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9638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项目初步实施方案;

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社会评价。

六、结论

随着####县唐家镇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交通流量必将增加,现有公路因年久失修,已经不能满足唐家镇发展的需要,给唐家镇的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使唐家镇的企业与外界的沟通更加方便和快捷,有利于改善####县的交通环境、实现####市####县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县的建设水平,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实现对本地区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唐家镇位于####县城东侧,镇政府座落在袁家村。

南与古镇田庄台相邻,与营口隔河相望,北与田家镇毗邻,邻市郊,西与####县城相接。

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近8万亩。

内辖13个行政村,55个自然屯。

总户数10007户,全镇3.1万口人。

一、地理位置及产业优势:

经过几年的发展,唐家镇己具备了以下几大优势:

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唐家镇北与市郊临近,西与县城接壤,已成为企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直接优势。

向海大道沿我镇铺设。

盘海营高速公路横穿境内,几条县级以上公路纵横驰骋。

特别是####市东外环公路与该镇工业园区相临,交通更加便利。

疏港铁路从镇内穿越,并将设有货站一处。

另外,辽河油田的金马和冷家两座油田矿区置身镇内,不仅成为全镇的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而且为全镇的公益事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为全镇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东北平原最大的人工水库----疙瘩楼水库座落在镇内,面积2万亩,库内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丰富的水产品是旅游的理想之地。

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为全县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洗浴资源优势。

具有石油化工优势:

####石油化工厂、辽通化工有限公司、####兆龙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辽宁国通道诚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石化企业成为支撑县、镇经济的重点,也是实施“工业强镇”发展战略的基础所在。

具有农业产业化优势:

被####市政府命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丰生态养殖场”和,坚持带领全镇群众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现巳带动农户2000余户,同时还形成了6个养鸭专业小区和河蟹、棚菜、葡萄、皮毛动物等养殖基地,使农户的经济效益日渐提高。

二、工业项目集聚区实力逐步提升

唐家镇工业项目集聚区成立于2007年10月,位于唐家镇北部,市东外环路两侧,地处油田矿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项目集聚区占地面积3000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

目前,该区已累计投入28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聚区基本达到“五通一平”标准。

项目集聚区产业定位为石油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石油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入驻项目充分体现环保、高投入、高产出、高利税的要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开放又给唐家镇带来了发展的先机,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无限商机。

随着唐家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现有的配套工程已经满足不了唐家镇居民、入住企业以及乡镇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唐家镇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唐家镇经济的发展。

现有公路因年久失修,坑洼较多,不能满足需要。

1、项目建设符合####市“十二五”规划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市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功能完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更加广阔的经济发展平台。

本项目为####市####县唐家镇平代线公路建设项目,属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市“十二五”规划,对顺利实施总体规划,实现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本项目的建设是乡镇发展的要求

随着唐家镇的发展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入住企业的增多,车辆的保有量逐年增长,交通流量也将随之不断增长,本项目建成后,可提高行车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3、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满足乡镇建设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本项目地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增强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提升唐家镇的城市化水平。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市的发展规划,该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唐家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当地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提高了行车速度。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章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

第一节场址位置

本项目位于####市####县唐家镇,平代线起于平安镇经过唐家乡止于代家乡,本项目针对唐家镇内的4683米进行重建。

规划区内地下没有影响建筑规划的管网,地上没有影响建设规划的高压线路,方便施工。

第二节场址建设条件

一、地形地貌

####市地形地貌条件比较单一,属华北陆台北东北部从“燕山运动”开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积盆地。

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河流冲积、洪积、海积和风积作用,不断覆盖着深化厚的四系松散积沉物。

地势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级倾斜,下降为万分之一,坡度小于2°

,地面海拔高平均为4m,最高为18.2m,最低为0.3m,地面平坦,多水无山,微显起伏,高地与洼地无规则状相间分布。

####市地区的地层基本特征是新生态极为发育,第三系中含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第四系的厚度达250-350m,中生态和前中生态不甚发育。

####市地区由太古代花岗岩、片麻花状花岗岩组成晶基底、其上而下有远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中生界、新生界下和第三系古新统可疑河河街组四段、古新统沙河街组四段、渐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二段、一段、东营组、上第三系中新统馆陶组、上新统明化镇组和第四系。

二、地质条件

####市属第四纪冲积层地质,区域地质结构系华北陆台中部的渤海凹陷地带,土质的工程地质成因属三角州滨海相沉积,为疏松结构,其容许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80-120KPa,地基承载力较低。

####市规划区范围内基本是属于表层粘性土厚度不稳的双层结构亚区,特征为:

上部粘性土厚度不稳定,淤泥质软土夹层分布普遍,主要埋藏在10m以上,亚粘土、亚砂土是区内浅基础的较好持力层,地面下18-20m以下的砂细层是密实性较好的桩基持力层,地面下8m以上的粉砂层中含有多层淤泥质土、密实度低,是建筑设计应予重视的下卧层,淤泥质土、沉陷量大,不能作为天然基础,区内粉砂层分布广泛,在埋藏浅的地带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喷砂。

设计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和2001年出版的1:

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三、水文状况

####市境内有大、中、小河流21条,总流域面积3570平方公里。

大型河流4条,分别是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大凌河;

中小河流17条,分别是锦盘河、沙子河、月牙河、南屁岗河、鸭子河、丰屯河、旧绕阳河、大羊河、外辽河、新开河、张家沟、东鸭子河、西鸭子河、潮沟、小柳河、太平河、一统河。

其中外辽河与新开河是辽河与大辽河的连通河道。

四、气候特征

####地区属于温暖带海洋与季风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气象参数见下表:

气象参数表

年平均气温

8.3℃

极端最高气温

34.8℃

极端最低气温

-24℃

年均降水量

720.6mm

月最大降水量

302.9mm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2800h

太阳总辐射量

145kcal/cm2

年均蒸发量

1750mm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

1.13m

历年平均风速

4.0m/s

主导风向

SSW

全年无霜期

170d

平均相对湿度

66%

五、施工条件

本项目周边地势平坦,永久性的道路已建成,为材料的运输、施工设备的进场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水电均可利用唐家镇管网直接进入现场,施工条件十分优越。

第四章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第一节路面工程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规范

1、农村公路设计规范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030-2004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二、设计标准

道路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

主干路

2、设计车速:

40km/h

3、主线最大纵坡:

3.5%

4、道路荷载标准:

BZZ—100

5、平曲线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km/h)

4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150

平曲线最小长度(m)

50

圆曲线最小长度(m)

25

小转角平曲线最小长度(m)

350/α

6、竖曲线标准

30

凸形竖曲线

极限最小半径

250

一般最小半径

400

凹形竖曲线

竖曲线最小长度

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85

交通安全防护设施:

执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

三、工程现状

平代线唐家乡境内部分路段因年久失修坑洼较多。

这几年随着唐家乡的经济发展,项目集聚区的建设工业企业不断的增加,对道路的破坏较大。

随着唐家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型车辆的不断增加也给平代线公路增加了负担,本项目需要维修重建的路段总长约为4683米。

####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春季少雨多云,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8.4℃,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0℃,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达24.5℃,无霜期172天,年均降水量为623.2毫米。

区段内水系较发育,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区内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地下水排泄主要靠大气蒸发,植物蒸腾和人工开采等形式。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6s,地震动降值加速度为0.10g。

路线区段内标准冻深1.00米。

四、设计原则

技术规范框架内高标准设计的原则:

道路设计各项技术指标严格执行国家现行道路设计规范;

景观环境与道路功能协调一致的原则:

根据道路服务功能的不同,进行不同风格的景观环境设计;

近远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道路横断布置充分考虑区域的建设期和建成期的分期实施,为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经济合理,尽可能节省工程投资的原则;

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降低工程造价。

五、工程方案

1、材料

石料:

采用石子,要求质地坚硬、级配良好。

石料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

其颗粒形状应具有菱角,近似立方体,碎石中的扁平细长颗料不宜超过20%,无杂质。

粘土:

泥结碎石路面中的粘土主要起粘结和填充空隙的作用。

塑性指数高的土,粘结力强而渗透性弱,其缺陷是胀缩性较大,反之,塑性指数低的土,则粘结力弱面渗透性强,水分容易渗入。

因此,对土的塑性指数,一般规定:

在18-27左右。

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它杂质,粘土用量不宜超过石料干重的20%。

石屑:

石屑系机械轧制而成,最大颗粒宜小于37.5mm,应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适当的级配。

水:

水应清洁不含有毒物质,并按施工规范规定控制硫酸盐含量、含盐量以及PH值。

2、整理路床

为了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尽可能使用机械。

用推土机、挖掘机挖路床时,预留5cm预留量,然后用18-21T压路碾压,人工挂米字线整形,洒水碾压、养护,直至验收合格。

3、路床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中彻底清除路幅范围内的杂草、淤泥、积水及腐植土,路床回填夯实,分层碾压。

(2)要在路床外侧留好边沟,以便排出雨水,防止路床受水浸泡。

(3)路床不得的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现象。

6-8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压实度不小于0.96。

(4)路基平整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断面及高程要求,防止欠挖和超挖。

4、泥结碎石层

(1)所用碎石应由质地坚硬、耐久的干净砾石或岩石轧制而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石料强度不低于30Mpa,砾石轧制的碎石应有90%以上的破碎颗粒,砾石包括天然砾石、破口砾石或天然砾石与破口砾石的混合料,砾石应坚硬、耐久、无杂质。

(2)泥结碎石层中的碎石应级配良好,最大粒径不大于8cm,加适量粘土搀和,并适当掺水,边铺筑边压实,应注意在最佳含水量下碾压,压实度不小于0.93。

5、瓜子片磨耗层

瓜子片磨耗层应均匀摊铺后压实,路面横向坡度1%。

6、路肩回填

路肩回填土干容重不低于15.5KN/m3,高程不低于设计高程。

7、施工要求

除应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有关规定办理外,尚须符合下列要求:

(1)摊铺整型后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值。

(2)碾压时应先用轻型压路机稳定,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3)保持一定的湿度养生,养生期一般不少于5天,不使稳定层表面干燥。

取样和检验

每100~200m长取样2~3个,按规定项目进行检验。

压实泥结石路面应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要求的方法造孔取样,测定其压实度。

所有试验结果均应报工程师审批。

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承包人自理。

8、质量标准

(1)实测项目

泥结碎石路面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见下表。

(2)外观鉴定

1)表面平整坚实,无坑洼现象;

2)施工接茬平整、稳定。

泥结石道路和基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压实度

代表值

95

每100~200m测2~3处

极值

92

2

平整度(mm)

15

3m直尺:

每100~200m测2~3处*10尺

3

纵断面高程(mm)

+5,-15

水准仪:

每100~200m测2~3点

4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

5

厚度

(mm)

-12

-25

6

横坡(%)

±

0.5

每100~200m测2~3断面

7

强度(MPa)

0.6

9、施工工艺流程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环境保护设计及监管依据以下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

第二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一、沿线环境特征

1、生态环境

(1)土壤植被。

沿线大部分为平原微丘区,土地肥沃。

土壤环境是指位于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和一定垂直剖面构型的疏松层,这是陆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育基地。

(2)水土保持。

沿线水土流失较严重,路线的高填、深挖地段施工均会造成水土流失。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应有切实可行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2、社会环境

(1)社会现状与发展。

(2)沿线构造物。

沿线的建筑构造物主要有如下三大类:

交通、通信、电力线路;

农林水利设施;

居民区等。

路线穿越较稠密村镇时,在符合路线前提下应尽量绕避,沿线均无重大建筑物拆迁。

二、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项目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生态环境:

一是施工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性破坏,使环境发生物理变化而对生物产生影响;

二是公路营运后对环境的影响,如汽车排放废气、产生扬尘和噪声的影响,路体分割对动物种群生存与繁衍空间造成的影响。

2、对社会环境可能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影响的程度、范围与公路建设规模、路线经过的区域密切相关。

公路建设造成了土地利用功能的分隔,公路建设改变了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同时使居民生活、文化教育及基础经济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对沿线各类环境影响程度见下表

环境项目

工程活动

工程阶段影响因子

建设期

营运期

声环境

(环境噪声)

路基、路面土石方工程

施工机械噪声

交通工程

交通噪声

地面环境

桥梁工程(河流)

废水、废料、土石方等(水流、水质)

交通运输

路面水径流(水质)

路基工程

废矿渣的有害物质

大气环境

施工作业

扬尘等

车辆尾气

NOX、CO、TSP

生态环境

土石方工程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车辆工程

尾气中P6微粒(农业土壤)

注:

●为重大影响,△为一般影响,○为轻度影响。

三、环境影响对策

1、工程设计方案上采取的保护环境措施

(1)路线布设应尽可能与自然景观协调。

在优化线形时,尽可能避免占高产田,少占可耕地和经济林,保护自然资源。

(2)做好路基排水设计。

沿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暴雨强度大,为防止路基边坡冲刷,确保排水畅通,应设置必要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盲沟等排水设施,将水排到路基外的天然河沟中。

(3)路线两侧宜林地带,尽量植树造林,使道路形成绿色林带。

(4)沿线人工构造物和房屋建筑,其造型和色调做到与自然景观协调,为用路者提供安全、优美、舒适、整洁的旅行和休息环境。

2、施工时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1)施工时,路基取土、弃土应做到规范化,取土坑应尽可能设置在荒山、坡地,弃土尽可能堆集在低洼荒地上,可供耕种的取土坑及弃土堆可用作种植农作物,不可耕种的种植树,实现绿化封闭。

(2)施工时,应先做好坡脚挡土墙,沿河挡水墙,并做好边坡防护。

在雨季来临前,在填筑路基坡脚边缘、取土场及弃土堆边缘,设置土工布围栏,避免拦截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并应注意尽量不要在雨季开挖修筑路基。

(3)尽可能占用废弃地,少占农田,划出施工范围,避免机械碾压农田。

(4)施工人员集中的居民点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

生活垃圾要集中处理,防止污染水源。

(5)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要远离水源地,并用防雨材料遮盖,工程废料要技术运走。

(6)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应经隔油沉沙池处理后排放。

3、绿化恢复植被

施工结束后,要恢复原貌,为碾压的农田松土,施工前将路基及施工占地表面耕作熟土堆放在一起,施工结束后,用于覆盖耕作的土地表面。

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使公路建成后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持生太平衡,从而对沿线的环境起到改善和美化作用。

4.其他对策

(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搅拌站应设置在距居民区200米以外的地方,且应该设在下风向。

2)尽量争取集中拌和方式,集中拌和的搅拌机应有二级除尘装置。

采取路拌方式时,必须选用带有密闭罩的路拌机。

3)料场应距居民区150米以外的地方,同时加以遮盖,避免扬撒。

在材料运输途中,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避免抛撒。

4)运输材料道路及施工现场应配合洒水设备,通过定时洒水,以减少起尘量,并及时清扫躇向,防止二次扬尘。

(2)营运期公路交通噪声防治。

1)对废弃的土石方宜采用表面覆盖土,种草绿化,起声屏障作用,对堆砌位置、高度及形式应做专门设计。

2)在拟建线路两侧有敏感建筑,噪声超标严重的,建议调整临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3)在经过居民密集的敏感路段,夜间停止施工。

对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应加强维修,保证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节能节水措施

第一节节能措施

一、设计依据

项目的节能依据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文件计交能(1997)2542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设计。

二、主要设计原则

执行国家现行的节约能源政策、指令、规定及有关标准,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能源选择应贯彻国家能源方针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设计中所选设备采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严禁采用国家已规定淘汰的低效高耗能设备。

三、节能措施

1、在设备选型时,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

2、其他节能措施

在设备布置上有效合理的利用位差以降低动力消耗;

装置布置一体化,缩短了外管线长度,使得物料及动力输送所需的能量减小,沿途衰减降低;

采用新型保温材料以降低设备及管线的能量损耗;

高效、低耗的电器设备及器材在设计方案中被普遍采用,使系统电力损耗得以降低。

第二节节水措施

一、设计原则

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通则》(GB/T9711—1993)

二、节水措施

(1)选用先进、高效、节水设备,对生产上水、纯水等采用流量计量,以便于加强节水管理。

(2)生活洁具设施,采用节水型设备。

(3)加强管道维护,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

第三节节能评价

项目建成后行车速度提高,在途时间和运输距离缩短运输的单位成本降低,具有快速、经济、安全等优点,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该项目经济影响区域的运输能力,达到经济和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