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一中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553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福州一中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福州一中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福州一中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福州一中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福州一中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福州一中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格式.docx

《福建福州一中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福州一中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福州一中学年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Word格式.docx

D.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B.胶体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D.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4.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O2(g)=2C0(g)△H=—221kJ/mol

2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氨水吸收少量SO2气体:

2NH3•H2O+SO2=2NH4++SO32—+H20

B.Feb溶液中通入Cl2至Fe2+恰好完全被氧化:

2Fe2++CI2=2Fe3++2CI—

—电解一

C.铁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2CI+2H2O=2OH+H2T+CI2T

D.CI2通入水中:

Cl2+H2O=2H++CI—+CIO—

6•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至少有两处错误的是()

ABCD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mol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a

B.300mL2moI/L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a

C•在常温常压下,17g硫化氢所含质子数目为8Na

D.在标准状况下,2.24L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a

8•某溶液含有①NO3—•,②HCO3—:

③SO32—:

④CO32—;

⑤SO42—等五种阴离子。

向其中加入少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

A.①B.①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

9.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甲烷和乙烯B.用酸性KMnO4溶液区分苯和乙醇

C.用新制的Cu(OH)2区分蔗糖和葡萄糖D.用KI溶液区分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0.下列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水的沸点是100C,酒精的沸点是78.5C,所以可用直接加热蒸馏的方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

C.可用冷却热的饱和硝酸钾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然后分液

11.聚合铁{简称PFS,化学式为:

[Fe2(OH)n(SO4)n]m,*5,m<

10}加入到被镉离子污染的水

3一

2

体中,利用PFS在水体中形成絮状物,以吸附镉离子,从而减少危害。

下列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108

A.48Cd核素中中子数为60

B.PFS中铁显+2价

C•含镉废电池应进行回收处理

D.由FeS04溶液制PFS需经过氧化、水解和聚合的过程

12•原子序数依次相差1,且由小到大排列的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

下列是有关这五种元素的叙述:

1若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则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2若A的单质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且都放出氢气,则这五种元素在同一周期

3若A的阳离子比E的阴离子少8个电子,则D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4若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强酸,则E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2A(g)+B(g)_、2C(g)

△H<

0,当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定符合图中曲线的莎(

14•甲是一种常见的单质,乙、丙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甲、乙、丙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

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焉我判断正确的是

A.X元素可能为Al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15.下列各组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Ph=O的溶液中:

Fe2+、NO3:

SO42—、Al3+

B.含有大量c(H+)=10—14mol/L的溶液中:

K+、Al3+、Cl—、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

Mg2+、Al3+、NO3—、SO42

16•禾U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制备并收集少量相应的气体,能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1

浓氨水和固体NaOH制NH3

2大理石和盐酸制CO2

3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O2

4稀硝酸和铜片制NO

5锌粒和稀硫酸制H2

A.②③B.①③④

C.②④⑤D.①④⑤

17.常温下,甲、乙两杯醋酸稀溶液,甲的pH=a,乙的pH=a+1,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中水电离出来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乙中水电离出来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10倍

B.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需甲、乙两杯醋酸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

C.物质的量浓度c(甲)>10c(乙)

D.甲中的c(OH—)为乙中的c(OH—)的10倍

1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

CH3COO—+H20•—CH3COOH+OH—使得溶液中的c(OH—)>

c(H+)

B.在0.1mol/LNa2CO3溶液中:

2c(Na+)=c(H2CO3)+c(CO32—)+c(HCO3J

C.在0.1mol/LNH4CI溶液中:

c(H+)+c(NH4+)=c(Cl—)+c(OH—)

D.将0.2mol/L的盐酸与0.1mol/L的NaAIO2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小到

大的顺序为:

c(OH—)<

c(H+)<

c(Al3+)<

c(Na+)<

c(Cl—)

第U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9.(4分)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填序号)

A.加热NH4CI晶体时,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检验NH3的生成

B.制备Fe(OH)3胶体时,应往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b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液体呈

透明的红褐色为止

C.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验证SO2的漂白性

D.仅用蒸馏水和pH试纸,不能鉴别pH相等的H2SO4和CH3COOH溶液

E.除去蛋白质中混有的少量NaCl,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

F.向2mL10%NaOH溶液中滴入2%CuSO4溶液的4~6滴,振荡后加入葡萄糖溶液0.5mL,

加热至沸腾,则有红色沉淀出现。

20.1.(8分)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g)+2B(g)=:

C(g)

+D(g),在不同温度下,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800C时。

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2v正(B)=v逆(D)D.c(A)=c(C)

(3)若最初加入I.OmolA和2.2molB,利用图中数据计算800C时的平衡常数K=,

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700C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各物质的量如下:

n(A)=1.1mol,n(B)=2.6mol,n

(C)=0.9mol,n(D)=0.9mol,则此时该反应进行(填"

向正反应

方向”"

向逆反应方向”或"

处于平衡状态”)。

0.45

7

A*7ODT

4

II.(6分)现有25C时0.1mol/L的氨水。

请回答以下问题:

“减小”或“不变”);

(2)

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其恰好中和,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K

的电子式为。

(2)写出检验D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实验室制备K的化学方程式。

22.(8分)下图是一个乙醇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示意图,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M、N两个电极的质量都不减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田池乙海

(1)M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名称是,N的电极反应式

为,通入乙醇的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在此过程中,乙池中某一电极析出金属银4.32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氧气为—

L(标准状况下);

若此时乙池溶液的体积为400mL,则乙池中溶液的pH为。

(3)若在常温常压下,1gC2H5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出0时放出29.71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3.(9分)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2—3次。

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

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I.甲同学的方案如上图所示:

(1)用什么方法证明A装置不漏气?

(2)甲同学重复测定了三次,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情况偏低,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

n.乙同学的方案是:

从下图所提供的装置中选择实验装置,代替甲同学实验的b、C,

通过测定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来计算。

(1)选择最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序号)

(2)产生的气体从装置⑤的端进入。

川•丙同学的方案是:

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

称量,得固体ng。

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

24.

(10分)某有机物X(Ci2Hi3O5Br)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其结构简式为

已知向E的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M(C2H2O4)能使蓝墨水褪色;

G、M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请回答:

(1)M的结构简式为;

G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2)E可以发生的反应有(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②消去反应

(3)由B转化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

(4)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分子组成为C4H4O4的有机物(该有机物可使溴的四氯

化碳溶液褪色),写出G发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F与G互为同分异构体,F的分子中只含有羧基、羟基和醛基三种官能团,且同一个

碳原子上不能同时连有两个羟基。

则F的分子结构有种。

参考答案

一、1.B2.A3.C4.A5.A6.B7.D8.A9.D

二、10.D11.B12.B13.B14.B15.C16.A17.C18.B

19.(4分)B、F(每选对1个得2分,选错1个倒扣2分,本题不得负分)20.1(8分)

(1)0.24mol•L—1•min—1(2分)

(2)AB(2分,漏一个扣1分,错选不得分)

(3)0.9(mol•L—1)—1(单位可不写)(1分)吸热(1分)

(4)向正反应方向(2分)n(6分,每空1分)

(1)减小

(2)NH3•H20+H+—NH4++H2O<

NH4++H2O===NH3•H20+H+

(3)amol/L(没有单位不得分)

(4)c(NH4+)>

c(SO42—)>

c(H+)>

c(OH—)(不是从大到小顺序不得分)

21.(10分)

(1)第四周期、第忸族(1分)H:

N.:

H

(2)取少许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D溶液中含有Fe3+

(2分)亠、

咼温

(3)8Al+3Fe3O44Al2O3+9Fe(2分)

2Al+2OH+2H2O=2AlO2^+3H2f(2分)

(4)2NH4Cl+Ca(OH)2CaCl2+2NH3T+2H2O(2分)

22.(8分)

(1)铁(1分)阴极(1分)4OH——4e——2H2O+O2T(1分)

C2H5OH—12e+16OH—=2CO32—+11H2O(1分)

(2)0.224(1分)1(1分)

(3)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7kJ/mol(2分)

23.(9分)I.

(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气管插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用双手捂热烧瓶

(或用酒精灯加热),导管口产生气泡,松开手后(或停止加热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

24.(10分)

(1)HOOC—COOH(1分)羧基、羟基(1分)

(2)①③④(2分,漏选一个扣1分,错选不得分)

催化剂

(3)HOCH2—CH2OH+O2催化剂・OHC—CHO+2H2O(2分,条件写成Cu、加热也对)

OH

浓H2SO4加热也可)

5)2(2分)

所得溶液的pH7(填“〉”、“<

”或“=”),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的pH=7,此时c(NH4+)=amol/L,则c(SO4*2—34)=

;

(4)若向氨水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

1,则所得溶液中各离子

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21.(10分)A~J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

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