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Word格式.docx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Word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资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往往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于一身,与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的中资银行相比,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全的商业银行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业务的要求。
中资银行在优质客户发展和巩固方面的竞争力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其垄断地位将会受到冲击。
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后,外资银行业市场份额将会大幅增长,如下表所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将被极大的削弱。
同时,伴随着中资银行市场份额的缩小和优质客户的减少,国有商业银行将丧失很大一部分赢利业务和赢利区域,极有可能进入亏损状态。
比较而言,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历史包袱沉重,而且在开展新业务时必须顾及国家利益,因此不赢利业务在中资银行中占相当比重。
虽然目前外资银行在许多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中还不占优势,但其业务基本上是赢利业务。
这将导致中资银行的不赢利业务比例上升。
此外,虽然目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比较强,但面临着被大量不良资产侵蚀的危险。
如果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并且扩大吸收国内居民与企业持有的外币和人民币存款,必然对中资银行的流动性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威胁中资银行的生存。
对银行中间业务形成冲击。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将飞速发展。
因此银行的国际结算、信用证业务大量增加,外资银行将凭借其操作规范、管理先进以及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中资银行形成较强的挑战。
对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方面的冲击。
外资银行健全的管理体制、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使其具备较强的化解风险和业务开拓的能力。
而且,大部分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雄厚,能做到银行业务全球联网。
这不仅使外资银行管理层能对全行业务进行有效的监控,也提高了外资银行的经营效率,使其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发展潜力。
对优秀金融人才的冲击。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部门的知识结构优于其他行业,高水平人才引进的速度很快,提高了我国金融部门的综合知识水平。
但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将突破地域和数量限制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对国内管理和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为强烈。
他们可以用高薪聘用、委以重任、出国培训等优厚条件,以及科学的人才管理方式,挖走金融人才。
而国内商业银行受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现有体制条件的限制,如果不能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培养和建立激励机制,将会使大量优秀人才外流。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利用入世后有限的过渡期,变压力为动力,加快学习国际上先进科学的银行管理方法和技术,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竞争能力,以全新的面貌参与国际竞争。
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问题和困难比较多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更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和中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应当肯定地说,近20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必须看到,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是
不良贷款比例高,资产损失风险很大。
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不良贷款比例不得超过15%的标准,2001年,除中国建设银行基本合规外,其余3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都在20%以上。
由于长期以来呆账准备计提不足,大量的呆账贷款没有能够及时核销,资产风险越积越大。
再加上资本严重不足,大量资本被占用在固定资产上,使资本吸收资产损失的能力很小。
由此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很低,防范和吸收资产风险的能力极其脆弱。
经营效益低,潜在亏损较大。
从账面上看,2001年国有商业银行都是盈利。
但是,如果足额计提定期存款应付利息,按实际风险提足贷款损失准备,则实际财务成果都将是亏损,甚至是巨额亏损。
由于不良资产比例高,贷款收息率低,再加上管理费用居高难下,国有商业银行这种虚盈实亏的状况,短期内还难以改变。
要达到国际上业绩优良商业银行%以上的资产收益率水平,任务更是长期而艰巨。
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
主要是没有建立良好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分支机构庞大,管理层次多,冗员过多,人员素质较低;
内控管理不力,道德风险较大,违规违法行为和金融犯罪案件较多。
历史包袱沉重,短期难以消化。
一是历年积累下来的大量表内应收利息回收无望,需要核销;
二是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提足贷款损失准备,财务能力难以承受;
三是已经形成的大量贷款损失,没有足够资金核销;
四是存款应付利息长期提取不足,欠账较多;
五是税赋较重,影响盈利和积累。
国有商业银行的上述问题,既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反映,也是内部管理长期积弊的表现。
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因素;
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面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三、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措施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逐步改革产权制度,加快建设良好公司治理机制。
必须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单一的国有产权体制,将其改造成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而在条件成熟时上市,这是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良好公司治理机制的前提。
从国际经验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应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具有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
二是具有科学的决策系统;
三是实行谨慎会计原则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是能够吸收和培育优秀人才;
六是建立健全负责的董事会。
要通过产权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使其决策、管理、监督机构相分离,明确划分所有者、管理者、监督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和责任,实现决策科学、管理严密,监督有力、经营高效。
加强风险管理,努力降低不良贷款比例。
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要始终坚持安全性原则,把控制信贷风险,逐年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减少资产损失,保证资产安全,作为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要通过全面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健全贷款评审决策机制,对贷款质量实行全过程监测和跟踪管理,及时预测和掌握资产质量的发展变化趋势。
要有效防范贷款发放和呆账核销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提高盈利能力,实现最大效益。
国有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必须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是商业银行增加积累、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目前存贷款利差较小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要增加盈利,仅靠扩大贷款规模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开拓中间业务,加快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非利息收入。
这也是近十几年来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要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精减分支机构,裁减冗员,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另外,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高,增加盈利仍有较大的空间,应当调整资产结构,在保持合理流动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长期资产比重,以提高盈利水平。
加强外部监管,守法合规经营。
健全金融监管法规,完善银行监管细则,提高银行监管的权威性。
建议我国中央银行参照美国的CALLREPORT的格式和内容,完善现行的非现场监管报表体系,制定出一套中国的CALLREPORT,由商业银行按季呈报。
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评级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分析指标体系和考核评级方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定期评价,评定等级,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警示,然后辅之以现场检查,促进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和健康发展,保障金融稳定。
此外,应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督。
按照国际惯例,中央银行应当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常年审计人,对其按季呈交中央银行的经营状况报表、年报以及其他重要事项进行独立审计。
国家给予政策扶持,逐步放开金融业务范围管制。
国有商业银行长期积累的历史包袱,仅靠其自身力量不可能完全消化,国家必须分担一部分责任,并给予政策支持。
一是国家财政应继续拿出资金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使其实际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
二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很少,应当允许其发行一部分长期债券,这样既可增加长期资金来源,又可补充附属资本;
三是减免税收,建议将商业银行的营业税率降至3%以下,并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所得税实行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以提高其盈利,并增加资本积累;
四是放松金融业务准入管制,允许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经营证券、保险等业务,实行混业经营。
引进优秀人才,实行激励机制。
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是业务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争夺。
近几年来,由于用人机制和待遇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国有银行必须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
同时,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