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保教活动常规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8092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日保教活动常规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一日保教活动常规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一日保教活动常规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一日保教活动常规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一日保教活动常规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日保教活动常规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日保教活动常规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日保教活动常规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日保教活动常规细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饭前、饭后、便后、手脏时会自觉洗手,不浪费水,用小流水洗手,保持地面、服饰干爽。

小班幼儿在教师帮助下,逐步学会洗手、脸,中大班幼儿应独立洗手、脸。

2、正确洗手:

卷衣袖(小班孩子互相帮助卷衣袖,中大班独立完成)双手向下将手心、手背、手指洗净,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放回固定位置。

3、正确洗脸:

展开毛巾,先擦眼睛,再擦嘴和鼻,再将毛巾翻面擦额与脸颊,并将毛巾放在固定的地方。

4、中大班幼儿学会自己搓拧毛巾。

5、盥洗时不拥挤

(刷牙原文还是要)

1.组织幼儿有序地盥洗。

(根据用具设备和具体情况,分批组织幼儿有序地盥洗。

2.将正确的盥洗方法、爱清洁、节约用水等图示呈现在盥洗处,提醒幼儿遵守。

3.教师(建议站在盥洗室与厕所的衔接处)以最大的视角观察幼儿,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4.指导中、大班值日生检查盥洗结果。

5.督促幼儿洗完后不逗留,及时返回教室,提醒幼儿不奔跑。

1.做好盥洗准备,保证幼儿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用消毒毛巾洗脸。

2.保持幼儿衣着的清洁干爽

3.按要求做好毛巾、水笼头、门把手等卫生消毒工作和记录,及时做好盥洗室的清洁卫生,保持干净无味。

4.带领先洗完的幼儿回教室。

提醒幼儿擦手。

1.餐点前自觉用小流水洗净手脸。

2.值日生协助保育老师分发餐具、餐巾,并摆放整齐。

3.独立进餐,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站起来。

(正餐:

30——40分钟,点心15分钟)

4.正确使用餐具及餐巾(餐巾用后翻面叠好,放在自己碗前)。

5.不挑食、不剩饭菜,不过量进食。

6.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清洁,残渣放渣盘。

7.餐后将餐具放到指定地点。

主动整理好自己的餐具,收拾食物残渣,离开饭桌将餐具和渣盘放到指定地点。

擦嘴、漱口。

8.餐后主动收拾整理好自己的椅子再离开。

1.营造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介绍当餐食品。

2.指导值日生分发餐具、餐巾。

3.组织幼儿按时进餐,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半小时,餐前餐后半小时不做剧烈运动。

4.鼓励幼儿独立进餐,提醒幼儿进餐速度及食量适当。

5.观察进食量,对特殊幼儿(生病禁忌、对某些食物有过敏史等)给予个别照顾,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6.纠正挑食、偏食、汤泡饭、手抓饭、剩饭等不良进餐习惯。

1.分餐前用肥皂洗手,用消毒水擦桌子(每餐(点)前10分钟做好桌面消毒的工作(先用1:

200八四消毒液擦洗一遍,滞溜1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洗一遍)。

备好漱口开水。

2.指导值日生作好餐前准备工作;

(餐巾、渣盘上桌;

)。

检查餐具有无损坏,避免餐具造成的划、戳伤

3.根据幼儿每餐实际进食量和人数领取领取班级食物。

提供的食物温度适中;

使用食品夹或消毒筷分发餐点;

除冬季外均应做到分盘,做到随到随分、随吃随分。

不给幼儿汤泡饭。

4.掌握幼儿进食情况,鼓励幼儿吃饱,不暴饮暴食。

5.督促指导幼儿餐后擦嘴、漱口。

6.提醒幼儿进餐结束后及时送回餐具,收拾餐桌,清扫地面,清洗餐巾和漱口杯并进行消毒。

鼓励幼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餐后清洁、整理工作。

7.进餐结束后再打扫桌子、地面,清洁餐巾并消毒。

1.餐后自选活动区活动,轻声交谈,不随意走动,不影响他人进餐。

9点整理玩具等。

8点50收拾整理玩具。

2.参加餐后散步活动。

3.不剧烈活动。

早餐:

1.提醒先吃完早餐的孩子自选活动区、观察、劳动、玩自带玩具、自由交流等活动;

等到3/4孩子进餐完毕后组织15分钟餐后散步和活动小结等。

2.所有孩子早餐结束后,提醒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

清点、记录幼儿出勤情况,组织晨间谈话、散步,9点做早操前的准备。

3.中大班做操时,小班根据本班需要灵活开展安静的活动。

其他餐点后活动:

4.提醒先吃完的孩子自选活动区活动;

等到3/4孩子进餐完毕后组织餐后散步。

5.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6.组织,提醒幼儿入厕。

1.管理进餐慢未参与餐后活动的孩子。

2.协助主班老师进行晨间活动:

观察孩子的活动量、与个别孩子进行交流,处理偶发事件等。

1.细心观察、耐心照顾进餐慢或身体状态欠佳而未参与餐后活动的幼儿。

2.及时与主班老师交流观察情况,并协助老师处理异常情况。

1.学会自理大小便,有便意时大胆告诉老师,不拉在裤子上。

大、小便异常情况能主动告诉老师和保育员

2.(托班、小班幼儿在老师提醒、帮助下入厕,中、大班幼儿逐步做到独立入厕。

3.解便时大小便入池内,不弄湿自己和同伴的衣裤。

4.便后会用手纸自前向后擦屁股,用肥皂、小流水洗手,整理服装。

1.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手纸、整理衣裤,帮助托、小班幼儿脱、提裤子,提醒幼儿大小便入池;

便后洗手,节约用水。

2.观察幼儿大便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做好记录。

3.不限制幼儿入厕次数,鼓励幼儿有便意时大胆告诉老师,掌握幼儿大小便习惯,及时提醒幼儿入厕,特别关注易遗尿的幼儿入厕情况。

1.准备好手纸,方便幼儿随时取用,督促幼儿便后用小流水洗手。

2.帮助有个别(有困难的)幼儿擦屁股、整理服装。

3.及时为遗尿的幼儿更换和清洗衣物。

4.保持厕所清洁通风,幼儿便后立即清洗、消毒。

做到干爽无味。

1.学习上下楼靠右行。

2.在教师提醒下扶着栏杆慢慢走,不拥挤。

3.人多时知道保持一定的间距并能等待。

1.上下楼注意安全:

上下楼梯靠右行,慢步轻声不拥挤,集合集会不逆行,游戏疯打不要做,见人摔倒快快停。

2.值日生协助教师管理幼儿上下楼安全。

3.小朋友间互相提醒。

4.人多时知道保持一定的间距并能等待。

5.带椅子(椅面朝上,一手握椅背,一手扶椅面边沿)或早操器械时,不弄伤自己和同伴。

6.不在楼梯上整理鞋子,若有需要,及时请老师帮助。

1.教给幼儿安全上下楼的方法,认识相关标识。

2.督促幼儿安全上下楼,特别关注队伍中间的孩子和体弱及动作协调性差的幼儿;

提醒幼儿正确携带器械(如椅子、早操器械等)上下楼。

3.注意观察、检查幼儿着装(重点观察鞋子是否穿好,鞋带是否系好),排除不安全因素。

4.提醒幼儿有序地上下楼,慢慢走,保持间距,人多时安静等待;

行进时动作、语言轻;

避免拥挤、推拉,不牵手,不扯同伴衣物等。

1.协助教师组织幼儿安全上下楼。

2.帮助体弱或年龄小幼儿安全上下楼。

3.注意观察、检查幼儿着装(重点观察鞋子是否穿好,鞋带是否系好),排除不安全因素。

1.乐意参与早操活动。

2.冬季早操前取下围巾手套等。

3.活动中有冷、热状况或遗尿会告知老师。

4.愉快、有精神地参加韵律活动。

1.做好操前服饰准备,穿得太厚的早操前脱掉外套,取下围巾、手套等,会检查自己的衣服鞋子是否穿好。

2.值日生和小组长协助老师准备早操器械。

3.认真、有精神、动作到位、协调有力。

4.遵守规则,会听信号、口令变换队形、队列。

5.活动中适时增减衣服,身体不适及时主动告诉老师。

6.会正确使用并收拾整理早操器械。

1.中大班在共同的音乐中同时早操,时间20分钟;

中大班整理活动时,小班开始准备活动。

小班早操时间15分钟。

2.器械管理:

早操前器械分组放置并注意幼儿使用器械时是否有序,玩耍中有无危险动作,发现危险动作及时制止;

早操后安排收拾器械的幼儿最后离开操场。

2.早操内容:

准备活动(按头、颈、肩、胸、腰、四肢、全身等热身运动的顺序)、队列练习(走、跑、跳结合,可打破班级界限)、两套操节(中大班为徒手操和器械操,小班为两套模仿操)、中大班小型分散器械活动或小班游戏活动(活动应注意活动量逐步增加,运动密度和运动速度逐步增强)、整理放松活动(逐渐降低运动强度,合理调整运动量)。

3.面向全体幼儿,精神饱满带操,口令规范,示范正确。

4.观察并指导幼儿早操动作的力度、准确度;

自主玩器械时,指导幼儿不断变换内容,发展幼儿的多种动作。

5.中大班幼儿轮流与教师一起带操,每周变化带操站位。

6.提醒中大班幼儿按规定收拾整理器械

7.早操后,组织简单的操后小结,带领幼儿有次序慢慢回教室。

8.服饰符合早操要求

1.早操前提醒幼儿做好服饰准备,检查幼儿衣服、鞋子是否穿好

2.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幼儿到运动场地放好器械

3.随时观察幼儿早操情况,做到三看(情绪、动作力度、准确度)三提示(动作、增减衣物,运动卫生及安全)

4.指导幼儿进行器械活动:

摆放、一物多玩。

5.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器械

6.与主班教师一起组织幼儿慢慢回教室

7.服饰符合早操要求

1.熟悉本班早操活动内容。

2.检查场地、器械安全。

指导值日生和小组长在早操前按要求摆放器械,在早操后整理收拾活动器械。

3.观察幼儿的活动量,巡回抚摸幼儿的头、颈、背部,提醒或帮助幼儿增减衣物,特别关注体弱幼儿。

4.服饰符合早操活动要求。

5.配合教师指导幼儿早操动作。

6.随时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及时处理幼儿的安全或身体不适等突发事件。

(保育员无法和老师一起组织早操活动)

1.愿意参加各种活动,有好奇心,感兴趣,从中体验快乐和满足,树立自信心。

2.在教师鼓励下,乐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

3.愿意倾听别人讲话,并能做出反应,尝试用普通话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愿望。

4.爱惜活动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操作。

1.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收集有关的信息,准备活动材料。

2.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3.乐于用普通话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4.能正确地使用和整理活动材料或用具,并分类摆放到指定的地方。

5.有良好的倾听、发言习惯:

活动中安静倾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话,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时声音适中,大方。

6.用眼、握笔、坐立姿势正确,要求做到“三个一”(胸离桌面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7.掌握正确的与同伴交往的技能,能和同伴商量或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

学会和同伴共同使用学习用具、材料。

知道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活动成果,学习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

1.根据本班幼儿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和室外活动搭配合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2.教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环境:

(1)室内地面清洁,摆好座位,光线充足,空气新鲜。

(2)室外环境无干扰,场地安全无异物。

(3)每周交换幼儿座位。

活动准备:

(1)充分理解、分析、熟悉教材,提前一周设计完成教育活动计划(每周五前完成下周教学活动计划)。

文字材料能背诵,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

(2)教具和学习材料:

实物、图片、模型、教具实验用品、玩具或其它材料应提前一天准备好,学具数量多于幼儿数,并于日前与保育员共同做好分发材料准备,讲明配合事项。

(3)了解和丰富活动的相关知识、信息。

3.根据活动类型设置便于幼儿活动与交流的桌椅位置。

如音乐表现、故事表演、故事欣赏活动尽量不使用桌子,保证幼儿活动空间。

户外学习活动时要先观察、检查户外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安全。

4.耐心倾听,注视说话的孩子,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察觉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用表情、语言、动作给予回应,活动中的点评要具体、有针对性。

5.组织活动中老师要能观察到每个孩子,且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老师,听到老师声音;

展示教具时间充足;

选择合适的位置,让每个孩子都能观察到老师的教学行为(马蹄形——教师座位不应与弧线最边端幼儿平行,应略往后;

圆形——教师与孩子一起同坐圆弧线上);

教师的走动不影响幼儿活动。

6.关注活动中个别幼儿,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

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7.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化,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注重师幼互动、生生互动,活动时间把握准确:

小班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30—35分钟。

8.分区活动或小组活动时两位老师合理分工,活动中分别组织、指导、观察、记录各区孩子活动情况,活动后及时交流。

9.注重活动实效,活动后教师收集幼儿活动作品,记录幼儿活动典型情况,分析幼儿发展状况。

10.每位教师于活动后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认真反思,思得、思失(每天至少有一个以上重点活动的反思),并及时调整。

把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失误的、有创意的行为等写成“教学随笔”,尤其要记载遇到的问题,怎样遇到的,问题发生后怎样想办法解决的,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其它问题,又采取了什么办法得以解决的等。

课后反思检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集体与个别的成功事件与原因分析

二、针对集体与个别的失败事件与原因对策反思

三、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描述

11.各学科教学时,根据安排充分利用相关活动室。

1.活动前主动向教师了解需要配合的事项。

协助教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摆放活动所需要材料,安排场地等。

2.协助教师指导和帮助个别幼儿参与活动,指导过程中走动位置恰当,声音轻柔,不影响幼儿活动。

3.协助老师处理活动中的偶发事件时,方法适宜。

4.活动结束后,协助教师提醒幼儿入厕盥洗,指导幼儿作好活动结束后的收拾、整理工作。

1.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及交往活动,爱护游戏材料,保持愉悦情绪。

2.不玩危险游戏和做危险动作。

3.能主动或在老师提示下根据活动量调整衣物,有意外情况及时报告老师。

4.听从所有老师的指导与提醒。

1.根据幼儿园要求,合理安排全园性户外活动:

周一、周五幼儿户外民间体育活动,周二周四打破班级界限的幼儿交往活动,周三幼儿自由活动。

2.户外交往活动时,小班教师负责在大型玩具区域,指导幼儿活动;

中班教师负责操场区域,观察、指导幼儿活动情况;

大班教师负责草坪、沙池区域,观察指导幼儿活动情况。

3.密切关注所有幼儿活动状态及其他情况,提醒部分幼儿的不安全行为,尽量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1.密切关注本班幼儿活动状态及其他情况,提醒部分幼儿的不安全行为,尽量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协助老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3.帮助或提醒幼儿及时增减衣物,照顾特殊需要的幼儿。

1.愿意和老师参加体育活动。

2.学习正确使用并取放活动器械。

3.学习体育活动规则(活动兴趣、听口令动作、主动参与,提醒下遵守规则),培养安全意识,有初步的简单自我保护意识。

4.冷、热的时候知道告知老师。

1.愉快参加体育活动,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大胆参与活动,主动活动身体。

2.正确使用活动规则,尝试新玩法,会和同伴一起活动。

3.遵守体育活动规则:

中班——尝试合作、听口令动作、安全意识、遵守规则、学习收拾整理场地;

大班——商量合作、参与活动规则制定并自觉遵守、勇敢意志、竞争意识、参与活动场地布置收拾、与教师一起制作简单体育器械。

4.有安全意识,不做危险动作,不离开老师的视线范围,不用器械与同伴打闹,有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5.适时增减衣服,身体不适主动告诉老师。

6.会正确使用并收拾整理活动器械。

7.能与同伴合作参与活动,学会轮流、谦让、等待,在活动中分享共同探索的乐趣。

1.一周内保证体育课及体育游戏各一次。

每天保证1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根据上午户外活动情况,合理安排下午的户外体育活动,如周一、五下午可安排其他户外活动(如沙水游戏、自由结伴玩耍、观察等);

周二、四下午必须安排户外体育游戏、大型玩具、散步等体育活动;

周三灵活安排。

2.两周内均衡安排走、跑、跳、钻、爬、攀登、投掷、平衡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体育活动。

3.利用器械开展的活动(如大型玩具等)必须保证幼儿是在运动,且满足一定的运动量;

活动组织有推进性。

4.活动前检查幼儿穿着是否适宜运动;

活动中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及运动量,适时提醒或帮助幼儿增减衣物;

观察幼儿活动兴趣,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调整锻炼内容;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5.建立合理的运动常规。

6.在活动中重视幼儿安全意识、意志品质的培养。

7.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动静交替,给孩子休息、调整的时间;

活动前检查场地、器械和幼儿着装安全,预防安全事故;

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防止突然运动或剧烈运动造成的拉伤、扭伤或身体不适。

8.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动作发展,特别是关注动作发展差的幼儿,用鼓励、肯定的方式引导幼儿多练习,促进其动作发展。

9.服饰符合体育活动要求(不穿高跟鞋、不穿裙子、衣服长度适中、不披发)

1.了解户外活动内容及要求。

2.协助教师准备和检查场地、器械的安全。

3.活动前检查幼儿服饰和鞋带。

4.观察幼儿的活动量,及时提醒或帮助幼儿增减衣物,为出汗幼儿隔背、换衣,特别关注体弱幼儿。

5.活动过程中协助教师指导和帮助幼儿。

6.收拾场地,检查器械。

7.做好幼儿活动后的护理工作:

督促幼儿洗手,用温度适宜的干净毛巾给幼儿擦面,增减衣物,饮水等。

1.愿意定时饮水。

需要时会主动取水喝。

(托班、小班幼儿在老师提醒下喝水,中、大班幼儿能按需要主动喝水。

2.正确取水,不浪费水,保持地面干燥;

不喝生水,喝水时不说笑,不边走边喝水。

3.剧烈运动后稍事休息再喝水;

饭前、饭后半个小时饮水。

4.用个人专用口杯喝水。

5.(喝水后把口杯放回口杯架固定位置,杯口朝上摆放整齐。

1.上下午各组织一次集体饮水,提醒并允许幼儿随时喝水。

2.观察幼儿饮水量,保证幼儿日饮水量达400——600毫升以上。

(根据幼儿身体状况、活动量大小及天气情况及时调整饮水量。

3.集体饮水时组织幼儿排队等候,指导幼儿安全有序地取水。

4.提醒幼儿轻拿轻放杯子。

1.提醒、帮助幼儿安全有序地取水和取放口杯。

2.(保证班上随时有温度适宜的饮用水)引导和帮助幼儿按需饮水。

提醒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多饮水。

3.保温桶(杯架)每天清洗,幼儿个人专用饮水杯每天清洗消毒一次。

4.随时遮挡灰尘,保持饮水区的卫生清洁与安全。

1.安静进入寝室,铺好被子。

有顺序地穿脱衣服,衣物放到指定的地方。

(脱时从下往上,穿时从上往下)

2.分清衣裤前后,会拉拉链、会扣纽扣,折叠衣物。

会穿脱鞋子,分清左右。

3.安静入眠,保持正确睡眠姿势(右侧卧或仰卧)。

不蒙头、吮手指、咬被角。

4.按时起床,不拖拉,中大班幼儿愿意整理床铺。

1.组织幼儿睡前解便,安静进入寝室。

2.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适当地放睡眠曲或讲故事),遮挡过强的光线。

排除寝室中的危险因素,检查幼儿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

3.指导或帮助幼儿有序的穿脱、整理衣物,摆放整齐(帮助托小班幼儿、指导中大班幼儿独立整理),放指定的位置。

4.巡视观察,帮助幼儿盖好被褥;

纠正不正确睡姿;

照顾入睡困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

重点观察病儿,发现神色异常要及时报告并与家长联系。

5.教师巡视时动作轻柔,做好值班记录。

6.允许幼儿按需入厕,轻声提醒常尿床的幼儿起床入厕,发现幼儿尿床及时换洗、晾晒;

冬天为入厕幼儿保暖。

7.组织幼儿按时起床。

起床时观察幼儿情绪有无异常,指导、帮助幼儿穿衣,整理床铺,提醒、帮助起床动作慢的个别幼儿。

8.幼儿起床后,逐一检查已经起床幼儿的衣服、鞋带,指导、帮助幼儿梳头,组织幼儿喝水。

1.保持睡眠房间空气流通,根据室内温度及时增减被褥。

幼儿午睡前放好窗帘,夏季入睡前点蚊香。

2.保持被褥清洁干燥,被褥、床单提醒家长冬季每月清洗一次,夏季每月清洗二次,凉席每天擦拭一次。

3.随时保持寝室清洁与整洁。

每天一小扫、紫外线消毒。

每周一大扫,消毒液擦床。

4.指导幼儿正确穿脱摆放衣物鞋袜、折叠被子。

5、检查幼儿仪表,整理寝室。

(做好寝室清洁卫生、消毒并做好记录。

1.会利用现有材料开展活动。

2.在游戏时,尝试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同伴、角色。

3.能听懂并遵守游戏规则。

4.与同伴之间友好交往,不争抢玩具,学习轮流和交换玩具。

5.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自己参与游戏的情况。

6.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其他问题时,愿意告诉同伴及老师,请求别人的帮助。

7.户外游戏时,学习自理自律,如能依冷热增减衣服,不离集体,学习自我保护,不做危险动作和危险事情。

8.爱护和正确使用游戏材料。

学会轻拿轻放,物归原处。

1.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与准备。

与同伴及教师商议需要的材料,并分组收集准备。

2.情绪愉快,能积极参与到集体游戏中,并坚持参加游戏。

3.在创造性游戏时,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材料、场地、同伴、角色。

4.能参与制定、遵守游戏规则。

5.愿意与同伴分享材料,并交流自己及同伴在游戏中的表现、获得的经验和情感体验。

6.学习解决游戏中问题,若有需要,可与同伴及老师协商解决。

能克服困难,坚持游戏。

7.爱护和正确使用游戏材料。

学会轻拿轻放,物归原处,能归类整理玩具。

1.制定目标明确、有指导和观察要点地游戏活动计划。

2.保证每日幼儿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1个半小时,并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

3.平衡安排创造性游戏(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与规则游戏(娱乐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每周各种游戏至少一次。

4.根据本班幼儿人数及开展游戏活动的需要,家园共同收集自然物、废旧材料、半成品等作为游戏活动的材料。

5.游戏材料投放种类丰富、数量充足,集体游戏时材料至少人手一份,活动区活动材料应不少于1-2组幼儿提示使用量。

添置和更换及时,每月不少于两次。

6.利用晨间、午间、游戏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区活动,每日至少一次。

下午游戏活动时间,每个老师必须有一次活动区活动。

根据活动主题和幼儿兴趣设置活动区:

小班3—5个,中班5—7个,大班6—8个。

基本区域有:

语言区、美工区、动手区、音乐区、建构区、运动区等,建议小班设立娃娃家、大班设立益智区。

7.用“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观察幼儿材料使用、游戏水平和状态,并有目的地做好记录。

8.规则游戏时教师应站位合理,保证幼儿在老师的视线内进行游戏;

每次创造性游戏和活动区活动教师都应有观察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