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188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6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义乌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义乌调查队

(2010年3月5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开展“市场开拓年”、“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综合改革年”活动,努力办好“十大实事”,深化“平安义乌”建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乡统筹展现新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继续全面发展。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增速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7.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7.6亿元,增长11.1%。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457元,增长7.9%,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461美元。

GDP增速呈逐季回升之势,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长率分别为6%、8%和8.7%。

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

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7%,比全省平均高5.9个百分点,拉动我市GDP增长5.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1:

45.3:

51.6调整为2.8:

43.8:

53.4,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物价指数见底回升。

12月份,全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PI)上涨3.3%,为全年最高位;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

月物价指数走势由负转正,年末整体物价已处于回升阶段。

全年平均GPI下降0.4%,平均零售物价指数上涨0.2%,平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2.7%。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市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经济加快回升压力仍较大,利用外资下滑过大,部分经济指标横向对比相对落后。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5亿元,增长4.7%,其中农、林、牧、渔各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1.6亿元、0.4亿元、8.3亿元、1亿元,分别增长6.8%、9.2%、-0.4%、25.1%。

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8万亩,粮食总产量11.1万吨,分别增长4.3%和3.7%;生猪出栏43万头,与上年持平;家禽出栏570.3万羽,增长8.1%;肉类总产量3.9万吨,增长0.9%,水产品产量0.7万吨,增长5%。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

全市共有农用钢架大棚247.5万平方米,增长18%,新增各类新式农机具1300余台(套),机插工作面积2.87万亩,机插率21.2%,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216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4家,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89个,总面积达13.8万余亩;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18只,绿色食品8只,无公害农产品176只。

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明显。

全市全年参加义务植树36.1万人次,植树48.21万株,尽责率达85.5%。

200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78%,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2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国绿化模范市(县)的标准和要求。

开展绿色村庄工程建设,全年城区共完成10余项工程,新建绿地99.62公顷。

全年新增金华市绿化示范村25个,义乌市绿化示范村50个,义乌绿化示范户1000个。

绿色通道工程有序开展,新增绿化道路长度39.84公里,158公顷道路绿化分10个标段实施了市场化养护。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共有538个村基本完成村庄整治,省、市各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59个;有157个村开展旧村改造,其中44个村已完成。

全年共拆除旧房0.79万户,建新房0.57万户,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14户。

2009年共拨付新农村建设资金1.22亿元,累计拨付5.94亿元,全市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受益面达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触底回升。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1-2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触底,为-9.5%,自3月份起工业生产逐月回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72亿元,增长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2亿元,增长4%,比2月份最低值回升13.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68.5亿元,增长4.3%,产销率为96.2%。

全年工业用电量增速也呈稳步回升态势,从1-2月份的最低值-18.9%逐月回升到全年工业用电量增长8%。

节能降耗稳步推进,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3%左右。

注:

仅包括电网供电

注:

仅包括电网供电

从主导行业看,多数行业生产回升比较明显,如纺织业增长率从2月份的-9.7%回升到全年的10%(下同);服装鞋帽制造业由-9.9%回升到-2%;印刷业由-7.4%回升到12%;塑料制品业由-8.9%回升到8.6%;金属制品由-29.4%回升到-14.8%;但部分行业全年回升势头不太明显,如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

企业效益逐步转好。

1-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和利润增速分别为-14.2%和-19.3%;到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利税39.4亿元,增长11%,其中利润26.2亿元,增长15.1%,相对一季度利税和利润分别回升25.2和34.4个百分点。

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建设取得佳绩。

全市68家大中型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9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1.4%。

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2家;5亿元以上企业14家;亿元以上企业91家。

2009年新增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7件、省名牌产品4只、国际注册商标227件,连续第二年获全国县级市商标综合实力第二名。

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8项。

建筑业发展良好。

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01.7亿元,增长36.8%;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6.3亿元,增长18.7%;实现利润4.7亿元,增长12.9%。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0万平方米,增长20.2%。

年末拥有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132家,其中:

一级资质施工企业5家、二级资质施工企业2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总量小幅增长。

2009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1亿元,增长4.7%。

其中限额以上163.3亿元,增长4.7%。

全年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涉及交通、教育、水利及环境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44.2亿元,增长30.3%,总量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7.1%,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工业性投资比上半年有所回暖,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额44.3亿元,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低迷,完成房地产投资额46.9亿元,下降14.3%。

重点项目支撑有力。

2009年全市40项续建项目有10项完工,30项新建项目有20项开工建设,全年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33.5亿元。

全年向上争取资金2.02亿元,其中建设类资金1.37亿元。

金融商务区、浙大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阳光大道、大鲵工厂化繁育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内陆口岸场站一期、义浦二线、国际会议中心、新行政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凌波大桥等15项重点工程竣工投用或基本建成。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年末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99家,其中二级资质以上企业9家。

房地产施工面积310.4万平方米,增长30.7%;竣工面积64.9万平方米,增长283.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5.7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销售额60.2亿元,增长23.5%。

商品房价格上涨较快,全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7948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18.4%。

五、交通、邮政通信、旅游业

交通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35亿元,9个项目列入省重点,争取各级补助资金1.58亿元;新建公路27.8公里,改造公路26.7公里;新增客运线路11条,新增客运车辆192辆;农村班车通达率98.64%。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572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545万吨。

国际物流中心全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43.6万标箱。

义乌机场全年班机起降5319架次,增长0.1%,完成民航客运量55.3万人次,增长9.4%。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5.5万辆,比上年增加2.5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4万辆,比上年增加2.5万辆。

邮政电信稳步发展。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亿元,增长36.6%;电信业务总量18.3亿元,下降1.1%。

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5.7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4%;其中农村固定电话用户13.6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0.6万户,增长20.5%;国际互联网用户25.7万户,增长34.6%。

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

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684.8万人次,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人民币,增长12.9%。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7.5万人次,增长9.2%,旅游外汇收入24885万美元,增长5%。

接待国内旅游者647.3万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55亿元人民币,增长16.2%。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共接待游客608.6万人次,增长17.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0.6万人次,增长12.4%。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迅速发展,举办了“农家乐”休闲旅游节,全市“农家乐”经营点共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028万元,增长31.8%。

六、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有升。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亿元,增长15.7%。

其中批发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5.8%,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5.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4.6%。

由于政策效应,汽车、金银珠宝、家电销售的快速增长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据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全年汽车实现销售额56.1亿元,增长26%。

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增长23.6%。

全年共销售下乡家电产品24080台,销售额达5699万元;销售下乡汽车4040辆,摩托车2026辆,销售金额1.8亿元。

银泰百货、杭州大厦滨江国际购物中心两大零售业巨头进驻义乌,提升了居民购物环境,促进了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各商场采取一系列促销措施,共同推动我市消费市场的繁荣。

商品市场持续繁荣。

全市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556.1亿元,增长13%,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411.6亿元,增长7.8%。

12月份市场景气指数达到1112.9点,为全年最高,“义乌指数”连续7个月稳步上扬。

小商品出口保持平稳,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全年累计集装箱运输量32.9万只,增长16.6%;义乌海关监管集装箱51.1万只标箱,与上的基本持平。

全年义乌公路、铁路、民航客流总量2274万人次,增长3.2%;入境外商31.8万人次,增长19.5%;累计境外驻义机构2652家,比上年增长24.9%。

会展业实现逆势增长。

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均取得圆满成功。

全年举办会展活动128个,其中展览66个,会议、论坛、节庆等活动62个。

66个展览活动中,经贸类展览37个,展览面积51.2万平方米,增长18.9%;参展企业10341家,增长22.9%;展览成交额214.8亿元,增长25.5%,其中第15届义博会设国际标准展位5000个,展览成交额115.4亿元,增长11.4%。

会展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被人民网评为“最受关注的十大会展城市”。

在阿联酋迪拜成功举办首个义博会海外展。

组织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展会42个,共设展位685个,分别增长23.5%和173%。

七、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

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235371万美元,增长13%,其中自营出口213561万美元,增长12%,进口21810万美元,增长24.1%。

外贸出口增长全年呈现稳步上扬,并且明显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我市经济一大亮点,增幅分别高出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