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7503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什么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Word文件下载.docx

  2009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此后,食品添加剂将仍是监管重点,使用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必须设立台账,签订使用承诺书,严格遵守规定,保证产品合格。

  日前,天津市工商局下发通知,对食品广告宣传实施进一步规范。

今后,食品广告宣传不能再信口开河。

据了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食品广告宣传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以及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有关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发布广告。

食品广告中不得含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内容。

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最新科学”、“最新技术”、“最先进加工工艺”等绝对化用语或者表示;

不得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

不得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涉及特定功效的,不得利用专家、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做证明;

不得与其他保健食品或者药品进行功效对比。

  业内专家表示,“食品安全肯定会对企业经营收益产生重大影响,这一方面是检测环节增加、原材料采购门槛提高带来的成本增加,另一边则是市场信誉度提高带来的销售量保证,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需要企业进行取舍,而我们的观点是,成本增加应该是短期负担,成企业品牌声誉关乎长远市场,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解决食品安全的根本问题。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主要问题:

  1.生产加工企业少、规模小、产值和营业额较低。

  2.流通销售企业比例过大、档次低、竞争力弱。

  3.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较为严重。

  4.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然存在。

  5.一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获得非法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不择手段地制假售假,危害人民群众。

  6.农村牧区成了假冒伪劣食品的“重灾区”。

  7.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也较常见

  8.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监管形势严峻。

  原因:

  1.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注重食品质量;

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因为他们只在乎价格,很少考虑其它因素;

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

  2.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氛围不浓。

  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相对较高,农村牧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

作为食品生产者,尤其是生产蔬菜、瓜果的农民,他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所以,就更谈不上如何去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了。

  3.无公害食品生产与销售脱节。

  由于无公害食品科技含量高、生产成本大,加之人民群众对其认同度的不高,致使无公害食品销售渠道不畅,价格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优质得不到优价,多数生产者及经营者没有见到明显的实惠。

  4.假劣食品流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牧区。

  随着城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假冒伪劣食品难有藏身之地,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农村牧区市场信息闭塞、农牧民消费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将城区市场已经过期或者将要过期的食品通过“商品展销会”、“送货下乡”等形式,低价倾销到农村牧区市场,致使农村牧区市场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

非法食品加工厂家也由城市转向农村,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继续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农村牧区消费者。

这些生产加工点普遍存在着“小、乱、散”的现象,大多以租赁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经营者食品质量意识不强,基本没有检测设备及手段,房屋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5.监管职能分散,协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链分属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等多个部门监管,由于这些部门管理体制不同,人、财、物的主管部门各有其主,有的在该唱主角时却当了配角,有的在该当配角时却唱了主角。

  6.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工作到位难。

  近年来,我国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经费少,一些检测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新,另外还缺少一些必备的检测设备;

抽检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及时检验食品质量的真伪,检查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法认定的质量问题,大大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以工商部门为例,如果想检测,只有委托外地相关部门。

对于涉嫌不合格的食品,因不能及时进行检验,如果要扣留又没有法定的依据,使监管执法陷于被动状态。

  7.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难度较大。

  某些经营者在不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就理直气壮地开业,而且又不懂法律和政策,因此在执法时常常遭到他们的阻挠和抵触,有时还出现“暴力抗法”;

有些经营户流动性大,加之所售食品来源不明,进货渠道乱,索证索票难,而且极易反弹,执法难度较大,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特别是私屠乱宰等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

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

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

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

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相互监督。

  5.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

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6.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为排除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阻碍,保障食品的出口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培养一批懂专业、外语好、能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为建立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7.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

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

 

宝贝小乖乖2009 

2009-10-2512:

56:

22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吃得营养、安全;

但从近年来媒体所披露的食品中毒事件却屡见不鲜。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微生物、化学性污染等对食品安全构成影响。

如何防止“病从口入”,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提高食品安全检验科学水平;

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立法;

加大市场监督力度等。

〔关键词〕食品安全;

影响因素;

防止措施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之一,食品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问题便成了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食品污染事件及群体食物中毒如蔬菜农药超标、豆奶中毒、高含量瘦肉精肉类中毒以及农药加工火腿等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引起了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造成食品污染或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工业化生产和新技术、新原料、新产品的应用,导致食品污染的因素日趋复杂化;

高速发展的工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原料的卫生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食品污染事故。

由于部分食品生产经营条件落后、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差和卫生管理水平低,致使食品受到交叉污染而引发事物中毒。

更有甚者,部分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出于赢利的目的,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

一、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因素 

(一)微生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真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真菌被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酿酒、制酱、面包发酵等,但有些真菌也通过食品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由真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种类主要有:

黄曲霉素致毒、赤霉病麦中毒、食物中毒性白细胞减少症毒变甘蔗中毒等,人类食用了由这些霉菌污染的食品可损坏肝脏,导致癌变等。

2.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食品如食醋、味精及多种氨基酸都是应用细菌制造的。

但有些细菌也给人类带来危害。

根据国内外统计,在各种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

引起中毒的有沙门氏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梭菌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等。

3.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毒主要有猪水庖病毒、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慢性病毒等。

4.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

据统计,近年来卫生部每年接到食品中毒报告100~200起,导致数千人发病,百余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

2001年在江苏、安徽等地爆发的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Q157:

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

(二)化学性污染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以下仅就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近年以来,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在大量使用,特别是有磷杀虫剂农药,是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根据浙江杭州、温州、云和三地上市蔬菜中甲胺磷残留分析表明,检查出甲胺磷的比率为40.8%,最高检出浓度为1.85MG/KG,以叶菜和豇豆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7%~61.5%和44.4%~100%。

长期摄入有磷农药可出现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病理变化,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为了降低食品中农药残留量,就必须建立健全农药法规标准,加强对原料作物的生产管理。

2.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使食品色、香、味更佳,保质期更长。

食品添加剂主要有:

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发色剂、漂白剂、保鲜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做了明确的规定。

但长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致癌,产生遗传毒性在人体内的残留,破坏新陈代谢等。

在实际生活中,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还是违法添加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品。

例如:

为了使面粉更白,在面粉中添加过量氧化苯甲酰(增白剂)。

在熟食品、卤制品中添加过量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盐等,使食品色泽鲜艳诱人;

为延长食品货架期,添加过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更有甚者,将甲醛加入到米粉中,使之更劲道、鲜亮。

要确保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必须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食品添加剂食用量标准的制定和审批,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手续、食品添加剂法规等。

3.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的过程中,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的生产过程。

在这一生产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饮水,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安全性。

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

据1998年中国质量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污染水体中生长的生物:

水藻、鱼虾、贝、蟹等被污染后,引起人类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祸害子孙。

据农业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24省市污染区中,农畜产品污染物残留超标率已达18.5%,总超标产量约650万吨,蛋类和蔬菜产品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其污染物卫生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3.1%和22.15%。

二、我国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以及广大的消费者。

为了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证人体健康, 

促进社会发展,我国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水平 

不断探求新的分析检验方法,开拓新的分析检验领域,并在食品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努力研究;

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创新能力,逐步达到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水平。

(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管理经验,将监督管理的重点从最终产品的检验过渡到生产经营的全程控制,学习并逐步采用HACCP控制体系。

(三)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认真研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应对WTO的挑战。

(四)加大食品市场监督力度 

行政执法与公安和司法等部门联合起来,从源头、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惩罚和打击力度,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菜篮子”工程的安全。

(五)加强各个行业间的配合 

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从而净化食品环境,使污染远离我们的餐桌。

我们既要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基础研究,又要加强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

相信在管理部门、生产者、科研机构、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以上工作的不断开展,我国的食品安全,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樊永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件大事〔J〕.中华医学杂志,2005,

(2). 

〔2〕陈锦丽.食品安全的探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6). 

〔3〕赵晓飞.2005年食品安全年〔J〕.中国药品监督,2004,(3). 

2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之间的区别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是指符合一定标准的安全食品,但它们的标准水平、认证体系和生产方式不同。

主要区别如下:

一、质量标准水平不同。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等同于国内普通食品卫生质量标准,部分指标略高于国内普通食品卫生标准;

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其质量标准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欧盟质量安全标准,高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

有机食品等效采用欧盟和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的有机农业和产品加工基本标准,其质量标准与AA级绿色食品标准基本相同。

二、认证体系不同。

这三类食品都必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特定的标志,但是认证体系有所不同。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体系由农业部牵头正在组建,目前部分省、市政府部门已制定了地方认证管理办法,各省、市有不同的标志;

绿色食品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认证。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计划单列市设立了40个委托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的有关管理工作,有统一商标的标志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日本注册使用;

有机食品在国际上一般由政府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民间或私人认证机构认证,全球范围内无统一标志,各国标志呈现出多样化,我国有代理国外认证机构进行有机认证的组织。

三、生产方式不同。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必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遵守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合成物;

绿色食品生产是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常规农业技术相结合,从选择、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生产资料,并实施“从土壤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有机食品生产须采用有机生产方式,即在认证机构监督下,完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1-3年(转化期),被确认为有机农场后,可在其产品上使用有机标志和“有机”字样上市。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选择有机食品八大理由

中国加入WTO以后,为了有效地突破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日趋森严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国绿色食品加快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步伐,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产品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

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质量标准优势。

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整体上达到了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出口产品能够经受进口国严格的检测检验。

2002年,山东省绿色食品出口创汇4.6亿美元,已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8.8%,绿色食品出口基地的建设对全省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质量保障制度优势。

绿色食品实行"

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识管理"

的质量安全制度,增强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可信度。

近几年,不少日本客户直接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考察,了解产地环境监测过程,检查企业原料生产档案记录,对绿色食品认证程序及标准给予认同和肯定。

三、企业和产品优势。

绿色食品龙头强势企业多,精深加工产品多,市场开拓能力强。

2002年,江西省绿色食品出口额达到1961.5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尽管受"

非典"

影响,全省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仍达983万美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积极发展番茄酱、香梨、啤酒花、葡萄干等优势绿色食品产品出口,2002年全区绿色食品产品出口创汇2853.5万美元。

吉林省依托德大、长春皓月、延边宝利祥蜂业等大型骨干绿色食品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002年全省绿色食品出口超过1500万美元。

四、环保优势。

绿色食品实行对产地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易于打破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

绿色壁垒"

黑龙江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实施"

打绿色牌、走特色路"

的发展战略。

五、品牌和价格优势。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绿色食品出口产品的品牌和价格优势逐步发挥出来。

2002年,湖北省累计出口绿色食品产品3500吨,创汇982万美元,部分出口产品价格与认证前相比提高了10%~23%。

山东省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出口日本的花生制品、油炸花生仁、烤花生果吨价为1200~1400美元,比普通出口产品价格高80~110美元,提高幅度10%左右。

3食物当中的污染物质来源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污染物来自食物生产所在地的大气、水源和土壤,称为生产环境的污染。

卫生专家曾经对居民区周围种植的蔬菜进行测定。

他们惊讶地发现,居民区里烤羊肉串冒出的烟气居然污染了菜叶。

因为菜叶中发现了烤肉烟气中的强烈致癌物——一苯并〔a〕芘。

第二方面,污染物来自农作物栽培中的农药和化肥,以及畜牧生产中的兽药、激素,称为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人们对这个阶段往往顾虑较多。

第三方面,来自食品加工中的添加物和污染物、包装当中的有害物质等,称为加工处理中的污染。

食品加工容器中如果铅含量较高,有可能会造成食品的铅污染。

第四方面,来自食品在家庭中储藏、烹调等的污染,称为家庭中的污染。

这一方面的污染往往被消费者所忽视。

4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第一,会引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