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教案含习作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617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教案含习作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教案含习作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教案含习作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教案含习作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教案含习作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教案含习作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教案含习作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教案含习作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作文教案含习作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题目自拟

学完《爱之链》后,想象一下,乔治醒来后,会发生什么。

要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性格。

范文引路。

6

怎样刻画物的细节描写

通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抓住任务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7

童话故事

展开想象,创作一个童话故事。

要求想象合理,写出新意。

下水文引路

8

我喜欢的一种美味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

突出其特色。

下水文引路;

练写写作提纲

9

怎样写好你喜欢的一种美味

通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必须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

10

写人

写一位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从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当中,选择一位写下来。

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练写写作提纲。

11

写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

任选一幅剪纸作品,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然后写成一篇习作。

利用美术课等等引导学生多接触剪纸。

12

怎样写好一篇描绘剪纸作品的习作

通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观察与想象是习作中经常应用的写作方法。

13

状物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1、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范文引路;

互改习作

14

我身边的名人

根据要求,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名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写一篇题为《我身边的名人》的习作。

习作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能无中生有。

15

怎样写好我们身边的名人

通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一个人写活,必须深入了解他,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16

对话描写

写作内容:

一个好看的电视节目吸引了全家人,看后大家议论纷纷。

写写一家人的这场对话。

注意要写出家人的特点。

组织学生课前观察、留意。

17

编写故事

写写语文书里的故事

通过阅读,找找语文书中的故事,选一两个写下来。

要借助想象,增加必要的情节和细节,把内容写具体。

18

怎样续写故事

通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写好续写故事必须要展开必要的想象。

四、提高习作水平措施:

1.坚持每天一小作(250字的片段),每周两大作(课堂作文和周记)的制度,一定要格外重视习作交流点评,两次课堂习作后安排一次作文讲评课。

2.继续实行作文量化评价制度,定期予以表扬。

3.挤时间强化面批,对写作基础差的学生给予高度的关注;

鼓励写作好的学生继续投稿,或参加各级作文竞赛,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写作的热情。

4.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改习作、互改习作的意识,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5.鉴赏优秀作文,诵读、积累适当的优作,学习写作的方法。

6.利用阅读课指导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源头活水。

暑假里的一件有趣事

目的要求:

1、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写一篇作文,围绕“趣”选择材料,突出有趣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作文题目自拟。

4、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不通顺的语句。

教学重点: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中心明确。

教学难点:

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习作准备:

学生汇报自己在暑假中做过哪些有趣的事。

指导步骤: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刚刚过去,你们一定有很多有趣的经历想告诉大家。

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一下,在暑假中你参加过什么有趣的活动?

做过什么有趣的游戏?

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

看过什么有趣的电影、电视?

从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最有趣的事写成一篇作文。

二、明确要求

1、写一件事2、发生在暑假里的3、亲身经历的4、必须是有趣的

三、指导选材

1、这次作文应围绕哪个词来写?

(有趣)

2、什么样的事才是趣事呢?

3、暑假里我们经历过的事有很多,该选择怎样的趣事来写呢?

(印象最深的趣事)

4、讨论交流,评议选材情况,确定作文材料

(1)分组交流,围绕“你准备写一件什么趣事,这件事为什么有趣?

”来讨论。

(2)全班交流,评议选材情况。

四、指导写法

1、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具体的描写。

2、练说趣事。

3、大家评议。

五、练写

教师下水文

暑假里一件事

今天暑假,是百年罕见的大热天,连续十几天气温在38度以上。

大家都想吃点西瓜消暑解渴。

市场上的西瓜供应量极少,价格也很贵。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妈妈不知从哪里买来一个大西瓜,足有十多斤重,碧绿的表皮上长着一条黑色的花纹,逗人喜爱。

我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嚷着:

“吃西瓜!

吃西瓜!

”从妈妈手里接过西瓜,先在盛满清水的盆里把泥土洗掉,然后拿起切菜刀,把西瓜切了开来。

啊!

真是一个好瓜!

鲜红的瓜里嵌着粒粒的黑色的瓜子,汁水流得满桌都是。

我把西瓜切成十块,每人分到两块。

我拿了两块坐到一旁吃了起来,仿佛汁水流进了我的心窝,顿时觉得全身舒服极了。

一块吃完了,我正想准备吃第二块的时候,猛然想起隔壁的孤老太太王奶奶。

王奶奶是个烈属,她的两个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王奶奶成了孤寡老人,冷冷清清地过了三十多年。

如今她已是七旬老人,前不久得了一场病,现在还没好。

我想:

病人更需要吃点西瓜。

于是我拿着西瓜到了王奶奶家。

只见王奶奶躺在床上,“哼哼”地呻吟着。

那蜡黄的脸上搭着一块湿毛巾。

她见我来了,有气无力地问:

“小雁,……有……什么事吗?

”“我家买了西瓜,这块瓜给您吃。

”“不……不……还是……你……自己……吃吧。

”“我家还有呢!

”说着,我把西瓜往王奶奶手里一放,头也不回地朝门外走去。

背后传来了王奶奶的声音:

“你,你……这孩子……真是的!

今天,我虽然少吃了一块西瓜,但是心里比吃了十块西瓜还要甜。

【点评】

这篇文章记叙了小作者在炎热的暑假里省下一块西瓜给烈属王奶奶吃的事情,事小却反映了少年儿童尊敬老人、拥军优属的好品质。

这篇文章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

作者写的是切身感受的事情,把送瓜前后的想、做,实实在在地记叙下来,尽管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少年儿童爱护老人、尊敬烈属之情溢于言表。

二是前后连贯,条理清楚。

先写天热想吃西瓜;

接着写妈妈买回西瓜,全家分吃西瓜;

再接着写自己送瓜给王奶奶;

最后写自己省吃一块瓜的感觉。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线索清晰。

这两点值得学习借鉴。

【习作提示】

▲《记暑假里的一件事》

提示: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注意写出事情的启发或教育意义。

▲《暑假趣事》

要写清事情的经过。

扣住题眼“趣”字,选材要有新意。

《习作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

2、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3、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组织学生课前体验活动。

一、出示多媒体营造爱的氛围。

1、讲述故事:

1999年10月1日黄金周,在贵州马岭河峡谷,一对青年夫妇,带着他们两岁的儿子子灏,乘坐缆车去山顶。

当时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

当缆车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

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

接着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

一声“轰隆”巨响响彻了山谷。

当救护人员打开缆车门的时候,他们惊讶了,在血肉模糊的车厢里,唯一的生还者,竟然就是当时最小的游客子灏?

原来,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子灏的父母不约而同地使劲将自己年幼的儿子高高举起。

最后,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

而孩子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发表看法和感想

二、生成爱的共鸣。

这种感天动地泣鬼神的父母之爱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位。

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教师补充诗人刘丙钧的《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

         作者:

刘丙钧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

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

    我说:

“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

“最该爱的是祖国,

    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朗读

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谈看法。

三、唤起爱的记忆

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想一想:

爸爸或妈妈做的一件或几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

并把这件最感动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

同学们回忆一下!

(力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方面的事情来讲

四、倡导爱的表白

教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真诚的谢意。

老师布置了要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

或者不好意思说的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还要求同学们观察妈妈或爸爸会有什么反应?

尤其是神态和动作,以及你自己的内心感受。

现在老师就来问一问啊,把你的幸福和大家共享。

五、写下爱的诗篇

(那现在就让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和你对父母爱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这次习作是一次真爱的表达,因此要融入真情实感。

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

提示学生注意:

这次习作包括两方面内容:

1)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要真实、具体。

怎么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

谁来说说?

(应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使文章内容更具体)

2)记下自己向父母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爱的过程,要清楚

(把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及动作写清楚)

  板书          习作2

         父母  爱(感动)  我

             -------→

             爱(表达)

习作3我喜欢的一种美味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3、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4、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

2、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激发表达的欲望。

1、板书:

美味,看到这两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2、是啊,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气,独特的外形、难忘的味道就组合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那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美味呢?

3、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美味。

学生交流。

二、研读例文,明确习作要求

通过例文,学习用多种方法将美味介绍得更加生动形象。

1、阅读范文《鸭血粉丝汤》,看看小作者是如何写美味的?

2、朗读感悟。

1、学生默读。

2、指名读。

3、交流:

突出了美味的色、香、味、形,还介绍了美味的做法和独特的吃法。

三、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中。

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2、讨论:

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

谁来评一评,他介绍得怎么样?

3、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

4、这道菜不错!

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5、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1、介绍:

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2、互评。

3、口头练习说

4、小组讨论

(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四、学生作文

按要求完成作文

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

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

只有写出他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

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吧!

把你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3、尝试习作

学生完善草稿。

板书设计:

习作3 

写美味

 

色、香、味、形

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独特感受

习作4剪纸里的故事

教育目标:

1、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3、要求内容具体,叙事详略得当。

题目自自拟。

教学设计:

作前准备:

1、准备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2、有条件的话,可以请民间艺人现场剪纸,组织学生观看、欣赏。

一、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第12课《姥姥的剪纸》吗?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剪彩纸作品。

请你分别为这些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

二、看图练说

1、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图练说,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经过。

2、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

3、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

三、放飞想象

1、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

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四、展开联想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

集体交流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定是平时的刻苦练习,才会产生如此精美的作品。

②老人剪纸时的神态,动作等。

心灵手巧③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令人赞叹……

五、构思布局,酝酿习作

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

教师巡视指导。

习作5“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一、 

学习范文沈平平《银杏》(书101页)

1、 

指名读范文。

2、 

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二、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家乡产品,逐一作介绍。

1、提前一周让学生回家找。

2、现场产品如下:

麦:

大麦、小麦

豆:

黄豆、蚕豆、红扁豆

米:

粳米、南优、糯米

其它:

山芋、萝卜、胡萝卜、芋头……

3、 

让学生说说他所了解的一种产品,做个产品推介。

A、 

介绍外形。

B、 

用途及制作。

大麦(酿洒)小麦(面粉)

黄豆(豆腐、卜页)……

粳米、南优、糯米(包粽子、蒸年糕)

萝卜(做菜、腌制)……

三、 

以其中的大米为类作如何谋篇布局的指导。

简介水稻,引入大米。

家乡的三种大米:

简写粳米、南优的样子、特点、用途。

4、 

重点介绍糯米的样子、特点及其用途。

5、 

总结。

四、 

读下水文:

家乡的大米

大营中心校陈俊阳

家乡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一入金秋,田野里稻花飘香,一派丰收景象。

伴着隆隆的收割声,金黄色的稻谷晒满了整个谷场,不久新米就上市了。

家乡的大米主要有粳米、南优、糯米。

以前我们这儿南优种植比较多,现在渐被淘汰。

这种米,个儿小、硬道、有嚼劲,做成饭吃在嘴里得慢慢咀嚼,因而人们都习惯用来煮粥吃,在锅里熬上一阵子,吃起来很香。

现在人们主要种植粳米了,这种米个儿稍大,用它来煮饭,等饭煮熟,锅盖还未揭开,厨房里就溢满饭香,吃进嘴里更是温润爽口,深得人们的喜爱。

这两种米,我们一日三餐不可或缺。

但我觉得最值得介绍的是家乡的糯米。

这种米身材小巧,其貌不扬,真可谓深藏不露。

在家乡,它虽然种植得少,可人们却离不开它。

每到端午节,人们都用来包粽子。

翠绿的竹箬包裹着乳白圆润的糯米,放在锅里煮上一个多钟头,我们就可以嗅到那竹箬与糯米掺和在一起的清香,那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食欲大增。

剥开那竹箬,露出黄润剔透的糯米仁,咬上一口,满嘴清香,那糯米会紧紧贴着你的牙,令你满嘴清香,久久回味。

家乡人炸肉圆都爱煮上半锅糯米饭,伴着生姜、鸡蛋搅匀在肉末里。

这样炸出来的肉圆色泽老红,吃着嘴里,清香脆酥,肥而不腻。

一到腊月,人们就会淘好糯米,再淘少许粳米放在水里浸上一夜,然后把他碾成粉。

虽还未到春节,但人们已忙着蒸年糕了,人们把那米粉划成一块块放在笼上蒸,刚蒸出来的年糕透出阵阵糯米的香,捏在手里软软的,吃在嘴里黏而不粘,即使你贪嘴吃多了,也不腻人更不伤胃。

家乡还有个习俗,谁家养了小孩,总会熬上几锅糯米粥,盛在碗里,放在红糖,这叫“糖粥”。

全庄人都会去吃糖粥,一方面都来庆祝小生命的来临,庆祝村庄人丁兴旺;

另一方面这粥还会给吃粥的人带来吉祥与好运。

这一天,整个村庄好像都会飘散着粥香,洋溢着喜庆。

这就是家乡的大米,它不仅养育了一代代人,而且还承载着浓浓的乡情民俗。

《家乡的名人》教学设计

(课前学生介绍班级小名人,杨天一唱两句。

他们在某一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也可以称为小能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开始上课了。

同学们,我们的课文里有很多介绍名人的文章,通过学习你都认识了哪些名人?

是的,他们都是享誉世界的名人。

俗话说: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我们的家乡麒麟也有一些有名气的人物,他们有的名扬全国,令人仰慕;

有的闻名乡里,近在我们身边,如红木雕刻工艺大师、村里的种田能手、养鸡养蟹专业户等,他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点缀着家乡的夜空,(指屏幕)构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些家乡的名人。

(揭题)

二、方法指导

(一)确定对象,交流资料

1.(出示陆亚萍照片)同学们请看,认识她吗?

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花布大王”陆亚萍,一位根在麒麟的著名企业家。

我通过上网查阅、电话采访亚萍公司的员工,搜集了一些资料,请听她的事迹介绍。

(播放陆亚萍简要事迹)

风霜雨雪铸就的坚韧

陆亚萍,是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

因为没有钱拜师傅,她就买书自学,练就了精湛的裁剪手艺。

1979年陆亚萍进了乡里的毛纺厂,为了赶做服装,她常常累得伏在缝纫机上就睡着了。

后来,她做起了卖服装、布料的生意。

不但非常辛苦,还要遭受种种歧视、刁难。

自尊而又倔强的她,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坚持下来,终于得到社会的承认。

  

如今,陆亚萍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和连锁店,销售额突破两亿元大关,被称为“中国布业王中之王”、“令人震惊的东方神话”。

2.同学们,陆亚萍的事迹听完了,你觉得陆亚萍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们都认识麒麟的哪些名人呢?

他有怎样突出的表现?

(交流)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去搜集了他们相关的资料,请把名人调查表拿出来,先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谁先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播放拍摄的照片、作品、视频)(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去搜集他的资料的?

你是怎么获取这些材料的?

这些材料你也是通过采访得来的吗?

)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请把手放下。

我发现:

大家通过采访、听介绍、查阅、参观等途径搜集到了非常丰富的资料。

(二)聚焦中心,选择材料

1.不久前,两届残奥会奖牌得主李春花回到母校和我们见面,学校的小记者也对她进行了一次专访(指屏幕),他们搜集了这些材料(媒体出示6个事例)。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这篇文章,我们应先确定怎样的中心?

(表现春花姐姐刻苦训练,为国争光)追问:

围绕中心,你认为该选择哪些材料?

(点击删除不用的材料)这些材料我们称它为典型事例。

(板书:

围绕中心 

选材典型)

(大声齐读)围绕中心,选材典型。

3.再看材料中哪些需要详写,哪些可以略写。

说理由(详写的变红)你认为这两个材料是文章的重点,更能突出人物的特点。

介绍人物的时候,把概括介绍和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做到有详有略,那么人物的形象就会更加丰满。

有详有略)

(三)学习例文,领悟写法

1.我们的小记者采访李春花(点击屏幕)后写了一篇文章,请拿出例文我们一起看。

要求:

请大家默读文章,看看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可以在精彩语句上圈圈画画。

2.(切换展台)学生阅读后交流:

(点拨:

你为什么要划这一段呢?

谁也划到了这一句,你有补充吗?

你觉得这段好在哪里?

我们继续交流。

从这一句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你划了这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写好了细节、动作细致生动、抓住了语言和心理、运用了修辞手法、开头精致、过渡自然、结尾点明中心……(教师相机在原文中批注)(板书:

抓住细节)

总结:

抓住了细节,事例就会生动而具体。

事实上,我们采访因为时间所限,获得的材料可能有些零碎,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材料,进行适当的文字加工。

三、学生写作

1.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本堂课来不及写整篇文章,请大家选择材料中最感人的一个事例写下来。

如果能在习作的字里行间抒发对家乡名人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