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透镜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472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复习透镜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复习透镜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复习透镜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复习透镜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复习透镜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复习透镜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三复习透镜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复习透镜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复习透镜专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例1、有两个透镜,一个是凸透镜,另一个是凹透镜,请你设计三种实验方法来辨别它们.

分析:

判断透镜是不是凸透镜,主要利用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来判断,例如:

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一种透镜;

它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等.

解答:

解: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利用平行光线透射透镜,如果光线会聚一点则说明是凸透镜,否则不是.

(2)通过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时,说明此透镜是凸透镜,否则不是.

点评:

这是一道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透镜的基本概念:

1、

名词:

薄透镜:

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三)重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四)透镜成像的规律:

1、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

物远实像小,焦点内放大。

考试重点:

三心共线:

蜡烛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

2、实验: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性质

相距(v)

应用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

v<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u<

倒立放大的实像

v>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成像

o<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u

放大镜

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的光路图

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上时的光路图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的光路图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时的光路图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的光路图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

形状

光学

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例2、照相机的镜头是,拍照时,底片上得到的是、的实像.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原因是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后)方,用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放映幻灯时,为了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将镜头略幻灯片(靠近/远离).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①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上.

②人眼相当于一部微型照相机,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以及远视眼成因和矫正方法.

③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

①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照景物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实像;

②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原因是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

③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放映幻灯时,为了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将镜头略靠近幻灯片.

故答案为:

凸透镜;

倒立;

缩小;

后;

靠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较强,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但难度并不大.

(五):

眼镜和眼镜

1、眼镜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近视眼看不见远处的物体,是晶状体太厚,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需要戴凹透镜。

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晶状体太薄,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需要戴凸透镜。

4、透镜的曲率越大,焦距就越小。

例3、(2012•梅州)小明同学上初中后患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或“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现在有一种治疗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选填“强”或“弱”)些.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晶状体和角膜构成一个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即可以戴凹透镜矫正.或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

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就是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一些.或者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前;

弱.

近视眼是长期用眼不卫生,包括用眼姿势不正确、长时间看书不注意休息、在强光下或弱光下看书等,造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的办法主要是带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或进行必要的手术.

(六)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例4、天文爱好者可以用开普勒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镜.当被观察到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是的(选填“倒立”或“正立”).

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开普勒式望远镜的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

开普勒望远镜如图:

从天体射来的平行光线,经物镜后,在焦点以外距焦点很近处成一倒立缩小实像a′b′.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焦点是重合的,所以实像a′b′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距焦点很近的地方,目镜以a′b′为物形成放大的虚像ab.当我们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从ab射来的.显然,图中ab的视角β远大于直接用眼睛观察天体的视角a,所以,从望远镜中看到的天体使人觉得离自己近看得更清楚.

凸透;

实;

放大;

倒立.

(1)伽利略望远镜早于开普勒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成正立的像,放大倍数不大;

(2)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都是折射式望远镜,还有牛顿反射式望远镜,把凹面镜作为物镜.

四、强化练习

1、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2、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3、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  )移动.

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

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调节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2)试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位置,如图乙所示,其中蜡烛放在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

放在处得到的正立的虚像;

在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丙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选填“较大”或“较小”).

7、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实像,凸透镜的焦距为cm.在凸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小文进行了以下操作.

操作一:

将蜡烛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再移动光屏得到放大的清晰实像.

操作二:

将光屏移到70cm刻线位置,再移动蜡烛,可在光屏上得到(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

6、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

7、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五、训练辅导

1、(2014•兰山区一模)物体S经透镜L成清晰的像于M处的光屏上.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透镜L一定是凸透镜

B.若透镜不动,而将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C.光屏上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D.透镜L对光线一定起发散作用

2、(2014•大港区二模)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观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为了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拍摄位置及镜头的调整正确的是(  )

A.远离城楼,镜头向后缩

B.远离城楼,镜头向前伸

C.靠近城楼,镜头向后缩

D.靠近城楼,镜头向前伸

3、(2014•历下区一模)如图所示,关于小杰使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用凸透镜观察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B.如图乙所示,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C.如图丙所示,用平面镜观察身后的物体,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像

D.如图丁所示,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看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像

4、(2013•梧州)如图所示,a、b、c、d是凸透镜主光轴上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5、(2013•宜春模拟)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1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

A.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

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C.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

6、(2013•潍坊二模)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7、(2013•大港区一模)如图所示,OO'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

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则(  )

A.凸透镜一定位于A点的左侧

B.凸透镜可能位于A、B之间

C.B点成像一定是实像

D.C点成像一定是虚像

8、(2010•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9、32.(2009•吉安模拟)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光的形成的;

后者是由于鱼缸的一部分等效于一个而形成的.

10、(2008•恩施州)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

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全部选填“大”、“小”).

11、(2007•长宁区二模)在如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12、(2014•南京一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想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应将蜡烛移到标尺处,并且缓慢向移动光屏.

(3)将蜡烛移到标尺40cm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4)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到像时(选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

六、家庭作业布置:

家长签字:

_________________

(请您先检查确认孩子的作业完成后再签字)

第讲:

堂堂清落地训练

(坚持堂堂清,学习很爽心)

(满分:

100分)

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B.10cm

C.15cm

D.20cm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放大的像

B.平面镜成缩小的像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D.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4、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光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5、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若镜头的焦距为l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

6、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脸中: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其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2)当烛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3)当烛焰距凸透镜6cm时,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7、如图所示,描述的是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的成像情况,矫正的办法是戴一副(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8、如图所示,2013年6月20日,神州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首次在太空科普课时做的太空水球实验,人们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倒立头像,该像是(选填“实”或“虚”)像,该成像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8、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折射光线.

9、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