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Word文件下载.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昭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实力比较表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材料二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最终哪国完成了统一?
(2)材料二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三
(3)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
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
答案:
1-9:
AADBDCBBA
10.
(1)魏国。
西晋。
(2)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
(3)东汉、魏、晋时期。
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五个中任意三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下列少数民族中至今还存在的是( )
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 生活的生动写照( )
A.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女真族D.西南少数民族
3.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4.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
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匈奴、蒙古、羯、氐、羌D.匈奴、女真、羯、氐、羌
5.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
“三国尽归司马懿。
”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是指( )
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
6.三国被灭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
7.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
8.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
二、简答题
9.西晋后期,为了躲避战乱,黄某及其家族从扬州迁居到黄河中游的洛阳地区。
从此不再担惊受怕,过上安定的生活。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
10.识读下图,请回答
(1)仔细观察图片,你会发现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徙有什么规律?
(2)为什么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3)请说出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哪些。
(4)你认为人口迁徙有利还是有弊?
请简要阐述。
11.学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后,某校七年级
(1)班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
(1)西晋的历史非常短暂,请回答下列关于西晋的问题。
①西晋的建立者司马炎于哪一年统一全国
②西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这与哪一朝代相似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各迁到什么地方
(3)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
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
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A4、A5、C6、B7、D8、C
二、简答题
9、错误:
迁居到黄河中游的洛阳地区。
因为西晋后期,黄河流域战乱频繁,而江南一带相对稳定,且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许多人从黄河流域一带南下,来到江南地区生产、生活。
扬州在洛阳的南方。
(北方战乱或江南地区战争较少)
三、材料解析题
10、
(1)主要迁移方向是由北向南。
(2)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受汉族文明的吸引,大量内迁;
东汉末年开始以及从西晋后期以来,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3)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
(4)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
利:
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调整地区人口的密度;
增加就业机会;
合理开发利用能源;
优势互补等。
弊:
地区传统文化习俗受到冲击;
可能增加户籍人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可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等。
但是,一些矛盾问题会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得到缓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总体来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1、
(1)①280年。
②秦朝。
(2)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迁到山西一带;
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
12、
(1)秦始皇。
目的:
抵御匈奴。
看法:
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
(2)匈奴、鲜卑、羯、氐、羌。
(任写两个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
A.②①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3.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A.魏、蜀、吴、西晋、东晋B.魏、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魏、西晋、东晋D.蜀、魏、吴、东晋、西晋
4.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弋文化博物馆”之称。
下列关于山西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天的西晋城高平市
B.魏晋时期內迁到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鲜卑、匈奴、氐族
C.山西在元朝时归属中书省管辖
D.发生在山西地区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6.西晋“八王之乱”的影响主要有
①导致西晋走向衰落②形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③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内迁④人们生产生活遭到破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31
30
3
36
34
54
A.“七国之乱”的爆发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8.中国历史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前进,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汉时期②夏商西周时期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④春秋战国时期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9.时代特征是某一历史阶段所独有的基本特点。
与“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相适应的是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战期C.秦汉时期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0.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矛盾的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11.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
12.下列诗句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是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晋江名字的由来:
晋人南迁,依江而居。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秦朝B.西周C.西晋D.元朝
14.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以下哪两个封建王朝的共同点
A.秦朝、汉朝B.秦朝、西晋C.汉朝、西晋D.西晋、北魏
1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与斗争B.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C.民族矛盾激化D.阶级矛盾尖锐
二、非选择题
16.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一改姓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1)材料一中迁往中原的“北方民族”有哪些?
(任答两个即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的开发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
(3)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
这次改革有什么特点?
两则材料涉及到哪两项改革措施?
(4)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晋书·
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
材料四: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下图)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建立了北魏政权,并努力学习和接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哪一个内迁的少数民族?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中北方人口南迁就导致了材料三中“时和年丰,百姓乐业”的结果?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于中华民族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1-15.ACABCCCCDBABCBA
16.
(1)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2个即可)
(2)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技术
(3)北魏孝文帝改革;
汉化(向汉族学习);
说汉语、改汉姓
(4)促进民族交融事件:
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联系:
张骞通西域,为日后丝绸之路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17.
(1)鲜卑族
(2)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人口南迁
(3)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