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之分析比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3102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之分析比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之分析比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之分析比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之分析比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之分析比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之分析比较文档格式.docx

《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之分析比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之分析比较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之分析比较文档格式.docx

-44.6

2000

3.45

5.6

2.44

2.3

2001

4.24

22.9

2.56

5.0

2002

4.50

6.1

2.81

9.5

2003

5.67

25.8

3.11

10.8

2004

6.82

20.4

4.05

30.2

2005

7.04

3.2

5.16

27.3

2006

8.77

24.5

6.96

34.9

2007

12.20

39.2

10.85

56.0

注:

本表实际利用外资含对外借款。

二、区县对外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2007年重庆确立了“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的“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

“一小时经济圈”是我市对外经济的核心力量,引领“两翼”对外经济发展。

直辖初期因行政区划代码的原因,无法按40个区县进行对外经济统计。

2001年起各区县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到2007年底40个区县中已有38区县涉足了进口或出口贸易;

各区县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1999-2007年9年间39个区县达成了外商直接投资意向,34个区县的资金到位情况较好。

(一)我市对外经济高度集中在“一小时经济圈”。

区县对外经济呈现出“一小时经济圈”占绝对优势的特点,“一小时经济圈”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对外经济发展。

2001年“一小时经济圈”实现进出口总值16.85亿美元,占全市的91.9%,渝东北和渝东南仅占1.7%和6.4%;

2007年“一小时经济圈”实现进出口总值71.50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上升到96%,渝东北和渝东南的比重下降至0.7%和3.3%。

1999年“一小时经济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4亿美元,占区县总额的98.5%,渝东北仅占1.5%;

2007年“一小时经济圈”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74亿美元,比重继续上升到99%,渝东北仅占1%。

渝东南的外商直接投资到位情况不理想,1999年、2006年和2007年均无到位资金,1999—2007年八年累计吸收资金仅为376万美元。

渝东北、渝东南各区县在外贸和利用外资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表2“一圈两翼”三区域对外经济指标

区域

进出口(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2001年

2007年

1999年

总额

比重%

全市(区县合计)

18.34

100.0

74.45

1.97

10.85

一小时经济圈

16.85

91.9

71.50

96.0

1.94

98.5

10.74

99.0

渝东北

0.31

1.7

0.51

0.7

0.03

1.5

0.11

1.0

渝东南

1.18

6.4

2.45

3.6

注:

1999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区县合计,未包括市级部门数。

(二)“一小时经济圈”对外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两翼”。

三区域对外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一小时经济圈”2002—2007年6年间的进出口增速一直略高于全市水平,年均增速比全市年均增速高出0.9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则由低于区县总额增速转为反超,2000—2007年8年的年均增速比区县总额年均增速基本持平。

渝东北6年间的进出口增速波动较大,年均增速远远低于全市年均增速;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快速下滑,年均增速低于区县总额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

渝东南6年间的进出口增速呈直线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低于全市年均增速13.4个百分点。

表3“一圈两翼”三区域对外经济增长

进出口增速(%)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

2002年

2002-2007年

平均增速

2000年

2000-2007年

-2.2

36.0

26.3

-24.9

56.0

23.8

36.8

27.2

-27.7

57.0

23.9

14.6

15.0

8.7

76.3

-6.6

17.6

-52.2

23.2

12.9

2000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为区县合计数增速,未包括市级部门数。

三、我市对外经济与西部其他省市的比较

(一)我市对外经济在西部地区居中游水平。

直辖以来,我市积极利用直辖效应和三峡库区移民的影响,对外开放度逐步扩大,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稳定。

与西部其他11个省市区比较,我市的对外贸易基本稳定在第5-7位之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则稳定在第3-5位,在西部12个地区居于中偏上水平。

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市对外经济在西部地区的位置总体上处于下滑趋势。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314”总体部署和2007年6月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重庆对外开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重庆应借此东风,加快发展,迎来对外经济的新一轮飞跃。

表4重庆市与全国、西部省市对外经济指标比较

地区

进出口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1997年

2006年

全国

3251.62

4742.96

17603.96

21738.33

452.57

407.15

658.21

747.68

重庆

16.78

17.86

54.70

3.85

四川

18.23

25.45

110.21

143.85

2.48

4.67

12.08

14.93

贵州

6.29

6.60

16.18

22.72

0.50

0.25

0.94

1.27

云南

16.79

18.13

62.25

87.80

1.65

1.28

3.02

3.95

西藏

1.76

1.30

3.28

3.93

0.06

0.0002

0.15

0.24

陕西

17.31

21.40

53.60

68.88

6.28

3.00

9.25

12.00

甘肃

4.78

5.70

38.25

54.95

0.41

0.62

0.30

1.18

青海

1.29

1.60

6.52

6.12

0.15

0.40

2.75

3.10

宁夏

2.26

4.43

14.37

15.84

0.13

0.37

0.50

新疆

11.24

22.64

91.03

137.16

0.25

0.19

1.04

1.25

内蒙古

10.73

26.22

59.61

77.45

0.84

1.12

17.41

21.49

广西

28.66

20.34

66.68

92.68

8.80

5.25

4.47

6.84

成都

12.24

14.81

69.53

95.16

1.12

2.21

7.59

11.38

重庆在西部

12省区市的排位

5

7

6

3

4

四川在西部

2

1

(二)与四川省相比,我市对外经济差距扩大。

直辖之初重庆对外经济的起步基础是比较好的,基本与四川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1997年川渝两地对外经济差距微小,进出口总值相差不到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重庆还高出四川1.37亿美元。

但重庆对外经济受亚洲经济不景气的影响,1998-2002年处于调整和恢复状态,对外经济波动、低速增长;

同期四川对外经济却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与重庆的差距开始拉大。

到2002年四川进出口总值是重庆的2.5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重庆的2.3倍。

从2003年起,重庆对外经济驶入快车道,进出口总值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以两位数的增幅高速增长,与四川的差距有所缩小。

2007年四川进出口总值是重庆的1.9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重庆的1.4倍。

重庆与四川同处西南内陆,两地毗邻,在自然、社会资源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

四川对外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对重庆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三)与成都相比,我市对外经济增速低,被成都反超;

“一小时经济圈”对外经济的总量及增速均落后于成都市。

我市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直辖初期均高于成都市。

到2000年时我市进出口总值仍高出成都3.05亿美元,但我市进出口总值2001年2.7%和2002年-2.2%的低增长速度使成都很快赶上并反超,到2007年我市进出口总值低于成都20.71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面临同样的情况,1997年比成都高出2.73亿美元,但1999年-44.6%和2000年2.3%的低增长速度使成都很快赶上并反超。

从1998—2007年的年均增速看,成都市进出口总值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2.8%和26.1%,大大高于我市16.1%、10.9%的增幅。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应该与成都更具可比性。

近年来,我市90%以上的进出口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由“一小时经济圈”实现。

“一小时经济圈”对外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出口增长后劲较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几近全市总量。

要扩大“一小时经济圈”的出口和引进外资规模,提高发展速度,加快缩小“一小时经济圈”乃至全市与成都市的差距。

表5重庆及“一小时经济圈”与成都市对外经济的比较

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重庆

2.39

6.96

#一小时经济圈

52.27

71.50

6.85

10.75

成都市

12.24

18.95

69.53

95.16

1.12

1.92

7.59

11.38

四、面临问题与挑战

重庆对外经济在直辖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西部其他省市相比差距在逐渐扩大,也存在结构性的制约因素。

主要问题有:

(一)对外经济总量偏小,增速偏低。

重庆对外经济总量在西部地区处于下滑趋势和落后状态。

直辖初期,重庆对外经济总量在西部地区居中上水平,1997年进出口总值排名第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排名第3;

2000年进出口总值下滑到第7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滑到第4名;

2007年进出口总值排名回升到第6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排名继续下滑到第4名。

从增长速度看,重庆对外经济的增速偏低,增长后劲不足。

2003年以前重庆进出口总值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波动大,未形成持续增长之势,使得对外经济“增后劲”的时间向后推移,2003年后进出口总值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才以两位数增幅稳定、快速增长。

1998—2007年重庆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6.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0.9%,在西部地区均排名第8位,居中下水平。

(二)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高。

总体来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出口商品比例较高,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商品所占比重小。

据海关统计,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出口2.0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5%,远远低于全国28.6%的平均水平。

其他主要出口产品有: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2.3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3%;

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出口1.8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0%。

这些产品都是以低劳动成本或高资源消耗为基础。

在主要出口商品——机电产品中,大多属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业制成品,高科技、高附加值含量不高。

(三)外商投资行业分布不尽合理。

重庆积极改善、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外资吸纳力,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呈“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但投资行业高度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尤以房地产业增长显著。

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快速上升态势,2000年为0.29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11.9%;

2007年为6.3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上升到58.4%,同比增长1.7倍。

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微降态势,2000年为1.52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62.3%;

2007年为2.9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下降到27%,同比下降1.2%。

房地产业和制造业两大行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市比重高达7至8成,其他行业所占比重微弱,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公益性行业几乎为空白。

(四)外贸市场、外资来源相对集中。

直辖后,重庆对外贸易市场不断扩增,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渐趋多元化,但都集中在几个主要国家(地区)。

长期来看,对重庆出口影响较大且排位稳定靠前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美国和德国,2007年三大市场实现出口额占全市比重为23.0%;

对重庆进口影响较大且排位稳定靠前的主要进口市场也是日本、美国和德国,2007年三大市场实现进口额占全市比重为55.2%。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香港和维尔京群岛,香港一直雄据榜首,2007年仅香港资金占全市的比重就高达49.4%。

外贸市场和投资来源的高度集中,使得对这些国家(地区)的依赖度增高,容易产生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的异常波动,大起大落。

五、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2007年,新的发展机遇摆在重庆面前,新定位把重庆推向新起点。

如何实现对外经济的第二个十年的新跨越,推动重庆“加快”和“率先”发展,本文在此粗浅地谈几点建议。

(一)发展优势企业集群,增强竞争力。

重庆既有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水陆空交通便利和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又有以摩托车汽车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及完备的配套产业等新兴优势。

因此,可考虑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优势产业,形成有特色的企业集群,分工协作,在共同发展中求得互赢;

有针对性地吸引产业龙头企业来投资,从而带动其配套企业及时跟进,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的企业群;

也可通过整合兼并、资产重组等手段,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

(二)扩大外资规模,引导外资结构。

随着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和外资西进步伐加快,西部地区已成为投资热土。

外资的引进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对经济的增长作用还主要表现在:

1、带动对外贸易增长。

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外商投资企业的强劲拉动。

近几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占全市进口总额的60%左右,2007年比重达到78.5%,拉动全市进口额增长35.0个百分点。

2、提供部分就业岗位。

2007年底,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数7.06万人,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3、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引进外资的同时带来大量的先进生产设备和物资、科学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着力提高引进外资质量。

农业是重庆的基础产业,但外商投资农业比重甚微,不到1%,要积极鼓励外商投资第一产业,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要注意引进具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业项目和提升城市功能的服务业项目,杜绝高污染、高消耗、破坏生态和环境的项目,努力引导外资向交通、通信、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投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注重环境优惠,优化软环境。

目前,外商已从注重优惠政策转向注重完善、稳定的投资环境。

而各省区市竞相比照出台优惠政策,均以廉价劳动力、低值土地等措施吸引外资,政策优惠已无特别优势,必须下力气优化投资软环境,营造投资新优势。

首先要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软环境,简化办事手续,提供方便、快捷、配套的一站式优质服务;

其次要优化法治环境,提供安全文明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按WTO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建立健全市场体制和运行体系;

第三要构建完善高效的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加大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要为外商提供快捷、真实的投资信息平台,打造具备国际水平的资本成长空间。

(四)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智力后盾。

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开放型经济人才是决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依托高校建立培训基地,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现代管理知识培训;

选送经济管理干部出国培训,及时掌握与国际接轨的前沿信息和新知识;

引智、引技与引资相结合,培养一大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企业家、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以事业留住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五)打造成渝经济区,共谋合作发展。

重庆、成都两地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各自在西部地区、全国的影响力都较微弱,进出口最高年份只占全国的0.5%、占西部的12.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高年份只占全国的1.5%、占西部的15.2%。

联合两地力量,成渝经济区的进出口占全国、西部的比重就可上升到1%和22%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西部的比重就可上升到3%和29%左右。

表6成渝对外经济占全国和西部地区的比重

指标

进出口(%)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重庆占全国比重%

0.5

0.3

0.9

1.1

成都占全国比重%

0.4

0.4

0.2

1.2

成渝合计占

全国比重%

0.7

0.6

2.3

3.0

重庆占西部比重%

12.3

15.2

11.8

14.0

成都占西部比重%

9.3

4.4

14.7

西部比重%

21.6

21.6

19.6

24.7

28.7

2007年重庆、成都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地政府积极协商,签订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充分发挥双方在经济和市场互补性强的优势,整合两地资源,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联手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滨海新区三个经济增长极之后的“第四经济增长极”。

在新历史机遇的推动下,成渝经济区对外经济必将迎来又好又快的发展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