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危机干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8169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docx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体心理危机干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docx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

方法与举例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是在团体的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团体心理危机干预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疾患,增加进适应能力,激发个体潜能以预防或解决问题的干预过程。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经济、简捷、高效的手段。

严重事件晤谈(CISD)

一、关键事件应激报告法CISD

    关键事件应激报告法首先由Mitchell提出,最初是为维护应激事件救护工作者身心健康的干预措施,后被多次修改完善并推广使用,现已经开始用来干预遭受各种创伤的个人,分为正式援助和非正式援助两种类型。

非正式援助型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急性应激干预,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小时。

而正式援助型的干预则分为7个阶段进行,通常在伤害事件发生的24小时内进行,一般需要2~3小时。

二、心理诉谈(PsychologicalDebriefing)的目的

CISD模式对于减轻各类事故引起的心灵创伤,保持内环境稳定,促进个体躯体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1、结构式的小组访谈(救援人员、受害者、受害者的亲人朋友)

2、保证参加者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包括提供丰富的信息

3、讨论丧失在生命中的意义

4、正常化情感反应,减少个体感觉和情感上的独特性

5、提供小组支持,强化受害者之间的社会支持,增强小组凝聚力。

6、解释正常,不正常的应激反应表现

7、鼓励、教会、强化应对方式

8、教会减轻焦虑的方法

9、促进受害者恢复事件前的功能和生活习惯

10、识别急性应激反应的高危个体,保证能够随访或得到专业服务

三、操作具体步骤

参与人数:

8-12人为宜;

1.介绍期。

实施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cisd的规则,仔细解释保密原则;

2.事实期。

请参加描述危机事件发生时或者发生后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个参加者都要发言,最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真相大白;

3.感受期。

询问有关危机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的感觉;

4.症状描述期。

请参加者描述自己的应激反应综合症状,询问危机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参加者有何不寻常的体验,目前有何不寻常的体验,事件发生后生活有何改变,前参加者讨论其体验对家庭,工作和生活造成的什么影响和改变;

5.辅导期。

介绍正常的反应,介绍正常的应激反应表现,提供准确的信息,讲解事件、应激反应模式,应激反应的常态化,动员自身和团队资源相互支持,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对方式,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提醒可能的并存在的问题,根据各自情况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

6.恢复期。

澄清,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障,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资源,心理危机干预者总结,需要2-3小时。

严重事件后数星期或者数月进行随访。

具体步骤包括:

(1)介绍和设置:

介绍小组成员和干预过程,与受害者建立相互信任;(目的、保密、基本规则等)

(2)陈述事件:

要求所有受害者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提供危机事件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实;(每个组员按年龄大小解释事件)

(3)谈感觉和想法:

鼓励受害者揭示出自己有关事件的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让情绪表露出来;

(4)挖掘受害者在危机事件中最痛苦的一部分经历,鼓励他们承认并表达各自情感;(看到、听到、闻到,你认为发生了什么)

(5)情绪反应:

要求小组成员回顾各自在事件中的情感、行为、认知和躯体体验,以便对事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事件时或后对自我、死者、同伴的感觉和情感)

(6)症状:

复习痛苦的症状和体征、描述正常的创伤性反应以说明它的普遍性,正常化小组成员的感觉。

挑战过分的罪感和责任感。

(7)教育:

要求受害者认识到,他们的应激反应是在非常压力之下正常、可理解的行为,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如何促进整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应对未来的应激,如何应对家人和朋友。

处理PTSD的应对策略。

如何能快速得到帮助)

()结束:

总结修改有关应对策略和计划。

对突出的问题再讨论,可以给以建议。

四、注意事项:

1、那些处于抑郁状况的人或者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增加负面影响;

2、建议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可以替代晤谈(如哀悼仪式);

3、对于急性悲伤的人,并不适宜参加cisd,他们的时机不好,晤谈可能会干扰其认知过程,引发精神错乱。

如果参加晤谈,受到高度创伤者可能为同一晤谈整的其他人带来灾难性的创伤;

4、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单次实施;

5、受害者晤谈结束以后,训练危机干预团队要组织成员急性团队晤谈,以缓解干预人员的压力;

6、不要强迫被干预者叙述灾难细节;

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ISM)

美国“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riticalIncidentStressManagement,CISM)模式是一项具体可行的方法,藉由团体讨论的方式,可引导成员在危机后对自己的心理、情绪等方面进行重建。

下面以地震为例,介绍CISM的实施。

CISM的实施步骤基本上可分为七个阶段,为方便成员的理解与实施具体的情形,可简化成四个步骤:

1、表达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团体领导者将要求成员要尽快熟悉彼此,如要求成员叙述他们的名字(可围成小团体进行,若在灾区实施有些成员彼此之间可能还并不熟识),说明他们在地震中经历了什么?

这样将提供他们对地震经验的再造,并针对此事件表达出事实的情况。

团体的领导者通常可以询问:

你们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经历了些什么?

看见什么?

听到什么?

闻到什么?

和做了些什么?

假如成员无法具体表达,在了解他们的感受后可换到下一个人。

2、思考阶段:

在这个阶段团体领导者将要求成员分享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寻常事件时,他们的第

一个想法是什么?

在这个阶段中,成员将从一般陈述中提供事实阶段的补充信息,促进相互间表达出更多的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团体领导者逐一体会,并且邀请下一位参与者表达。

3、反应与症状阶段:

反应阶段涉及分享当场、现在与事后的感受,这包括事件后所经验的任何生理的,情绪

的,认知的或行为的征兆或症状。

团体领导者可以请成员叙述对这次事件的反应。

可询问成员:

“这次地震中最糟的部分是什么?

”“假如有一件事情你可以将其从这次地震所产生的意外中删除,那将会是哪一件事?

”,或问他们:

“当时你最强烈的感觉为何?

”“灾后至今,一直持续困扰你的感受或行为有哪些?

4、教育与再保证阶段

在征兆和症状被表达出来,成员将得到再保证,意思是说,团体领导者将以肯定与支持

的口吻说明成员所出现的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并再补充一些或许尚未表达出来的额外征兆与症状。

在这阶段中也将提供或强化正向的应对方式,特别是一些已经被成员提到的。

而且也提供压力管理的一般信息。

此外,成员在这阶段中或许会希望发展出行动计划。

他们或许希望发展出一个预防课程,决定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使得面对这次的灾变可以表现得更好,成员的建议团体领导者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并持续提供指导与或取得讯息。

特别注意事项:

在讨论分享过程中,团体领导者的态度、做法是:

1、多用开放式问句

(1)多告诉我一些关于……

(2)你会怎么做?

(3)我希望你说一些…

营造使人成长的气氛

(1)同理心(尝试让自己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观点)

(2)专注

(3)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

(4)非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

(5)有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尽量保持倾听或沉默

2、催化倾听的几个要件

A.集中注意力在成员的世界(不要随意打断成员所想说的,让他自由的表达,以进入他的经验中)

B.专注在成员言语和非语言的讯息(如眼神、音调和肢体动作等)

C.依成员当时的心理准备状况,让他进入某种情绪状态或以身体上的接触安抚(如拍成员的肩膀)。

 倾听时需要

A.让说话的人感到自在:

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能自在的说话。

B.对说话的人表现出你想要听他说话:

注视与行为表现是重要的,不要让自己忙于其它事情上。

C.避免注意力分散:

不要漫不经心的涂鸦、清敲或播弄纸张,若把门关上那会使环境更安静,更有利于倾听。

D.要有耐心:

给予足够的时间,不打断说话,避免看着门,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E.克制你的脾气:

一个生气的人容易从他人的话语中得到错误的意思。

F.停止说话:

假如你正在说话,你并无法倾听。

G.问问题:

这表示着你正在倾听,将有助于发展进一步的观点与必要的澄清。

在经过以上团体的压力处理课程后,若发现成员仍然表现出行为失控、退缩、精神涣散、或不名原因的生理病痛等,您可以进一步与当地的精神医疗或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询问或转介。

儿童团体危机干预

台湾著名儿童游戏治疗师王志寰博士参与过台湾震后的危机干预工作,在《游戏治疗与危机处理》中提出儿童游戏及危机处理团体目标和方法。

目标:

1、将害怕释放出来

2、帮孩子们解放出他们对创伤经验的感觉

3、给予家长更多喘息的机会

初始期

1、让孩子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家住哪里、和谁一起住,以及怎么来这里参加这个活动的

2、让孩子描述地震发生时,他们人在那里,以及正在做什么。

(注意鼓励详加描述)。

3、焦点放在地震当时,孩子的视觉经验感受。

4、让孩子把地震当时的情形画下来,借由投入绘画。

5、注意引发更多焦虑的孩子,治疗者用文字在他所画的图上加以帮助他克服感觉。

6、最后制作一本地震画,整合他们的经验,提供诊断重要资料。

转向团体历程

在团体中分享她们自己的地震画、地震经验、以及同伴间所伴随的自发对话,且对于别人的故事反应,其反应的范围可以从同理反应(呀!

我们家的猫也丢了)到竞争的反应(我们的碟子还全破了耶!

)。

在互相分享后,孩子最好是能找到新的好朋友(玩伴)。

涂鸦接龙游戏:

孩子们围圈而坐,每个人前面都有一张纸和彩笔,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纸上涂鸦,再传给坐在右手边的下一位,描述他们想象的画。

重点是涂鸦中的想像,就像是投射测验般,可以让潜意识浮现。

团体结构与评估

团体结构每次进行数小时,早上四小时,午后五小时,晚上三小时,一般来说结构化的活动持续超过四天。

以小团体形式开始,以其年龄、创伤程度予以分组。

结构化团体规则:

1、不可在未经允许下,去画其他孩子的画

2、在团体中不可打人叫骂

3、当其他孩子在说话时要安静

4、去卫生间要得到许可。

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咨询师应鼓励孩子去谈他们自己的画,更重要的是,治疗者不会对孩子的画有任何预设,例如:

治疗者觉得图画看起来像是一只猫,可能其中隐含孩子的某些伤心往事,我们会用“什么、”“如何”的问句,可以问“那是什么?

”、“这图怎么会在这里?

”,避免使用“为什么”的问句,因为问“为什么”会让孩子称为(众人的)的焦点,因为通常这样的问题,一般孩子一时办会儿是回答不出来的。

在这种心理救助或心理干预中,我们要了解不同的情况并采取不同的对策:

首先是反应期,在地震刚刚发生后10至20天内,很多成年人还处于灾害最初的应激反应状态中,他们在找自己的亲人,他们在找自己的家,在找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即使知道自己的亲人遇难,看到身边的人遇难,但他们仍在“反应期”:

帮助别人,救助所有需要救助的人,这一过程许多人因反应性行为、因为紧张与忙碌还来不及感受自己心理的痛楚……。

所以,这一阶段,真正需要心理帮助的主要是失去父母的儿童或未成年人。

然后是回顾期,这一般是在地震救灾已经过了最急迫的时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段,这时人们开始要面对自己破碎的家庭,面对失去亲人后的情境。

人们开始回忆:

在多少天之前,我们还是怎样的光景,现在却物是人非……。

此时此刻,活着的人其心理之疼才真正地开始痛,且一阵阵出现而不可自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