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质量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检测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资源贫乏,环境人口容量小
C.山脉直逼西海岸,经济腹地小
D.纬度较高,封冻期长
海港的建设需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目前少大港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小)造成的。
读沿30°
纬线圈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纬线穿过的板块有( )
A.三个B.四个
C.五个D.六个
根据地形剖面形态及其分布可知,图示为沿30°
N纬线绕地球一周的地形剖面,30°
N纬线穿过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共5个板块。
6.图示地区地理事物的分布,正确的是( )
A.①处附近有著名渔场B.②处为热带草原带
C.③处附近有寒流流经D.④处为板块生长边界
①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其附近有舟山渔场;
②位于北非地区,这里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
③位于北美东部沿海,附近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
④位于北美西部,这里位于太平洋板块边缘,属于消亡边界。
(2013届成都高新区11月学月统一检测)读“四个农业区(阴影部分)位置图”,回答7~9题。
7.甲、乙、丙、丁四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黄麻、棉花、可可、甜菜B.黄麻、甜菜、棉花、可可
C.甜菜、棉花、黄麻、可可D.甜菜、可可、黄麻、棉花
根据图示的经纬网坐标可以判定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非洲西部的尼日尔河河口地区。
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甜菜、棉花、黄麻、可可,故选C。
8.影响四地农业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水源D.土壤
四地处在不同热量带,气候条件的差异性是造成其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
9.四地农业生产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B.混合型农业
C.种植园农业D.集约型农业
根据不同的农业分类标准,可以排除选项A和B,因为甲地的农业类型是以商品农业为主,四地的农业都是以种植业为主。
同时在这四地的农业中只有丁地的农业带具有种植园农业特征,故选项C也不正确。
从农业的投入来看,四地的农业都是投入比重较大的密集农业,属于集约型农业。
(2012年浙江第一次五校联考)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
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从经纬度、轮廓形状可知,该岛为新西兰的南岛,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新西兰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11.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日照时数与地貌B.地面物质与土壤
C.坡度与人口分布D.地面坡度与交通
该岛西侧受西风带影响显著,降水多,日照少,适宜发展畜牧业,东侧位于背风坡,晴天多,地形平坦,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 )
A.①B.②
C.③D.④
13.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
A.加利福尼亚寒流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D.本格拉寒流
图a表示北美洲大陆,图b则为南美洲大陆。
①表示落基山脉,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秘鲁寒流。
12.A 13.C
读两区域位置图,回答14~16题。
14.对①、②两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①地是热带草原气候
C.②地是地中海气候
D.②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①地是热带季风气候,②地是地中海气候。
15.形成①、②两地降水的盛行风和气压带分别是( )
A.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
B.西南季风和西风
C.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
D.赤道低压带和西风
形成①地降水的是西南季风,形成②地降水的是西风。
B
16.与①地相比较,②地农业的特色是( )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
C.单产高D.市场适应性强
②地是混合农业,市场适应性强。
(2012年成都质检)读下面世界区域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关于两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海和多哈附近海域均面临石油污染
B.北海和多哈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C.北海到多哈海域最近航线走巴拿马运河
D.北海盐度比多哈附近海域大
北海石油资源和渔业资源都较丰富;
多哈临波斯湾,波斯湾石油资源丰富,两海域在开采石油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选A项;
波斯湾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再加上海域封闭,海水盐度大;
北海到多哈走苏伊士运河较近。
18.当上图中60°
附近海域海水流向与左图中海水流向一致时( )
A.意大利罗马温和湿润
B.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C.巴西高原牧草生长旺盛
D.伏尔加河出现凌汛现象
左图中北大西洋暖流由西南流向东北;
右图北印度洋海域为季风洋流,当该处洋流流向和左图相同时,该处吹西南风,为北半球夏季。
意大利罗马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南半球冬季时,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巴西高原草木枯萎;
俄罗斯的伏尔加河冬季结冰,但由于由北向南流,不会出现凌汛现象。
(2012年广东湛江测试)英国风险分析公司Maplecroft在前不久发布的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报告称,干旱、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在增加,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巨大威胁,以下是气候变化风险最高和最低的前10个国家(见下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关于气候变化风险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险最高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
B.风险最高的国家年降水都偏少
C.风险最低的国家都是欧洲国家
D.风险最低的国家气候都温暖湿润
风险最高的国家多在中部、南部非洲、东南亚地区、西印度群岛等地,这些国家降水不一定少,但多为发展中国家。
而风险低的国家也有非欧洲国家、非温暖湿润地区。
20.东南亚的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被列入受气候变化威胁最大的国家行列,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连年干旱严重
B.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增多
C.流星体活动频繁
D.火山和地震多
首先与C项无关;
其次季风气候区,连年干旱的可能性不大,并且柬埔寨不在板块边缘,地震火山也少。
下图为“20世纪60~90年代世界部分地区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单位:
%)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中东和北非地区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变化剧烈,主要原因是( )
A.本地区人口总量变化较大 B.本地区资源市场变化较大
C.本地区投资环境变化较大 D.本地区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中东和北非地区是重要的石油产区,国际石油市场的动荡变化,是其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变化剧烈的主要原因。
22.欧洲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逐步下降,表明( )
A.世界经济中心逐渐向其他地区转移
B.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降低
C.经济全球化不利于该地区的发展
D.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严重冲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经济中心由欧美逐渐向其他地区转移,欧洲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下降。
下图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23~25。
23.①②自然带仅分布于沿海的狭长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热量
C.水分D.洋流
狭长的气候类型分布多与地形限制有关,结合澳大利亚地形可知。
24.②③④三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的规律是(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是东西更替。
25.对③地和⑤地两地降水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皆属于全年多雨区B.两地皆属于全年少雨区
C.两地多雨季节同期D.两地多雨季节不同期
③为热带草原带,⑤为地中海气候,同为南半球,雨季相反。
二、综合题(50分)
26.图甲是世界某区域图,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丙是区域内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图,图丁是区域内科罗拉多大峡谷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比较图甲中A、B两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西雅图和丹佛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差异及原因。
(3)说出图乙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4)图甲中K处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请选择下列两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探究。
问题一:
大峡谷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可能?
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主要成因。
问题二:
某人在考察日记中对科罗拉多大峡谷有如下记载:
“峡谷岩壁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为人们认识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材料中哪一信息能验证他的观点?
如要进一步验证他观点的科学性,你认为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
第
(1)题,图中A、B两河从海陆分布、经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来分析,气候类型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
第
(2)题,从区域内两地日平均日照时数统计图分析其差异,原因与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关,冬半年差异更明显。
第(3)题,判断图乙区域农业地域类型需回忆美国农业分布,结合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应该为地中海农业,其有利区位因素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4)题,开放性题目,结合地质作用和材料分析说明。
(1)径流季节变化B河大于A河,B河夏季流量(较)大(出现汛期);
含沙量B河大于A河;
B河有结冰期,A河没有结冰期。
(2)丹佛各月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大于西雅图,冬季(冬半年)差值更大。
原因:
西雅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阴雨天气多,丹佛受山地阻挡,阴雨天气少,丹佛冬季阴雨天气远少于西雅图;
丹佛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
冬半年西雅图的昼长小于丹佛。
(3)农业地域类型:
地中海式农业(水果和灌溉农业)。
图示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光热条件好);
河谷平原(盆地)、丘陵地形;
(河流众多)有较多的灌溉水源;
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4)问题一:
大峡谷形成的自然原因可能有地壳断裂下陷;
河流侵蚀下切(地壳抬升后受流水侵蚀);
冰川侵蚀下切。
证据及推理:
由于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说明其岩层为沉积岩,沉积岩形成时,地势较低,后来地壳上升运动,岩层抬升。
河流位于峡谷底部,说明受河流(流水)的强烈切割(侵蚀)。
“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的信息能证明其观点。
还需要收集:
岩层的结构与构造,岩层中有否生物化石等信息。
27.读澳大利亚部分区域地形图(图1)及两地气候资料(图2),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分析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图示区域时令河众多,N河流向东部海洋。
解释N河成为时令河的原因。
(3)该区域的M河流域为著名的混合农业区。
试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有利区位因素。
(4)简述该区域城市分布特点。
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知识:
(1)甲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2)N河受降水量影响形成时令河。
(3)本题考查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
(4)该区域城市多分布在东南沿海。
(1)甲地冬季降水量较大,夏季降水少(为地中海气候)。
成因:
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乙地年降水量大(超过2000毫米),雨季长(为热带雨林气候);
夏半年降水更多。
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带来暖湿气流)、沿岸有暖流、地形抬升;
夏半年海洋水温高(蒸发显著),水汽更为丰富。
(2)流域面积较小,纬度低,蒸发强;
受东部山地的阻挡(背风坡),N河流域降水量小。
(3)该区域地形平坦,热量条件优越,地下水丰富,草场广阔。
交通条件好、市场广阔(国际市场)、国家政策的支持。
(4)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
28.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是非洲也是世界主要咖啡出口国之一,该地区生产的咖啡品质优良,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同时也是重要的外汇来源。
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气候及咖啡出口量表
年平均
气温(℃)
月最高
温(℃)
月最低
年降水
量(mm)
咖啡出口
量(万吨)
乌干达
22.3
23.55
21.4
1100
12
肯尼亚
20
22~26
10~14
900
9
坦桑尼亚
(大部分)
21~25
/
800~
1400
4.5
材料二:
东部非洲地区图
(1)维多利亚湖作为白尼罗河河源,它对白尼罗河的水文产生了什么影响?
(2)简述乌干达气温变化特点,并说明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析说明上述三国种植生产咖啡的区位优势。
(1)注意从流量、含沙量、水质、水温等角度作答。
(2)结合表可知乌干达气温变化特点。
形成原因从纬度、地形、地势、湖泊调节作用等角度分析。
(3)围绕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结合乌干达实际展开分析。
(1)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低;
水质好;
平均水温高。
(任答三点)
(2)年平均气温较高,季节变化(年较差)小(答终年较温和也可)。
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
但地处高原,使乌干达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要温和;
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显著,季节变化小。
(3)纬度低,平均气温高,光热充足;
同时又在东非高原,日较差大;
当地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政策支持。
29.(2013年乌鲁木齐测验)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温哥华是加拿大冬季温暖的港口城市,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拿大中东部的农矿产品的出口越来越倚重温哥华港。
西雅图是美国飞机制造业的基地,波音公司举世闻名。
由波音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合资的新厂已经在天津建成,目前天津是世界上第四个大飞机总装线城市,它将借鉴西雅图发展航空产业的经验,努力打造“中国的西雅图”。
材料三:
下图。
(1)解释温哥华冬季较本国多数城市温暖的原因。
(2)分析加拿大农矿产品的出口倚重温哥华港的原因。
(3)说明美国波音公司与我国合资在天津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
(1)本题考查等高线判读知识,根据经纬度和洋流影响可知温哥华冬季较温暖。
(2)本题考查交通区位知识。
(3)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知识。
(1)纬度较低;
位于大陆西岸,终年受暖湿的西风影响;
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山地阻挡了北方的寒冷空气。
(2)有便捷的铁路交通,与内地经济区联系紧密;
位于太平洋沿岸,靠近亚太地区;
港阔水深,终年不冻。
(3)广阔的市场;
良好的产业基础;
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
科技力量较强;
劳动力素质较高,工资较低;
国家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