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汗淖尔学校胡海燕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3324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查汗淖尔学校胡海燕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查汗淖尔学校胡海燕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查汗淖尔学校胡海燕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查汗淖尔学校胡海燕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查汗淖尔学校胡海燕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查汗淖尔学校胡海燕论文Word下载.docx

《查汗淖尔学校胡海燕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查汗淖尔学校胡海燕论文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查汗淖尔学校胡海燕论文Word下载.docx

Interestedinstudy

前言

21世纪不仅是竞争的时代,也是交流与合作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人际交流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往往都是由合作的智慧产生的。

[1]由此可见当今的人成才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与人合作的能力,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倡导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技巧是一个良好的平台。

所以,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概述

1、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概念

要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就得对它有全面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学者对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策略的相关界定。

合作学习:

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形式。

[2]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同学都是自主的,并且以个人研究为基础,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与集体是相互依赖的,集体依赖于个体,没有个体的存在,便没有合作学习;

反之,个体又依赖于集体,没有集体的存在,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3]

策略:

策略——《辞海》中意指计策和谋略。

[4]在学习中就是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计策的总和。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众说纷纭,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1)斯莱文的定义。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Slavin,R.E.)教授认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5]

(2)王红宇的定义。

我国教育学者王红宇认为: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

[6]

(3)王坦的定义。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1999年获得国家教委公派留学资格并赴北美对合作学习与教学进行专门的研究。

王坦认为: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7]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定义可表述为是一种在异质小组中突出多边互动的教学策略体系,以互助、互补、互赖和协作以及学生的个人独立思考为基础,在评价上依照团体奖励为主要依据,促使学生形成集体动力,发展认知水平、合作技能和社会情感。

2、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必然深受教学理论的影响,其主要理论有:

动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集体动力理论。

动机理论:

合作学习的动机理论主要是研究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

在动机主义者看来,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因此要达到个人的目标,小组成员必须帮助同伴做任何有助于小组成功的事情,而且必须鼓励小组成员尽最大努力。

[8]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

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

[9]小组合作学习规定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集体动力理论:

集体动力的研究为合作学习理论的创立提供了重要启示。

所谓“集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在合作性交往团体中,具有不同智能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碰撞智慧的火花;

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产生自重自尊的情感。

[10]从集体动力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这为小组内的每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相互勉励、相互配合,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点

(1)利于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小组都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织的,再加上小组的竞争氛围,于是在小组中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帮助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11]这对于教师来说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谓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相应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和激发。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都认识到小组的成功与否,决定他们每个成员的成功与失败。

[12]因此为了集体的荣誉和个人的目标,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任务当中。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不同的、独特的特点。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技能课,它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是人们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基础,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开放性

信息技术课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开放性,学生与完成任务所需信息的开放性几个方面。

(2)实践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该课程的核心目标。

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就已明确指出: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13]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实践是培养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信息文化并以此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论,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3)综合性

从新的“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有充实的技术内涵,又突出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具有人文的特性。

[14]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硬件时尚、软件开发等等,具有较强综合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

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由于它具备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但是由于它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所以也造成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难教的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课有上述的特点所以造成了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们都会觉得这门课程比较难教,例如它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样善于动手操作的同学能很快的接受知识,而爱好理论学习的同学却不愿意去学,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所有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的后果;

喜欢动手操作的同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很感兴趣,也能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能增长,相反其他同学就会觉得这样的课和自己没关系,就会自动的找一些和教学没关系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比如玩游戏、聊天等。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认为难教的原因有:

第一,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深浅难以把握,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第二,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不能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创新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点,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有此方面的优势能帮助教学工作者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难题。

三、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他们的成功之处,进一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

本论文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对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验证。

1、实验方案的设计

(1)实验研究的目的

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是否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2)实验研究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

①教学内容:

WORD的综合应用——电子报刊的制作

②教学对象:

乌审旗乌审召镇查汗淖尔学校初一年级,两个班,共44名学生。

(3)实验研究的假设

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教学,有助于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

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模式的设计

本实验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实验模式,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①随机抽取两个等组。

②随机指派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开展小组合作策略教学,另一组为对照组仍按常规进行教学。

③利用观察法统计得出的实验数据,分析两个小组对象所产生的变化。

④综合两个小组对象的变化情况,判定“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教学效果。

(5)实验研究变量

①实验的自变量: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②实验的因变量:

A:

教学参与程度

B:

③实验的干扰变量:

个体差异

(6)实验研究变量的控制与测量

①实验因变量的测量项目和方法

测量项目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参与教学的程度,测量的方法是观察法。

②实验干扰变量的控制方法

本实验采用平衡法来控制干扰变量。

具体的做法是:

通过分析期末信息技术课的成绩以及与原任课教师的沟通,评出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同学,然后将他们平均分派到各个小组。

2、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WORD的综合应用——电子报刊的制作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二年级的一节信息技术课,电子报刊的制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word知识的综合应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浏览、搜集、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习者特征分析

①一般特征

a)学习者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长时间对枯燥的文化课的学习造成了身心的疲劳,而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学习,所以学习者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很感兴趣。

b)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如有的是农村牧区,有的是城镇,所以学习者的信息技术基础有很大的差异。

②初始能力

a)学习者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

b)学习者已对WORD办公软件基本操作进行了学习。

c)会利用因特网搜索、下载文字图片等信息。

(4)教学难点重点

选择合适的关键词,提高使用Internet搜索信息的效率;

WORD操作的综合运用。

(5)教学环境设计

多媒体教室,学习者每人1台联网的计算机,且计算机的摆放方式是四五台围成一环形,这样便于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教学策略

(7)教学过程(具体见下表)

①激发学习动机,导入课题

②讲授

a)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即各个小组要有自己组的设计方案。

c)分组合作,组员各自负责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教师进行监督指导。

③展示:

合作成果汇报,组间交流学习

④小结: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大投影展示几个优秀的电子报刊。

提问:

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些报刊是用什么软件制作出来的?

引出课题:

WORD的综合应用—电子报刊的制作

仔细观看大投影

回答:

WORD

明确电子报刊的组成要素

WORD知识的综合应用

提高使用因特网搜集、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重新展示电子报刊并提出问题:

根据自己的常识和对这几份作品的观察,你认为完整的报刊应具备那些要素?

教师归纳:

报名、报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导读栏等要素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制作电子报刊所用到的WORD的操作技巧

教师指导:

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讲解

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

②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③小组谈论确定报刊的主题

④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⑤各成员按分工上网查找、下载或亲自编写制作报刊的资料

⑥利用WORD设计编排版面,制作电子报刊

展示成果,组间交流,取长补短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展示与评价

①每组派一名代表通过大投影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电子报刊。

②向同学及教师介绍本小组的分工合作情况。

③介绍本组电子报刊的亮点及需要改进之处。

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

3、实验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组织实施的前提,具体如下:

①选取实验对象

笔者所进行实验的学校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随机抽取该校初中二年级两个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

②科学合理的分组

合作小组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它关系到今后合作学习的效率乃至成败,因此,小组的建立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分组,笔者的分组依据是: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指把在性别、学业成绩、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

这样,组内的成员都各有所长,各尽所能,相互弥补,相互配合。

组间同质,指各小组之间在规模、成员性别、学业成绩等方面的条件尽可能是相同的,这样,小组之间才能进行公平的竞争。

具体实施的过程如下所述:

笔者所进行实验的班级有24名学生,将其分为4组,每组6人。

首先在分组之前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根据此班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期末成绩以及原任课老师及班主任的推荐选拔出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同学,然后平均分为4组,最后在他们当中选出一名同学作为每组的组长。

第二,统计了有个人计算机的同学,共有8名,每组2名,同时也考虑到男女生人数的分配,每个同学的性格、能力的不同进行分配。

第三,因为到最后要进行学习结果的汇报,所以我通过和班主任的沟通挑选了4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小组作为汇报员。

③分配座位

笔者进行实验的学校原来在机房上课所采用的都是按学号对号入座的方式,这种安排的好处是利于教师的考勤。

但这种排座方式却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新型课堂。

于是我就重新安排学生的座次,以便于小组更好地交流沟通。

笔者按照分组情况,每组的成员安排在一起。

(2)小组合作学习阶段

合作学习阶段是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组织实施的关键阶段。

1明确任务,合理分工

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任务、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实验过程中,在教学开始时,我首先给学生们通过大投影展示了几个优秀的电子报刊,大家观看以后,我提问这些电子报刊是利用什么软件做的,经过小组的探讨,最后得出一致的答案是用WORD实现的。

从而明确了总的学习目标,即WORD的综合应用—电子报刊的制作。

具体的任务有:

分组讨论确定电子报刊主题、组员分工收集所需素材、小组合作利用WORD编辑排版报刊。

然后每个小组的组长根据自己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极其擅长进行分工。

比如对计算机操作熟练的组员上网收集有关信息;

语言表达好的组员最后在全班做汇报;

书写能力强的组员负责记录;

对颜色图片有研究的组员负责报刊的配色插图等等。

例如以下是第三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

组长:

张伟祎

组员:

武轲宇、苗丽霞、陈益东、冯萍萍、王晓宇

分工情况:

武轲宇:

上网搜集素材

苗丽霞:

记录信息、整理数据

冯萍萍:

文字图片颜色的处理

王晓宇:

总结汇报

张伟祎、陈益东:

版面的编排

2教师的指导与组织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这一点更为突出。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引导、指导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在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精心组织和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记录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及时通报,以督促各组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首先强调了合作过程中要注意的纪律问题、对组员的尊重和友好等。

实施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从始至终都关注着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

此班级的学生有的来自农村牧区,有的来自城镇,因此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几乎每个小组都有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

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我特别提醒组长对这部分同学多关心,在课堂巡视过程中也特别关照这一部分同学,主动帮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与本组同学尽快地融为一体,共同体会集体的温暖,体会为集体做出贡献的成就感。

这样平时一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比较喜欢玩游戏的同学也积极的参与到了学习中,第二组中的孟俊文同学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平时上信息技术课时,什么也不做就是网络游戏和聊天。

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实施以后,他得知自己的任务后,于是他非常的配合其它组员,他们一起讨论确定报刊的主题,然后积极的投入到各自的任务当中。

不只是第二组,其它组的学生也是一样的。

③组内合作,组间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观看优秀的电子报刊,小组首先要讨论出制作一份完美的电子报刊需要必备的要素;

接着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确定本组要制作报刊的主题;

根据组长对组内组员的分工,搜集制作电子报刊的素材并保存;

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小组内成员合作编辑排版制作电子报刊;

制作完成后每组的汇报员上台给大家演示制作的电子报刊,即组间交流。

当一些小组的学生看到其它组的作品有新颖特别之处时,他们就表现出非常好奇,也会去研究探索,实在解决不了,也会去求助。

虽然各小组之间看似竞争对手,但实际上他们也是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3)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学生在完成本组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了组内合作互助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既有利于帮助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要更具启发性。

4、实验结果分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教学时,要验证其应用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及能否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为此笔者借助结构化观察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记录,例如不积极配合小组的合作、玩游戏、聊天等。

观察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参与教学的人数。

以下是进行观察时所用到的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

0-5

5-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S1

S2

S3

S4

......

S32

笔者分别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教学观察,对在不同时间段不参与教学的学生

人数做了记录,表中打“√”的表示此学生在此时间段没有参与教学,具体记录如表1、表2(见附表)所示。

通过表1、表2中的记录计算得出观察记录统计表3、表4(如下)。

表3实验班观察记录统计表

不参与教学人数时间

班级

实验班

3

4

1

3

4

5

合计

参与教学人数

21

20

23

20

21

19

参与率%

87.5%

83.3%

95.8%

87.5%

79.1%

表4对照班观察记录统计表

对照班

5

6

9

10

7

8

7

6

10

8

18

18

15

14

17

16

17

79.2%

75%

62.5%

58.3%

70.8%

66.7%

从表3、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教学的参与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参与率。

实验班一节课的平均参与率是86.9%,对照班一节课的平均参与率是69.8%。

由此说明实验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要高于对照班,即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们上课积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