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前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理考前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考前复习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自我调适,保持健康
要把最好的状态调整到高考期间,使自己发挥出最高的水平。
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主干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1.强化主干知识
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典型的原理图、示意图、景观图等进行再认知、再强化,做到心中有数。
对相近的地理知识进行辨析区别,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还要注意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相结合。
2.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网络
后期有限的复习时间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全面复习知识点,可根据地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的联系线索,形成知识网络,突出主干,强化重点内容。
不仅要理解每个知识点,还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农业和气候相关,水温和气候相关,植被的变化和气候相关,有些洋流的变化也与气候相关。
要对存在关联性的知识进行梳理,在头脑中逐步构建知识网络图。
3.重视地图识记,选取重要的经纬线进行空间定位
先了解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
经线、20°
W、160°
E、120°
E等经过的大洲、大洋、国家及地形区;
再由位置、地形、海陆状况,推断气候、自然带等;
最后,看这些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城市、港口、交通线、矿区、旅游地等。
4.抓好区域地理的复习,总结是关键
可以利用两条线索备考区域地理。
线索一:
明确各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水文、资源、农业、工业、商贸、交通、城市、人口等地理要素的特征,还要厘清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这是区域地理复习备考的重点之一。
线索二:
关于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复习、解题的步骤——通过各种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分析、评价各要素的特征—明确区域内自然现象的规律—经济活动的特征—分析、评价人地关系—明确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措施和方向。
三、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越临近高考,提高复习效率就越显得重要,所以无论是看书还是做题,都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和成绩,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策略上,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不是对一、二轮复习的简单重复,而是在知识和热点复习后的升华;
不是简单地把课本读一遍,而是回归主干知识,把书读薄;
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对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进行强化复习。
在高考前我们必须要吃透教材,翻烂课本。
2.知识上,查漏补缺
回顾复习过程,并对以前模拟考试中的错误进行整理、分析、改正,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缺漏和能力缺陷,及时进行弥补,从中掌握答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形成一套较完善的答题模式。
3.方法上,注重总结
考前这一段时间要注意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
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一般要分析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等方面。
对一个问题、一个区域分析得是否全面,可对照以上几方面进行检查,并学会思考,学会总结,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4.能力上,挖掘潜力
强化思维、挖掘潜能,是目前能够确保提升的法宝。
因为当前阶段做题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知识点都会,但却做不对,因为做题讲究的是思维,即怎么想。
因此,听课时,要特别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老师对题目的分析;
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勤于动笔,主动学习;
要善于总结归纳题型,归纳解题方法;
还要善于吸收别人的学习经验,为己所用。
5.技巧上,迁移知识
学习时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掌握了某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就可以推出其他相似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区位因素,所以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和归纳同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要点。
6.答题上,注意细节
要通过“梳理—明理—用理”这一线索进行答题,避免“全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优”的现象。
关注细节,分点作答:
一是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二是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
三是答题要点要多,但要避免重复;
四是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细节决定成败,同学们还需注意书写端正、卷面整洁、杜绝错别字,这些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平时的复习中逐渐养成。
四、适当做题,训练解题能力
1.最后阶段要适当做习题
练习可检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并开阔思路,训练审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还可以提高答题的速度。
但题要典型,有一定代表性,每一道题都应该是每一类题的代表,可以找一些近年的高考真题。
但千万不要以做题代替对知识的复习,或过多钻研难题。
在做题后要思考——该题主要考查了哪些知识?
考查什么能力?
明确出题意图,做到由题及类,才能触类旁通,提高能力。
2.要进行“题型”训练
每做一道题,都要对照标准答案或老师讲评,认真总结自己的得分点,反思自己的失分点,做“一题”而通“一类”,从而理清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模式。
通过分类训练,既掌握了解题技巧,提高了答题效率,又巩固了基础知识。
3.加强读图训练,学会图文切换
判读图表是解题的“钥匙”,也是获取高分的关键。
强化读图的训练方法有多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多看图。
如多看中国和世界政区图,地形、气候、河流、矿产等空间分布图,对于熟练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十分重要。
针对不同类型的图可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学会图文切换,对于区域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复习,要“左图右书”,将课本中提到的事物及时落实到图上;
第二,对于成因图或示意图,要理清思路,弄懂来龙去脉,找出关键;
第三,对于人文地理中的统计图表,要学会揭示图表的内涵;
第四,对于各种等值线图,应抓住等值线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要注重审题的精准性
审题要仔细,对似曾相识的题的审读不要凭印象,要注意其细微变化;
对新颖的题要有耐心,多读几遍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注意分析题干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注意区分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防止隐性信息被忽略,形成审题缺漏。
要善于利用文字材料和图表信息,对于文字材料,可在阅读时用笔勾画重要内容;
读地图时,则要关注图名,图例,图中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总体特征、差异性等,并将相关信息标在图中,完善图幅。
最后,根据分值判断有几个采分点,根据问题判断采分点的基本方向。
5.提升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重心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在冲刺复习中应更加关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夯实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例如分析我国草地退化的人为原因,不能简单而笼统地回答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必须调用知识储备进行逐一分析。
不同种类的草地退化的原因不尽相同,如南方草山的退化原因主要是陡坡梯田的修建和森林过度采伐,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是过度垦殖和过度放牧,新疆绿洲草原退化是因为河流上游过度用水,水源不足。
由此可见,综合分析问题的前提是打好基础。
6.答题要规范
要规范作答,尽量使用地理术语。
要从层次(用序号标注)、主次(紧扣材料和设问角度)、结构(理论+材料+创新)、全面(答题要点要全)、规范(语言规范、书写规范)、原则(先搭架再答题,避免答题要点重复、要点不够)几个方面考虑。
五、正确对待热点,注重分析和应用
1.从容复习
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是试题的切入点,用以考查与之相关的知识。
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境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从教材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地理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
2.侧重应用
高考考热点,并不是考热点本身,热点材料只是问题的载体。
高考透过热点,考查考生利用地理知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
一是能和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
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遇到热点问题不必紧张,只要对核心知识理解、掌握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3.多角度训练
通过多角度切入,做好热点专题练习,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热点问题。
明确材料只是能力考查的载体,要能跳出材料,掌握分析和解决热点问题的关键。
对时政热点中的关键词要加以关注,但回答主观题时,切忌脱离课本知识而只考虑热点词语。
总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抓落实、重行动,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高考临近,时间短,任务重。
为了让同学们省下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自己未掌握的知识,我们特为同学们精心整理了高考考前必备知识点,教你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试题调研》第8辑——《考前抢分必备》,把握高考动态,洞察命题动向!
介绍一下高三地理的复习方法:
1.进行知识重组、紧抓学科主干知识:
地理学科研究的范畴较广,但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工农业生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地理学主干知识内容,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命题者会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加工、提炼,从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然后辅以新颖的资料、信息,或是从另一侧面、换一角度进行命题;
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真正牢固地掌握了相关的原理,完全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但二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的重复,应将这些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重组为几个专题。
如等值线知识,地图部分学习了等高线、气候部分学习了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工业部分有等运费线……这些等值线虽然各自表示的地理含义不同,但它们的绘制原理是相同的,它们所具备的特征也是相似的,复习时我们可进行等值线专题复习,总结出等值线的一般规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去解决具体不同的问题,这样即使在高考中碰到从未见过的新颖等值线,也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2.多分析、绘制图表,注重能力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试题将会越来越脱离教材,试题将会为考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情境、全新的素材,要求考生调动头脑中储备的知识、根据学习教材而产生的经验,对新情境和素材进行分析、加工,甚至于还要加上自己的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对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将会提高。
由于图表能够较好地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灵活地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在复习时,要认真对待课本中的每一幅图,不仅要理解图中所蕴藏的知识,还要掌握绘图的原理和读图的一般方法。
此外,对于教材中的一些结论、规律,如果能够用图表进行表述的,不妨将之转化为图表的形式,如某日日出时间随纬度的变化图、某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图等。
只有这样,拿到专门为高考设计的新图时才会得心应手,解题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3.注重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为了让真正高素质的人才脱颖而出,新课标高考必将加强对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改变过分拘泥于课本的传统命题和答题方式,命题时会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意境,让考生的思维不过多地受到限制,给考生留下一个相当大的答题和发挥空间。
在复习时,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某区域有一山丘,请根据这一条件谈谈如何发展该地区的经济。
”由于本题的限制条件较少,思路开阔的同学则可想到从发展旅游、发展林牧业、修建水平梯田、开发水力等方面去考虑。
4.注意关注一般和特殊现象:
许多地理的分布都是具有一般规律的,这对于我们快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很有帮助,如掌握了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之后,对各大洲的气候分布基本也就清楚了;
但考试时往往会从不符合规律的一些特殊现象入手,如热带雨林气候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但远离赤道的地方也有几处热带雨林气候区。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要知道这些特殊的地理现象和规律主要分布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特殊现象的出现。
反过来看,关注了特殊现象也有利于加深对一般规律的理解。
5.及时总结答题方法、技巧和模式:
不少同学都会抱怨,说综合题难答,常常答不中要点,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掌握答题方法的体现,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答案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事实上,许多综合题的回答都是有模式可以借鉴的,在学习高中地理的原理时,我们常常会以某一地区的情况作为案例,在对这些案例的分析过程,事实上就是“建模”的过程;
高考过程中,虽然不会考到相同的案例,但一般会考到相应的模式。
如我们可以总结出:
分析传统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般应从“资源、能源、水源、市场、交通”五方面进行,在遇到分析鲁尔工业区、东北辽中南工业区等时,都应从这几点去考虑;
而高技术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则应从科技、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逐步总结、积累一些常用结论,会使你少走许多弯路、节约大量宝贵的考试时间,如:
某地北极星的高度即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刚好发生极昼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纬度的2倍;
海洋上等温线弯曲方向即洋流的流向;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则全球陆地等温线都向北弯曲;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等等。
当然,地理复习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技巧,只要适合自己、能够帮助自己提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愿同学们及时找到理想的方法,快速地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