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中国近代史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010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7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仙桃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中国近代史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北仙桃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中国近代史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北仙桃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中国近代史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北仙桃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中国近代史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北仙桃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中国近代史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仙桃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中国近代史doc文档格式.docx

《湖北仙桃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中国近代史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仙桃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中国近代史doc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仙桃中学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中国近代史doc文档格式.docx

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5.(2015·

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

31)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

“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

清政府认为:

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

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6.(2015·

广东汕头高二期末·

6)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

“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

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

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

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

”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B.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

C.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

7.(2014·

甘肃一模·

28)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

“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

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

《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

这表明(  )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8.(2015·

河南新郑高一第一学期期末·

16)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

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

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

实行“圣库制度”;

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

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

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9.(2015·

江西南昌高三1月调研·

8)“不论他们停留在某一占领地区的时间多么长,那里的景况总是和平的满足的;

只有在那些他们停留时间很短就马上撤走的地区,由于清军或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与成群结队的土匪强盗接踵而至,才遭到破坏毁灭。

以上就是我的亲身体验。

”下列选项对材料所描述事件的分析评价正确的是(  )

A.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 

B.提出过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主张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D.结束了2000多年封建帝制

10.(2015·

河北石家庄一模·

27)“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

然而,“这两兄弟”却“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

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

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

C.“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 

D.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

11.(2015·

湖北黄冈高三期末·

28)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

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

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12.(2015·

湖北武汉高三四月调研·

29)19世纪90年代初,西方传教士林乐知等观察清廷局势后说:

“盖天下事操之以急则难,受之以渐则易。

”甲午战争后,他们继续宣称:

“至若变法而不便于民,尤不可操切以图,致酿他故,而反让蹈常习故者流,藉口于决不可变之谬说,遂类于因噎废食也。

”这表明他们(  )

A.为维护在华利益反对清廷改革 

B.主张变革应该采取稳妥的步骤

C.指责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D.批评戊戌变法的措施过于激进

13.(2013·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山东高密的乡民抗德筑路事件。

时人分析原因道:

“查明此次聚众阻工。

实因华德铁路公司屡议改道,致有碍濠里水利。

实因办事不遵章程,挖毁苗麦、菜蔬;

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

地价又未预发所雇华工,复遇事借势欺压乡民,乡民愤恨已久。

”材料反映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密民众仇视铁路盲目排外 

B.铁路设计有碍水利、挖毁苗麦

C.铁路修筑不尊民俗盘剥乡民 

D.帝国主义野蛮凶残危及民生

14.(2013·

浙江宁波二模·

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

“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2014·

山东临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9)“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群体中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群体。

他们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统治秩序的安危。

可以说,辛亥革命就是知识分子包括士绅叛离和反对清王朝的一场政治运动。

”(沈渭滨《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下列事件中地当时知识分子的“活力”没有促进作用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6.(2014·

江苏无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5)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17.(2015·

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

35)“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

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

”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18.(2013·

湖南长沙一模·

12)1793年,(英国调派使臣到中国,提出互市、租地等要求——引者注。

)乾隆皇帝在给英国使臣的敕谕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

……且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

”但到了1901年,清政府公布议和诏书上谕,居然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

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屡经列强的侵略打击,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对外抵抗的信心和意志;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政府认识到开放的必要性;

C.面对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清政府想以此获得帝国主义的支持;

D.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逼迫与威胁。

19.(2014·

安徽示范性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

7)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

“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

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

”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  )

A.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

B.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

C.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激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

D.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

20.(2015·

江苏盐城高三摸底·

8)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

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

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21.(2015·

广东梅州二模·

15)托克维尔认为: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况,其中最符合材料中托克维尔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2.(2015·

安徽江南十校二模·

15)缅甸中国同盟会创立于1908年4月1日,其在动员、组织旅缅华侨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做出杰出贡献。

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

姓名

简介

与同盟会关系

陈甘泉

心怀大志,寡言深思,侨居仰光,经营商业

旅缅侨胞中最早具有民主革命倾向的人士

徐赞周

1903年,与陈甘泉、庄银安诸友创设中华义学,缅甸华侨之有学校由此开端

缅甸中国同盟会创始人

庄银安

自少能文,弱冠南渡,到仰光经商;

性慈志高,急公好义,且善于谋略,因此在侨界有较高威望

缅甸中国同盟会首任会长

曾瑞开

十八岁到仰光经商,几年后,成为仰光有名的实业家

为支持革命事业慷慨解囊

A.缅甸是同盟会在海外的一个最重要分部

B.缅甸的部分华侨积极支持国内革命活动

C.缅甸所有的华侨都是同盟会会员

D.缅甸的同盟会成员都在经济上支持革命活动

23.(2015·

安徽文综·

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24.(2015·

广东汕头高一期末·

9)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

”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

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

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25.(2015·

广东中山高三期末·

10)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曾评价说:

“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原则下捍卫国家主权

26.(2015·

浙江杭州一模·

10)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阀吴佩孚发给大总统徐世昌通电:

“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

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投石,……如必言直言者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

”这说明吴佩孚(  )

A.同情学生并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 

B.表面上支持实质上主张镇压学生

C.借机对北洋政府施压以争权夺利 

D.冒充爱国欺骗舆论企图统治中国

27.(2015·

10)学者胡适曾说:

“我们应该决心求学;

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

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

手枪,炸弹,秘密组织,都可以,但不可再罢课。

……倘要行动则可个人行动,而不必靠群众汪洋来掩饰自己的怯懦。

”胡适的中心观点是(  )

A.国共两党推动的国民大革命实难救国B.个体的选择不能以正义之名绑架大众

C.只有采用暴力才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务实的“实业救国”论才是理性爱国

28.(2015·

山东19所名校高三第一次调研·

2)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29.(2015·

浙江湖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

5)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信息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B.党纲的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明确反帝反封建是党的主要任务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

30.(2015·

安徽宣城八校高三11月联考·

7)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在香山路中山寓所内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

1月26日,双方发布《孙文越飞宣言》(如图4)据此,你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①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占主导地位 

②苏联力图为中共争取合法政党的身份

③维护国家主权是孙中山与苏联合作的前提 

④共产国际竭力支持国民党的改组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1.(2015·

新疆乌鲁木齐一模·

4)1923年陈独秀说:

“辛亥革命本身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但以革命运动中主要分子而论,却大部分不出于纯粹的资产阶级,而属于世家官宦堕落下来非阶级化之士的社会;

这种非阶级化的‘士’之浪漫的革命,不能得资产阶级亲密的同情。

”此评论意在强调(  )

A.争取资产阶级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C.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无关 

D.国民党的政治领导地位

32.(2015·

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4月联考·

27)“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

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

”材料描绘的事件(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 

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33.(2014·

湖北襄阳二模·

27)民国某年12月15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召开了清华教授会临时会议,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共同起草了一份《宣言》,宣言中说:

“夫统一之局,成之甚难,而毁之甚易,辛亥迄今二十余年,始有今日之局。

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之机会。

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凡我国人应共弃之。

除电请国民政府迅予讨伐外,尚望全国人士一致主张,国家幸甚。

”宣言中声讨的是(  )

A.西安事变 

B.伪满洲国的成立

C.皖南事变 

D.福建事变

34.(2015·

河北唐山二模·

32)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写道:

“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这表明当时(  )

A.中共已经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B.中共中央尚未接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中共已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D.中共将城市斗争与农村革命紧密结合

35.(2015·

天津文综·

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

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36.(2015·

浙江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

16)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四个方面论述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

对上述资料所给的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鼓动前进的作用

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报纸凸显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精神

C.国共双方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

D.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日军,配合国民党友军协同作战

37.(2015·

安徽黄山高二第二学期期末·

11)戴安澜(1904~1942),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军200师少将师长,安徽省无为县人。

牺牲后,周恩来题写挽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据此判断戴安澜将军牺牲时所处的战役对应的战场形势图是(  )

38.(2015·

江西赣州高三期末·

17)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写道:

“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个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意下之民主政府。

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而易见的理由,仍旧继续倾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这里“显而易见的理由”主要指(  )

A.美苏全球争霸的需要 

B.根除国民政府的腐败

C.维护美国在华的利益 

D.遏制中共势力的发展

39.(2015·

湖北天门高三四月调研·

30)2014年1月,浙江宁波历史最悠久的电影院——民光影城被省商务厅授予“浙江老字号”铜牌。

1931年宁波商人李济民投建该影城,上世纪50年代收归国有,虽因各种原因多次更名,但历经八十多年风雨沧桑,它已成为宁波的文化坐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座影城(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