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放大电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397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差分放大电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差分放大电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差分放大电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差分放大电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差分放大电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差分放大电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差分放大电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差分放大电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差分放大电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IREF——基准电流:

推出,当β>

>

2时,IC2=IC1≈IREF

优点:

(1)IC2≈IREF,即IC2不仅由IREF确定,且总与IREF相等。

(2)T1对T2具有温度补偿作用,IC2温度稳定性能好(设温度增大,使IC2增大,则IC1增大,而IREF一定,因此IB减少,所以IC2减少)。

缺点:

(1)IREF(即IC2)受电源变化的影响大,故要求电源十分稳定。

(2)适用于较大工作电流(mA数量级)的场合。

若要IC2下降,则R就必须增大,这在集成电路中因制作大阻值电阻需要占用较大的硅片面积。

(3)交流等效电阻Ro不够大,恒流特性不理想。

(4)IC2与IREF的镜像精度决定于β。

当β较小时,IC2与IREF的差别不能忽略。

巩固训练:

将电路图中的值按照电位的阻值代入进行计算?

看测量结果与理论之间的误差?

电路测试2

将J8、J9与J6、J7之间分别加一毫安表,改变电位器RP6.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如下:

知识点导入

比例电流源(改进电路二)

带有发射极电阻的镜像电流源,它是针对基本镜像电流源缺点(3)进行的改进,其中Re1=Re2,两管输入仍有对称性,所以:

求T2的输出电阻Ro:

输出阻值较大,所以这种电流源具有很好的恒流特性。

温度稳定性比基本的电流源好得多。

若此电路Re1不等于Re2,则:

VBE1+IE1Re1=VBE2+IE2Re2

(式中,IE1即IR,IE2即Io)

Io≈

参数对称的两管在IC相差10倍以内时,|VBE1-VBE1|<

60mV。

所以,如果Io与IR接近,或IR较大,则ΔVBE可忽略。

即只要合理选择两T射极电阻的比例,可得合适的Io、Ro。

因此,此电流源又称为比例电流源。

知识链接:

微电流源

图3.1.7微电流源电路

有些情况下,要求得到极其微小的输出电流IC2,这时可令比例电流源中的Re1=0,如图3.1.7即可以在Re2不大的情况下得到微电流IC2。

当IR一定时,Io可确定为:

可见,利用两管基-射电压差ΔVBE可以控制Io。

由于ΔVBE的数值小,用阻值不大的Re2即可得微小的工作电流——微电流源。

微电流源特点:

(1)T1,T2是对管,基极相连,当VCC、R、Re2已知时,

(略去VBE),当VBE1、VBE2为定值时,

也确定了。

(2)当VCC变化时,IREF、ΔVBE也变化,由于Re2的值一般为千欧级,变化部分主要降至Re2上,即ΔVBE2<

<

ΔVBE1,则IC2的变化远小于IREF的变化。

因此电源电压波动对工作电流IC2影响不大。

(3)T1管对T2管有温度补偿作用,IC2的温度稳定性好。

总的说来,电流“小”而“稳”。

小——R不大时IC2可以很小(微安量级)。

稳——Re2(负反馈)使恒流特性好,温度特性好,受电源变化影响小。

进一步,电流的数学关系为:

IoRe2=VBE1-VBE2

而IC≈

则IC2Re=26ln10≈60mV

即电流每增加10倍,IC2Re总是增加60mV。

因此得到电流每增加10倍,Re上的电压增加60mV的简单数学关系式,使计算十分方便。

思考:

若要求提供10µ

A的输出电流,使用VCC=6V的电源,R=19kΩ,你如何设计这个电流源?

电流源的主要应用

 

前面曾提到,增大Rc可以提高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但是,Rc不能很大,因为在集成工艺中制造大电阻的代价太高,而且,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Rc越大,导致输出幅度越小。

那么,能否找到一种元件代替Rc,其动态电阻大,使得电压增益增大,但静态电阻较小,因而不致于减小输出幅度呢?

自然地,可以考虑晶体管恒流源。

由于电流源具有直流电阻小,交流电阻大的特点,在模拟集成电路中较为广泛地把它作负载使用——有源负载,

1、观察此电路的组成

2、将J3、J13与J4、J5之间分别加一毫安表,J1、J14连接。

调整RP7使得两毫安表的电流相等。

J3与J4之间放一电压表。

观察此时电压表的读数。

差分放大电路基本特性、静态特性

一、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特性

图3.2.3差动式放大电路

因没有输入信号,即vs1=vs2=0时,由于电路完全对称:

所以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

二、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

(一)零漂及电路组成

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提到了零漂的问题,抑制零漂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选用高质量的硅管。

(2)采用补偿的方法,用一个热敏元件,抵消IC受温度影响的变化。

(3)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本节详细讨论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性能,如图3.2.1所示。

基本差动式放大器如图3.2.1所示。

T1、T2——特性相同的晶体管。

电路对称,参数也对称,如:

VBE1=VBE2=VBE,Rc1=Rc2=Rc,

Rb1=Rb2=Rb,Rs1=Rs2=Rs,

β1=β2=β;

电路有两个输入端:

b1端,b2端;

有个输出端:

c1端,c2端。

(二)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

若vs1=-vs2——差模输入信号,大小相等,对共同端极性相反的两个信号,用vsd表示。

若vs1=vs2——共模输入信号,大小相等,对共同端的极性相同,按共同模式变化的信号,用vsc表示。

实际上,对于任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都是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合成,为分析简便,将它们分开讨论。

考虑到电路的对称性和两信号共同作用的效果有:

vs1→

vs2→

于是,此时相应的差模输入信号为:

vsd=vs1-vs2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信号之差,即vs1、vs2中含有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一对信号。

共模信号:

vsc=(vs1+vs2)/2共模信号则是二者的算术平均值,即vs1、vs2中含有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一对信号。

即对于差放电路输入端的两个任意大小和极性的输入信号vs1和vs2均可分解为相应的差模信号和共模输入信号两部分。

(三)、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放大倍数

放大电路对差模输入信号的放大倍数称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VD:

AVD=vo/vsd。

放大电路对共模输入信号的放大倍数称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VC:

AVC=vo/vsc。

在差、共模信号同存情况下,线性工作情况中,可利用叠加原理求放大电路总的输出电压vo。

vo=AVDvsd+AVCvsc

例题讲解:

如图3.2.2所示,vs1=5mV,vs2=1mV,则vsd=5-1=4mV,vsc=0.5(5+1)=3mV。

也就是说,两个输入信号可看作是

vs1=5mV→3mV+2mV

vs2=1mV→-3mV+2mV

差模输入信号vsd=4mV和共模输入信号vsc=3mV叠加而成。

电路测试3

将J3、J13与J4、J5之间分别加一毫安表,J1、J14连接。

J14、J15与J16、J17之间加一信号源,调节RP2和RP5,分别观察此时电压表的读数。

1.双入双出

(1)输入为差模方式:

,若ic1上升,而ic2下降。

电路完全对称时,则|Δic1|=|Δic2|因为I不变,因此Δve=0(vo1=vc1,vo2=vc2)。

即AVC=A1(共发射单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有负载RL时

图3.2.4差动放大器共模输入交流通路及其等效电路

因为RL的中点是交流地电位,因此在其交流通路中,电路中线上各点均为交流接地,由此可画出信号的交流通路如图3.2.4所示,由上面的计算可见,负载在电路完全对称,双入双出的情况下,AVD=A1,可见该电路使用成倍的元器件换取抑制零漂的能力。

差模输入电阻Ri——从两个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Ri=2rbe。

差模输出电阻Ro的值为Ro=2Rc

Ro、Ri是单管的两倍。

(2)输入为共模方式:

vs1=vs2,此时变化量相等,vc1=vc2

实际上,电路完全对称是不容易的,但即使这样,AVC也很小,放大电路的抑制共模能力还是很强的。

J3与地连接,将J4悬空,计算电路的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及输出电阻。

知识链接

单入双出、单出

若vs1=vi>0,则ic1增大,使ie1也增大,ve增大。

由于T2的b级通过Rs接地,如图3.2.6所示,则vBE2=0-ve=-ve,所以有vBE2减小,ic2也减小。

整个过程,在单端输入vs的作用下,两T的电流为ic1增加,ic2减少。

所以单端输入时,差动放大的T1、T2仍然工作在差动状态。

图3.2.52Re为等效电阻

图3.2.6单端输入、双端输出电路

从另一方面理解:

vs1=vi,vs2=0将单端输入信号分解成为一个差模信号vsd和共模信号vsc

将两个输入端的信号看作由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叠加而成,即:

电路输出端总电压为:

vo=AVCvsc+AVDvsd

经过这样的变换后,电路便可按双入情况分析:

(1)如为双端输出,则似双入双出中分析:

即可看为单入双出时的输出vo与双入双出相同。

(2)如为单端输出(设从T1,c极输出),则似双入单出中分析

(3)差模输入电阻:

当Re很大时(开路),可近似认为Ri与差动输入时相似Ri≈2rbe

(4)输出电阻:

双出:

Ro=2Rc

单出:

Ro=Rc

注:

对于单入单出的情况,从T1的c极输出,和从T2的c极输出时输入,输出的相位关系是不同的。

从T1的c极输出如图3.2.7所示。

设vi的瞬时极性大于零,则ic1增大,vc1减小,所以输出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反,所以AVD<

0。

从T2的c极输出如图3.2.8所示。

设vi的瞬时极性大于零,则ic1增大,ve增大,使得vBE2减小,所以ic2减小,vc2增大,输入输出相位相同。

所以AVD>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单入单出差放电路中,如果从某个三极管的b极输入,然后从同一个T的c极输出,则vo和vi反相;

如果从另一T的c极输出,则vo和vi同相。

顺便提一下,在单出的情况下,常将不输出的三极管的Rc省去,而将T的c极直接接到电源VCC上。

图3.2.7从T1的c极输出

图3.2.8从T2的c极输出

电路测试5

1、测量差模放大倍数AVd

将TP9接地,从TP8处输入峰峰值为50mV,频率为1KHz的差模信号Vid。

参见图7-1,用毫伏表分别测出双端输出差模电压Vod(Uo1–Uo2)和单端输出电压Vod1(Uo1)、Vod2(Uo2)。

用示波器观察它们的波形(Vod的波形观察方法:

用两个探头,分别测Vod1、Vod2的波形,微调档相同,按下示波器Y2反相按键,在显示方式中选择叠加方式即可得到所测的差分波形)。

并计算出差模双端输出的放大倍数AVd和单端输出的差模放大倍数AVd1或AVd2。

记入自制表格中。

2、测量共模放大倍数AVC

连接输入端TP8和TP9,则R1与R2从电路中断开。

从TP8端输入峰峰值为5V,频率为1KHz的共模信号,用毫伏表分别测量T1、T2两管集电极对地的共模输出电压UOC1和UOC2,用示波器观察它们的波形,则双端输出的共模电压为UOC=UOC1-UOC2,并计算出单端输出的共模放大倍数AVC1(或AVC2)和双端输出的共模放大倍数AVC。

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KCMR是衡量差放抑制共模信号能力的一项技术指标。

定义:

有时用分贝数表示:

AVD越大,AVC越小,则共模抑制能力越强,放大器的性能越优良,所以K越大越好。

在差放电路中,若电路完全对称,如图3.2.9所示,则有:

图3.2.9基本差动放大电路在共模输入时的交流通路

(1)双端输出时,KCMR趋于无穷(AVC→0)。

(2)单端输出时,

由此得,恒流源的交流电阻Re越大,K越大,抑制共模信号能力越强。

由此知,设计放大器时,必须至少使KCMR>

vsc/vsd。

例如:

设KCMR=1 

000,vsc=1mV,vsd=1µ

V,则

这就是说,当K=1 

000时,两端输入信号差为1µ

V时所得输出vo与两端加同极性信号1mV所得输出vo相等。

若KCMR=10 

000,则后项只有前项1/10,再一次说明K越大,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越强。

将上述所测量结果代入公式求相应共模抑制比。

【技能训练】

对照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搭建差分放大电路,并放入防盗报警器中。

【项目总结】

【拓展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