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6100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中国电影艺术史课程教案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影视艺术简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2、参考书目:

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李道新。

中国电影文化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蔡洪声、宋家玲、刘桂清主编.香港电影八十年.北京广播学院出.2000

赵卫防.《香港电影史1897-200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张燕.《映画:

香港制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陈飞宝编著。

《台湾电影史话》(修订版)。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孙慰川.《当代台湾电影1949-2007》。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黄仁、王唯编著。

《台湾电影百年史话》。

台北:

中华影评人协会出版。

2004

《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影视卷》、香港《电影双周刊》、台湾《电影欣赏》等重要刊物;

相关电影网站。

本学期专题讨论题目:

1、张彻与胡金铨电影

2、20世纪90年代香港武侠片多元化创作

3、20世纪90年代内地喜剧创作

4、许冠文与周星驰喜剧电影比较

1、观摩纪录片《百年光影》

2、观摩影片《西洋镜》

第一章中国两岸三地电影史概述

第一节内地电影概述

教学内容说明:

1、重点讲授内地电影电影的发展历史脉络;

2、观摩电影《西洋镜》和纪录片《百年光影》等,从感性影像把握电影史发展线索。

1、学习和掌握内地电影的基本发展脉络。

教学方法:

1、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2、影像教学.

百年来,内地电影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初创期——萌芽和初创阶段;

2、发展期——20年代,探索阶段;

3、高潮期——战前左翼电影、默片成熟和有声电影诞生时期;

4、低潮期——抗战电影阶段;

5、成熟期—-40年代,战后影戏电影的成熟阶段;

6、繁荣期—-建国后“17年电影"

的高潮阶段;

7、荒芜期—-文革电影的低落阶段;

8、新时期——文革后创新突破阶段,第五代电影和娱乐纷争;

9、新电影——新生代电影和老电影人新创作。

一、中国电影的初创期和发展期(1896—1930)

1、电影传入中国

香港:

多种说法1896年1月18日;

1897年4月26日.1898年是可以肯定的。

内地: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

放映“西洋影戏”;

台湾:

多种说法:

1899年;

1901年。

2、早期电影短片的创作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谭鑫培表演的京剧戏曲纪录片《定军山》,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

1913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和郑正秋联合导演了《难夫难妻》(又叫《洞房花烛》),是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

1913年,黎北海导演、黎民伟自编自演了影片《庄子试妻》,是香港电影自主创作的开始,也是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

3、长故事片的创作

1921年,中国开始摄制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1)《阎瑞生》:

导演任彭年、徐欣夫。

(2)《海誓》:

导演但杜宇。

(3)《红粉骷髅》:

导演管海峰。

(4)《孤儿救祖记》:

1923年,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

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

20年代以后,中国掀起电影投资热潮,制片公司蜂拥而起。

明星"

、“天一"

、“联华”等是其中最重要的公司。

(1)明星

1922年3月,在上海成立,创办人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人。

创办宗旨:

“抱定创造新企业的宏愿,秉者为艺术而奋斗的精神”去办,电影“与国民道德实业发展有莫大关系”,可以“补家庭教育暨学校教育之不及”.

1923年底,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问世。

1928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推动第一波武侠片热潮.

(2)天一

1925年6月,在上海成立,创办人是邵氏兄弟,主持人为老大邵醉翁。

明确提出反对欧化倾向,公开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

等基本的创作路线。

1925年拍摄了《女侠李飞飞》,1926年拍摄了《梁祝痛史》等稗史片,引领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的稗史片潮流。

(3)联华

1930年,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成立,创办人是将外国电影看作为“外国文化侵略"

工具的罗明佑.

联华提出了“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的“复兴国片”终极目的。

1930年的创业作《故都春梦》,由罗明佑编剧,孙瑜导演。

5、早期重要人物——郑正秋、张石川

二、中国电影的高潮期(1930—1937)

1、左翼电影的兴起

1933年3月,在瞿秋白的领导下,沈端先(夏衍)、阿英(钱杏邨)、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在内的五人“党的电影领导小组”。

1933年是左翼电影的丰收年,涌现了《春蚕》、《民族生存》等无声影片,还有《姊妹花》、《渔光曲》等优秀的有声电影.

2、无声电影的成熟

(1)吴永刚和《神女》

1934年,被誉为1934年中国电影界的最大收获,也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的艺术成就走向了成熟的最高点。

(2)蔡楚生和《渔光曲》

1934年,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赢得国际奖项的故事片。

3、有声电影的诞生和探索

1930年6月,明星公司开始拍摄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年10月,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本土摄制、片上发声的电影《歌场春色》

(1)郑正秋的《姊妹花》1933

在声音的探索上,台词的运用已经比较成功,而且在语腔语调上有了比较独特的节奏感。

缺点在于,台词过于集中和戏剧化,并且整部影片没有音乐和音响。

(2)袁牧之和《桃李劫》1934

《桃李劫》遵循了有声电影的创作观念,将声音第一次作为有机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构思,被赞誉为“中国有声电影划时代的作品"

.

(3)《马路天使》:

1937,袁牧之导演

被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

萨杜尔赞誉为“风格极为独特,而且是典型中国式的"

影片。

影片使得中国有声电影艺术成就登上更高境界.

三、中国电影低潮期(1937—1945)

1、国统区电影:

国民党统治区的“大后方"

电影,绝大多数是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抗日宣传片.

2、上海“孤岛"

孤岛的电影工作者不能直接进行抗日宣传.创作数量数百部。

3、沦陷区:

主要拍摄宣传日本侵略政策是“启发民智”以及消磨中国人民斗志的“娱乐影片”,由日本人创作。

四、中国电影成熟期(1945—1949)

1、战后电影的成熟

(1)电影观念的成熟:

“影戏”传统更加完善,并且占据了中国电影的主导统治地位.

#1强烈地关注现实;

#2明确的时代特征;

#3鲜明的社会功利目的;

#4戏剧化叙事功能的大大加强.

(2)电影艺术的成熟:

作品: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三毛流浪记》);

五(《乌鸦与麻雀》);

八(《八千里路云和月》);

万(《万家灯火》)

特点:

1、电影创作中现实内容的容量更加广泛;

2、重大转变是,着重从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角度来把握历史和探讨人生

2、重要影片

(1)情节剧史诗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7,蔡楚生、郑君里合导,陶金、白杨主演。

特点一:

史诗性的宏观描写风格。

#1大地域跨度;

#2大时间跨度;

#3大社会容量;

#4大历史写真。

特点二:

以情节剧的结构模式为影片的主要叙事架构。

剧性冲突的多层次设置,反差性高潮段落的合理安排。

(2)散文风格的艺术电影《小城之春》:

1948年,导演费穆,文华公司出品。

特点一:

侧重于人物内心情感表现、注重散文诗般文化传统,注重人生哲理、情感价值、伦理观念的意义探讨.

银幕意境氛围的营造,叙事、影像体现出婉约派宋词含蓄内敛的特点。

五、中国电影繁荣期(1949—1966)

1946年10月1日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拍摄,标志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

新中国电影政策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a、极强的政治性。

b、极强的领导意志。

c、多变性。

经历四起四落的过程。

1、战争题材影片

(1)主要分类:

a.全景式、宏观式的战争史诗电影;

b。

注重革命者个人成长的战争电影;

c.儿童视角描写战争的电影

(2)重要作品

《南征北战》(1952,成荫、汤晓丹导演;

沈西蒙等编剧;

陈戈、张瑞芳等主演)

《董存瑞》(1955,丁洪等编剧,郭维导演,包杰摄影,张良主演)

《青春之歌》(1959,改编杨沫,崔嵬、陈怀恺导,谢芳、秦怡、于是之主演)

《红色娘子军》(1960,梁信编,谢晋导,沈西林摄,祝希娟、王心刚、陈强演)

2、人文主义电影:

(1)主要特点:

#1明确的批判性主题;

#2鲜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3强烈的矛盾冲突(内在情感层面);

#4悲剧性结构,一般导向悲剧结局;

#5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我这一辈子》(1950,石挥编导演)

《林家铺子》(1959,夏衍改编,水华导演,钱江摄影,谢添主演)

《早春二月》(1963,谢铁骊编导,李文化摄,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

《农奴》(1963,黄宗江编,李俊导)

3、喜剧电影

(1)主要特点:

#1夸张的动作;

#2噱头式表演;

#3误会的场面;

#4尴尬的语言。

(2)发展演变:

A、讽刺喜剧——B、歌颂喜剧——C、轻喜剧

(3)重要作品

《李双双》(1962,鲁韧导演,张瑞芳、仲星火主演)

《新局长到来之前》(1956);

《不拘小节的人》(1956)

《五朵金花》(1959,王家乙导演,杨丽坤主演)

《今天我休息》(1959,鲁韧导演)

《锦上添花》(1962,谢添、陈方千导演,韩非、赵子岳、凌元等主演)

4、历史题材电影

《林则徐》(1959,郑君里、岑范导演)

《红旗谱》(1960,梁斌等编剧,凌子风导演,吴印咸摄影,崔嵬、葛存壮主演)

《甲午风云》(1962,林农导演,李默然、浦克等主演)

5、音乐故事片

《刘三姐》(1960,乔羽编剧,苏里导演,黄婉秋主演)

《阿诗玛》(1964,葛炎编剧,刘琼导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主演)

《洪湖赤卫队》(1961,谢添、陈方千、徐枫导演,钱江摄影,王玉珍等主演)

六、中国电影荒芜期(1966—1976)

样板戏电影8个保留剧目: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龙江颂》《平原作战》

样板戏电影特点:

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

或者简化为:

英雄人物近大亮、反面人物远小黑。

七、中国电影新时期(1976-1989)

1、电影复苏和艺术探索

(1)理论复苏

1979年,中国电影理论界走出关键的步伐,主要产生了著名影评家白景晟的文章《扔掉戏剧的拐杖》、电影评论家钟惦斐提出“电影与戏剧离婚”、著名女导演张暖忻和文化研究者李陀合写的文章《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巴山夜雨》(1980吴永刚总导演/吴贻弓导演,张瑜、仲星火主演)

《天云山传奇》(1980,谢晋导演,王馥荔、仲星火等主演)

《邻居》(1981,郑洞天、徐谷明导演,冯汉元等主演)

《伤逝》(1981,水华导演,王心刚、黄宗洛主演)

《边城》(1983,凌子风导演)

《城南旧事》(1982,吴贻弓导演,沈洁、郑振瑶、张丰毅等主演)

2、第五代电影创作

(1)重要作品

《一个和八个》(张军钊导演)(第五代电影发轫之作);

《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陈凯歌导演)

《猎场札撒》《盗马贼》(田壮壮导演);

《黑炮事件》《轮回》《错位》(黄建新导演)

《喋血黑谷》《晚钟》《大磨坊》《阴阳界》(吴子牛导演)

(2)创作特点

#1文化上,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沉重与落后,具有空前的深刻性,并且善于在民俗的展示中融入历史的思考.

#2艺术上,影像造型意识的成熟。

不仅注重探索、尝试全新的视听语言,而且更加注重影像造型的寓意性、深刻性、叛逆性

#3叙事上,在纪实基础上的表现。

一方面淡化情节的戏剧冲突的激烈程度,叙事节奏非常缓慢,另一方面表现出主观的思考

#4题材上,改编自文学作品的比较多。

(3)代表人物

陈凯歌——执著的理想者

创作特点:

#1专注于文化、民族、传统、历史、人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以强烈的人文精神内蕴而著称.

#2影像的意蕴追求、民族风味的追求最独具一格,影像中充溢着典型的中国是文化内涵.

张艺谋——最具才华和创新思维的导演

#1、以鲜明的电影化“影像造型”探索著称。

#2、不断地挑战自己得电影,敢于尝试不同的影片类型。

黄建新——都市平民电影导演

创作特点:

#1、执著于都市平民化题材,关注小人物的真实生存状态。

被称为“平民”导演。

#2、独具一格的“黑色幽默”风格。

八、九十年代新电影(1990-至今)

1、新生代电影

(1)主流电影

路学长:

《长大成人》1993、《非常夏日》1999、《卡拉是条狗》2002、《租期》2005

张扬:

《爱情麻辣烫》1997、《洗澡》1999、《昨天》2001、《向日葵》2005、《落叶归根》2006

金琛:

《网络时代的爱情》1997、《菊花茶》1999管虎:

《头发乱了》1993、《西施眼》2002

李欣:

《谈情说爱》1995、《我血我情》1997、《花眼》2001、《自娱自乐》

陆川:

《寻枪》2000、《可可西里》2004宁浩:

《香火》、《疯狂的石头》2006

俞钟:

《我的兄弟姐妹》2000、《我的美丽乡愁》2001、《香巴拉信使》2006

张一白:

《开往春天的地铁》2001、《好奇害死猫》2005、《夜。

上海》2006小江:

《电影往事》2005

王全安:

《月蚀》1999、《惊蛰》2004、《图雅的婚事》2006李虹:

《伴你高飞》1996、《黑白》2001

马俪文: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们俩》2004徐静蕾:

《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地下电影系列

娄烨:

《危情少女》1994、《周末情人》1995、《苏州河》1998、《紫蝴蝶》2003

王小帅:

《冬春的日子》1993、《极度寒冷》1994、《扁担,姑娘》1996、《梦幻田园》1999、《十七岁单车》2000、《青红》2004、

胡雪杨:

《留守女士》1992、《湮没的青春》1993、《牵牛花》1995何建军:

《悬恋》、《邮差》1995

(3)纪实影片、纪录片创作

吴文光:

《流浪北京》、《我毕业了》哈斯朝鲁:

《剃头匠》李杨:

《盲井》、《盲山》(2005)

张元:

《妈妈》1989、《北京杂种》、《东宫西宫》1996、《儿子》1996、《过年回家》1998、《我爱你》2002、《看上去很美》2005

贾樟柯:

《小山回家》1996短片、《小武》1997、《站台》2000、《世界》2005、《三峡好人》2006

(4)特别人物、特别作品

姜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3、《鬼子来了》1998、《太阳照常升起》2007

霍建起:

《赢家》、《歌手》、《那山那人那狗》、《蓝色爱情》、《生活秀》《暖》

二、第四代、第五代电影人新创作

1、谢飞——儒者的电影

作品:

《香魂女》1992(柏林金熊奖)、《黑骏马》1995、《益西卓玛》2000

特点:

(1)深刻沉静的社会人文思考

(2)散文式的叙事结构(3)女性形象的刻画与挖掘(4)影像风格:

既理想又悲剧的意识

2、塞夫、麦丽丝——马上动作片

作品:

《骑士风云》1990、《东归英雄传》1993、《悲情布鲁克》199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98

(1)一贯的主题:

蒙古族历史与人民;

(2)突出的“马上动作片”;

(3)史诗性写实与浪漫化抒情相结合;

3、杨亚洲——平民导演

《站直了,别趴下》1992、《背靠背,脸对脸》1994(以上与黄建新联合导演)、《没事偷着乐》1998、《美丽的大脚》2001

(1)平民化都市演绎;

(2)平淡而韵味的叙事;

(3)朴实简练、含蓄节制的影像;

(4)精彩细腻、内蕴深刻的细节处理.

观摩纪录电影《百年光影》。

观摩影片《定军山》

观摩影片《神女》《渔光曲》片段。

观摩影片《姊妹花》《桃李劫》《马路天使》片段.

观摩《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片段。

观摩《南征北战》《董存瑞》《红色娘子军》片段.

观摩《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片段。

观摩《李双双》《锦上添花》片段.

观摩《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伤逝》等片段.

观摩《黄土地》《红高粱》《黑炮事件》片段.

观摩《长大成人》《寻枪》《开往春天的地铁i》片段.

观摩《冬春的日子》《北京杂种《小武》等片段。

观摩《阳光灿烂的日子》《赢家》片段。

观摩《黑骏马》《悲情布鲁克》《没事偷着乐》片段。

第一章中国两岸三地电影史分期概述第二节香港电影概述

1、重点讲授香港电影的发展历史脉络;

2、观摩电影纪录片《百年梦工场》等,从感性影像把握电影史发展线索。

1、学习和掌握香港电影的基本发展脉络。

百年来,香港电影主要分期:

(1)1895-1949,早期发展;

(2)1949—1966,黄金时期;

(3)1966-1978,转型时期;

(4)1979-1997,多元化创作时期;

(5)1997-至今,新时期.

一、早期香港电影的发展(1895-1949)

1、光影乍现阶段(1895—1912)

1898年,爱迪生派人到香港拍摄多部纪录短片,包括“香港总督府”、“香港街景”、“香港码头”、“香港商团”等,在美国上映.

1904年,学得西方电影技术的余丰顺回到香港,购买了电影放映机和影片之后向社会出租,进一步推动早期电影的发行。

1909年,梁少坡在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支持下,拍摄短片《偷烧鸭》.这是香港人创作电影的最早记载。

2、创作萌芽阶段(1913—1936)

(1)香港电影本土生产的开始

1913年,香港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影片公司”老板黎民伟自编自演、黎北海导演的故事短片《庄子试妻》。

(2)《胭脂》:

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

1924年,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

(3)有声电影的出现

1933年,黎北海导演了香港第一部完全有声片《傻仔洞房》.

这时期,香港影人先后成立“大观”、“天一"

等制片公司,聘用李晨风、吴楚帆、关文清等著名导演拍摄许多优秀的粤语电影。

(4)香港电影之父:

黎民伟

黎民伟的电影活动主要经历了民新、联华和启明三个时期.黎民伟电影思想的核心是“电影救国”.

黎民伟拍摄最多、也最有价值的是大量的纪录片,成为中国早期的纪录电影大师。

3、成长进步阶段(1937—1945)

(1)左翼电影人到港倡导“华南国防电影运动”

最突出的是1938年蔡楚生编剧、司徒慧敏导演的影片《游击进行曲》。

(2)香港电影人自觉创作进步电影

香港进步电影人在邝山笑、林坤山的发起下,成立“华南电影界赈灾会”,组织拍摄了《最后关头》等进步电影。

4、全面复苏时期(1945-1949)

(1)重要公司

1947年永华影片公司成立。

1948年推出重要电影《国魂》和《清宫秘史》.

(2)彩色电影的出现

粤语片《蝴蝶夫人》:

1948年,赵树燊导演,这是香港自产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锦绣天堂》:

1949年,第一部彩色国语片。

6、小结

(1)由无到有:

故事短片《庄子试妻》。

(2)由短而长:

长故事片《胭脂》。

(3)由无声到有声:

局部有声片《良心》。

(4)由黑白到彩色:

粤语片《蝴蝶夫人》,国语片《锦绣天堂》。

二、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1949—1966)

1、国语片创作

(1)长城

当时最受人注目的国语片制作公司主要有“长城”、“凤凰"

和“邵氏"

“长城”1950年成立,是战后香港最早成立的国语片公司.“凤凰”1953年成立,主持大局的是朱石麟。

1

(2)邵氏

1950年,邵邨人创办“邵氏父子”。

1957年邵逸夫到港,1958年3月成立“邵氏兄弟"

2、粤语片创作

涌现出“新联”、“中联"

、“华侨"

、“光艺”等一大批粤语制片公司.

(1)新联:

19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