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小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0682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小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小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小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小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小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小结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小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小结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案例小结Word文档格式.docx

我让同学们讨论,并开始分组用实验探究,最后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结论。

通过魔术表演的方式设疑,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难点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得以解决。

(2)把几块大的平面镜互成直角放置,再放置一个红色的苹果放在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结果有多个像出现,从而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

(3)拿一块平面镜放在桌面上,把一个苹果放在平面镜的前面,让学生观察这时看到了几个苹果,同学们都会说出看到了2个苹果,然后接着提问: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来吃的话,你选哪一个?

同学们也都会选前面的那个苹果,继续提问:

为什么?

这时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出后面的苹果是前面苹果的像,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后面根本没有苹果,这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解释并引出新课。

这样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

4、汽化:

(1)用手指蘸了些水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字,一会儿消失了,引入了蒸发。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设疑:

医生给病人测体温之前,通常要拿着体温计作一个什么动作(向下甩一甩)?

如果你生病发烧,父母会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帮助退烧,这又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洗澡的时候不冷,刚洗完澡还没穿衣服的时候感到很冷?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是谁“偷”走了它?

夏天吃冰棒时,冰棒刚从冰柜里面拿出来,包装纸外面有‘粉’,而剥开之后冰棒又会冒‘烟’,再把它放在茶杯里,茶杯过一会就会出‘汗’,为什么?

5、压强:

(一)、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碎一段粉笔,或用整只手去捏扁一只乒乓球,或捏开一只核桃。

让学生来体验,让学生来想法,引起学生求知欲望。

(2)我们专门做了两块钉板,用两只相同的塑料袋装上同样的水,放在两块钉板上,比较最后的效果。

(3)用两个手指分别顶住铅笔的两端,比较最后的效果,然后看留在两个指头上得印记。

以上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学生的积极性最高,学生真正参与了进去,最后他们有渴望学习的念头。

课堂效果也较好。

而第二种方式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他们觉得有趣,也有质疑,但学习的主动性并不十分强烈。

总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入的情境效果越好。

而第三种方式,学生时空见惯,不足不奇,不以为然,对后续的学习影响不是太大。

由此,我想课堂情境的引入首先要以学生周围的事物为主,不要离得太远。

其次,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学生有了质疑想探个究竟,有了想解决问题必须要通过学习才能找出法子的想法,才能很好的组织教学。

(二)、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小孩在将要破的冰面上,如何逃生来引入课题。

(三)、向学生展示人陷入松软的泥土时的情景和踩在木板上就不会下陷的情景进行对比,提出问题:

为什么踩在木板中就不会下陷?

(四)、用两块和物理课本一样大的木板,一块钉上一根钉子,另一块钉上8排6列的同样的钉子,准备两个气球、一块砖,把这两个气球分别放在钉子上,用砖分别压在两个气球上。

让学生观察实

验结果,这时全班学生眼睛发亮,被这个实验紧紧吸引。

老师进一步发问: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们积极思考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在学生欲知不能、欲罢不休的时候,教师顺势引入压强知识,启发学生自主寻找答案的欲望。

6、《大气压强》:

(1)趣味实验引入,即在一试管中装满水,将一小试管(内部放有红纸,使现象明显)放在装满水的试管中,倒置后,发现小试管上升。

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发问:

小试管没有掉下来,反而上升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看看我们周围只有大气,莫不是大气起的作用?

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同后,引出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大气压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好大气压强的强烈愿望。

(2)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小试管和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形似的小蜡头,我把小蜡头放在试管内,小蜡头起初处于漂浮状态。

此时我发问:

如果我把试管倒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叽叽喳喳,各抒己见,而后都集中精力观看接下来的结果。

当他们看到试管倒立后,惊奇地发现:

水往下流,但小蜡头却缓缓上升。

这样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很自然地引入了本科主题。

(3)把易拉罐放一些热水再到出,把口用橡皮泥封口,放入冷水中,易拉罐变瘪,证明大气有压强。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瓶吞鸡蛋的实验,不知您考虑过没有怎样把鸡蛋从瓶中取出?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办法,将瓶子倒置,在瓶底浇热水,鸡蛋就出来了。

)(4),选一个矿泉水瓶,把它的底和盖钻上一个小孔,做实验时,在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水,盖上瓶盖,让塑料瓶倒立,水会从瓶盖的孔处流出,让学生仔细观察流水的现象后,接着把瓶底的小孔用手指堵住,过一小会,水不再往下流了。

学生看到这种情况,大都很惊奇,充满着疑惑,此时可以趁机问: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刚才水通过小孔往下流,而现在却不流了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后就能自己回答了。

”(5)我准备了一盆水,一个杯子和一块干手帕。

上课的时候我就对同学说:

“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于是我模仿电视上的魔术师,给同学们展示了杯子和手帕,并让同学摸一下,确认手帕是干的,杯子也是正常的。

接下来我把手帕放进杯子里,然后把杯子口向下放入水中,水平按住杯子转了几圈。

把杯子拿出来,手帕取出,让学生摸,手帕还是干得。

这就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兴趣,为什么手帕还是干得?

我于是因势利导,引出了“大气压强”,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起劲!

多媒体课件导入

1、摩擦力:

(1)、录像:

在黑暗的夜空中飞过发出耀眼光芒的流星。

录像放完以后屏幕逐一显示以下两个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流星会发出耀眼光芒?

生A:

因为流星在大气中高速运动要受到摩擦力作用,而摩擦生热使流星发光。

接着问:

你能举出生活中碰到的摩擦力吗?

学生举出很多摩擦力,根据摩擦力产生的不同机理,由学生将摩擦力分成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不同类型。

从而引入本节的课题。

2、电荷:

(1)小实验加上多媒体展示。

首先是小实验,一束细塑料丝,越梳越散开得厉害;

用摩擦过毛皮的橡胶棒靠近细细的水流,发现水流被吸引过来,跟着橡胶棒移动。

多媒体展示:

用手摸到静电球后“怒发冲冠”的图片;

电闪雷鸣;

加油站“严禁用塑料桶盛装汽油”的标语等,让学生观察,讨论,然后引入电现象和电荷的概念,学生很有兴趣,学习也很积极。

(2)问:

你知道在干燥的冬季,生活中有哪些人们平常说的摩擦带电现象吗?

你如何让你身边的物体摩擦带电呢?

学生:

拿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

拿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 

有的学生双手摩擦 

 

教师:

你怎么知道你摩擦过的物体带电了呢?

根据已有经验让塑料尺去吸引碎纸屑。

孩子们很高兴

师问;

为什么双手摩擦不会带电呢?

在学完结构时请同学们告诉老师答案好吗?

学生;

认真读书,解答问题

小魔术导入

透镜:

我利用小魔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在学习到凸透镜的作用时,我取出一个口径约20厘米的凸透镜,和一片树叶,故作神秘的说:

我能用这块玻璃点燃树叶。

同学们质疑。

我用这个透镜正对太阳光,让焦点落在树叶上,很快树叶被烤焦并燃烧起来,同学们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到此让学生用小凸透镜模仿刚才的实验,用白纸代替树叶找到透镜的焦点,可发现一段时间后纸也会被烤焦,从而一入焦点、焦距和凸透镜的作用。

故事导入

1、《运动和静止》:

教师首先问学生“你们听说过用手抓子弹的事吗?

”待学生凝神倾听后,教师便介绍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一个小虫在身边蠕动,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

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用手抓住飞行的子弹呢?

你想弄明白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和静止》,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就可以弄明白其中道理了。

2、惯性:

(1)小故事:

一天,有个老学者坐公交车。

车子在行驶的过程中突然来个急刹车。

老学者一下子就扑到了一个人身上。

那人回过头来,白了他一眼,然后说“德性”。

老学者正了正眼镜说“同志,这不是德性而是。

"

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改善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

(2)教师脱下外衣,掸衣服上的灰尘。

问题导入

1、比热的概念时,首先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

烧开水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思考、讨论很快就能得出:

在同样的燃气灶下加热半壶水比一壶水先烧开(沸腾),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

在燃气灶下加热同一壶水,加热时间越长温度升的越高(在没有沸腾前),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跟升高的温度有关。

接下来提出如果我们加热的不是水而是其他物质,结果又会如何呢?

怎样比较水和其它物质间吸收热量的多少呢?

请同学们设计一下研究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分析归纳一下有什么样的结论。

生活中的煮面条烧热水引起,同样是煮方便面,是多烧水还是少烧水节省时间,是烧半壶水还是更多的水节省时间,很简单很明了解释了吸热多少的影响因素。

很多章节都会有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所以老师们都要从生活中的事情出发创设情境,不必拘泥于课本。

2、浮力:

(1)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的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却托不起一枚铁针?

”简单一句话,却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并进一步提出问题“浮力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

”并进一步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发学生激烈讨论。

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用酒精和水的混合液里滴入了油,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看油滴的浮沉情况;

接着又加入酒精,看油滴的浮沉情况。

这种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能激发兴趣,并会引起疑问,这样,浮力的教学相对来说,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3)沉浮条件:

把一个鸡蛋投入一杯清水,观察到鸡蛋沉入水底,然后不断向水中添加食盐并搅拌,这时鸡蛋漂浮上来,最后再向杯中加水,鸡蛋又沉入水中,鸡蛋为什么呈现出不同状态呢?

如此情境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大增,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浮力>

>

一节时,讲漂浮悬浮下沉时,我用了三个杯子,装有密度不同的盐水,让鸡蛋在鸡蛋在里面,处于漂浮悬浮下沉状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堂效果比较好.

中学物理课堂导入案例汇编;

1、透镜--------导入一定要切合实际,一定;

(上课开始:

教师拿起课本放到远处看看,并皱皱眉摇;

师:

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不得戴上了眼镜,大家年纪轻;

生:

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与一位同学换一付眼镜戴),问结果如何?

为什;

不一样,因为我的是近视眼镜,老师的是远视眼镜;

为什么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的作用会不同呢?

你们

中学物理课堂导入案例汇编

1、透镜--------导入一定要切合实际,一定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了解的。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又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这也体现了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又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例如:

教师拿起课本放到远处看看,并皱皱眉摇摇头,表现出万般无奈状。

然后戴上眼镜,把课本移近,脸上露出笑容,再注视同学。

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不得戴上了眼镜,大家年纪轻轻为什么要戴眼镜?

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不一样,因为我的是近视眼镜,老师的是远视眼镜。

你们谁知道?

想不想知道?

(学生都露出企盼的目光,有的学生甚至来不及举手就喊想知道,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师:

(小结)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点明课题——透镜。

2、浮力--------------浪漫而有趣的故事,选出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

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浮力一节的引入中,可讲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沿河而建的一座偏远的小村庄,村子里住者一位漂亮、善良的小姑娘,每天她都要去河边打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见到他们的国王,为此,每天打水时,都往河中投入一个装有她愿望的小瓶子,几年过去了,但她从未中断过。

终于上天不负有心人,国王的侍女有一天挑水时,拣了写有她愿望的一个小瓶子,呈给国王,国王被她的虔诚所打动,满足了她的愿望。

原来小姑娘打水的那条河与皇宫里的那条河是连在一起的,是水给了瓶子一个力,将瓶子送到了皇宫。

讲到这里,马上引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力呢”接着引入新课。

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其中一块制造成小船,同时放在同一杯水里,小船漂在水面,为什么?

(生:

受到水的浮力)。

另一个沉入水底是不受浮力吗?

引入新课。

3、《电磁感应》----------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与磁的桥梁,它使人们认识到电和磁密不可分。

在奥斯特实验的启发下,很多物理学家开始思考一个相反的问题:

既然电能够产生磁,那么反过来,利用磁场能否产生电?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从1822年开始研究“磁生电”问题,终于在1831年取得了成功,为搞清电流是如何产生的,法拉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他一直感到不能完全想通,于是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自认为抓到了一点好东西,但是我还不能说明白,我究竟抓到了什么东西?

”同学们:

法拉第在1831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

有什么历史意义?

法拉第从这个实验中究竟抓到了什么?

在完成磁生电条件探究后的导入:

当时科拉顿、安培等人想实现“磁生电”,但都失败了,在这个问题上,最遗憾的莫过于科拉顿。

1823年,科拉顿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个磁铁插入螺线管中移动,试图在螺线管中感应出电流,为了避免磁铁对检测仪器的影响,他用一根很长的导线把螺线管和检测仪器连接起来,并把二者放在不同的房间,实验时,他将磁铁分别插入和拔出螺线管,然后跑到隔壁房间观察是否检测出电流。

然而无论他跑得多快,他也没有看到结果。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是一个曲折的历程,许多人都为此作出了贡献,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消除名利和急功近利思想。

4、《大气压》---------“神奇的魔力”用两个金龙鱼空油瓶分别倒入一些开水迅速摇动后,将水倒出来后,一个用盖密封,另一个不封口。

学生观察到不封口的瓶子不发生形变,

而封口的瓶子会发出很大的形变声音。

教师提出:

是什么魔力使瓶子发生了形变的呢?

引进新课。

5、《汽化与液化》------清朝将领林则徐在一次宴请洋人时发生了这样的故事。

那是一个夏天,洋人给林则徐盛上一杯甜点为冰淇淋,因其上面白汽不断,林则徐以为很烫,故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很冰凉,洋人笑以为柄,林则徐声色未动,过几日后,他回宴请洋人,其中一道刚煮沸的热汤,在其上面浇了一些油,无一丝白汽冒出,林则徐热情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勺,顿时齿牙咧嘴,呵呵有声,不停乱跳,出尽洋相。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呢?

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就知道了。

6、《简单的磁现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备刺客入宫刺杀他,在其宫门口修建了一个磁石门,一旦刺客携带刀剑入宫时,就会被磁石门吸住。

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就利用了磁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的磁现象。

7、《电与热》-----给“小太阳”通电后,可以看到电热丝热的发红,而用手摸连接它的导线仍然很冰凉,这是为什么呢?

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电与热》。

8、《简单的电现象》------用感应起点机模拟雷电现象,引入电现象。

9、《摩擦力》-----上课开始,让学生将自己较厚的两本书,一页一页的交叉参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对拉看能否将其很易然的拉开来,教师将自己参合好的两本很厚的书,叫两个男生当面对拉。

然后提出拉不开或要拉开非常费力的原因是什么呢?

哦,原来纸张间会产生这么大的摩擦力?

10《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用漏斗口朝下,从上口向下吹气,漏斗里的乒乓球不会下落,这是为什么呢?

11、《失重和超重》-----纸带吊重锤,让其迅速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

你自己站在体重计上迅速蹲下或站起来,体重计的示数会减小或增大。

这是为什么呢?

12、《楞次定律》--------放在电磁炉上面的轻铝环,当电磁炉通较高电压的直流电瞬间突然跳起来了。

13、《运动》和《力》这些章节时,首先应该介绍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二位物理巨人。

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和相对论是十分伟大的和惊人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比喻的。

牛顿从苹果下落得到万有引力的理论,说明万物之间都有力的作用,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经过牛顿的不断努力终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牛顿三定律,为后人研究力学创造了条件。

14、《速度》----------首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知人的步行速度慢于自行车的速度;

自行车的速度慢于汽车的行驶速度;

汽车的行驶速度慢于飞机的飞行速度;

而飞机的飞行速度慢于火箭升空时的飞行速度等等。

接着教师说: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行快慢的物理量。

各种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定速度,只是它们的速度有快有慢的。

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光速C=3×

108米/秒,行人的速度约为1.5米/秒左右;

汽车的速度约为20米/秒。

指出速度的含义是每秒钟物体运动了多少距离。

万物都在以一定的速度运动着,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运动是绝对的。

下面我们来研究和解决物体的运动快慢问题。

15、《惯性》-----------教师说,同学们会发现这种现象,当人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行走时,不小心两脚踩在西瓜皮上,人会向后滑倒,当人们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行走时,如不小心两脚绊在路旁的石块上或两脚踩进路上的小坑中时,人会向前扑倒。

这是大家都看到过的或者体验过的。

这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慣性的缘故。

那么什么是慣性呢?

下面就来研究这个慣性问题。

16、《电压》--------先提出一个日常生活中易见又易懂的事例,水为什么从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呢?

并在黑板上画图:

二个水箱,一个A水箱,一个B水箱,中间加一根管道C,打开C管道开关,水从A水箱流向B水箱。

因为是A、B两水箱中间存在着一定的水位差

—水压,有了水压就会使水分子作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根据类比推理,电源正极聚集较多的正电荷,电势就高,负极聚集较多的负电荷,电势较低,那么电源正负极之间就形成电势差,即有了电压,电压使得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从而得出电压这个物理概念,导入《电压》

17、《运动的描述》-------给学生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

学生在惊讶疑惑中思考,渴望得到答案,从而引入新课题。

18、《压强》-----教师提前制作密度相差很大钉板(钉尖端朝上路出板面且尖必须在一个平整面)。

课堂上用一个盛水的塑料袋或一带酸奶,小心奕奕地分别平放在密度很大和密度较小的两个钉板上,(此时学生很紧张,会产生悬疑)结果放在密度大钉板上的安然无恙,而放在密度较小钉板上的塑料带里的水射了出来,同样的压力为什么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呢?

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这就是压强的问题,引入新课。

19、《电功率---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教师用“220V,100W”“220V,40W”向学生提出:

这两个灯泡哪个更亮些呢?

学生会根据经验回答“220V,100W”灯亮些。

这时教师通过两个灯泡的串联得出相反的结果。

提出:

决定灯泡亮度的因素是什么呢?

电压;

电流。

教师根据两个灯泡的串联、并联引导学生分析否定之。

然后用滑动变阻器与“12V、24W”的灯泡串联在24V的直流电源上,调节变阻器,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及灯泡的亮度。

证明实际功率决定灯泡的亮度。

最后逐渐提高灯泡两断电压直到灯泡被烧坏时,产生“啪”的响声(给学生造成较大刺激)。

看来用电器对电压是有一定限制的,我们把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作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在此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20、《声现象》------教师上课开始用几个高脚玻璃杯分别倒入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手指在各个玻璃杯上缘旋转式摩擦杯边缘,就会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如果你们有兴趣使用8个杯子还可以演奏乐曲呢!

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21、《平面镜成像规律》------“浇不灭的蜡烛”。

教师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置于竖直平板玻璃对称的两侧,把远离学生一侧的蜡烛放在一个玻璃杯里(这个蜡烛的高度加上杯底厚度要等于靠近学生一侧的蜡烛高度)。

然后老师走下讲台背对学生说:

现在我点燃两个蜡烛(实际只点燃前面的蜡烛)。

这时老师让学生看两个蜡烛,开始用水浇后面的蜡烛,让学生观察产生疑问,再叫几个学生在玻璃背后观察向大家公布真相后,引入新课。

22、《物体的颜色》-----用一张红色纸剪出一个字,粘贴在投影屏幕上,然后关闭电灯、拉上窗帘,打开投影机,通过电脑调节出不同的色光照射屏幕,让学生观察字的颜色。

那么这个字的颜色由什么决定呢?

23、《引起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教师通过照明电路板使火线与零线短路使保险盒里的保险丝烧断产生较大的响声,引起学生的震撼。

24、《电磁感应》------用手摇发电机使小电珠发光,引入磁生电。

25、《电磁波》--------用两部开通的手机,将一个分别放在封闭的纸盒、塑料盒、塑料盖的金属盒、金属盖的金属盒里,让学生用另一部手机拨通这部手机,向同学公布自己听到了什么。

(鞋盒、茶叶盒均可使用)教师说:

手机发出的信号通过电磁波传送,金属对电磁波有阻隔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学习电磁波。

26、在《静电及其微观解释》-------让学生观看视频—上海科技馆静电使人头发竖起,静电使小球运动。

提出问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