。
共同体是为了某种善而建立的。
要区分研究家庭、村庄、城邦等不同形式的共同体,就要用分析或者寻找起因的方法。
首先,必须存在这样一种结合体:
其成员一旦没有彼此就不能存在。
其次,天生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确保各自的生存也有建立联合的必要。
男人和女人,主人和奴隶,这两种基本结合形成了家庭。
每一个城邦的存在都是自然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的共同体的结合而已。
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是唯一具有善与恶、公正与不公正以及诸如此类感觉的动物。
人一旦趋于完善就是最优秀的动物,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公正就会堕落成世上最差的动物。
家庭是构成城邦的主要成分,一个完整的家庭由奴隶和自由人构成,家庭管理最基本、最主要、最单纯的要素就是主奴、夫妻以及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
在各种技术中,对于所有的从属动物来说,都天生具有工具的属性,有生命的工具肯定要比其他工具包括无生命的工具使用得早。
那种在本性上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他人的人,就是天生的奴隶。
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而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
德行高尚者证明了拥有和控制奴隶的合理性。
当主奴双方都很自然的处于他们该处的低位时,他们就具有共同的利益而且是一种朋友关系,但是当主奴关系靠法规和强权来维持时,那么结果就会相反,出现利益冲突和仇恨之情。
政治家的统治权威是针对自然的自由民,而主人的统治权威是针对自然的奴隶。
主人式的统治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家长对家庭实行君主式统治。
而政治家的统治权是一种针对自由人和地位相等的人的统治权。
家庭财产应限定在家庭之用的数量上。
存在着一种具有自然性的致富术,它由家庭的管理者和政治家操纵。
致富术作为一种获取财富的方法,与家庭的自然生成是不同的。
它起源于用货币为媒介以谋利的交换。
致富术是家务管理的自然部分,与一定数量的食物供应紧密相联;
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无限的致富术,而是有限的。
家务管理是指如何利用一般的管理方法来使用财富,而不在于获取财富,为财货而求财货,放债取息是财富利用中最为恶劣无耻的。
家务管理的技术是一种道德的技术,家务管理更重视人事,而不是无生命的财产;
更重视人的德行修养,而不是财产的丰饶富足;
更重视家庭中自由人的德行,而不是奴隶的德行修养。
男人的勇敢在发号施令中显示出来,女人的勇敢则是体现在服从中。
第二卷:
论理想国
城邦的成员必然是共有一切;
要么必然是没有共有之物,要么必然是有些事物共有,有些事物并不共有。
每一个城邦的健康存在依赖于每一个成员在相互交换中必须遵循着等价原则。
一件事物为越多的人共有,人们对他的关心就会越少。
按照柏拉图的规划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家庭的名字将毫无内涵,因而家庭的观念将淡而无味。
柏拉图所有的著作都具有原创性:
优雅而观点新颖,富有探索精神。
理想的政体不应由民主制和君主制结合而成。
普通百姓的造反是
由于财产分配的不公,而有教养的人造反的原因则是官职分配的过分平均。
欲望的本性就是无止境的,大多数人或者就是为了满足这种欲望。
一切好战的民族往往好色,无论是男色还是女色。
克里特的共餐制优于斯巴达的共餐制。
第三卷:
公民和政体的理论
是否拥有公民权,并不是由居住权和诉讼权决定的,而是由政治权利决定的。
在变革后凡是在政体中已经获得这些官职的人们,实际上就必须被称为公民了。
城邦是一个组合物,就如他所有的组合物一样,它的同一性是由其组合方式,即政体来决定。
从整体上说,好公民和善人不可能是同一的。
在理想政体中的好公民必须具有称为好的统治者所要求的品德,同时也具有成为好的被统治者的品德。
政体是对城邦中各类官职,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官职的组织和安排。
僭主制是一个人进行的独裁统治,所有的统治措施都是为了统治者个人的利益;
寡头制政体则是服务于富人的利益,平民制则是为穷人阶级的利益服务。
一种政体的原则体现在它对于公正的观念上;
而这一原则成为了贵族政体与寡头政体之间相互区别的基础。
贡献和所得的比例关系在每一项事物之中是相同的,这就是公正的本质。
善在政治学领域里就是公正,而公正就是以提高公共利益为目的。
在任何政体之中某一要素过分突出,过于显著,将会打破各个要素间的比例关系或平衡关系。
所谓公民,这一术语的一般含义是指所有参与城邦政治生活,并轮流进行统治和被统治的人。
君主制有五种形式:
1、英雄时代的君主制,君主是由人民的拥戴而即位,但是权力要受到一系列的限制,君主就像一名统帅、法官和祭祀活动中的主祭;
2、野蛮民族的君主制,君主的权利通过世代相袭依照法律拥有独裁权而表现出来;
3、独裁制形式的君主制,其君主是一种民选而产生的僭主;
4、斯巴达式的君主制,世袭的统帅,终身拥有军事指挥权;
5、全权制君主制。
众人对许多事情做出的判断肯定是要强于任何一个人做出的判断。
要想获得公正,就必须首先获得中立而无偏私的权威。
而法律就是一种中立而无偏私的权威。
第四卷:
现实政体极其类别
政治学不仅仅研究政体,还要研究法律以及法律和政体间的关系。
政体之所以存在多种不同的类型,其原因就在于每一个城邦是由若干不同部分组成的这一事实。
平民政体不仅仅意味着统治人数的多少,还意味着由某一个社会阶级进行统治。
决议永远都不能成为通则,但是任何真正的政体都必须建立在通则的基础上。
纯粹意义上的贵族政体是真正由最为优良的人士进行管理的政体。
通常来说,共和政体就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混合而已。
凡是那些经过混合而使人难以分辨其为平民政体还是寡头政体的混合就是成功的混合。
有两种形式的僭主制政体,即未开化民族之中所实行的君主制和希腊古代所实行的独裁制或称民选制僭主制。
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政体是最可能有利于大多数人的。
凡是离最好的政体形式最接近的形式自然就会比其他任何形式好,而离中庸之道最远的政体形式必定是最坏的形式。
政体彼此之间的数量和质量应该保持平衡。
在政体之中,通过假装授予一些虚假权力来欺骗平民的手段共有五种:
公民大会、行政机构、法庭、武装以及体育训练。
一种民主政体,我是指目前仍然在流行的一种特殊而又特别的民主政体形式,为这种政体的整体利益着想,可以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应该是,应用寡头政体施于法庭集会的方法来改进议事机构的品质。
第五卷:
革命和政变的原因
对于公正和平等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不同党派的不同要求;
而这些不同要求的彼此冲突导致了政治斗争和政治变革。
尽管动乱起源于琐碎的诱因,但是要涉
及重大的事情;
那些极小的以及个人方面的诱因所引起的动乱也会造成巨大而严重的后果。
第六卷:
构建较为稳定的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平民政体的基本理念就是自由。
最良好的政策并不是要尽一切可能地扩大自己一方的人数和势力的政策,而是那种能够确保自己的政体保存时间最长的政策。
最好的寡头政体应该相应于最好的平民政体,即农业类型的平民政体,对于那些执掌任何官职的人来说只需要温和财产资格要求。
第七卷:
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
世有三善:
外在诸善,躯体诸善,灵魂诸善,基本的诸善是灵魂的诸善。
对于个体来说所适用的幸福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社会团体,所以在道德上最为优良的城邦必定是幸福和践行高尚的城邦。
假如大家都认为武功是一种善业,那么它也只是特定意义上的一种善业。
对于人类来说,绝对不能把战争当作一种超乎一切的最终的主要目的,它只是实现人类最终目的的手段。
真正的幸福从本性上来看,就在于行为。
人口的规模是由公民的性质而决定和限制的。
一个城邦,就如一艘船,对于要处理的事物来说,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一个城邦必要的配备之中,最首要的要素是人口这一原料。
城邦的疆域也应该保持在适度的规模上。
城邦就应该有能力在海陆和陆路两方面设防。
我们不能把城邦或者是其他任何能够成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共同体所必要的条件,误以为是城邦或者任何社会共同体各个部分。
城邦是一个由平等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社会共同体,而且只能是由平等的人所组成,而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达到最优良和最高水平的生活。
德行的完满运用和实现活动,是以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方式实现的。
教育的初期从婚姻制度开始。
哭叫有利于孩子们的生长。
第八卷:
青年教育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应该是立法家主要的并优先考虑的事情。
极其相似的举动,要是依从他人的请求而一再重复地去做,就有可能被视作卑贱和奴性十足了。
游戏玩乐可以使紧张的情绪得以舒缓;
由此所得到的惬意是我们可以放松休息。
处处必求实用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自由的精神的境界的。
体育锻炼的正确政策就是要避免过分过早的锻炼,这将阻碍身体的正常发育。
音乐所能发挥的作用正是应该教授儿童音乐这门科目的原因。
青少年应该参加演奏的目的只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评判能力,除此之外别无目的。
读完亚里士多德的这本书,我虽然不能完全的说自己懂得了政治是什么,但是,也让自己更深一层次认识到了政治的变迁以及进步。
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事物,它是在不断变化的,也是根据不同的政体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的。
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了解政治的途中。
就如哲学是“爱智慧”一样,永远都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篇三: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
他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著述是一定历史背景的产物,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奴隶制已经发生了重大危机,社会力量开始发生变化,很多原有城邦的统治岌岌可危。
亚里士多德站在陆续兴起的中产阶级的立场,与其师柏拉图希图通过一种理想主义的极端‚哲学王‛的统治理想相反,希图通过对现实城邦的考察比较以一种调和的中庸的更为实际的途径去寻求优良城邦的建立与存续,首先将政治学从哲学伦理学里分野出来,以分科学的方式去研究国家的理论、政体的理论、法治的理论等等。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
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
全书分为八卷。
第一卷应该是一个序言。
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
什么是城邦:
一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他一切的共同体就是城邦。
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是不一样的。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
政体的研究也是全书的核心和关键。
‚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
‛亚氏认为政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所以要研究所谓的理想政体,更要考察现存的各种不同的政体。
理想政体应当是能够实际可用的,因此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实现的。
这种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庸主义式的思想贯穿着全书的始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第二卷中亚氏开始了对其师柏拉图及其理想政体的强烈批判。
他认为,‚城邦的本质就是许多分子的集合‛,反对柏拉图整齐划一式的最理想的城邦组合形式。
他还反对妻子财产共有等等柏拉图的共有制的思想。
接下来,亚氏批判了柏拉图《法律篇》中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两种最坏政体形式的结合体—共和政体。
在最后,亚氏还比较分析了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等不同的政体形式,
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
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的本质,所以要研究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
在第三卷的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公民的定义。
‚凡有资格参与城邦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就是该城邦的公民。
这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公民。
紧接着,开始讨论善良之人的德性与良好公民的德行是否相同。
结论是:
‚即使不具有一个善良之人应具有的德行,也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
在此之后,讨论来到了全书的重点部分—政体的分类。
亚氏将政体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两类。
正宗政体:
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
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亚氏对各种政体进行了比较。
特别是对于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比较。
寡头政体崇尚财富,认为由富人当政,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看做正义;
平民政体追求自由,认为一切都应当平等,使政治权利的平均分配为正义。
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城邦的权力归属问题。
他认为,由多数人掌权是合乎公道的。
接着自然地转为各种政体的问题。
当城邦中德性较高的人越来越多后,君主制开始逐渐被共和制和寡头制取代。
但是平民政体,是众人德性堕落的结果。
民众决断一切是永远和野心家的煽动与僭主的谋权分不开的。
在亚氏看来,共和政体和贵族政体,都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某种混合,区别在于前者倾向平民而后者倾向寡头。
最优良的城邦,在亚氏看来,是中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体,因为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从整体上占有着巨大的财富,个人而言,既不富有,也不贫穷,所以能够保持整体上的稳定。
而且中产阶级讲求平等,注重德性,能够更容易做到‚中庸‛的美德。
在第五卷,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覆灭更替的原因,以及保存政体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首先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冲突。
根本原因是二者的正义观不同:
自由和财富的对立。
其次,平民和寡头的冲突引起僭政,因为僭主欺骗双方,使他们认为只有在僭主的统治下才能使双方得到安宁,可实质确是,挑拨双方的互相斗争才是僭主维持自己权力的法宝。
僭主因不正当的权力产生恐惧,并因为这种恐惧而运用种种僭术来对付人民。
但是,明智的僭主会变得谦卑恭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从而使僭政得以长久维持。
这也是僭主制的保全方法。
在最后的七八两卷,亚氏从新回到了对于理想城邦的讨论。
最优秀的政体就要有最值得选取的生活。
对于幸福的人,幸福的城邦的讨论。
以及对于土地分配,共餐制,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音乐、文学等等具有柏拉图式理想观的讨论。
这也说明亚氏的思想终究在某些方面被其师柏拉图深深的影响。
总之,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创始者,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政治学》也是经典中的经典。
其中有关城邦,政体,法制等政治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此后的政治家和学者。
一、基本概述
通读完《政治学》这本书之后,我们会发现事实上该书是一本未竟之作,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论述理想国家,包括了卷二、三、七、八,这部分是在未摆脱柏拉图的影响而从应然的视角去构思理想国家的;
二是论述现实国家,包括卷四(政体的分类)、五(讨论各种政体覆灭更替的原因,以及保存政体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六(讨论了平民政治和寡头政治的专门组织),这部分是在他从应然视角转换到实然视角之后完成的。
从整体的内容来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论述了城邦(国家)的目的和起源、政体及其分类以及相互转换、政体的变革和革命、理想政体的形态、中庸理论、分权理论,还论及了法治与人治、个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以及教育等问题。
但中心始终是围绕何谓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以及如何建立优良城邦并使之存续下去。
《政治学》通篇都洋溢着浓烈的伦理学的气息,他认为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善,必然要倾向于过政治生活,因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而政治哲学研究的是集体的善,国家政治就是要实现公民的最高善德,因此其论述理想的城邦就是能实现和达到至善的目的,而优良的的城邦就是使人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之间的差异的根源就在于亚氏身为一个外邦人,根本不具有柏拉图的这种生活体验,因而他更可能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从纯客观事实出发,以他的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的标准,疏理150多个希腊城邦的政制现实,并探讨任何一种政制可能得以保全、持久的途径。
因此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实际上就是一门‚可行的艺术‛。
所谓‚可行‛即体现在《政治学》提出的五大问题上(2.P180)。
在这里,亚氏不愧出身于医生世家,他在看待城邦政制问题之时,自始至终怀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