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与务实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3183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基础与务实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科技基础与务实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科技基础与务实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科技基础与务实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科技基础与务实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基础与务实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科技基础与务实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基础与务实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基础与务实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5.科技管理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遵循原则是(C)。

A.科技立法B.科技政策C.科技立法与政策D.科技法

16.科技法属于(A)法。

A.部门法B.行业法C.地区法D.国家法

答案:

1.C2.C3.B4.B5.A6.D7.C8.D9.C10.D11.A12.D13.B14.C15.C16.A

二、多项选择

1.科学是关于(A)、(B)和(D)的知识体系。

A.自然B.社会C.经济D.思维

2.管理是(A)和(C)统一。

A.科学性B.技术性C.艺术性D.创造性

3.科技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B)和(D)两个方面。

A.管理体系B.组织体系C.管理制度D.运行制度

4.科技主管部门是科技行政管理制度的(A)和(B)。

A.制定者B.实施者C.执行者D.督察者

5.科技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组织体系包括(B)、(C)和(D)。

A.科研项目管理B.科技管理对象C.科技主管部门D.科技中介机构

6.科技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构对(B)方面所进行的(C)管理。

A.科研B.科技C.行政D.宏观

7.科技行政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的(A)和(C)。

A.主动性B.前瞻性C.创造性D.自主性

8.科技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除了精干、高效、开拓创新之外,还有(BD)。

A.管理原则B.职能原则C.经济原则D.专业原则

9.属于科研机构经费支出项目的有(ABCD)。

A.科研费用B.基建费用C.离退休人员费用D.专项费用

10.科技项目是指以(A)和(C)为内容而单独立项的项目。

A.科学研究B.科学发现C.技术开发D.技术发明

11.属于科技行政管理工具的有(ABCD)。

A.科研经费B.科技项目C.科技成果奖励D.科技成果市场准入

12.科技管理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遵循原则是(A)和(D)。

A.科技立法B.以人为本C.尊重人才D.科技政策

13.科技法的基本功能有(B)功能和(C)功能。

A.奖惩B.规范C.社会D.经济

1.ABD2.AC3.BD4.AB5.BCD6.BC7.AC8.BD9.ABCD10.AC11.ABCD12.AD13.BC

三、判断

1.科学的任务是改造世界,技术的任务是认识世界。

×

2.科学是从技术到生产的中间环节。

3.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桥梁的是技术。

4.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桥梁的是科技。

5.科技管理体制中的组织体系是指科技管理活动涉及到的有关科技客体。

6.整个科技行政管理体制的主导者是科技主管部门。

7.科技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构对科学技术方面所进行的科技管理。

8.科技活动的核心是科技管理。

9.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适合国情的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

10.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管理力量比较强大。

11.科技经费是指科研单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费用。

12.基建费用不属于科研机构经费支出项目。

13.重大科技项目招标属于科技行政管理工具之一。

14.科技法是一个行业法。

第二章国家创新体系与自主创新战略

1.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最早是由(C)提出来的。

A.江泽民B.胡锦涛C.费里曼D.萨特

2.在知识创新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D)。

A.知识分子B.科研人员C.教育机构D.政府行为

3.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是国立科研机构和(D)。

A.大学B.重点大学C.科研型大学D.教学科研型大学

4.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是(A)。

A.企业B.政府部门C.科研机构D.高等院校

5.知识传播系统主要指(C)和职业培训系统。

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师范教育

6.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C)。

A.70年代B.80年代C.90年代中期D.中叶

7.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活动的基础要素是(A)。

A.创新资源B.创新机构C.创新机制D.创新环境

8.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是(B)。

9.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是(C)。

10.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是(D)。

11.自主创新的宗旨和归宿是(A)。

A.社会和谐发展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C.建设创新型国家D.促进科技进步

12.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B)。

A.外在动力B.内在动力C.外部条件D.内在因素

13.创新是解决社会和谐发展中出现新问题的(C)。

A.途径之一B.重要手段C.根本之道D.基本方法

1.C2.D3.D4.A5.C6.C7.A8.B9.C10.D11.A.12.B13.C

1.国家创新体系是由(ABCD)所构成的。

A.知识创新系统B.知识传播系统C.知识应用系统D.技术创新系统

2.知识传播系统主要指(B)教育和(D)培训系统。

A.中等B.高等C.技术D.职业

3.知识应用系统的主体是(A)和(C)。

A.社会B.学校C.企业D.科研机构

4.知识传播系统的主要功能是(BC)。

A.传播技术B.传播知识C.培养人才D.培养科技领军人物

5.构成国家创新系统核心内容的是(BCD)等三大工程的实施。

A.212工程B.211工程C.技术创新工程D.知识创新工程

6.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AB)。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B.建设创新型国家C.建设小康社会D.建设和谐社会

7.今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是,建立以(BCD)的技术创新体系。

A.军公民用相结合B.企业为主体C.市场为导向D.产学研相结合

8.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B),它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D)。

A.外部动力B.内在动力C.精神财富D.物质基础

1.ABCD2.BD3.AC4.BC5.BCD6.AB7.BCD8.BD

1.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最早是由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来的。

2.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

3.企业是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

4.知识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和技术的转化。

5.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活动的基础要素是创新机制。

6.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是创新机构。

7.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是创新环境。

8.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是创新环境。

9.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0.自主创新的主体是科技人员。

11.自主创新的宗旨和归宿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3章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与战略

1.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C)。

A.企业技术改造B.企业技术进步C.企业技术创新D.企业研发能力

2.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第一阶段是(B)。

A.决策阶段B.创意阶段C.概念化阶段D.实施阶段

3.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第二阶段是(C)。

4.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第三阶段是(A)。

5.发明创造是(D)行为。

A.社会B.经济C.研发D.科技

6.企业的技术创新是(B)行为。

A.科技B.经济C.社会D.生产

7.企业技术创新最根本的、首要的、必备的特征是(B)。

A.创造性B.创新性C.新颖性D.独特性

8.目前,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A)。

A.低于30%B.高于30%C.达到40%D.达到50%

9.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依靠(B)上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能力。

A.技术B.新技术C.产品D.新产品

10.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D)的发展潜力。

A.当前B.短期C.中期D.长期

1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中的信息能力,是指企业获取(B)信息的能力。

A.内部B.外部C.技术D.需求

12.技术创新能否成为一国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关键在于技术成果的(C)。

A.多少B.技术含量C.产业化程度D.市场需求

13.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B)。

A.技术B.战略模式C.创新模式D.生产方向

14.战略目标规定了一定时期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C)。

A.大体方向B.基本方向C.具体方向D.发展方向

15.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企业的(D)。

A.内部环境B.外部环境C.技术实力D.目标与战略

1.C2.B3.C4.A5.D6.B7.B8.A9.B10.D11.B12.C13.B14.C15.D

1.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ABCD)。

A.创意阶段B.概念化阶段C.决策阶段D.实施阶段

2.技术创新始于(B)而终于(D)。

A.创意B.研究开发C.产品生产D.市场实现

3.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包括创新性、(BCD)和与市场的高结合性。

A.高技术性B.高风险性C.高投入性D.高收益性

4.按创新的层次,可把企业技术创新划分为(ABD)。

A.技术创新B.产品创新C.要素创新D.产业创新

5.按创新的程度,可把企业技术创新划分为(ABD)。

A.根本性创新B.渐进性创新C.一般性创新D.模仿性创新

6.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能力包括(BCD)。

A.决策能力B.研发能力C.生产能力D.营销能力

7.评价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能力的二级指标有(ABC)。

A.研发能力B.生产能力C.营销能力D.转化能力

8.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特征为(ABCD)。

A.长远性B.全局性C.协调性D.风险性

9.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包含的主要方面有(ABCD)。

A.战略目标B.战略方案C.战略实施D.战略环境

10.按照技术创新对象性质差异,可把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划分为(ACD)。

A.产品创新战略模式B.技术创新战略模式C.工艺创新战略模式D.服务创新战略模式

11.按照技术创新的主体不同,可把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划分为(BD)。

A.自主创新战略模式B.合作创新战略模式C.产品创新战略模式D.技术引进战略模式

1.ABCD2.BD3.BCD4.ABD6.BCD7.ABC8.ABCD9.ABCD10.ACD11.BD

1.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B.错误

2.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决策阶段。

3.发明创造是经济行为。

4.企业的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

5.企业技术创新最根本的、首要的、必备的特征是创造性。

6.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局部性改进所产生的技术创新,称为基本创新。

7.目前,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8.目前,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没达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9.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已经形成。

10.技术创新能否成为一国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关键在于技术成果的技术含量。

11.技术创新能否成为一国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关键在于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程度。

12.战略目标规定了一定时期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大体方向。

13.战略目标规定了一定时期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方向。

14.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四章科技政策分析

1.科技政策具有(B)。

A.主观性B.客观性C.科技性D.政策性

2.科技政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C)环境的培育上。

A.科研B.创新C.科技进步D.科技

3.科技政策的限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D)的规定。

A.科学行为B.技术行为C.科研行为D.科技行为

4.科技政策战略层次是我国科技政策纵向结构的(A)。

A.最高层B.中层C.最底层D.基本层

5.科技政策执行层次是我国科技政策纵向结构的(C)。

6.在国外科技政策演变过程中,“为科学而科学”和“为国防而科学”属于(A)。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7.在国外科技政策演变过程中,以工业——科研联手为基础的科技政策属于(B)。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8.在国外科技政策演变过程中,突出社会——创新结合的科技政策属于(C)。

9.1995~2001年间,在5个工业发达国家中,研发投入的增长率最高的是(A)。

A.美国B.德国C.日本D.法国和英国

10.目前欧盟所制定的科技政策,主要以(B)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A.政府B.企业C.科研机构D.社会团体

11.当前美国的技术政策已经从以产品竞争为中心,转向了以(C)竞争为中心。

A.人才B.科研C.技术创新D.知识产权

12.党中央于(A)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60年

13.我国科技政策的指导思想是(D)。

A.科学是生产力B.技术是生产力C.科学技术是生产力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863计划”即(C)计划。

A.星火B.火炬C.高技术研究发展D.攀登

15.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的《技术合同法》单性法是由(C)制定的。

A.美国B.德国C.中国D.英国

16.在法律上确定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优先发展科技的战略地位的法律是(D)。

A.专利法B.技术合同法C.标准化法D.科技进步法

17.我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是支持(B)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A.科研机构B.企业C.科研型大学D.科研人员

18.我国的科技普及政策是提高全民(B)。

A.科技水平B.科学素养C.科学知识D.科学常识

1.B2.C3.D4.A5.C6.A7.B8.C9.A10.B11.C12.A13.D14.C15.C16.D17.B18.B

1.科技政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CD)。

A.导向作用B.推进作用C.协调作用D.控制作用

2.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为(ABCD)。

A.规定科技发展目标B.确立科技发展方向C.统一人们观念D.协调人们行为

3.科技政策的纵向结构一般可划分为(BCD)。

A.战术层次B.战略层次C.计划层次D.执行层次

4.与战略层相比,我国的科技政策计划层具有更加明显的(B)和(D)。

A.综合性B.区域性C.全面性D.阶段性

5.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B)战略和(C)战略作为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

A.自主创新B.科教兴国C.可持续发展D.和平发展

6.从2006年到2020年,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ABCD)。

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

7.为未来科技发展确定方向、针对方向实施任务分解、使计划目标具体落实的分别是(BCD)。

A.科技战略B.科技规划C.科技计划D.科技项目

8.我国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是以(A)和(C)为主体。

A.国家标准B.政府标准C.企业标准D.科研机构标准

9.我国的科技投入政策是建立(B)、(D)的科技投入体系。

A.多主体B.多元化C.多领域D.多渠道

10.我国的科技产业政策是加速(A)和(C)。

A.高新技术产业化B.高新技术商品化C.先进适用技术推广D.先进技术推广

1.ACD2.ABCD3.BCD4.BD5.BC6.ABCD7.BCD8.AC9.BD10.AC

1.科技政策仅对科技活动有权威性,对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不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2.科技政策对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3.科技政策的限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科研行为的规定。

4.科技政策执行层次是我国科技政策纵向结构的最底层。

5.在国外科技政策演变过程中,社会——创新结合的科技政策,仍把工业竞争力作为唯一的目标。

6.在国外科技政策演变过程中,社会——创新结合的科技政策,已不把工业竞争力作为唯一的目标。

7.1995~2001年间,在5个工业发达国家中,研发投入的增长率最高的是德国。

8.1995~2001年间,在5个工业发达国家中,研发投入的增长率最高的是美国。

9.目前欧盟所制定的科技政策,主要以政府和科研机构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10.当前美国的技术政策已经从以产品竞争为中心,转向了以人才和知识产权竞争为中心。

11.我国科技政策的指导思想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863计划”即攀登计划。

13.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的《技术合同法》单性法是由美国制定的。

14.我国的科技外事政策是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15.我国的科技普及政策是提高全民科技水平。

第5章科研不端行为与科研诚信建设

1.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C)的行为。

A.社会道德B.科研道德C.科研行为准则D.科研规范

2.加强科研诚信的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是做好科研诚信(C)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A.制度B.文化C.理念D.行为

3.当今科研评价存在的最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B)评价。

A.复杂量化B.简单量化C.复杂定性化D.简单定性化

4.科研人员在选题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首要原则是(A)。

A.求真务实B.符合伦理规范C.有创新性D.具有可行性

5.判断科研成果质量的最重要标准是(C)。

A.真实B.可靠C.创新D.创造

6.在科研中刻意使用某种手段或技术,使数据及图像失真的行为是(B)行为。

A.技术滥用B.科研不端C.科研过失D.科研失当

7.版权与专利权是(B)。

A.有期限的B.有一定期限的C.无期限的D.无限期的

8.在我国,有关版权与专利权的使用、转让、期限等,首先应当遵守(C)中的相关规定。

A.科学技术进步法B.专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D.技术合同法

9.科研诚信是科学文化体系中的(C)要素。

A.基本B.重要C.核心D.一般

10.科学共同体是科研诚信建设的(A)。

A.主体B.客体C.对象D.参与者

11.在科研诚信建设中,负有责任的科研行为的具体实践者是(D)。

科研人员B.科研监管机构C.项目负责人D.科学共同体

1.C2.C3.B4.A5.C6.B7.B8.C9.C10.A11.D

1.科研诚信也称为(AC)。

A.科学诚信B.科技诚信C.学术诚信D.研究诚信

2.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分为(C)和(D)。

A.咨询B.立案C.初步调查D.正式调查

3.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所遵从的法定程序是(ABCD)。

A.举报登记B.审核是否受理C.组织专家取证D.撰写调查报告

4.科学研究实施中保持诚信的具体表现有(ABCD)。

A.实事求是地制定研究计划B.合理使用研究资源C.精确地收集、使用数据D.在科研交流与合作中做到诚实

5.科研人员在选题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原则是(ABCD)。

6.科研人员在使用课题经费时要注意(BCD)。

A.来源合法性B.政策符合性C.目标相关性D.经济合理性

7.科研人员在使用数据时,必须尊重和保护数据(A)和(C)的利益。

A.获得者B.使用者C.提供者D.知情者

8.科研人员树立责任意识不仅仅是在自己的科技研究中做到诚信,而且对(B)、(C)和社会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A.科研机构B.同行C.科学共同体D.科研管理者

9.在科研诚信建设中,要逐步建立起(ABD)相结合的约束模式。

A.法律B.纪律C.规律D.自律

10.科技档案应该是(B)记录和(D)保存。

A.分阶段B.全程C.短期D.长期

1.AC2.CD3.ABCD4.ABCD5.ABCD6.BCD7.AC8.BC9.ABD10.BD

1.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规范的行为。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科研诚信问题研究的国家之一。

3.目前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较为健全。

4.目前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还不健全。

5.我国科研人员遵守知识产权的意识较高。

6.我国科研人员遵守知识产权的意识不高。

7.判断科研成果质量的最重要标准是价值。

8.作者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数据及图像进行后期处理。

9.在科研中刻意使用某种手段或技术,使数据及图像失真的行为是科研不端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