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8182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docx

《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docx

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已然掀起

洮砚之乡藏王故里傅氏风暴悄然掀起

——记中国当代教育家、著名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先生甘肃卓尼之行

卓尼县柳林中学施万明

题解:

卓尼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

全县总土地面积5419.66平方公里。

境内海拔在2000-2920米之间,年均气温4.6℃,年降水量584毫米。

全县辖1镇16乡,98个行政村,有藏、汉、土、回、蒙等10个民族共10万余人。

这里是开创策墨林传承制度的西藏摄政王——策墨林一世至四世的“藏王故里”。

唐宋时期,产于该地的洮砚就已享有盛名,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现今已有1300多年的雕刻历史,故称中国“洮砚之乡”。

1、初见在兰州

黑夜给甘南草原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在车灯的光映下,草原像是一湾夕阳下的冰潭。

沐浴着秋日黎明第一缕曙光,太阳像是绘画师手中神奇的刷子,且走且绘,渐渐地描出秋日高原特有的苍黄与浩渺。

10月10日六点刚过,带着艺容恩师近乎宗教般的极度推崇,面对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学校同事的渴望与期待,怀着对一个老者年近七旬高龄越显青春的不可思议,与师傅张叔驱车走进黑夜,走向黎明,走出草原,走向兰州。

和傅老第一次见面是在兰州中川机场。

看到恩师艺容言行神色中表现出来的焦急,看着与恩师艺容同去接机的作家涛声与袁慧娟老师的激动与迫不及待,我的心里渐渐地有了一种不虚此行的踏实,有了一种可以圆满交差的安心,更是有即将面见一位自己闻之已久的大师的手足无措。

看着机场出口处匆忙走出一位位来者,还有在出口处不断踮起脚尖或是凝视着监控显示器的迎者,我也就越加紧张起来了,心思跟着这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的人们飘忽游走,像是空中不断传来的飞机声一样飘起来,飘到了两天后的傅老讲座上,飘到了伏在他的面前聆听教导时的畅然中,飘在了思想家虽已七旬激情不减的热烈中……

傅老是在等了好一阵子行李箱之后与夫人缓步出来的,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岁月在他身上带来的不是沧桑而是矍铄,人生在他身上带走的不是激情而是平庸。

傅老个子接近1米1,身材稍胖,魁梧俊朗,面带微笑。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眼睛,黑而有神。

傅老的夫人披着齐肩的卷发,脸上浅浅的皱纹中透出亲切的慈祥,和蔼的微笑更是增加了他的亲和力。

他们认真地听恩师介绍了我们几个,不断地点头,一一握手认识。

简短的介绍与寒暄后,一阵争先帮忙,大家坐上了车子直驱宾馆。

对于宾馆的选择与晚饭的安排,傅老没有提出任何意见。

登记房间、收拾行李,在宾馆一阵忙碌后,我们来到了兰州长信国际大酒店,晚饭是提前团购预定好的,很快地,几个简单的菜就摆在了酒店中餐大厅的圆桌上,与我们一起共吃晚餐的还有傅老在兰州的老朋友吴老。

吴老早年在会宁从教,是兰州成功学校的创始人,他是傅老在2002年赴会宁的教育调研考察中相识的。

在听说傅老来兰州后,吴老很快就赶了过来。

老友相见,兴奋异常。

为了助兴,也为了接风,我们准备了一瓶白酒,甘肃的四星级52度世纪金徽。

按照辽宁铁岭的习俗,先由年纪长者起酒,傅老简练地说了几句,特别讲到几千里外喜见老友,几日破例举杯欢庆,我们一起喝下了第一杯酒。

接下来你来我往,依次起酒。

傅老身患糖尿病,饭前注射了胰岛素,但还是少许喝了一些酒。

觥筹交错之间,对傅老的印象渐渐地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他对朋友的深挚之情溢于言表。

他那风趣、友爱而又智慧的言语,让我心中的敬仰之情越加浓郁。

不知道是因为坐车时间长了,还是有些激动,我总觉得那天的酒来得慢、来得少,按照年龄从长到小的顺序,轮到我起酒的时候,看到眼前的傅老要比心中的傅老更加有精神更加有思想更加有气质,我终于按捺不住心中已经蕴积已久的想法,自饮三杯酒,敬傅老一杯酒,由艺容恩师主持,正式提出改称“师爷”的请求,傅老没有什么异议,同意了我的请求,并与我一起喝下一杯酒。

不知是心中的那根情弦松了还是酒到量了,不一会儿就有了飘忽的感觉。

大家一边唠嗑一边吃饭,一边欢笑一边饮酒,适量的酒增添了温馨的氛围,兴高的表情助推了交流的畅快,其乐融融,其情依依。

2、相知在路途

次日早晨,吴老做东,带大伙儿陪同傅老领略了兰州牛肉面的风味。

九点多驶上兰临高速。

中午十一点多,到达临夏,简单的午餐后,过土门关,驶进甘南。

秋日的甘南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空气中飘荡着沁人的果香,穿梭在如画的缤纷秋景中,任黄叶纷飞,秋风凉爽,山原多彩,野果盈香。

透红的桦树叶子,带紫的杏树叶子,泛黄的松树细叶,俨然是一副天公刻意在这片最近的雪域高原上雕饰的绝美图景。

高原的秋天,似乎要比其他地方来得快,来得浓,来得透彻;秋天的高原,似乎要比其他季节越显多姿,越显妖娆,越显丰韵。

沐浴在如此的诗情画境中,傅老不断地详细问询我校诸方面情况,从最基本的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职业精神到学校的办学目标、领导状况,从当地教育发展水平到民众对教育的认识,从师资力量的学历水平到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几乎是涵盖了关于我校与县上教育的各个方面,我根据自己的了解与认识一一作了解答。

我既想让傅老好好休息,又有一大堆不知从何问起的各方面问题,傅老像是明白我的心思,一路上跟我讲述了很多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等若干方面的道理。

之前的种种困惑、不解与疑问,关于教育的基本取向定位,关于人生的意义价值,谆谆教诲,让我震撼不已。

感悟着存在的非凡价值,竟让我忘记了眼前的美景,不觉得旅途的劳乏。

不知是幸运所致,还是藏地之美陶醉了同样已年近七旬的师奶,她不时欣喜有加地指着山间的黄叶,亦或是路旁村落里静静的白塔,详细的询问,回味的点头,会意的微笑,完全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即使是在临近合作的路旁小歇时,也能和大家拍照合影,似乎是忘记了高原之所在、高龄之所至。

七旬傅老,更是滔滔不绝,形象生动,回顾过去的岁月无怨无悔,展望明天的时间激情满怀,无不让人钦佩惊羡。

昔者王羲之有言,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取舍虽异,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亦是人生之一大幸事。

秋日的米拉日巴佛阁,静静地矗立在安多这一片藏民族同胞热衷的沃土上,藏传佛教到了这里,更是渗入信仰者的心行诸界。

蓝天在米拉日巴佛阁的上面更显其湛蓝与寥廓,佛阁在高原天空的下面更显庄严圣洁,这一片宁静和谐的氛围像是在等待迎接一位思想家的到来。

经幡飘展,经筒轻转,槡烟缭绕,地面洁净。

佛阁四周有很多信众摇着经筒拨转佛珠,默诵箴言,更是注入这片圣地清澈的热血,这里俨然已是尘世中人的静谧王国、心灵栖息地、灵魂的家园。

米拉日巴佛阁宽博仁爱的胸怀以及高深久远的深邃,让傅老深深陶醉。

一只只自由自由轻快的鸽子在蓝天飞来飞去,偶尔还在我们的头顶悄然滑过,像是致以热忱的欢迎;一声声虔诚安详的六子箴言的诵声飘荡在佛阁四周,响彻在我们的心底,氤氲出槡烟蒸腾;一排排红绿黄三色漆刷的土墙,构建起一个幸福安康深厚沉重的信仰与寄托。

淳厚慈悲面带几分佛容的师爷认真地转起经转,详细地向我询问此寺来龙去脉的历史,深入地探究其渊源及变迁,有时竟会让这个在这里生活了将近六年的我无从答复。

走进佛阁,傅老脱下鞋子,瞻仰佛像,合十闭目,致以三躬。

我突然感到,傅老心中有佛,向善求真,人佛合一,普度人生。

走出佛阁,选了一个恰当的角度,大家合影拍照,悄然离开,望着天空悠闲自在的云朵,我不禁默诵了徐志摩离别康桥时的诗句: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个有着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的地方,比如甘南草原上的这一座小城——羚城合作,小巧中透出灵秀,静穆中包含幽深。

充满智慧富有思想的傅老,也有他独特的的气质与内涵,构成自己的文化魅力。

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还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而我要说一个人也应该有它自己的文化。

它包含了他的经历和他的艰辛,他的奋斗和他的成就,他的思想和他的贡献,他的高度和他的境界。

而傅老在这些方面都是极具传奇式的,他身上的的文化魅力也就超越了自己的年龄与人生本身。

坐着车子,任凭思绪跟随窗外的疾风前行,漫山的牛羊沉浸在这宽广辽阔的甘南草原上,我像是其中普通的悠闲的一头牛一只羊,被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引领着,沐浴在智慧的清潭中,无不觉得身心清爽,无以言表,那种莫名的感动,那股催人的动力,那份激情的感染,像是车窗外蜿蜒缓流的小溪,极尽幽远,极尽清亮,又像是高空振翅高飞的苍鹰,一会儿豁然开朗,一会儿陷入深思。

一路上,傅老几乎忘记了休息,一会儿跟我谈名师的成长历程,一会儿跟我介绍教育的规律思想,一会儿跟我说起了某个名师的做法经验,一会儿给予实际具体的方法指导,比如如何建立自己的知学识智慧宝库,如何有意识地积累与建立200-300名藏、回、汉族学生的发展档案资料,如何更好地推动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如何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如何突破平庸告别庸师成为名师等问题。

虽是在车上,也的确堪与促膝长谈的深情、娓娓而诉的亲切相媲美。

下午五点半,我们一行七人抵达学校,受到了学校领导的盛情相迎,献上洁白的哈达,致以诚挚的欢迎。

在二楼张建炳校长办公室,大家进行了简单的交流。

学校领导无不感叹师爷七十高龄依然矍铄的精神,无不欣叹师爷满含思想与智慧的气质。

下午六点半,在柳林宾馆简单地收拾后,傅老夫妇与学校领导在柳林宾馆餐厅共进晚餐,师爷为表谢意,又饮了少许白酒。

晚餐期间大家交流了很多关于学校的问题,张校长介绍了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教学、学生学情等方面的状况。

傅老在九点多与师奶回房歇息。

恩师则是豪饮大醉,尽兴而归。

3、讲座在柳中

月湾巍巍,飘溢着沁人的墨韵书香;洮水涣涣,缭绕着学子的书声琅琅。

卓尼县柳林中学创办于2011年5月,是在全县“两基”工作通过验收后,县委、县政府规划新建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占地112亩,投资近9200多万元,建筑面积32931平方米。

地处月湾山下,洮河之滨,自然环境怡人,人文环境优越。

在这里,有藏式建筑,有美丽花草;有朗朗书声,有嘹亮歌声;有艺术浪花,有睿智溪流;有春风化雨般的关爱,有冬日暖阳般的真诚相助;有师生的热情,有家庭的温馨。

这是一所只有两年多办学时间却已经驰名甘南备受称赞、推崇与关注的学校,这里有全州最年轻的一批教职员工,有全州最团结的一批领导班子,有全州最激情的一位优秀校长。

为了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师育人能力,激发教师职业激情,加上正好赶上了这次良机,有幸请到傅老莅临学校传经送宝、教学交流,真是备受期待。

但也或许是今天这个时代缺少真正教育家、思想家的原因,还是时下中国盛产专家、教授、大师的缘故,柳中的同事和我之前一样,带着一个很大的问号,揣着一肚子的好奇甚至是质疑,一起走进了傅老在柳中第一天的讲座。

根据学校的计划,第一天讲座的对象是所有学生管理人员,包括学校领导、各处室负责人、各年级组组长、各教研组组长、各班班主任、宿管教师、伙管教师、校警以及全体后勤教师将近150人。

讲座前,学校张建炳校长代表学校致了欢迎辞,讲座正式开始。

讲座中心围绕现阶段的学校德育工作展开,主要包括中国德育面临的危机、德育是什么、德育的几大理念(他的育人的“三七工程”理念、学旅期间人格发展的三大季节、生命教育五大旨要)以及德育应该做么做等问题。

整个讲座三个多小时,无一字稿,不用课件,然思路明晰,案例生动,思想精辟,在场者无不由衷敬佩。

有老师当即找我,想要购买傅老十几部几百万字的全部教育专著。

当天下午,傅老不辞辛苦与学校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由学校许光明副校长主持,王哲副校长、郝荣副校长列席参加。

座谈会上,傅老的发言十分丰富:

有自己成长的经历,有自己成功的做法,有采访过的名师的观点,有他学习过的论著的见解,有自己多年研究的观点,也有给大家真正的启迪与具体的指导。

很几位非语文教师也参与座谈。

大家有问有答,全部全身心地参与到各种语文教学问题的探讨中,感染多多,收获多多。

简要的晚餐后父老又在学校小会议室与30多名教师代表座谈,话题围绕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展开。

老师们积极发言,认真参与,深入交流。

我坐在傅老旁边,在需要的时候做做翻译,并给他提供发言老师的信息。

他详细地记下每一个发言老师的姓名、所任学科以及所在年级以及发言内容。

在座谈结束时傅老作了简明的总结,为第二天讲座更具针对性与指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