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案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80226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控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井控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井控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井控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井控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控案例.docx

《井控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控案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井控案例.docx

井控案例

钻井井喷案例

案例1、川东钻探公司“12.23”特别重大井喷失控案例

2003年12月23日,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晓阳村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川钻12队承钻的罗家16H井发生特别重大井喷失控事故,造成243人死亡(其中石油系统职工2人),直接经济损失9262.71万元。

  一、事故简要经过

  2003年12月23日2时52分,罗家16H井钻进至井深4049.48m时,因更换钻具需要,在仅进行了35min泥浆循环(应该循环90min)的情况下,就开始起钻。

   在起钻作业中总共起钻120柱,灌注泥浆38次,但是在操作中没有遵守每3柱钻杆灌满泥浆1次的规定及时灌注泥浆;其中有9次是超过3柱才进行灌浆操作的,最多至提升9柱才进行灌浆。

   23日12时因机械故障停止起钻操作,用了4个多小时进行检修。

在16时20分检修结束后,没有下钻进行泥浆充分循环即继续起钻作业。

   21时55分,录井员发现泥浆溢流,向司钻报告发生井涌,司钻发出井喷警报,井队采取多种措施未能控制局面。

至22时4分左右,井喷完全失控,富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大量逸出。

   22时30分左右,井队人员开始撤离现场,同时疏散了井场周边居民。

23时20分左右,井队人完全撤离,在外围设立了警戒线。

   23时左右,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川东北气矿事故报告,并要求协助事故抢险工作。

   23时左右,高桥镇政府听到晓阳村方向群众燃放爆竹和传来类似洪水声响的声音,镇党政领导派人前去查看。

晓阳村党支部书记周克安回答:

是井场出了事故,许多群众在他家周围。

镇里随即叫他通知群众转移。

   23时20分左右,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电话询问高桥镇是否发生井喷事故、在哪个地点。

高桥镇回答:

在晓阳村一组的气井发生事故。

井场没有向镇里报告,派人去了解情况,还没有回来。

   23时25分左右,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再次电话通知高桥镇组织群众疏散。

高桥镇党政领导分工负责组织转移当地中学800多名住校学生和高桥镇居民;同时要求镇机关全体干部利用电话和手机拨打井场附近各村能打通的号码,通知人员撤离。

   23时30分左右,前去了解情况的人员回来报告:

井队发生了井喷,在距井场300m处设了警戒线,不许进人。

井队已向他们上级机关报告,要镇政府听上级政府的指示。

   23时45分左右,高桥镇接到县政府办公室电话:

高桥井队发生井喷,开县副县长已率领有关部门人员前往现场,要求镇政府组织疏散群众。

   23时55分左右,井队的2名人员找到镇政府报告:

井队发生井喷事故,请组织老乡疏散。

镇长问撤离方向和距离,井队人员回答:

向井口相反方向撤离2km。

镇长问是直线距离还是路程距离?

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此时井队已在距井口1.2km的高桥镇布置警戒线,该地点硫化氢浓度为20ppm。

   经过高桥镇紧急组织指挥,晓阳、高旺、高桥、黄坡、大旺等村镇的群众在深夜黑暗、通讯不畅、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崎岖的困难条件下,沿公路分别向齐力、正坝、麻柳方向转移。

至24日凌晨2时,约有1万人到达距离井口2km的齐力。

   24日凌晨2时左右,开县王端平副县长带领县府办、安全、公安、卫生等部门的负责人和消防官兵、医务人员到达高桥镇,听取了四川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人员和高桥镇党政领导简要汇报,组成了现场指挥部。

由于当地硫化氢已达危险浓度,不能继续停留,指挥部决定向距离井口2km的齐力转移,并派出警车和救护车开大灯鸣放警号沿公路往返行驶,用扩音器呼叫周围山地群众转移,救助昏倒人员。

   3时50分左右,硫化氢气体扩散到齐力,指挥部决定从中和、临江、铁桥、天和及县城等地调集车辆,组织所有群众迅速向距离井口5km外的高升煤矿转移,并将集体行动的800多名学生先行转移到天和乡。

   8时左右,指挥部对距井口7km左右的麻柳乡下达准备转移命令。

当时,以井口为中心半径5km范围内重点涉及28个村,人数约3.1万人:

正坝方向转移到敦好约1.4万人,齐力方向转移到高升煤矿约1.3万人,另有部分群众转移到四川省宣汉县,麻柳乡转移人员待命。

  8时30分左右,副县长王端平带领公安、医务、井队人员和村镇干部,再次进入高毒区,在齐力布置警戒线,防止群众自发返家;组织力量佩戴所有的少量空气呼吸器,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进行有限搜救;同时设立临时医疗点,对救出群众进行紧急救治。

   10时30分左右,四川石油管理局钻探公司救援队伍抵达现场,在齐力工作站办公室重新成立了指挥部,由井队分工负责现场搜救和技术工作,地方政府分工负责安置转移群众,保证灾民生活和中毒人员救治,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24日12时,重庆市主要领导得知事故灾情继续扩大,现场已有2万余名群众转移的情况,立即委派吴家农副市长,安监、卫生、煤管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矿山救护队携带空气呼吸器、医疗药品等抢险救灾物资赶往事故现场。

   13时左右,监测报告齐力硫化氢浓度升高到危险程度,指挥部后撤到高升煤矿,并决定组织群众由高升煤矿向天和乡转移。

   24日15时55分左右,16H井放喷管线点火成功,至此富含硫化氢天然气持续喷出了18h。

   截至点火成功,从现场共搜救出65人,其中救治57人,抢救中死亡8人。

除到四川省宣汉县方向的人数无法统计外,转移群众约3.3万人:

高升至天和一线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约1.4万人,正坝至敦好一线灾民救助点安置受灾群众1.4万人,麻柳至鹿硐一线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000人,县城灾民救助点安置受灾群众2100人。

   21时左右,重庆市吴家农副市长带领救援队伍和抢险救灾物资赶到开县天和乡(当时警戒线位置),在听取情况汇报后,立即成立了“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特大井喷事故重庆市抢险救灾指挥部”,展开工作。

指挥部决定:

25日组织460名警力,分为20个搜救组,配备石油部门提供的防护装备,进入毒区全面搜救,同时继续做好灾区群众安全有序疏散转移工作。

   25日,随着搜救工作的展开,到中午时发现死亡人数上升至70人。

   25日下午,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抢险救灾。

   25日深夜,国务院工作组到达,加强对抢险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26日,指挥部决定全面认真清理现场:

   

27日11时,罗家16H井压井成功,持续约85h的井喷失控得到控制。

   在事故中撤离灾区的群众总计65632人。

截至2004年2月9日,累计门诊治疗事故伤病人员26555人(次);累计住院治疗2142人,住院治疗86人,重症病人9人。

   二、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1.起钻前泥浆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2.长时间停机检修后没有充分循环泥浆即进行起钻。

   3.起钻过程中没有按规定灌注泥浆。

4.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5.卸下钻具中防止井喷的回压阀。

   6. 未能及时采取放喷管点火,将高浓度硫化氢天然气焚烧处理,造成大量硫化氢喷出扩散,导致人员中毒伤亡。

   

(二)管理原因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2.工程设计有缺陷,审查把关不严。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

  三、改进工作的建议

   1.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特别要加强长期单独分散作业单位的管理;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并严格考核。

   石油、化工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社会灾害行业的企业及其下属单位,依法接受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地方政府必须依照“安全生产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2.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体制

   企业要制定科学、完善、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配备防护急救装备器材,并认真组织演练,不断检验完善应急预案。

     3.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4.因地制宜,开展社会性宣传教育。

具1827rn,损失也不小。

案例2、胜利油田ZH-11井

1基础资料

(1)表层套管;Ø323.85mm,下深85.32m。

(2)油层套管:

Ø139.7m,下深1415.53m。

(3)裸眼:

Ø118mm,钻头钻深1421m。

裸眼长度只有5.47m。

(4)钻井液性能:

密度1.10g/cm3,粘度22s。

2事故发生经过

钻至井深1416.50m,发现古潜山石灰岩风化壳由于恐怕发生井漏卡钻,于是决定下入Ø139.7mm油层套管。

然后用Ø118mm钻头钻开风化壳,当钻至1420.67m时,放空0.27m,同时发生井漏,随决定用原钻机试油。

下入Ø73mm油管至782m时,因天黑风大,当班工人都回宿舍休息,看井的工人也在值班房睡觉,次日五点天亮时才发现井喷喷高20多m,据测算井喷原油970m3。

3、处理过程

(l)组织抢险队。

用拖拉机施大绳强接方钻杆成功。

(2)用水泥车注入清水20多m3,压井成功。

4、认识与建设

(1)本井在放空0.27m后即发生井漏但没有认识到井漏会引起井喷。

井漏后,当液面下降到一定深度后,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由平衡而转入欠平衡,油气开始外溢,造成了井喷。

(2)本井地层压力不大,只要按时灌钻井液或清水都不可能发生井喷,问题就出在思想上没有任何警觉,行动上没有任何准备。

(3)本井在停工时如果接好方钻杆,也好处理,但只把油管坐在转盘上,使油管内外都喷油气,给强接方钻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案例3、四川气田板5井

1基础资料

(l)技术套管;Ø244.5mm,下深1133.91m。

(2)裸眼;Ø215.91mm钻头,钻深2853m。

(3)钻井液密度;1.23g/cm3。

(4)井控装置;2FZ23-35防喷器加FH23—35环形防喷器,试压13.3MPa。

(5)套管鞋处地层破裂压力:

当量钻井液密度l.90g/cm3。

(6)排量与泵压的关系:

钻进中循环时,排量25L/s,泵压8MPa,排量30.4L/s泵压10MPa。

2、事故发生经过

钻进至井深2853m时,发现溢流,上提钻具关闸板防喷器。

由于上提高度不合适。

钻杆接头正对防喷器闸板,关井失效。

于是又关环形防喷器,当压力憋到14MPa时,环形防喷器漏气,不得不打开放喷管线放喷,将井内钻井液全部喷光。

3处理过程

压井施工。

①控制节流阀技套压由12MPa降至10MPa。

②用压裂车注入密度1.52~1.74g/cm3的高密度钻井液30m3,平均排量为7.85L/s,控制环空回压12MPa,泵压由9.5MPa降至1MPa。

③改用钻井液泵注1.66g/cm3的高密度钻井液,平均排量24L/s,套压控制在13MPa左右.当累计替量为123.8rn时(应返至井深760m),泵压由2MPa逐渐升至8MPa。

当累计替量为198rn3时,环空回压由13MPa逐渐降至0.7MPa,泵压由8MPa升至11.2MPa。

在此过程中,喷出物为气夹带少量钻井液,呈雾状。

④打开多效能防喷器,循环钻井液,排量266L/s,泵压9~10MPa,每10min测量一次钻井液性能、密度为1.46g/cm3、井下正常无气侵。

4认识与建设

(1)防喷器闸板是封闭钻杆本体的,本井却封到了接头上。

钻具提到什么位置关井,在平时就应该做外到心中有数,让每个工人都清楚,才不至于出现这么大的问题。

(2)安装的是35MPa的防喷器而且技术套管深达1133.91m,试压13.3MPa太低,说明思想上对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

(3)因控制井口压力不能超过14MPa,就不能平衡地层压力,在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