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衡中金榜高三一轮化学课件对应作业衡衡中作业16高中化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2486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衡中金榜高三一轮化学课件对应作业衡衡中作业16高中化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衡中金榜高三一轮化学课件对应作业衡衡中作业16高中化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衡中金榜高三一轮化学课件对应作业衡衡中作业16高中化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衡中金榜高三一轮化学课件对应作业衡衡中作业16高中化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衡中金榜高三一轮化学课件对应作业衡衡中作业16高中化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衡中金榜高三一轮化学课件对应作业衡衡中作业16高中化学Word下载.docx

《版衡中金榜高三一轮化学课件对应作业衡衡中作业16高中化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衡中金榜高三一轮化学课件对应作业衡衡中作业16高中化学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衡中金榜高三一轮化学课件对应作业衡衡中作业16高中化学Word下载.docx

C.①②③④⑦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解析] 与木炭、H2S反应及Fe、Al钝化时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

浓硫酸与NH3反应时只表现酸性;

⑥是浓硫酸的脱水性;

⑦是浓硫酸的吸水性。

③和④符合题意。

[答案] A

4.(2017·

大连双基测试)将一定量的SO2通入FeCl3溶液中,取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操作

现象

A

加入NaOH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

B

加入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

C

加入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D

加入K3[Fe(CN)6]

(铁氰化钾)溶液

有蓝色沉淀

[解析] 将一定量的SO2通入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程中没有化合价变化,不能说明是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

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硝酸根离子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即使二氧化硫与三价铁离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

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因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酸性高锰酸钾,即使二氧化硫与三价铁离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使其溶液褪色,所以不能证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

亚铁离子加入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生成Fe3[Fe(CN)6]2(蓝色沉淀),则可证明溶液中存在二价铁离子,说明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①中试剂

①中现象

解释

Ba(NO3)2

溶液

生成白

色沉淀

SO与Ba2+生成

白色BaSO3沉淀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SO2与

水反应生成酸

酸性KMnO4

SO2具有还原性

[解析] A项,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的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SO2首先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能被NO氧化成SO,SO与Ba2+生成白色BaSO4沉淀,解释不合理;

B项,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的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解释正确;

C项,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的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解释正确;

D项,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的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并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解释合理。

6.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  )

预测②

中现象

实验结论

浓硫酸

浓盐酸

产生大

量气体

硫酸的酸性

比盐酸强

铜片

铜片溶解,产生气泡,底部产生灰白色粉末

浓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

CuSO4·

5H2O

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发生物理变化

蔗糖

固体由白色变为黑色海绵状,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解析] 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浓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氯化氢的逸出,A项错误;

浓硫酸与铜反应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B项错误;

浓硫酸使胆矾失去结晶水,是浓硫酸的吸水性,该变化为化学变化,C项错误;

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并放出大量的热量,进而与生成的炭反应生成SO2,D项正确。

7.标准状况下,某同学向100mL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反应是SO2+2H2S===3S↓+2H2O

B.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

L-1

C.b点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最差

D.相同条件下,酸性强弱:

亚硫酸>

氢硫酸

[解析] ab段pH在增大,由酸性到中性,则发生的反应是SO2+2H2S===3S↓+2H2O,A项正确;

由图可知,112mLSO2与硫化氢恰好完全反应,则n(SO2)==0.005mol,n(H2S)=0.01mol,则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

L-1,B项错误;

b点为中性,只有水,导电性最差,C项正确;

由图可知,后来为亚硫酸溶液,亚硫酸的pH更小,则酸性更强,即相同条件下,酸性强弱:

氢硫酸,D项正确。

[答案] B

8.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与途径①③相比,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生成等量的硫酸铜,三个途径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①=②<③

D.利用途径②制备16g硫酸铜,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解析] A项,3Cu+8H++2NO===3Cu2++2NO↑+4H2O,当恰好完全反应时,H+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2,所以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为3∶2,正确;

B项,途径①中产生有毒的气体NO,途径③中产生有毒的气体SO2,而途径②中的反应为2Cu+O2+2H2SO42CuSO4+2H2O,反应中不产生有毒气体,正确;

C项,根据途径①②中的反应,生成1molCuSO4,要消耗1molH2SO4,途径③的反应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生成1molCuSO4,要消耗2molH2SO4,即三个途径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①=②<③;

正确;

D项,n(CuSO4)==0.1mol,根据反应②中的反应方程式,Cu为还原剂,O2为氧化剂,硫酸没有被还原,错误。

9.现有Na2SO3、Na2SO4混合物样品ag,为了测定其中Na2S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将样品配制成溶液V1L,取其中25.00mL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消耗标准KMnO4溶液V2mL

B.向样品中加足量H2O2,再加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bg

C.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cg

D.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HSO3的洗气瓶、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Ⅰ、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Ⅱ,测得干燥管Ⅰ增重dg

[解析] A项,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KMnO4氧化亚硫酸根,可以根据方程式计算亚硫酸根的量,正确;

B项,双氧水氧化亚硫酸根全部变成硫酸根,根据原样品量和硫酸钡沉淀的量列方程组求算,正确;

C项,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除亚硫酸根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可求得硫酸根的量,结合原样品的量进行计算,正确;

D项,盐酸易挥发,通入NaHSO3的洗气瓶时,会使二氧化硫的量增加,测定结果有误差,错误。

10.锌与100mL18.5mol·

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pH=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共消耗1.8molH2SO4

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Zn

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解析] 反应后溶液的pH=1,说明硫酸过量,且反应后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反应掉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8.5×

0.1mol-0.05mol=1.8mol,A项正确;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会变稀,可能会生成氢气,所以生成的气体甲可能是SO2和H2的混合物,由Zn+2H2SO4(浓)===ZnSO4+SO2↑+2H2O,Zn+H2SO4(稀)===ZnSO4+H2↑,不论是生成SO2还是H2,都是1molZn产生1mol气体甲,n(Zn)=n(甲)=n(ZnSO4)==1.5mol,则反应中共消耗Zn97.5g,C项正确;

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锌的物质的量的两倍,为3mol,D项正确;

由硫原子守恒可知n(SO2)=1.8mol-1.5mol=0.3mol,n(H2)=1.5mol-0.3mol=1.2mol,所以SO2和H2的体积比为1∶4,B项错误。

11.近年来,酸雨污染较为严重,防治酸雨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1)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处理含二氧化硫废气的方法,流程如下:

(Ⅰ)将含SO2的废气通入电解饱和食盐水后所得到的溶液中,得NaHSO3溶液。

(Ⅱ)将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气体反应后制得盐酸。

(Ⅲ)将盐酸加入NaHSO3溶液中,反应所得到的SO2气体回收,生成的NaCl循环利用。

①写出步骤(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②写出步骤(Ⅱ)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③写出步骤(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学者提出利用Fe2+、Fe3+等离子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将SO2氧化成SO而实现SO2的回收利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转化器中SO2氧化成SO的转化率。

①该小组采用下图装置在实验室测定模拟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X溶液可以是________。

(填写字母)

A.碘的淀粉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

②若上述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的,欲测定转化器中SO2氧化成SO的转化率,已知气体流速,还需测定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求解SO2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需要求出两个量,一个是SO2的体积,一个是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利用量气装置,可求出吸收SO2后余气的体积;

利用洗气瓶中的X溶液,求出SO2的体积。

所以对于洗气瓶中的溶液,必须能与SO2反应,且能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以便确定反应的终点。

求解SO2的转化率,应求出SO2气体的总量和生成SO的量。

因为在前一问中已求出SO2在混合气中的含量,所以只需确定混合气的总量。

利用流速求总量,只需知道通入时间。

要求SO2的转化率,只需确定沉淀质量。

[答案] 

(1)①SO2+NaOH===NaHSO3

②2NaCl+2H2O2NaOH+H2↑+Cl2↑

③HSO+H+===SO2↑+H2O

(2)①AB ②实验时间 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12.(2017·

淄博一模)利用下面装置设计实验,制备SO2并进行探究。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2)将A中产生的SO2持续通入装置G中直至过量。

①G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化学式为________。

②写出反应初始时SO2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3)选用A~F中的装置验证H2SO4的酸性强于H2CO3,能作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

(4)要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ClO,所选装置(A~F中)的连接顺序为(填序号):

[解析] 

(1)装置A中反应为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二氧化硫通入D中,被硝酸根氧化为硫酸根,3SO2+2NO+2H2O===2NO↑+3SO+4H+,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Ba2++SO===3BaSO4↓;

(3)二氧化硫应该先通入NaHCO3溶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中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后,再将气体通入C中品红(或D中KMnO4溶液),品红不褪色(或D中KMnO4溶液),再通入E中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证明H2SO3>H2CO3,又酸性:

H2SO4>H2SO3,说明H2SO4的酸性强于H2CO3;

(4)要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ClO,因为二氧化硫与次氯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直接通入漂白粉溶液中,证明酸性H2SO3>H2CO3>HClO即可:

应先用二氧化硫制备二氧化碳,制备的二氧化碳中有二氧化硫,故通入漂白粉之前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再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净,再通入漂白粉中,故顺序为:

A→B→D→C→F。

[答案] 

(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①BaSO4 ②3SO2+2NO+2H2O===2NO↑+3SO+4H+

(3)C中品红溶液(或D中KMnO4溶液)不褪色、E中石灰水变浑浊

(4)A→B→D→C→F

13.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含有Cu+、Cu2+和SO。

已知:

Cu+Cu+Cu2+,Cu2+CuI↓(白色)+I2。

①用稀H2SO4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

ⅰ.被Al(OH)3所吸附;

ⅱ.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

对假设ⅱ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ⅱ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一:

步骤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

b.假设ⅱ成立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解析] 

(1)由“0.2mol·

L-1Na2SO3溶液和饱和Ag2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是Ag2SO3”可知离子方程式为2Ag++SO===Ag2SO3↓。

(2)①根据题给信息Cu+Cu+Cu2+可知,棕黄色沉淀若含有Cu+,Cu+会在稀硫酸作用下生成红色的铜。

②根据题给信息Cu2+CuI↓(白色)+I2可知,棕黄色沉淀若含有Cu2+,加入KI后会有白色沉淀(CuI)生成;

所得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说明生成的I2被SO还原,SO被氧化为SO。

a.又因为白色沉淀A是BaSO4,可推断试剂1为HCl和BaCl2溶液。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的理由是在I-作用下,Cu2+转化成白色沉淀CuI,由于加入淀粉无明显现象说明I2还原SO为SO。

(3)①根据题意知实验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①推测沉淀中含有氢氧根离子、铝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

②步骤一中向2mL0.1mol·

L-1的Al2(SO4)3溶液中滴加稍过量的Na2SO3溶液,生成碱式亚硫酸铝沉淀,然后再向沉淀中滴加V1体积的稀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恰好溶解,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AlO2和Na2SO3。

实验方案设计步骤二的思路是取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l2(SO4)3溶液与过量稀氨水反应生成不含SO的Al(OH)3沉淀,然后再向沉淀中滴加同浓度的稀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恰好溶解,并记录体积为V2,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AlO2;

比较V1和V2的大小,可推知假设ⅱ成立。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溶解性(Ag2SO3沉淀、Na2SO3、碱式亚硫酸铝)、氧化还原性(SO被I2、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答案] 

(1)2Ag++SO===Ag2SO3↓

(2)①析出红色固体

②a.HCl和BaCl2溶液b.在I-作用下,Cu2+转化为白色沉淀CuI,SO转化为SO

(3)①Al3+、OH-

②a

b.V1明显大于V2

(4)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 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