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地理 全套复习提纲超级汇编教学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5696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7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地理 全套复习提纲超级汇编教学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届中考地理 全套复习提纲超级汇编教学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届中考地理 全套复习提纲超级汇编教学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届中考地理 全套复习提纲超级汇编教学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届中考地理 全套复习提纲超级汇编教学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地理 全套复习提纲超级汇编教学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中考地理 全套复习提纲超级汇编教学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地理 全套复习提纲超级汇编教学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考地理 全套复习提纲超级汇编教学案 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纬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纬线(赤道)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㈢低中高纬的划分:

⑴0°

~30°

为低纬度地区;

⑵30°

~60°

为中纬度地区;

⑶60°

~90°

为高纬度地区。

2、经线

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㈠经线特点:

①所有经线一样长;

②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线是一个半圆。

㈡经度:

—180°

经线为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

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㈢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

☆口诀:

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已知地点为东京,拿该度数与160°

相比,小为东,大为西:

已知地点为西京,拿该度数与20°

相比,小为东,大为西。

四、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0度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

(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东西方向

赤道

第二节世界海陆的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①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北冰洋被北美洲、欧洲、亚洲包围;

②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南极洲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

二三、七大洲四大洋

1.陆地分类:

①面积广大的叫大陆②面积较小的叫岛屿

2.㈠①七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②四大洋:

太平洋(最大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型)、印度洋、北冰洋(最小最浅水最凉)。

㈡①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②最大的大洲:

亚洲最小的大洲:

大洋洲

③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最小的大洋:

北冰洋

④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

3.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

4.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运河项目

两侧的大洲

沟通的海洋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

大西洋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

亚洲非洲

大西洋印度洋

6.洲界:

①亚欧两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两洲:

③南北美洲: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基本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地形特点:

㈠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

不同的是①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而②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㈡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不同是③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而③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㈢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4.两大山系:

①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纵贯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州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②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组成。

二、海底地形

1.海底地形:

①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②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③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④洋盆

⑤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三、地形图的判读

1.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2.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黄色或紫色表示高原或山地。

3.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4.㈠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㈡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㈢等高线:

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5.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同形态: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

等高线向低处凸向高处凸多条等高线重合

第四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德国]魏格纳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①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六大板块示意

四、火山与地震

1.㈠地震:

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引起地面的震动。

㈡火山喷发:

炽热的岩浆沿地壳裂缝冲出地表。

㈢火山:

由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

2.火山与地震带: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怎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2.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3.㈠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㈡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增长较快。

㈠出生率=出生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4.公式㈡死亡率=死亡人口数÷

㈢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区域的人口数÷

该区域的面积

2.人口稠密地区: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

①亚洲东部②亚洲南部③欧洲西部④北美洲、南美洲的东部

3.人口稀疏地区:

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㈠人口增长过快:

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的难以解决。

①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②水资源紧张

③乱砍滥伐④过度捕捞

⑤乱采乱挖⑥交通拥挤

⑦海洋污染

㈡人口增长过慢:

①劳动力短缺②人口老龄化③国防兵源不足

2.发展中国家发展较快时,通常会有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

(原因:

城里好找工作,教育、医疗条件也好……)

导致城市出现的问题:

①交通拥挤②住房紧张③工业污染

④噪声干扰⑤供水不足⑥犯罪率上升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的人群。

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

人种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白色或浅棕色

波状

鼻梁高

嘴唇薄

①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北部

②亚洲的西部和南部

③大洋洲

黑色人种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黄色人种

黄色或黄棕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亚洲东部

(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2.非洲黑人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

北欧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有利于御寒。

3.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

2.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4.巴西和一些岛国讲葡萄牙语。

二、世界的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

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教徒称为穆斯林(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宗教

起源时间

起源地

经典

建筑

流传地区

基督教

公元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圣经》

教堂

欧洲

南、北美洲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

沙特阿拉伯

《古兰经》

清真寺

非洲北部

亚洲西部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金刚经》

寺庙

2.㈠犹太教和基督教也是重要的宗教。

㈡佛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第三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㈠主要形式:

①城市:

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②乡村: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较大的居民点叫集镇。

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民居建筑:

㈠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

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㈡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3.㈠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㈡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4.在支流与干流的汇合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原因:

这里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一二、天气气候

1.㈠天气:

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㈡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三、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1.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域区。

白色程度越浓,降雨往往就越大。

2.

4.风尾、风旗代表风吹来的方向,每一风尾代表2级风,每一风旗代表8级风。

例:

东北风6级

西北风3级

东风8级

3.空气污染指数:

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0~50优

50~100良

100~200轻微污染

200以上重度污染

第二节气温与降水

一、气温

1.气温:

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2.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3.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①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

2.㈠气温日较差: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㈡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3.①最炎热的大陆:

非洲

②最寒冷的大陆:

南极洲

③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4.㈠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㈡等温线在北半球比较弯曲,在南半球比较平直。

㈢①1月份等温线:

陆地上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

②7月份等温线:

陆地上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三、主要降水类型

1.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㈢雾、露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3.主要降水类型:

①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②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③锋面雨: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四、世界降水的分布

1.世界降水的分布: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中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地区陆地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2.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㈠气候现象的主要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

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地势

④洋流

⑤人类活动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2.夏天太阳高度角大,冬天太阳高度角小。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的运动包括自传运动和公转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公转轨道

地理意义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为一天

(24小时)

昼夜更替

地方时差

公转

太阳

一年

椭圆

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㈠气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

的固定倾角。

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㈡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㈢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㈢中纬度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四季更替。

☆3.二分二至表格:

日期

太阳直射

北半球季节

月份

春分

月日

(0°

纬线)

春季

3、4、5月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23.5°

N)

夏季

6、7、8月

秋分

9月23日

秋季

9、10、11月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23.5°

S)

冬季

12、1、2月

4.五带:

㈠标准: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㈡特点:

①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

②温带:

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③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㈢范围:

北寒带(66.5°

N--90°

北温带(23.5°

N--66.5°

热带(23.5°

N--23.5°

南温带(23.5°

S--66.5°

南寒带(66.5°

S--90°

S)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1.㈠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㈡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晚。

原因:

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

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㈢沿海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

内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1.㈠地势每增高100密,气温约下降0.6℃。

㈡.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1.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2.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这是热岛效应。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迎风坡多雨,因为暖温气流被迫抬升时,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易形成降雨;

背风坡少雨,因为空气沿山坡下沉,气温升高,水气蒸发,不容易形成降雨。

2.㈠①世界三大热带雨林气候区:

亚马孙平原(最大)、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②热带草原气候:

最大的非洲草原。

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表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

一年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一年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西岸

终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中国东南部

美国东南部

巴西东南部

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40的°

大陆西岸

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低温多雨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和东北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欧大陆

北美洲

冬冷夏热

降水集中在夏季

寒带

冰原气候

格陵兰岛和其他北极地区岛屿

终年寒冷干燥

苔原气候

亚欧大陆北冰洋沿岸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高山高原气候

中低温度的高山高原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㈠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㈡人口居前六位的国家

国家

面积(万千米²

1707

加拿大

997

约960

美国

937

巴西

854

澳大利亚

768

人口(亿人)

13.28

印度

9.98

2.76

印度尼西亚

2.09

1.68

巴基斯坦

1.52

.△梵蒂冈领土面积仅0.44平方

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㈠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㈡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1.㈠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

分布:

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北半球,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㈡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生产效率不高,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些国家还处于非常贫困的状态。

2.㈠“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㈡①“南北差距”:

国际上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说成“南北差距”。

②“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于政治、经济等方明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

③“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3.发达国家以20%的人口,占世界78%的财富。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二节国际合作

一、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

1.当代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是: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2.①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②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争端

③巴以冲突

巴勒斯坦以色列

二、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

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

三、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1.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

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

1.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每年的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2.国际组织

地位

总部

负责人

联合国

UN

是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纽约

秘书长

①1945.10.24成立

②每年10.24为联合国日

③基本宗旨:

“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④联合国职能职责:

(课本P95)

⑤联重点关注的问题(P96)

⑥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

中英美法俄

⑦安理会的主要职能: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世界贸易组织WTO

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

瑞士

日内瓦

总干事

①宗旨: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②主要职能:

(课本P96)

③部长会议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

④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奥委会)

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组织

洛桑

主席

①精神:

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②理想:

和平、友谊、进步

③口号:

更快、更高、更强

红十字会

①以人道主义为宗旨

②主要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