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7619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庸笔下黄蓉形象的文化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后现代主义理论日趋哀落、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兴起之时,文化研究迅速占据了英语文学界和比较文学研究的主导地位。

文化研究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化研究,更指向大众文化以及各种非精英文化的研究。

一般认为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以研究后殖民写作/话语为主的种族研究,其中涉及爱德华·

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批判,佳亚特里·

斯皮瓦克的第三世界批评和霍米·

巴巴的对殖民话语的戏拟和混杂进行消解;

以研究女性批评和写作话语为主的性别研究,这在当今时代主要涉及女性批评话语的建构、酷儿理论(uqeerhtoeyr)和内思宾(女同性恋)研究;

以指向东方和第三世界政治、经济、历史等多学科和多领域综合考察为主的区域研究。

例如当前十分诱惑人的课题就包括‘亚太地区研究’和‘太平洋世纪研究’等。

此外,还应当加上考察影视传媒生产和消费的大众传媒研究”。

黄蓉即是作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中一个典型形象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的。

仅将黄蓉作为一个人物形象,而且作为男性写作的武侠小说创作接受流程中的一个“女性能指”来进行文化考察。

这里“‘文化’并不是那种被认为具有超越时空界限的永恒价值的‘高雅文化’的缩略词,而是那些在现代主义的精英意识占统治地位时被当作‘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化或亚文学文类或甚至大众传播媒介”。

必须强调的是,本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学批评,也融合了接受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等批评理论。

在金庸所创造的武侠世界中,黄蓉无疑是最深入人心的女主角。

打开XX,输入“黄蓉”二字,相关网页达132000篇,这一数据己足以说明黄蓉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2004年,歌手王蓉的一曲《我不是黄蓉》红遍了两岸三地。

这首歌诊释的不过是一个简单而老套的爱情理想:

“直到我头发花白牙齿掉光,找到我实实在在的爱情”,但因为扯上了“黄蓉”,所以一经推出,立刻风靡了大街小巷。

歌曲的作者无疑是颇具商业眼光的,不仅歌词紧扣黄蓉及“靖哥哥”的爱情不放,旋律也轻快活泼,正符合黄蓉在大多数读者心目中的形象特征。

这个人物亦进入专业研究者的视野,在文学史上获得了自己的地位。

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对黄蓉作出了如下评价:

“黄蓉这个人物更多地显现出金庸塑造人物的功力,她是金庸笔下唯一一个从少女写到中年的女性,从一个冰清玉洁、刁钻俏丽的女孩子,忽而成长为子女绕膝,已为人母的妇人。

这期间的心理生理变化,是人生中常见的景观,让人感到青春的易逝,时光的锋利。

细细品味《射雕英雄传》(也包括《神雕侠侣}})中描写黄蓉的文字,可以说金庸写出了一种人生的必然,写出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无法规避的东西,她注定要告别无忧无虑、敢想敢为的年代,她注定要承担妻子、母亲的责任,正如《神雕侠侣》中提到:

‘小龙女全心全意只深爱杨过,黄蓉的心却分作了两半:

一半给了丈夫,一半给了女儿’。

一个女人所具有的女儿性与母性,差不多全都浓缩在这个形象中。

”这段洋洋洒洒的评论,强调金庸写出了人生的必然,特别从将“女儿性”与“母性”浓缩于一身的角度,肯定了黄蓉形象的统一性。

饶有意味的是,同样是对黄蓉形象的评价,评论界另有两种相反的评论:

一种以倪匡为代表,他在《我看金庸小说》一书中认为“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在有些地方相当可爱。

至少,在她被江南七怪当作‘小妖女’的时候,是很可爱的。

”而“黄蓉在《神雕》中,己是中年妇女,护短、猜忌、自作聪明,连一点可爱之处都找不到了。

”并把黄蓉仅仅列为“中中人物”。

作为“金学”研究的开风气之作,倪匡的观点得到重视和支持,项庄更是直接指出“如果金庸不写《神雕》,黄蓉的形象不致遭到破坏。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黄蓉”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形象,从《射雕》到《神雕》,黄蓉形象被割裂了,“女儿性”和“母性”并没有协调统一地成就这个人物。

另一种观点则以吴蔼仪为代表。

她在《金庸小说的女子》中为黄蓉辩护:

“我却十分欣赏黄蓉,认为是金庸写得最好的女角。

特别欣赏他处理黄蓉从《射雕英雄传》的青春少女到《神雕侠侣》的中年妇人的个性发展。

其它女角大多是形象化的人物,但黄蓉却是活生生的,有优点、有缺点、会长大、会衰老的真人,音容体态历历在目,思想个性贯彻分明。

熟读了这两套小说,觉得了解黄蓉的一生,这是在金庸成功的角色中也不可多得的。

”陈墨也认为,“黄蓉性格的这种最新展现(指《神雕侠侣》中的黄蓉—笔者),不仅是打破了一般武侠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定型之后不再变化的常规,而且使得黄蓉的性格更加丰满真实、充实可信’,。

由此带来一个疑问:

倪匡和吴蔼仪,同为金庸作品的热爱者和崇拜者,为什么对黄蓉这一形象的认识有那么大的偏差?

不仅是评论界,普通读者对黄蓉形象也有不同的看法。

笔者曾对以“金庸”为主题办得较好的四个网站进行统计,网上的“金迷”们,从2002年到2006年,共发表有关黄蓉的文章134篇,其中仅有《打倒黄蓉》一篇对黄蓉形象完全表示否定,其它的文章几乎都表示喜欢《射雕英雄传》中的少女黄蓉。

但对中年黄蓉,则形成两派,争论不休:

一派以女性为主,喜爱《神雕侠侣》中的黄蓉,对黄蓉的变化表示理解,如网民“yq5f47”认为“黄蓉从少女成长为《神雕》中的妇女,才是真真正正的女人完整的一生。

”网民“幸福女人”说:

“黄蓉的形象是圆满的,她是金庸笔下最幸福的女子”。

网民“铭兰”直接表示:

“而我对任何时候的黄蓉都热爱如一”等等。

这类文章共计%篇,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另一派以男性为主,不喜欢中年黄蓉甚至讨厌她,主要的原因是认为破坏了自己对《射雕英雄传》中少女黄蓉的好感,如网民“靖儿”说:

“年轻时还很可爱,生孩子后变得很坏,可惜呀。

”⑦网民“大蝇”则分析道:

“因为我们喜欢小时候的黄蓉,所以讨厌中年时候的黄蓉。

”而在所跟的帖子和其它网站上,网民的观点也基本形成这两派,并且表达得更直接。

网民“只爱蓉儿”说:

“金庸笔下的女子,在我看来,没有半个比得上黄蓉的。

”⑨网民“ofxuf”则说“黄蓉的神智退步,简直是中年痴呆症。

但无论是否认可中年时代的黄蓉,绝大多数网民对黄蓉的一生还是持肯定态度并表达了喜爱之情。

正如网民“蓉喜”所说:

“黄蓉是金庸第一女角,论综合实力也是全部女子之可以说黄蓉是金书最好”。

然而,由黄蓉形象引出的这种现象仍然吸引着我们的注意,黄蓉评价中蕴藏着的文化符码或许能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创作的心态和读者接受的情形进行解读。

第一章人物的分裂:

Ll“邪女”到“侠女”的突变

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黄蓉形象究竟是分裂还是统一?

这还要从文本出发,来深入分析。

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刚出场时假扮成一个槛褛肮脏的少年乞丐,自怜自伤。

郭靖好心可怜她,她反把心中对父亲的怨气都出在郭靖头上,大点菜肴“坑”他;

郭靖不以为意,反而解衣赠马,对她关怀备至。

这时的她知道郭靖是“真心对我好”,立刻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

“要是你遇上了危难,难道我独个儿能活着吗?

”这一极端的性儿,带着一点点邪气,以致多年后郭靖回忆起来,给她的评价仍是“想到与妻子初识之时,她穿了男装,打扮成一个小乞儿模样,何尝又不古怪了?

随着行文的进展,黄蓉的“邪气”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展示。

首先,她只管自己和郭靖,根本不顾别人的死活。

郭靖生怕耽误给王处一取药,黄蓉却说“那就让他残废好了,又不是你残废、我残废”,顺口一句已使其邪气初露端倪;

郭靖想把“黄河四鬼”从树上放下,黄蓉则格格一笑:

“这四个家伙自称‘刚烈雄健’,厉害得很,冻不烂、饿不死的。

就算饿死了,‘梅林四鬼’可也比‘黄河四鬼’高雅得多。

”而她随便开个玩笑,便把一个胖妇人的左耳割了下来,弄得她“满脸鲜血”。

尤其是后来“密室疗伤”前,她明知傻姑与曲灵风渊源甚深,但仍想把她杀掉以绝后患,其依据很简单:

“此人既危及郭靖性命,再有十个傻姑也得杀了。

正因为黄蓉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她也因此少了一份忧国爱民之心,羡慕的是退隐江湖、自由享乐的生活。

她在太湖上感叹:

“从前范大夫载西施泛于五湖,真是聪明,老死在这里,岂不强于做那劳什子的官么?

”她在岳阳楼头评范仲淹:

“这样的人固然是好,可是天下忧患多安乐少,他不是一辈子乐不成了么?

我可不干。

”又道:

“靖哥哥,我不理天下忧不忧、乐不乐,若是你不在我身边,我是永远不会快乐的。

”及至《射雕英雄传》结尾,蒙古十万大军入侵襄阳,黄蓉想出来的对策依旧是:

“蒙古兵不来便罢,若是来了,咱们杀得一个是一个,当真危急之际,咱们还有小红马可赖。

天下事原也忧不得这许多。

黄蓉这一性格的形成,离不开父亲黄药师的影响。

黄药师号为“东邪”,一生独来独往,除了妻子女儿外,谁也不爱。

桃花岛上的仆役全被他刺耳割舌,变得又聋又哑;

弟子陈玄风和梅超风偷了《九阴真经》逃走,他将其他弟子挑断腿脚筋络,统统逐出桃花岛;

老顽童来找他论理,被他打折双腿,在岛上关了整整十五年;

他误听女儿己死的传闻,先迁怒郭靖,继而迁怒江南六怪,竟“要杀他全家满门”。

至于施辣手将侯通海“一条手臂连肉带骨扯成两截”,逼着沙通天等从自己胯下钻出去,倒成了小事。

总之,黄药师根本就没将他人的尊严、自由乃至生命放在眼中,而是任意凌辱和剥夺。

这一点,还可以其弟子梅超风为证。

梅超风无恶不作,杀人如麻,因为“天下除了师父和贼汉子外,谁都可以杀得。

”真可说和黄药师一脉相承。

这正应了丘处机的点评:

“黄药师行为乖僻,虽然出自愤世嫉俗,心中实有难言之痛,但自行其是,从来不为旁人着想,我所不取。

有了这样的父亲,再加上桃花岛上众哑仆皆为邪恶之人,黄蓉性格中带点邪气自然不足为奇,其“小妖女”之称亦是名副其实。

但到了《神雕侠侣》,黄蓉性格中的这一面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描绘是:

郭靖脸色一变,顺手一拉黄蓉,想将她藏于自己身后。

黄蓉低声道:

“靖哥哥,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

是你的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

”郭靖放开了黄蓉的手,说道:

“对,国事为重。

”虽只短短一句,但黄蓉形象已足以如浮雕般凸现:

她头脑冷静,深明大义,虽夫妻间情深义重,但临到危难之际,仍不忘提醒丈夫要以国事为先。

这哪里还是当年那个处处从自己的喜恶出发,根本不把他人、把国家放在心上的“小妖女”?

这分明是一个标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儒家“侠女”典范!

一部《神雕侠侣》,实际上亦是一部黄蓉辅佐自己丈夫,坚守襄阳,抵抗蒙古侵略的大书。

在《神雕侠侣》的结尾,作者将黄蓉的形象定格:

郭靖手持一长剑,在城头督师。

黄蓉站在他的身旁,眼见半月天布满红霞,景色瑰丽无伦,城下敌军飞骑奔驰,狰狞的面目隐隐可见,再看郭靖时,见他挺立城头,英风飒飒,心中不由得充满了说不尽的爱慕眷念之意”。

接着描绘她的心理:

“我和靖哥哥做了三十年夫妻,大半心血都花在这襄阳城上。

咱俩共抗强敌,便是两人一齐血溅城头,这一生也真是不枉了。

”由此,作者完成了黄蓉形象的转变。

黄蓉性格的这一变化,可以说是根本性的。

为了使黄蓉从“小妖女”到“侠女”形象变令人信服,作者有意识地在文中多处进行了铺垫:

当黄蓉一句“那就让他残废好了”弄得郭靖“脸上己现怒色”时,她立刻乖巧的顺着郭靖的意愿微笑道:

“不用着恼,我包你有药就是。

”接着更带着郭靖冒险偷入赵王府给王处一盗药。

这恐怕是她生平第一次为一个不相干的人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

其后,一旦要犯“邪气”,考虑郭靖的意愿似乎便顺理成

章的成了黄蓉的“紧箍咒”。

在《射雕英雄传》第二十四回“密室疗伤”中,作者对此有极为精彩的描绘:

黄蓉向外走了两步,回过头来,只见郭靖眼光中露出怀疑神色,料想是自己脸上的杀气被他瞧了出来,心想:

“我杀傻姑不打紧,靖哥哥好了之后,定要跟我吵闹一场。

”又想:

“跟我吵闹倒也罢了,说不定他终身不提这回事,心中却老是记恨,那可无味得很了。

罢罢罢,咱们冒上这个大险就是。

”这一段心理描写,细致地写出了黄蓉的转变过程,亦可见作者的匠心。

只是,作者似乎忽略了黄蓉转变的原因,更没能写出黄蓉转变的艰难与矛盾。

在黄蓉起心杀傻姑时,作者分析道:

“她自小受父亲熏陶,什么仁义道德,正邪是非,全不当一回事。

”也就是说,作者首先肯定了黄蓉的“邪气”来源于父亲的影响。

实际上,从出生到离家出走,黄蓉与自己的父亲在岛上度过了整整十五个春秋。

这十五年来,黄蓉接受的可以说是最纯粹的教育—她的文才武功、阴阳五行、算经术数等等通通都来自一个人:

黄药师!

她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同样来自同一个人:

因为整个桃花岛上,除了一班哑仆,就只有他们父女二人。

黄蓉不可能接受其它影响和熏陶,也无法接受其它影响和熏陶。

可以说,黄药师对黄蓉影响的巨大和深入,无论用什么词来形容都不过分。

然而,十五年精心培育下承续的“邪气”,在遇到郭靖后,仿佛像被风刮过一样踪影全无。

黄蓉,桃花岛上出来的黄蓉,从遇到郭靖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她的转变—不是一般的转变,而是道德观、价值观甚至整个人生观的巨大转变。

这一过程中,虽然作者也有一些铺垫,但却没有激烈反复的思想斗争,没有惊心动魄的观念冲突,更没有所谓的“思想危机”,这的确有点令人难以接受。

人们很自然的会问:

“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动力究竟来自何方?

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可是,从《射雕英雄传》读到《神雕侠侣》,竟然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纵观两部作品,作者给出的理由似乎只有一个:

爱情,让黄蓉改变!

黄蓉受父亲责备离家出走,以为天下再无人疼爱自己,自怜自伤之下,遇到郭靖这样一个诚朴笃信、厚道可靠之人,得其坦城相待,不禁深深爱上了他,认定对方就是自己终身依靠的对象,于是开始为他改变自己。

诚然,爱情的力量的确伟大,但它大得能够轻而易举的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甚至人生如果说,爱情使黄蓉把对郭靖的爱推广到其他人身上从而最终成为一个以身殉国的女侠在《倚天屠龙记》中,作者交代黄蓉最终与郭靖双双殉城而亡)还可以理解,那么,爱情使黄蓉彻底改变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念甚至完全失去自我就令人难以明白了。

LZ从“封建叛逆”向“贤妻良母”复归

黄蓉性格中的“邪气”,除了只管自己喜恶不顾他人之外,最突出的表现还在于她根本就不受封建正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

她不敬师长,当面对郭靖的师父拍手唱骂:

“矮冬瓜,滚皮球,踢一脚,溜三溜;

踢两脚……”她还在背地里数落师父洪七公的不是。

当然,更重要的是她根本就没有“三从四德”的概念。

这是封建正统伦理道德观对女性的基本要求,但黄蓉却显然逃脱了它的束缚。

首先,她“在家不从父”。

她在父亲面前嬉皮笑脸,毫无规矩,父亲责罚稍重,竟自离家出走;

为救郭靖,竟说出“爹,你杀他吧,我永不再见你”这样决绝的话来。

当然,黄蓉之所以这样,正是黄药师“从不稍加管束,以致把这个女儿惯得娇纵异常”的结果。

其次,她“出嫁不从夫”。

这一点,在《射雕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新盟旧约”中集中体现出来:

(黄蓉)回头向父亲道:

“爹,他要娶别人,那我也嫁别人。

他心中只有我一个,那我心中也只有他一个。

”黄药师道:

“哈,桃花岛的女儿不能吃亏,那倒也不错。

要是你嫁的人不许你跟他好呢?

”黄蓉道:

“哼,谁敢拦我?

我是你女儿啊。

“傻丫头,爹过不了几年就要死啦。

”黄蓉法然道:

“爹,他这样待我,难道我还能活得久长么?

“那你还跟这无情无义的小子在一起?

“我跟他多耽一天,便多一天欢喜。

”这一段对话,根本就是对“出嫁从夫”这一观念的反叛。

作者接下来对这段话进行了点评:

“黄蓉自幼受父亲熏陶,心想夫妇自夫妇,情爱自情爱,小小脑筋中,哪里有过什么贞操节烈的念头?

这番惊世骇俗的说话,旁人听来不免桥舌难下,可是她父女俩说得最是自然不过,宛如家常闲话一般。

当然,至于所谓的“四德”,她更是一项都不具备。

黄药师可算了解自己的女儿,他对洪七公说:

“兄弟这个女儿,什么德容言工,那是一点儿也说不上的。

从以上种种来看,可以说,黄蓉是一个封建传统伦理道德反叛者的形象。

而她的种种观念,仍是拜黄药师所赐。

黄药师之所以被称为“东邪”,除了他不将他人的尊严、自由和生命放在眼里外,更重要的是他对传统礼教的反叛。

书中交代得清楚明白:

“须知有宋一代,最讲究礼教之防,黄药师却是个‘非汤武而薄周孔’的人,行事偏要和世俗相反,才被众人送了个称号叫做‘东邪’。

”而黄药师之所以“常说世上礼法规矩都是狗屁”,是因为他看透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他曾有一段最能展示其个性的议论:

“黄老邪生平最恨的是仁义礼法,最恶的是圣贤节烈,这些都是欺骗愚夫愚妇的东西,天下世世代代入其毅中,还是借然不觉,真是可怜复可笑!

我黄药师偏不信这吃人不吐骨头的礼教,人人说我是邪魔外道,哼,我这邪魔外道,比那满嘴仁义道德的混蛋,害死的人只怕还少几个呢!

正因为他对礼教有着如此深刻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不管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训导,教给女儿各种知识与才能。

而在教黄蓉文化知识时,虽然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但往往把其作为反面教材:

一方面告诉女儿“大圣人的话,有许多是全然不通的”,另一方面“对圣贤传下来的言语,挖空了心思加以驳斥嘲讽,曾作了不少诗歌辞赋来讽刺孔孟”。

而黄蓉就用了他所教的诗“乞丐何曾有二妻?

邻家焉得许多鸡?

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来驳斥书生所谓的圣贤之道“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黄药师对封建礼教的反叛还表现在他一直有“殉妻”的念头。

他对妻子情深义重,兼之爱妻为他而死,当时一意便要以死相殉。

只是考虑到女儿年纪幼小,终于没有寻死。

但准备出海殉妻的花船却每年油漆,历时常新,只等女儿长大,便“殉妻”而去。

这一念头和行动,似乎只是表现黄药师痴情的性儿,但在一个“夫为妻纲”的男权中心文化统治中,黄药师此举却无疑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黄蓉一出生,母亲就难产而死。

这对黄蓉来说,既是一种不幸,亦是一种幸运。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父权社会中,“母亲”一直扮演着一个特别的角色。

首先,她“夫死从子”,是被排除在父权制度之外的。

但同时,她还担负着巩固传统道德秩序的重担。

她要把父权制赋予自己的“贤妻良母”的传统美德毫无保留的加在女儿身上,并利用父亲的威严使这种传承得以顺利实现。

从某种程度上讲,女儿所受的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更具体更直接地来源于自己的母亲。

不管黄蓉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不论她是否深受“三从四德”的熏陶,总之,黄蓉很幸运的逃脱了来自母亲的影响。

这样,黄蓉就生活在一个极其单一的环境中,躲开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其生存环以说偏离了整个社会正统规范的轨道。

她本来应该成为父权社会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类,这是她遗传下来的反叛因子决定了的,这是她的生长环境和她所受的教育决定了的。

然而,小说并没有按照黄蓉的性格逻辑发展。

如果说,《射雕英雄传》黄蓉刚出场时还是一个精灵古怪的叛逆者,那么,随着行文的进展,黄蓉就越来越失去自我,越来越失去自己性格发展的必然趋势。

她一步一步走向自己性格的反面。

当江南七怪反对他俩结合,郭靖向黄蓉表明自己的心迹“咱俩死也不分开”时,黄蓉回答:

“靖哥哥,我永远听你话,咱俩死也不分开。

”自此,黄蓉就开始了永远地听郭靖的话。

黄蓉叫郭靖从背后暗算欧阳峰,郭靖不肯,黄蓉说道:

“好,你是圣人,我听你话。

”郭靖想阻止完颜洪烈盗《武穆遗书》,黄蓉虽害怕西毒,仍笑道:

“你要干,我自然跟着。

”郭靖要黄蓉履行陪瑛姑一年的誓约,黄蓉只能幽怨的说:

“你是大丈夫言出如山,必是要我守约的了。

总之,听话,听话,听到后来,黄蓉完全失去了自我,她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完全受到了郭靖的左右,只是无条件的服从,绝对的“克己”。

她那么爱郭靖,那么渴望两人能相守一辈子,但在郭靖的决定下,她甚至不知道去改变郭靖的意愿,只能暗自流泪,独饮苦酒,甚至只能在梦中说出自己的意愿:

“靖哥哥,你别娶那蒙古公主,我自己要嫁给你的。

”她一天一天地计算两人相处在一起的日子还有多久,一天一天地深切体会到“从前爹爹叫我念了许多词,都是什么愁啦,恨啦。

我只道他念着我那死去的妈妈,因此尽爱念这些话。

今日才知在这世上,欢喜快乐原只一忽儿时光,愁苦烦恼才当真是一辈子的事。

”这时的她,己完全是一个符合男权文化“哀而不怨”审美尺度的传统女性了。

当郭靖终于抛开诺言,愿留在桃花岛上陪她时,她先是“身子一颤”,象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喜讯终于得到确认时,她“低呼一声,纵体入怀”,与郭靖紧紧拥抱在一起;

而当郭靖重申不离开桃花岛时,黄蓉的喜悦更是无以复加:

黄蓉听了这话,向他呆望半晌,两道泪水从面颊上缓缓的流了下来。

郭靖低声道:

“蓉儿,你还要什么?

“我还要什么?

什么也不要啦”!

秀眉微扬,叫道:

“若是再要什么,老天爷也不容我。

”长袖轻举,就在花树底下舞蹈起来。

此时的黄蓉,哪里还是那个精灵顽皮、敢爱敢恨的黄蓉?

她痴情、柔弱、敏感,她幽怨、哀婉、楚楚可怜,她的幸福与不幸,全部掌握在那个叫郭靖的男人手里。

男人的一句话可以叫她死,一句话亦可以叫她生。

她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追求爱情,可是,当那个男人为了自己的“千金一诺”要离开她时,她所能做的,竟然只有两个字—“听话”,或者“顺从”。

这种无锋芒的爱,简直就是奴性的、泯灭自我主体意识的。

一部《射雕英雄传》,就是黄蓉从叛逆到听话的“历史”。

剥开武侠小说的外衣,便可发现黄蓉在书中所展现出来的形象,几乎完全符合传统伦理道德对女性的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男权文化,对女性的首要训诫是“柔顺”,即所谓的“乾,健也;

坤,顺也。

”(((易经.说卦》)这里的“乾”指“男”,“坤”指“女”,“JI项”,指顺从,J顷理。

也就是要求女子做人的本分应顺应男子之意志。

黄蓉的种种言行,可以看作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郭靖所做的决定,黄蓉非但不敢有任何违逆,甚至把听郭靖的话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情。

诚如《礼记.大戴》所训诫的那样:

“女者,如也;

子者,孽也;

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教而长其义理者也;

故谓之妇人。

”“妇人,伏于人者也’,。

到了《神雕侠侣》,黄蓉这位“妇人”不仅自觉地以郭靖的道德价值观念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甚至以此去改变他人,大有把郭靖的观念发扬光大之势。

当小龙女问黄蓉为什么要阻止自己和杨过结合时,作者写出了黄蓉的心理:

黄蓉一怔,想起自己年幼之时,父亲不肯许婚郭靖,江南七怪又骂自己为小妖女,直经过重重波折,才得与郭靖结成鸳侣,眼前杨过与小龙女真心相爱,何以自己却来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