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单元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
《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单元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单元教学计划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美援朝是在对外、军事上对新生政权起到巩固作用,土地改革则是对外,经济层面上对于新政权的巩固。
所以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则在本书中起了引领的作用。
学好第一单元为今后的教学能够起到奠基作用
教学目标
l、知识与能力方面。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或书面表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使学生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具体到本主题阐述了建国后前三年的历史。
内容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这一主题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了解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学情分析
因为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中国近代史部分,所以在教学时尽量照顾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本地较偏远,学生的知识量比较少,所以在教学时,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资料,增加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采用预习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学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
2.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
“最可爱的人”。
3.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
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情境导入法:
利用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图片分析法:
使用相关图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历史图片,掌握一定的图片分析方法。
问题教学法:
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教学实施
日期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执行情况
备注
第一
第1课-第3课
3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探索
本单元主要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取得的成就,第一部宪法颁布情况,三大改造的形式、政策、实质、意义及缺点。
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贡献等历史史实。
知识与能力方面: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2.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3.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2.
(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3.归纳分析“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2.
(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2.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3.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1.“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
1954年宪法的性质。
2.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
第4课-第6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本单元主要讲述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梦的目的;
了解为了实现中国梦,在战略上的四个布局;
了解中共十九大召开的基本情况及会议内容等
1.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2.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4.掌握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了解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的内容。
5.了解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梦的目的;
1.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
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2.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4.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
5.通过分组讨论和绘图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梦从提出到实施,再到实施的理念保障,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引导学生找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2.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3.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4.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
5.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只要努力学习、工作都是在为中国梦添砖加瓦,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努力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3.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的格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5.中国梦及其基本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共十九大。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3.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4.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5.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第三
第7课—第11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民族大团结的概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概况和意义;
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西部大开发。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意义。
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
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1.了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概况和意义;
2.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意义。
3.了解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
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1.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中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叙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分析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知道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贡献的人生理念。
2.通过观看课本插图中激动人心的情景及相关视频,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信念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
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
2.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3.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3.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正确理解。
第四
第12课—第14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本单元主要讲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
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
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
人民空军的诞生;
飞机的国产化;
空军的现代化;
导弹部队的组建;
导弹部队的装备;
导弹的作战企图;
当前我军的重大改革内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等内容
1.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
当前我军的重大改革内容
2.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1.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2.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3.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
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1.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3.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第五
第15课---第17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和“双百”方针;
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等内容。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和“双百”方针;
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
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1.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2.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1.“两弹一星”的研制;
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双百”方针。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1.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使用相关图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