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8232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学年高三基础测生物试题教师版

2019年高三教学测试

生物试题卷(2019.9)

一、选择题

1.蛙受精卵发育成蝌蚪的过程中形成了腮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引起这种差异的过程是

A.细胞分化B.细胞衰老

C.细胞凋亡D.细胞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蛙的腮细胞和神经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而产生的,引起这种差异的过程是细胞分化。

故选A。

2.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单因子杂交实验中,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1:

1反映的是

A.F1的基因型比例

B.F1的表现型比例

C.F1产生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比例

D.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比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

【详解】F1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一种含有显性基因,另一种含有隐性基因;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

F1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F1测交后代中的杂合子∶隐性纯合子=1∶1。

综上分析,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1∶1反映的是F1产生的两种基因型的配子比例。

故选C。

3.细胞具有多种结构参与物质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由蛋白质分泌泡运至质膜释放

B.氨基酸由载体蛋白运至核糖体脱水缩合

C.葡萄糖由葡萄糖载体运至线粒体内氧化分解

D.乙酰胆碱由突触小泡运至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分泌蛋白由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到达粗面内质网膜的一端时,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将这些蛋白质包裹起来,此小泡随后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将蛋白质转入高尔基体中。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分泌泡运往细胞膜(质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2)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氨基酸由tRNA运至核糖体。

(3)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中,其过程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之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详解】A、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由蛋白质分泌泡运至质膜释放,A正确;

B、氨基酸由tRNA运至核糖体脱水缩合,B错误;

C、葡萄糖由葡萄糖载体从细胞外运至细胞质基质,进而被氧化分解为丙酮酸,C错误;

D、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D错误。

故选A。

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室气体分子会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升温

B.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增加了全球酸雨的频率和酸度

C.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方法是降低出生率和提高死亡率

D.地球表面的短波辐射量增加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减少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而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2)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

这些含酸的微粒随着雨雪回降到地面就是酸雨,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3)人口的数量变化有别于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的数量变化,不能通过提高死亡率而控制人口的数量。

(4)在距地球表面15~20km处的平流层中,臭氧(O3)的含量非常丰富,它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详解】A、温室气体分子(CO2分子)会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升温,造成温室效应,A正确;

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类过度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时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不会增加全球酸雨的频率和酸度,但会造成温室效应,B错误;

C、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方法是降低出生率,但不能人为地提高死亡率,C错误;

D、臭氧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因此地球表面的短波辐射量增加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减少有关,D错误。

故选A。

5.下图为某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沼气池可提高人类对光合产物中的能量利用率。

B.沼渣、沼液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有机物

C.该生态工程中应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D.该生态工程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的农业生态工程,农作物和家畜可为人类提供食物,农作物为家畜提供饲料。

以农作物秸秆、人与畜的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气作为人的生活能源,沼渣、沼液为农作物提供肥料,从而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详解】A、建立沼气池,其中的沼渣、沼液能为农作物提供肥料,进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人类对光合产物中的能量利用率,A正确;

B、农作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沼渣、沼液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含N、P、K等的无机盐,B错误;

C、分析图示可知,该生态工程充分利用了农作物秸秆、人与畜的粪便等废弃物中的物质,应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正确;

D、整体性原理的含义是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从图中呈现的“农作物和家畜可为人类提供食物”等等信息可以看出,该生态工程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原理,D正确。

故选B。

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必然引起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B.高等生物的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C.基因位置改变引起的生物性状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D.若编码某多肽的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可能变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对缺失位置前的mRNA的碱基序列和氨基酸的序列不影响,影响缺失位置后的mRNA的碱基序列和氨基酸的序列。

【详解】A、C、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会引起基因数量发生改变,因此基因位置改变引起的生物性状改变也不属于基因突变,A、C错误;

B、高等生物的基因突变既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B错误;

D、编码某多肽的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从缺失位置后均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终止密码子后延的情况,所以该基因编码的肽链可能变长,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树蛙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树蛙种群的存活曲线常为凹型

B.树蛙的性比率发生改变,有可能影响出生率

C.自然增长率为100%时,树蛙种群开始零增长

D.树蛙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受资源、空间和其他生物的制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存活曲线的基本类型:

类型Ⅰ(凸型):

大多数个体都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人类和很多高等动物都十分接近这一类型。

类型Ⅱ(对角线形):

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水螅、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比较接近这一类型。

类型Ⅲ(凹型):

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是一旦活到了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牡蛎和树蛙属于这一类型。

②种群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③出生率或死亡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或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④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详解】A、树蛙在低龄期死亡率极高,但是一旦活到了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因此树蛙种群的存活曲线常为凹型,A正确;

B、种群性比率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树蛙的性比率发生改变,有可能影响出生率,B正确;

C、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为0%时,树蛙种群开始零增长,C错误;

D、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所以树蛙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受资源、空间和其他生物的制约,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种群存活曲线的基本类型、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明确种群性比率、出生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内涵,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8.下列关于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

B.泡菜在打成匀浆前需用蒸馏水冲洗数遍以减少杂质

C.测定OD值时,必须先测定样品溶液,再测定标准溶液

D.样液中加入硫酸锌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沉淀蛋白质等杂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

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2)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流程:

①样品处理:

泡菜25g制匀浆过滤后调pH至8.0→加硫酸锌溶液25mL→加氢氧化钠溶液至产生白色沉淀→水浴加热至60℃→过滤取滤液在500mL容量瓶中定容。

②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

a.分别在待测样品溶液和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标准溶液)中加入等量显色剂。

b.在两个光程为1cm的比色杯中分别加入样品溶液和标准液。

c.分别将两个比色杯在550nm处测定光密度值(OD值)。

d.通过换算,即可知两个比色杯中待测物质的比例。

因一杯中为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则可得待测样品中亚硝酸盐浓度。

【详解】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A错误;

B、腌制的泡菜25g及少量泡菜汤,在匀浆机中打成匀浆,此前不需用蒸馏水冲洗,B错误;

C、测定OD值时,需同时测定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C错误;

D、样品处理时,样液中加入硫酸锌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沉淀蛋白质等杂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识记并理解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及其测定流程是解题的关键。

9.肉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点会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常用于除皱美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肌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

B.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接受刺激后,引起肌膜的复极化

C.肉毒素可使肌膜的小电位不易达到触发动作电位的值

D.肉毒素可使肌肉松弛,从而达到除皱效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叫做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

在突触处,神经末梢的细胞膜称为突触前膜,与之相对的肌膜较厚,有皱褶,称为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一间隙,称突触间隙。

神经末梢内部有许多突触小泡,每个小泡里面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

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后,突触小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扩散到突触后膜处。

乙酰胆碱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这种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结合后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

这种电位并不能传播,但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可加大。

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引起肌肉收缩。

【详解】A、肌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A正确;

B、肌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接受刺激后,引起肌膜的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