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2603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填筑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路基填筑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路基填筑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路基填筑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路基填筑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填筑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路基填筑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填筑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填筑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全线位于四川盆地内。

所经主要有丘陵、低山地貌。

成都东客站~龙泉段,为成都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

龙泉~荣昌段,沿线大面积分布侏罗系、白垩系紫红色泥砂岩,为四川盆地典型的红色丘陵景观;

荣昌~重庆段,地处川东褶皱带,狭长条形低山山脉与丘陵槽谷沿区域构造线方向交替排列组成平行岭谷景观。

蜿蜒曲折穿越丘陵、低山的长江、沱江等大小江河两岸零星分布河漫滩和河谷阶地。

⑵地层岩性

管段内出露中生界白垩系(K)侏罗系(J)三叠系(T)地层;

其中以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为主,占全线总长度的80%左右,三叠系(T)仅见于重庆地区(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低山背斜核部或两翼;

白垩系(K)地层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及龙泉山脉两侧;

第三系缺失;

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分布较广,以冲积平原区、河谷阶地、缓丘槽谷等低洼地带较为集中且厚度较大

⑶地质构造

全线位于扬子准台四川中台拗,为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四川沉降带;

东部是喜山运动早期的产物。

线路跨成都平原、川中平缓低褶带及川东高褶带,构造形迹主要为龙泉山箱状背斜和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川东南弧形构造带)。

沿线通过的褶皱主要有龙泉山背斜、螺观山背斜、西山背斜、新店子背斜、北碚背斜、观音峡背斜;

通过的断层主要有华蓥山大断层、龙泉驿断层、永川逆断层、黄场岭的扭压性断层。

(二)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水类型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等。

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长江、岷江(府河)沱江两岸河漫滩、河流阶地砂卵石及丘间宽谷低洼处松散堆积层中,受大气降水及河水等地表流渗透补给。

基岩裂隙水主要为红层丘陵区基岩裂隙水及须家河组碎屑岩裂隙层间水。

岩溶水主要分布于沥鼻峡(云雾山)背斜、温塘峡(缙云山)背斜、观音峡(中梁山)背斜核部、两翼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等碳酸盐岩中。

沿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类型主要以HCO3-,Ca2+型与HCO3-.SO42,-Ca2+、SO42-SO42-,Ca2+.Mg2+、C1-.SO42-、Ca2+为主,一般为低矿化度淡水、软水、弱酸性~弱碱性水。

4、工程特点、难点及相应对策

⑴路基工程主要特点

填挖方数量大,对沿线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大,必须采取足够的工程措施。

②地基加固工程量大、雨期长,特殊的施工条件,增大了保证路基质量的难度。

③沿线地形和地质结构复杂,支挡结构形式多,自然沉降期对轨道等工程施工工期影响大。

④、过渡段的类型多,施工工序复杂,是控制差异沉降的重要部位。

四、施工总体方案

1、施工程序

征地拆迁现场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

2、施工用地:

施工场地布置,材料堆放,机械设备摆放尽量利用路基永久性征地。

临时便道,以利用既有便道为主。

3、施工所用房屋搭建活动房,施工用水采用当地饮用水。

4、修建各项临时工程和施工防排水设施的资料。

5、收集与工程有关的既有运营情况,路基情况,以及采取安全合理,施工方便的工程措施所需的资料。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型结构所需的资料。

7、路基工程工期具体时间安排横道图见附表

8、劳动力的配见表3

劳动力组织表3

序号

工种

施工队

分工

1

队长

负责本队全面工作

2

技术员

4

负责本队技术工作

3

安质员

负责安全工作和质量检查

测量员

6

平面位置及高程测量

5

爆破员

高路堑石方爆破

试验员

现场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

7

机手

18

机械操作与保养

8

司机

15

汽车驾驶与保养

杂工

合计

64

9、施工机械设备

遵循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原则进行机械设备选型配套。

针对工程特点,按多作业面平行施工,配备的机具设备及运输车辆保证按时进场,足量到位,对机械及早调试、彻底检修,保证上场机具性能完好,确保设备的高效率运转。

对于重型和大型机械选择合适的便道运输到现场。

同时,抓好材料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施工需要。

五、现场路基施工方法、工艺和技术措施

(一)、路基施工方法

土工格栅施工方法及工艺

⑴施工方法

施工前先疏干地表水,沿路基两侧开挖纵向排水沟,然后将基底清理整平,有种植土地段先将种植土挖除0.3m换填细粒土。

按设计要求将基底土或换填的基底土碾压整理成路拱形状。

铺设砂垫层,整平砂垫层面,铺设土工格栅。

⑵施工工艺

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1。

⑶质量控制要点:

1)双肋排水网材厚度不小于5.2mm,排水横坡i=0.1,上覆压力500KPa下导水率不小于2.8×

10-4㎡/s;

2)透水土工布重量不小于200g/㎡.CBR顶坡强度不小于1.8KN;

3)复合土工膜,由土工双面复合土工布组成,土工膜厚度不小于0.5mm,土工布重量不小于100g/㎡;

4)复合防排水板纵横向抗拉强度不小于10KN/m,排水坡度i=0.1,上覆压力500KPa下导水率不小于2.8×

按设计要求将基底土或换填的基底土碾压整理成路拱形状,横坡不小于2%。

土工格栅铺设时尽量平顺,幅与幅之间纵向连接采用密贴排放,并拉挺、绷紧,不褶皱和损坏,铺好后及时用砂覆盖,严禁暴晒,以免降低土工格栅强度。

在铺设二层土工格栅时,其上、下层接缝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0.5m。

两层土工格栅之间的砂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土工格栅上的砂垫层,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运砂进场,散铺整平,不直接压实,当土工格栅上的填料厚度大于0.6m后,才能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土工格栅之上的第一层填料,从两边开始循序向中间进行压实。

(二)、路基主要技术标准及相关设计规定

⑴路基结构型式及标准

①路基标准断面(见图1-1)

(图1-1)路基标准断面

(2)路基基床结构填料及压实标准

本标段区间路基本体(基床以下路基)填筑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工序说明如下。

三阶段:

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四区段:

路基填筑施工顺线路纵向按“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等四个区段进行布置,每区段纵向长度视现场情况可按100~200m左右划分。

采用四区段布置路基填筑施工作业区域,是为了使各工序能够相对独立进行作业,各种机械设备各行其道,在各自的作业区域独立高效地进行施工作业,互不干扰,充分发挥其生产效能,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八流程: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按以下八个步骤进行循环作业:

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成型。

路堤施工中必须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

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m插一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

四度即:

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

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压实度;

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

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在下雨时路基上不积水;

控制路基施工时,填筑面应平整,并根据现场情况做必要的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截、排水设施,防止雨水对坡面的冲刷。

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

基床以下路堤采用改良土填筑,改良土采用场办法施工,利用路堑万方土改良。

改良土指标详见“成渝施路专-01”图。

2、基床底层填料

1)采用改良改良土填筑,改良土采用场拌法施工,利用路堑挖方改良。

改良土技术指标详见“成渝施路专-01”

3、表层级配碎石

①基床表层的填筑应按“四区段、六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能力、数量确定。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采用卵石制作,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

详见“成渝施路专-03”“成渝施路专-04”,按“成渝路专-05”图13设计。

碾压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

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三)、路基土石方调配

土石方调配根据“就近移挖作填,减少运距”的原则,并充分利用挖方,合理安排弃土场;

采取合理的运输方法,并按照“不同填料不得在同一层混填”的规定来进行调配,做到平衡、经济、合理。

根据本标段实际情况,路基施工土石方调配方案详见《路基土石方数量调配汇总表》。

(四)、路基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法与工艺

1、路堑土方开挖

路堑土方开挖施工时,运距在100m以内采用推土机施工,运距在100~300m范围内,采用装载机施工,其余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施工,人工配合机械刷坡。

靠近基床底层表面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施工。

开挖时,采取横向全宽、自上而下阶梯式分层开挖。

当机械开挖至靠近边坡0.1~0.2m时,改为人工修坡;

当开挖接近路基施工标高时,及时对基底土质进行检测,不符合规范要求时,经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后予以换填。

开挖后的土质路基表面,应做到平整、密实,曲线圆顺,边线顺直;

边坡稳定,无亏坡;

边沟整齐、沟底无积水或阻水现象。

其宽度、路肩高程、平整度等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施工步骤见图4。

2、路堑石方开挖

1)、常规爆破施工

①炮孔爆破直径宜为38~150㎜,炮孔深度不宜大于15m。

2)、爆破孔网参数及装药参数的确定

对浅孔或深孔爆破,均宜采用有一定倾脚的倾斜炮孔。

台阶法开挖的台阶高度应根据钻孔机械、工程规模、开挖深度、装载设备能力、边坡稳定和技术效益等因素考虑,一般为7~10m,路堑深度大于10m时,梯段应分层。

爆破作业在施工前,进行详细设计并进行爆破试验,通过试验进一步修正爆破参数。

根据岩石的岩性、产状及路堑边坡高度等,选择爆破方法,爆破时严格控制装药量。

靠近边坡处,平行于边坡打预裂孔,先起爆预裂孔,再依次从临空面向边坡方向爆破。

靠近基床部位,预留30cm光爆层,施工时分段顺线路方向平行于路基面钻孔,实行光面爆破。

爆破后必须保证基床、边坡和堑顶山体稳定,不受松动,爆出的坡面平顺。

施工步骤框图见图4-2。

①、路堑检测

本段路堑施工按铁路路基施工规范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检测。

当开挖接近路基设计标高时,及时对基底土质情况进行检测,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部分要进行换填并夯实。

②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基床土的地基条件检测

a、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开挖到基床底层换填深度后应采取Evd检测、加强地基土地基条件的核查与检测工作,换填底面应满足匀质地基的要求。

b、Evd检测在基床底层范围内应不小于55Mpa。

c、当基床以下存在软土或松软土层时,应加强边坡稳定、基底地层强度及变形检算,视检算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3、基床换填施工

路基开挖至基床时,按照设计要求,对于土层或软岩基岩路堑,基床表层换填0.5m级配碎石+0.1m中粗砂,其施工工艺同路堤基床表层换填施工。

当路堑基床底层为易风化的软质岩石、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及土层时,于基床底顶面全段面铺设一层复合土工膜,地下水发育地段,改铺一层三维复合防排水板加强基床防排水并在两侧路基排水

沟设下盲沟。

路堑基床表层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进行,分层填筑时进行填料及压实度检测,以保证施工质量。

4、土方路堤填筑施工工艺

①土方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4-5

图4-5土方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②施工工艺

a.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和放样:

在开工前进行恢复中线,然后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在施工范围内测量放出路基边缘、坡脚、排水沟等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并测绘出路线的横断面,为计算工程数量提供依据。

土质调查及填料的选择:

本段路基填土为借土填方,开工前在现场取有代表性的填筑土样,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进行试验,并将上述测试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通过土质试验和调查,为下一步进行的基底处理、路堤填筑等提供依据,以便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施工中根据土工试验结果,进一步判定土壤或填料的名称、分类(分组),土的工程性质,土方量变化率等,与设计规定值、规定允许值加以比较,进而进一步确定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土方调配计划,选定机械设备。

b.基底处理

①基底处理按设计清除0.3m表土,且必须清除植物根系,清除完应碾压密实。

c.分层填筑

路堤填筑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段进行分层填筑。

松铺厚度必须按试验段路基填土厚度确定,施工时在路肩位置竖立标尺杆,以控制摊铺厚度,每层填筑按松铺厚度一次到位,根据车厢容积和松铺厚度计算卸土间距,由专人指挥卸车。

如地面有坡度,从低处开始进行分层填筑,达到一定条件后再进行全断面分段填筑。

路基填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一作业区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要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填,以避免路基左右侧沉降不均。

若采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尽量减少不同填料层数,每一填筑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平整度和路拱,以保证雨天路基填筑面不积水。

路拱在第一层全断面填筑时设置完毕,第二层开始则均厚填筑。

为确保边坡压实与路堤全断面一致,边坡外侧各超填0.5m,待路基防护施工前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刷坡。

每层路基填筑压实完毕均应测量放出边线,洒上石灰线,以控制上层填土,确保路基侧面边坡的坡率。

d.摊铺整平

填筑段在卸料的同时,采用推土机推平,注意每层按要求设置路拱。

推土机从两侧纵向行驶,逐步向路基中心刮平,同时用人工配合填平凹坑,以保证压实质量。

e.洒水或晾晒

路堤填筑时,应随时检测填料含水量。

对于细粒土、粘砂土,碾压前应控制填料含水量不超过试验段填筑试验中求得的最佳含水量的±

2%。

当含水量较低时,应及时采取洒水措施,洒水量根据测试的填料最佳含水量按照公式计算。

洒水方式采用取土坑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基上洒水搅拌两种办法。

当含水量超过规定值时,在取土坑内用挖掘机提前松土翻晒,或在路堤填料上用旋耕犁翻晒,并适当减小填层松铺厚度,降低填料的含水量,使填料含水量始终控制在施工允许含水量的范围内,以保证最佳压实效果。

f.检验签证

填料检查:

在路堤填筑前,填方材料在土质变化时取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和塑限、有机含量和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而后最佳含水量。

压实度检测:

路堤填土压实的质量检测,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同时进行。

为保证压实度检测的准确性,本标段采用灌砂法、K30、EVD法。

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分层松铺厚度、含水量、碾压遍数等有关工艺参数碾压达到要求后,由试验人员跟踪检测。

不同部位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g.路面整修

路堤按设计标高填筑完成后,进行平整和测量。

恢复中线,每20m设一桩,进行水平标高测量,计算平整高度,施放路肩边桩,用推土机初平,人工配合平地机修筑路拱,并用压路机碾压,使路面光洁无浮土,横向排水坡符合要求。

h.边坡整修

依据路肩边线桩,用人工按设计坡率挂线刷去超填部分,进行整修拍实。

整修后的边坡应达到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处平直,变化处要顺。

边坡刷去超填部分后,应作为一个流程进行整修夯实,做到坡面平顺没有凹凸,压实密度合格。

6、路基基床填筑施工

①基床底层施工

a、采用碎石类和砾石类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5cm.

b、采用砂类土和砾石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度不应大于30cm.

c、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度不宜小于10cm.

②配合比设计:

根据级配碎石配比范围,进行室内配比设计,配比设计首先需满足《铁路路基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各项要求,并考虑现场石料生产的集料比例情况,结合施工实际,经室内试配分析。

试拌和及检测:

根据设计配合比进行试验性拌和,拌和料检测是否合格,不合格重新调整,合格后方可使用。

级配碎石拌和工艺见流程见框图4-7

b级配碎石施工

施工准备:

级配碎石配比的确定,备好碎石料,调试好场拌设备。

检测、修整下承层:

铺筑基床表层前,对下承层进行地基系数和孔隙率复测,不合格地段进行处理,确保下承层无质量隐患。

拌和:

按选定的配合比拌制成级配碎石成品料。

运输:

采用自卸汽车上料,尽快运至铺筑地点,进行摊铺压实,减少成品料在路上的时间。

摊铺整平:

用推土机初平,人工配合平地机终平。

碾压:

级配碎石摊铺好后,及时碾压以防止水分散失。

先静压两遍,初步压实填料,然后按弱振、强振的程序碾压。

最后用冲击对靠护肩的级配碎石进行补压夯实,压路机静压收光。

检测压实测量:

用K30载荷仪。

修整外形:

对局部不平整处进行洒水补平、补压并仔细修整,使路基外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c施工注意事项及技术措施

级配碎石采用工厂化生产,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级配碎石配合比要经反复试验比试,兼顾各种集料的生产比例。

拌合前,根据配合比确定每个料斗传送速度及加水流量,并调整拌和机生产效率,使拌合能力与摊铺能力匹配。

严格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摊铺厚度进行摊铺,技术人员及时检查摊铺的平整度、宽度、横坡度、平面曲线、竖曲经和高程。

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摊铺时不中断,因故中断超过2小时或停工,设置横向接逢。

施工中避免纵向接缝,不能避免时,纵缝必须垂直相接。

7、过渡段施工方法

路基的过渡段类型主要有:

路桥过渡段、路堤与箱涵过渡段、路堤与堤堑过渡段等。

由于桥台与路堤、路堤与箱涵、路堑与路堤结合处的动静刚度相差较大,沉降量不一,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裂缝、错台,给行车带来影响,因此,过渡段的施工要引起特别注意。

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台后基坑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压实。

碎石、级配等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

a.过渡段填筑施工方法

⑴路桥过渡段

过渡段长度按L=A+2(H-0.6)计取,A取5m。

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C20混凝土回填或以级配碎石掺3%水泥处理。

路堤基底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大型机械碾压不到的范围及碾压后2m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计进行碾压,填料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通过工艺试孔确定。

过渡段路堤基床表层施工同于一般路基,表层以下以满足要求的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标准K30≥150MPa/m和孔隙率n<

28%。

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及台后20m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中应按设计掺适量水泥。

路桥过渡段断面示意见图4-8。

图4-8路桥过渡段示意图

⑵路堤与涵洞过渡段

①路堤与涵洞连接处需设置过渡段。

当涵洞顶与路肩高差小于1m时,靠结构物侧过度段2m范围内级配碎石掺3%水泥。

填筑标准K30>

l50MPa/m和n<

20%。

过渡段的基坑回填混凝土或分层回填碎石,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

基坑回填至原地面平整后应用振动碾压机碾压至密实。

其余同路桥过渡段要求。

②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设置过渡段,以保证单根轨枕横向刚度的过渡。

路堤涵洞过渡段断面示意见图4-9。

图4-9路涵过渡段断面示意图

⑶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①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O.6m。

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填料和结构形式应满足设计要求。

过渡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表层以下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标准K30≥150MPa/m和孔隙率n<

②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

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O.6m。

其开挖部分应用相邻路堤同样填料填筑。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断面示意见图4-10

⑷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桥台及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进行,过渡段填筑与相邻路堤按相同施工区段同步施工。

图4-10路堤路堑过渡段面示意图

按设计要求对各种形式过渡段的基底进行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层级配碎石填筑。

③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压实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⑥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的基床表层采用不掺水泥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表层以下采用不掺水泥的过渡段级配碎石分层填筑。

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1

六、质量保证措施

(一)、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加大指挥管理力度,促进质量目标的落实。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殷桂荣为组长、总工刘晓龙为副组长的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各施工队落实项目部的质量工作安排。

施工前,将主要质量措施落实到人,明确各队、各施工班组的质量工作标准、任务,根据质量管理业绩实施重奖重罚。

(二)、围绕技术质量难题选定小组活动课题,对从事与质量有关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编制管理层、作业层以及特殊工种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核心是定责,以责定权,调动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三)、针对铁路路基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依据总指印发的《防治手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理。

(四)、建立和落实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1、坚持编制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制度。

路基各单项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技术部根据设计和技术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各项目操作要求、技术标准、工序间的相互关系、施工方法及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使全体人员在彻底了解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法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2、坚持“三检”和“三不交接”制度。

“三检”即:

施工中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

工序交接检即:

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合格检验,经质检工程师或监理签证,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

“三不交接”即:

无自检资料不交接;

未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合格的不交接;

施工记录不全的不交接。

3、坚持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签证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作业组、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