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7031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东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东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东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东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广东省东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东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A.出行多选择自行车或公交车

B.将废纸和汽水瓶等回收利用

C.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

D.大力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

【答案】D

5.在加压条件下,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取用粉状药品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量取液体

D.

铁丝在O2中燃烧

7.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km-50km

高空,形成臭氧层。

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臭氧属于(  )

A.非金属单质B.金属单质C.化合物D.氧化物

8.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待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D.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9.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开启抽油烟机排气

C.图书馆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日常生活中可用煮沸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0.如图是氩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氩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8

B.氩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r

C.氩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D.氩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净水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常做食品干燥剂

D.一氧化碳有毒性,用于金属冶炼

12.硝酸(HNO3)是工业上常用的三大强酸之一,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5C.+7D.﹣3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粉

C

CaO

CaCO3

加适量的水,过滤

D

CuO

隔绝空气加强热

A.AB.BC.CD.D

1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Ⅱ、Ⅲ制取氧气B.用Ⅱ、Ⅳ制取氢气

C.用Ⅰ、Ⅳ制取氧气D.用Ⅰ、Ⅲ制取二氧化碳

15.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下列转化。

(→表示反应生成,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下列甲、乙、丙物质不符合的是(  )

过氧化氢

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一氧化碳

二、填空题

16.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1)净水的主要操作有静置、沉淀、过滤、蒸馏等,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______

(2)游泳池的消毒用高锰酸钾,写出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镁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检验软水和硬水所用试剂为______。

(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

(1).蒸馏

(2).

(3).

(4).肥皂水(5).7:

8

17.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

能源。

(1)生活中将煤做成蜂窝煤燃烧,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

(2)化石燃料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右图是教材根据我国已探明的化石燃料及每年的开采量画的图,其中属于天然气的是______(填“a”“b”或“c”)。

(3)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如图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框内补充D的微观模型图______;

②B物质和C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两物质的______构成不同;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提供充足的空气

(2).不可再生(3).b(4).

(5).分子(6).

三、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实验一:

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______;

写出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二:

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

(填“高”或“低”)

(3)实验三:

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要______,该实验观察到仪器①的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拓展】将实验三改成图甲所示的密闭容器进行,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1).可燃物

(2).

(3).乒乓球碎片(4).低(5).烧杯(6).氧气(7).氢(或H)(8).16%(9).当氧气的含量低于一定数值时,有些可燃物可能不燃烧

19.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老师演示了如图实验:

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其喷水后,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如图所示),并观察到紫色纸花变红。

接下来,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呢?

【提出猜想】

猜想Ⅰ:

水使纸花变红;

猜想Ⅱ:

______使纸花变红;

猜想Ⅲ:

CO2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纸花变红。

根据老师的演示实验,猜想Ⅰ一定不成立,原因是______。

【实验探究】写出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将有关实验内容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

紫色的干燥纸花,______

纸花不变红

猜想Ⅱ不成立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CO2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纸花变红。

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拓展】

(1)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物为酸,需要加做的实验是______。

(2)老师取出图示瓶中的纸花,在酒精灯火焰上小心烘干,观察到红色纸花变成______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的生成物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答案】

(1).二氧化碳(或CO2)

(2).喷入水后,纸花不变红(3).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4).

(5).紫色干花喷上醋酸(6).紫色(7).不稳定(或受热不稳定)

四、流程图题

20.工业上利用空气、煤、水等制取尿素(

)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______;

过程Ⅰ分离空气,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______(填“熔点”或“沸点”)不同,得到氮气和______(填“氧气”“液氧”或“固氧”)。

(2)煤炭的主要成分为______,过程Ⅱ得到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过程Ⅲ体现还原性

物质为______;

(4)过程Ⅳ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

(1).21%

(2).沸点(3).液氧(4).碳(或C)(5).

(6).一氧化碳(或CO)(7).

(8).化合

五、计算题

21.某同学春游带回几块石灰石样品,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两同学各取12.5g石灰石样品,用足量的浓度为10%的盐酸与其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12.5g石灰石样品充分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______g。

(2)由图像可知,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的关系是______。

(3)12.5g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4)在图中画出12.5g石灰石粉状样品与足量15%盐酸,充分反应的曲线c的大致位置及趋势。

【答案】

(1)4.4

(2)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

(3)解:

设12.5g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答:

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4)曲线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