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9366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矫揉造作D.绝不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阿里巴巴集团将立足于互联网助力新疆中小企业的发展,用好电商平台推销新疆特色产品、手工艺品等,利用大数据建立新型的物流系统。

B.时局动荡,政治黑暗,让长大成人后的阮籍喜欢上了《老子》《庄子》,有时他也会对自己遵从的儒家礼法嗤之以鼻。

C.这么大的烈士陵园,连一条像样的进出路都没有,与当今有的达官贵人为自己修建的堪与宫殿媲美的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D.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每处不得超过20字。

(3分)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

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

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跟着消失了;

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

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

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

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6.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就记者报道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不超过80个字。

(6分)

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杏园学生公寓1612宿舍窗子却“关不上”了。

学生们也不忍心关。

11月20日,记者在宿舍里看到,房间左侧向外推开的窗户顶部连杆上,有一个巴掌大小的鸟巢,半倚着顶部的玻璃,里面窝着三只小雏鸟,十分显眼。

为了呵护这些鸟儿,1612宿舍的4位同学已有两个月没碰过窗户了,虽然寒冬来临,他们也决定绝不关窗,任由寒风吹拂,以给“新邻居”长大的时间。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材料一:

从上古至秦汉,山水或是作为神仙居所,或是作为祭拜对象,或是作为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那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树木。

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文人官宦在道、释、玄的思想驱动下,萌发了一股强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与热望,原本作为“自在之物”的山水因此成为一个新被发现的审美对象,成为一种凝结着生理舒适感与视觉悦目感的现实而具精神性的空间。

唐人富有诗人气质,他们用浓酒般的热情拥抱山水,也用唐诗般的浓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他们敏感而多情,纵情于现实山水。

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可能。

(摘编自牛克诚《山水画:

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

材料二: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

中庸》云: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摘编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材料三: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了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摘编自严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材料四: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来源同材料三)

7.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古至秦汉时期,山水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

B.中国人把山水看作审美对象,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官宦中开始的。

C.唐朝山水画把山水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绚丽多彩,是因为山水画技法成熟了。

D.中国山水画中空灵美、外象美等意境是沟通画家、观者、评论家等的有效渠道。

8.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B.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C.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这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最终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9.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脚 印

王鼎钧

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

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

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

你该还记得那个传说:

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脚印一个一个都捡起来。

为了做这件事,他的鬼魂要把生平经过的路再走一遍。

车中、船中,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永远不灭。

纵然桥已坍了,船已沉了,路已翻修上柏油,河岸已变成水坝,一旦鬼魂重到,他的脚印自会一个一个浮上来。

想想看,有朝一日,我们要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坚果;

花市灯如昼,长街万头攒动,我们去分开密密的人腿捡起脚印,一如我们当年拾起挤掉的鞋子。

想想那个湖!

有一天,我们得砸破镜面,撕裂天光云影,到水底去收拾脚印,一如当年采集鹅卵石。

在那个供人歌舞跳跃的广场上,你的脚印并不完整,大半只有脚尖或只有脚跟。

在你家门外、窗外、后院的墙外,你的灯影所及,你家梧桐的阴影所及,你的脚印是一层铺上一层,春夏秋冬千层万层,一旦全部涌出,恐怕高过你家的房顶。

有时候,我一想起这个传说就激动;

有时候,我也一想起这个传说就怀疑。

我固然不必担心我的一肩一背能负载多少脚印,一如无须追问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

可是这个传说跟别的传说怎样调和呢?

末日大限将到的时候,牛头马面不是拿着令牌和锁链在旁等候出窍的灵魂吗?

以后是审判,是刑罚,他哪有时间去捡脚印?

以后是喝孟婆汤,是投胎转世,他哪有能力去捡脚印?

鬼魂怎能如此潇洒、如此淡泊、如此个人主义?

好,古圣先贤创设神话,今圣后贤修正神话,我们只有拆开那个森严的故事结构,容纳新的传奇。

我想,拾脚印的情节恐怕很复杂,超出众所周知。

像我,如果可能,我要连你的脚印一并收拾妥当。

如果捡脚印只是一个人最末一次余兴,或有许多人自动放弃;

如果事属必要,或将出现一种行业,一家代捡脚印的公司。

至于我,我要捡回来的不只是脚印。

那些歌,在我们唱歌的地方,四处都有抛掷的音符,歌声冻在原处,等我去吹一口气,再响起来。

那些泪,在我流过泪的地方,热泪化为铁浆,倒流入腔,凝成铁心钢肠,旧地重临,钢铁还原成浆、还原成泪,老泪如陈年旧酿。

人散落,泪散落,歌声散落,脚印散落,我一一仔细收拾,如同向夜光杯中仔细斟满葡萄美酒。

也许,重要的事情应该在生前办理,死后太无凭,太渺茫难期。

也许捡脚印的故事只是提醒游子在垂暮之年做一次回顾式的旅行,镜花水月,回首都有真在。

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站,当然就是故乡。

人老了,能再年轻一次吗?

似乎不能,所有的方士都试验过,失败了。

但是我想有个秘方可以再试,就是这名为“捡脚印”的旅行。

这种旅行和当年逆向,可以在程序上倒过来实施,所以年光也仿佛倒流。

以我而论,我若站在江头、江尾想当年名士过江成鲫,我觉得我20岁。

我若坐在水穷处、云起时看虹,看上帝在秦岭为中国人立的约,看虹怎样照着皇宫的颜色给山化妆,我15岁。

如果我赤足站在当初看蚂蚁打架、看鸡上树的地方让泥地由脚心到头顶感动我,我只有6岁。

当然,这只是感觉,并非事实。

事实在海关人员的眼中,在护照上。

事实是访旧半为鬼,笑问客从何处来。

但是人有时追求感觉,忘记事实,感觉误我,衣带渐宽终不悔。

我感觉我是一个字,被批判家删掉,被修辞学家又放回去。

我觉得紧身马甲扯成碎片,舒服,也冷。

我觉得香肠切到最后一刀,希望是一盘好菜。

我有脚印留下吗?

我怎么觉得少年十五二十时腾云驾雾,从未脚踏实地?

古人说,读书要有被一棒打昏的感觉,我觉得“还乡”也是。

40岁万籁无声,忽然满耳都是还乡、还乡、还乡——你还记得吗?

乡间父老讲故事,说是两个旅行的人住在旅店里,认识了,闲谈中互相夸耀自己的家乡有高楼。

一个说,我们的家乡有座高楼,楼顶上有个麻雀窝,窝里有几个麻雀蛋。

有一天,不知怎么,窝破了,这些蛋在半空中孵化,新生的麻雀就翅膀硬了,可以飞了。

所以那些麻雀一个也没摔死,都贴地飞,然后一飞冲天。

你想那座楼有多高。

愿你还记得这个故事。

你已经遗忘了太多的东西,忘了故事,忘了歌,忘了许多人名地名。

怎么可能呢?

那些故事、那些歌、那些人名地名,应该与我们的灵魂同在,与我们的人格同在。

你究竟是怎样使用你的记忆呢?

……那旅客说:

你想我家乡的楼有多高。

另一个旅客笑一笑,不愠不火:

我们家乡也有一座高楼,有一次,有个小女孩从楼顶上掉下来了,到了地面上,她已长成一个老太太。

我们这座楼比你们那一座,怎么样?

当年悠然神往,一心想奔过去看那样的高楼,千山万水不辞远。

现在呢,我想高楼不在远方,它就是故乡。

我一旦回到故乡,会恍然觉得当年从楼顶跳下来,落地变成了老翁。

真快,真简单,真干净!

种种成长的痛苦,萎缩的痛苦,种种期许,种种幻灭,生命中那些长跑、长考、长年煎熬、长夜痛哭,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发生,“昨日今我一瞬间”,时间不容庸人自扰。

这不是大解脱、大轻松,这是大割、大舍、大离、大弃,也是大结束、大开始。

我想躺在地上打个滚儿恐怕也不能够,空气会把我浮起来。

10.文章开篇“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1.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感觉我是一个字,被批判家删掉,被修辞学家又放回去。

(2分)

(2)我想躺在地上打个滚儿恐怕也不能够,空气会把我浮起来。

12.文章详细介绍了乡间父老讲的两个旅行的人闲谈中夸耀自己家乡的高楼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3.有人建议把题目“脚印”改为“乡愁”,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

谈谈你的看法。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密游集序

叶 燮

古今有才人之诗,有志士之诗。

事雕绘,工缕刻,以驰骋乎风花月露之场,不必择人择境而能为之,随乎其人与境而无不可以为之,而极乎谐声状物之能事,此才人之诗也;

处乎其常,而备天地四时之气,历乎其变,而深古今身世之怀,必其人而后能为之,必遭其境而后能出之,即其片言只字,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置者,此志士之诗也。

才人之诗可以作,亦可以无作;

志士之诗即欲不作,而必不能不作。

才人之诗,虽履丰席厚,而时或不传;

志士之诗,愈贫贱忧戚,而决无不传。

才人之诗,古今不可指数;

志士之诗,虽代不乏人,然推其至,如晋之陶潜,唐之杜甫、韩愈,宋之苏轼,为能造极乎其诗,实能造极乎其志。

盖其本乎性之高明以为其质,历乎事之常变以坚其学,遭乎境之坎壈郁怫以老其识,而后以无所不可之才出之。

此固非号称才人之所可得而冀。

如是乃为传诗即为传人矣。

我友沈子云步,自少即善为诗,藻思掞发,绮丽要眇,称于世久矣。

予尝读其诗,谓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

予老废山中,云步谒选得一官之秦,去别余十年。

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

余读之而惊曰:

“君之诗已不为才人之诗,而为志士之诗矣!

”云步负隽才,掇科名,期有所树立,以抒其志,乃仅寄百里于数千里外沙碛荒凉之区,即卑之以展其簿书期会之能,亦有不可得者。

虽欲不拂衣以归,安能耶?

今观其诗,见其所历之地,皆周秦汉唐成败兴废之墟,昔贤英哲之所回翔,骚人羁客之所凭吊而永叹者。

其所遭如彼,而所触之境又如此,欲无所动于中,胡可得耶?

其诗也,皆其抚心感魄之见于言者也。

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

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乎其变   历:

经历

B.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置者置:

弃置

C.谓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擅:

擅长

D.云步负隽才,掇科名掇:

取得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1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古今之诗有“才人之诗”与“志士之诗”两类,并对这两类诗进行比较,得出“志士之诗”高于“才人之诗”的结论。

B.作者认为陶潜等人能将志士之诗推到极致的原因是,以高远明达的性情作为诗歌本质,经历世事变化而坚定学习,遭遇困顿烦恼而使学识更老成。

C.作者在文中分析了沈云步的诗歌创作道路,指出他的诗歌转变与家庭出身、生平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D.作者把总结诗歌史上的一般规律置前,又把对沈氏诗歌的个别研究置后,有意造成宏观与微观、一般与个别的前后对照。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

译文:

                                   

(2)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相见欢[注]

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 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两年多。

19.“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0.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礼者,所以正身也;

师者,所以正礼也。

无礼何以正身?

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

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

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

故非礼,是无法也;

非师,是无师也。

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故学也者,礼法也;

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荀子·

修身》)

21.通过以上文字,你能得出荀子怎样的修身观?

22.简要评述上述荀子修身思想的重要意义。

(四)古诗文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4)________________,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洵《六国论》)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92岁高龄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给中国教育同行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

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

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

只施有机肥,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

这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