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557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热火朝天:

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

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2、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秀品质。

一、听写词语

二、默读全文,想:

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继续精读课文2—5自然段

1、指名读。

2、第二段体现了朱德的什么心情?

怎样读?

3、第五段朱德对藏族同胞的一片爱心的句子是(指名读),该如何读。

4、分角色朗读2—5段。

四、精读6、7自然段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的词语。

4、你能通过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五、精读8、9自然段

2、默读思考:

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交流上面的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六、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七、作业

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板书:

7、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返回流泪

教学反思:

《菩萨兵》这篇文章记录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路经藏民居住地区发生的事情,结合学生上节课所提出的疑问,在本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抓住头尾进行比较

授课时,我抓住藏民们对红军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展开,在第二课时的开头这样设计到(先出示课文后面的插图):

“同学们,好好观察一下这幅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容易便能描述出当时画面上的人物十分的高兴。

我趁势把他们引回到文字中:

“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

”学生很容易便找到了是8、9两个自然段。

并围绕藏民们说的话:

“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比较,并提问:

“红军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

怎么到后来的转变竟是如此之大呢?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吃尽、苦头、一听说、就”来体会反动军队给藏民们带来的伤害,并让他们想像反动军队是怎么伤害他们的由此,我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章开头与结尾的对比上,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也为学生真正进入文章做好了铺垫。

二、感受朱德为藏民急之所急

其中,朱德总司令也是文章的关键人物,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对朱德有了了解,在本课教学时也比较自然顺畅,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急坏”二字来展开分析朱德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去文2到7自然段中找找朱德在急些什么呢?

学生能从朱德的话中找到他所着急的事,为什么朱德总司令会如此着急呢?

学生能联系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理解到的来谈,趁势我便问学生从中你感受到朱德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说到:

为人着想、善良)但光着急也不行,还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让学生去找朱德面对藏民们不出山的反映,又是怎么做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自己用心地读书自然能找到答案的。

当学生在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时很费时费力,学生只能从表面理解是一般的麦种的成长,而联想不到朱德及红军们的爱民之心在藏民心中生根,这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面对全班冥思苦想的眼神,我得重新设计问法:

“你觉得红军对藏民们怎样?

藏民们知道后会怎样?

把朱德及红军们的关爱比做种子在藏民们心中牢牢记住。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凑齐来理解。

并从文中的语句中来体会这支军队不同于反对军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从藏民们最后的反映中去感受,再让学生自己揭开疑问“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呢?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性,一幅小小的插图便可以是个极好的切入口,而利用好开头与结尾的反差更是抓住了要害。

当问题能提在节骨眼上的时候,对于一种答案多种问法,能灵活变通,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就变轻松了许多,课堂的效率也便提高了许多。

这也是我以后的教学所要注意及努力的。

8、李广射虎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了解诗的意境。

投影片、字词卡片

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

一、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课题,生读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怎样射虎的?

……)

二、初学指导

1、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正确,读通顺每句话,并画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2)卡片出示,读准生字的音。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警惕: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

巡逻:

巡查警戒。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塞下曲》的含义。

小组讨论,再指名说说诗的意思。

指名读《塞下曲》,再齐读。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2、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3)指导朗读。

(4)齐读《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他是怎样的将军?

(2)指名说,齐读第2段。

过渡:

(3)轻声读,思考:

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

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4)交流讨论。

3、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想:

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此时此景,将军为什么以为这儿有虎呢?

(2)指名回答。

从这儿可以看出李广将军有什么特点?

(3)李广将军还有什么特点?

从哪儿看出来?

(4)指导朗读。

(5)解释:

暗、草、惊、风。

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解释:

平明、寻、没,并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3)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将军的什么特点?

出示: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指导回答。

三、总结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你从这课中明白了什么?

背诵《塞下曲》,并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题材的课文,在上学期学过《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这种题材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但文包诗的课文如何有效教学,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

之前教《每逢佳节倍思亲》,我采取由诗及文,诗文对应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最后再回到诗。

本篇课文由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引出,介绍了“飞将军”李广,并由此描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飞将军”李广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

全文由诗开始,诗是文头,文是诗身。

本节课教学,我从文入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

在教学开始,我让生快速浏览全文,思考:

“文中的李广是个什么样人?

”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人。

接着,我抓住李广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时的主线,让生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通过品读文中的关键词句,让生展开想象,并结合文中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需求,学生说到哪就品哪。

例如当生说到“呀!

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在此,我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深深地”“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体会李广的力大无穷,并让生关注将士们的神情展开想象说话:

当时将士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会对李广说些什么?

并通过朗读体会当时将士们对李广的敬佩之情。

但是,当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预设范围内时,我的引导还不够,以致于学生的朗读也不到位。

当课文学完,回到古诗《塞下曲》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意思,此时我发现学生对“平明”的理解不是很准确。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本节课重文轻诗,先学文再学诗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文包

诗的课文还是应该文诗对照着学。

2.课堂上对学生的点拨、引导还不到位,学生的朗读训练还

要加强。

3.课堂评价语过少,这是我课堂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今后要注意课堂评价与的运用。

9、少年王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生字卡片、插图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勃吗?

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楼,叫“滕王阁”。

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督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特地邀请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参加。

在宴会上王勃一鸣惊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字音读正确。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查字典。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句子:

南昌 

滕王阁 

宴会 

凝望 

千古传诵

余晖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3、听师范读课文。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与文本相呼应的学习氛围。

4、生齐轻声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看生字表 

,学生自学生字。

2、教学生写“督”、“宴”,师范写。

生描红、写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文章 

庆贺胸有成竹

才气 

秋景 

灿烂文思如泉

二、精读课文。

1、师引读第一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滕王阁在南昌;

(2)王勃还正当少年;

2、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

当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的文章时,在座的客人是怎么表现的?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3、从客人们的表现,我们知道要当场写庆贺文章难不难?

4、而此时的王勃在干什么?

自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5、在滕王阁上看长江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指导有感 

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景色的美,从而形象地感受诗句的优美。

我看着学生陶醉在迷人的秋景中,听着学生具有声色之美的诵读,真的不忍心打断他们。

由于学生在朗读秋景中体验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言意象,感受到王勃对江上秋景的独特思考与美好的心理体验,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回答:

我早就听我的爸爸说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江上秋景的美触发了王勃表达的愿望,他当然可以胸有成竹的说了。

情地朗读。

(体会江上的美景)

6、少年王勃看到这美景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

(第四段)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什么?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指导读好词语: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好好读这一句话,体会王勃在写文章时速度快,文笔流畅。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王勃写出来的文章怎样?

你从哪儿知道?

齐读写都督的表现的话。

这两句的意思你明白吗?

联系第三段想一想。

写得怎样?

师引读: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7、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

8、齐读全文,边读边体会,想想王勃是怎样做到的?

9、讨论:

学好语文、写好文章要多注重观察、多读书。

再读名言。

让学生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是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

三、作业

1、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抄写本课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听写句子: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二、指导背诵课文、理解句子。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

(3)比赛读第三、四自然段。

(4)指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句子。

(1)你怎么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话?

(2)四人小组讨论。

(3)指名说说。

三、完成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腾( 

)凝( 

)缓( 

滕( 

)疑( 

)暖( 

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板书设计:

8、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比走如飞

教后反思:

教师在教学时,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一节节的引导学生读书。

第三节教师通过课文的插图着力引导学生感受江上迷人的秋景,通过胸有成竹一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王勃写诗时的文思泉涌。

通过对文本的“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王勃才思敏捷、文思如泉,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一次次走进、走出文本后对王勃的品质能真切感知。

在学生对王勃有了一定了解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如此精美的文字来,经过讨论,同学们知道作文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博览群书,要细致观察。

同时通过看图体会滕王阁的秀美和气势恢弘。

并补充阅读有关王勃的故事,复习王勃的诗。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生字卡片、挂图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1、昨天请同学们回家预习了第十课,都预习好了吗?

谁来读读课题?

2、你读得很流利!

通过预习,你知道“大作家”在文中指的是谁吗?

出示图片

你了解萧伯纳吗?

3、课题中的“小老师”指的又是谁呢?

4、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后,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5、“大作家”的“大”是什么意思?

圈出“大”

(名气大、才气大、成就大、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6、“小老师”的“小”是什么意思?

圈出“小”

7、大作家萧伯纳把与你们差不多大的这个小姑娘当作了老师,说到这儿,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

——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

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谁记住了这个问题?

指名重复。

1、学贵有疑,能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更了不起。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

2、读好了?

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二类生字词。

(1)带拼音开火车读。

(2)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出示:

教。

教(第一声)组词或造句。

教(第四声)扩词:

教师、教室、教训、教育……

(3)去拼音齐读。

3、出示一类生字词。

(2)去拼音开火车读。

(3)齐读。

(4)出示:

文豪。

a、什么叫“文豪”?

b、出示:

大文豪,什么叫“大文豪”?

文中说了谁是大文豪啊?

你还知道哪些大文豪呢?

(高尔基、巴尔扎克、鲁迅、巴金、冰心……)

c、了解了文豪这个词后,咱们再来看看生字“豪”。

要想把笔画写正确,字写美观还不容易呢!

观看课件示范书写。

学生在生字表上描一个。

(5)再来看看这个词语,出示:

感触。

a、“感触”是什么意思?

(感受、感想、触动……)

找近义词也是一种理解词意的好办法。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

指名读。

“深有感触”是什么意思?

再指名读,齐读。

4、指名开火车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

第二课时

2、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一、复习生字词。

1、还记得刚才提的问题吗?

指名说。

(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

2、一起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可爱、天真、漂亮、聪明……)

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个……的小姑娘的?

(2)指名读,齐读。

3、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这个外表可爱的小姑娘为小老师呢?

指名说。

说不好没关系,我们来读读萧伯纳与小姑娘临别时说的一段话。

4、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萧伯纳会怎么说呢?

(2)出示填空:

……萧伯纳对小姑娘说……

a、指名填空。

(自豪、神秘、摸了摸小姑娘的头……)

b、你怎么想到填这个词的?

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5、如果是你,你遇到了像萧伯纳这样的大文豪,你会有什么反应?

小姑娘是什么反应呢?

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出示第三自然段。

(1)“预料”是什么意思?

“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2)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根本没有想到?

(竟)

指名读读这段话。

(3)从小姑娘这种出乎预料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天真可爱、勇敢无畏、有礼貌、聪明机智……)

学生说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段话。

6、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小姑娘;

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可爱又聪明!

多么有趣的一段对话!

谁愿意分角色读一读?

出示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扮演萧伯纳和小姑娘,读一读这二三自然段。

(2)男生扮演萧伯纳,女生扮演小姑娘,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7、出示第四自然段。

(1)“为之一震”是什么意思?

(2)听了小姑娘的话,萧伯纳为什么会“为之一震”呢?

(3)指名读好这一自然段。

8、这次在莫斯科与一个苏联小姑娘的偶遇,给萧伯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有了这样一段感触,出示第五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不论……都……任何人……平等相待,永远谦虚……”等重点词句读好萧伯纳深有感触说的这段话。

(3)最后萧伯纳说道:

“她是我的老师。

”现在,你能说说看“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了吗?

a、小姑娘让萧伯纳明白了一个道理。

b、什么道理呢?

c、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道理?

d、板书:

平等、谦虚

平等待人,永远谦虚就是小姑娘带给萧伯纳的启示,所以萧伯纳把小姑娘称为老师。

e、齐读萧伯纳深有感触说的这段话。

(4)“她是我的老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佩服、感激、尊重……

(7)瞧,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胸怀,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气度!

一点点缺失就让他有了如此的反思,让他把一个小姑娘尊称为自己的老师。

三、升华、拓展。

1、同学们,现在我们再一起回过头来看看课题,你觉得大作家的“大”仅仅指的是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

——是呀,萧伯纳不仅仅有着出众的才华,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而且能够严于律己、知错就改,有着宽广的胸怀,真不愧是人们心目中的大作家、大文豪!

2、不要忘记这位大作家还有一个小老师呢!

再来看看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