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0039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学概论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文学概论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文学概论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文学概论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文学概论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概论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侥幸逃脱的罗拉继续向见面地点奔去,在曼尼跨进超市的瞬间,罗拉叫住了男友。

他们隔着条马路,罗拉笑了,而突如其来的一辆救护车却将朝罗拉走来的曼尼撞到,并碾压而过。

一枚筹码

  图像第三次回到情节的开始,这次罗拉的父亲接到出门的电话,当罗拉跑到银行的门口,父亲已经乘车而去。

曼尼刚走出电话亭便撞见了骑车的流浪汉,自行车上还挂着丢失的口袋,一番追逐之后,曼尼用手枪换回了10万马克。

  不知所措的罗拉看见了街对面的赌场,用零钱和首饰换到了一枚100马克的筹码,轮盘赌桌前,罗拉连中了两次20点。

  拿着10万马克的罗拉搭上了一辆救护车,急救床上的人已经心律衰竭,罗拉握住了他的手,医生惊讶的看见病人的心律恢复平稳。

12点,焦急等待男友的罗拉看见曼尼从朗尼的宝马车上下来,朝她跑来……

看电影总是要从头开始的。

这是真理,可真理通常看起来都像是废话。

不管这部《疾走罗拉》是如何的结构主义、如何的后现代主义,不管观者、评者是如何的坠入概念化的迷雾而不能自拔,或是干脆仅仅将其作为一部游戏电影来进行解读。

我们都是要从头开始看,开始评的。

  影片开始,首先出现了以下字幕:

  “我们不放弃探索。

探索的终点将是它的起点。

让我们重新认识探索吧。

”——艾特略

  “游戏之后也就是进行游戏之前。

(Afterthegameisbeforethegame.)”——S·

荷伯格

  电影的两个基本主题在此及被提出,即影片的探索性与游戏性。

但只要细细研究,我们便不难发现,其实在这两性背后,还存在有另一层的表述,即一种类似于《低俗小说》的圆形叙事结构的结构性表述。

说通俗点,就是这两句话都体现出了一个关于“终点、起点”“之后、之前”的结构意识。

看起来它们二者——“终点、起点”“之后、之前”——仿佛是处于线性现实世界的两端,决不相连,但实质上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可以相互转化、融合的结构关系。

终点即是起点,之后即是之前。

倘若结合电影来进行表述的话,这种结构关系的具体体现就是影片里对于同一时间的同一事件可以不断的重新来过的剧情形式。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这仅仅是电影导演在纯结构主义层面上,以一种类似于电子游戏的手段所进行的探索性尝试。

但如果只是这样来解读的话,那么电影便沦为了一次无内容、无意思的形式主义的表达了。

  还是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穿过时间的隧道,画面上出现了变幻莫测的移动人群,镜头便在人群中游走,不时的定格于某张茫然且不知所措的脸。

忽然,镜头里出现了一个警察,旁白响起:

“人类也许是这个星球最神秘的生物,一个充满疑团的奥秘。

数不尽的没有答案的疑问,即使有答案又会衍生出另一个疑问,下一个答案又衍生出下一个问题。

但最终是否与原来是同一答案,同一问题?

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

”话音刚落,警察便将一个足球一脚踢飞。

随着足球,镜头也一起拉升,人群开始显现出清晰的轮廓来,那是几个英文字母——“LOLERENNT”。

  引文从圆形结构开端,到片头中出现的圆形哲学。

这一转变立刻将影片拉出了陷入形式化的危险之地,从而进一步跨入到哲学思辨的层次。

虽然现实在表面上显然不能如电影那般反复重来,但从生活的本质上来看,现实确实也是充满着各种循环往复的。

时常会有人觉得人生就如同是在绕圈,以为已经离那个起点很遥远了,却未曾想最后所达到的终点竟还是当初的起点。

颇有些宿命论的色彩,其实,电影又并非是在做这样的表达。

这不过只是个开头罢了。

旁白末了的一句话:

“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

”90分钟讲不了什么,又确实能讲些很多。

也是思辨,也是游戏。

如何看待,全凭观者之意,这便是所谓的电影的可能性了。

讲到这里,忽然惊觉自己在无意之间竟然触到了影片的本质,即关于“无限可能性”的表达。

  罗拉的三次奔跑,三个过程,只是在细节上发生了微小变化,却使得最后出现了三个完全不相同的结果。

而在这三次奔跑的途中,与她发生过接触的其他人,也因为每次相遇的状况的细小改变而使得其人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轨道。

这都是在表现生命中存在的多种可能性。

而导演在运用镜头来展现罗拉的三个过程的时候,将漫画、游戏、广告、MTV等多种表现手法融入到电影之中,是在表达手段上充分显示了电影艺术的多种可能性。

所以,本片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或是上升到哲学层次的思辨,都是在强调多种可能性的存在这一母题。

内容介绍:

一个女人如何拼命尽力的抢救她的爱人——一部令人屏息、兴奋的影片,爱欲生死将完全改观……你只有二十分钟筹出十万马克,并需狂奔穿梭于城市中拯救你的爱人。

这个女孩凭着她的热情打破环绕周围的固定规则及世界存在的既有标准。

如果说爱的力量可以移山,那么她真的可以。

柏林,夏季某日,罗拉和曼尼是一对20出头的年轻恋人。

曼尼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个天大的麻烦,竟然把走私得来的10万马克赃款弄丢了!

而且他的老大20分钟之后就要来拿回这笔钱。

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罗拉求救,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

就只有二十分钟,钱到底在哪里,如何救命?

罗拉开始快跑!

罗拉快跑……为自己而跑,为曼尼而跑,为爱情而跑……《罗拉快跑》中的三段开场,都是从红色电话的特写开始,她接到曼尼自暴自弃的电话:

“你老说爱是万能的,爱能在20分钟内变出十万元吗?

”听完,就下定决心要帮助自己的男友。

电话一挂完她立刻行动,跑过母亲身旁,技巧性的转场,画面一拉变成动画片,罗拉快跑下楼梯,经过喋喋不休的邻居,以及他那只凶狠的狗旁边。

镜头拉回现实世界,罗拉跑出门外伫立在柏林的大街上,开始了她的这段快跑旅程。

前两段的结局都非常的戏剧性,但导演独到的编导功力让第三段的结局出现一个大逆转的局面。

相关评论:

《罗拉快跑》──为自己而跑,为曼尼而跑,为爱情而跑。

《罗拉快跑》明亮鲜活的叙事结构,制造出不断的曲折与惊喜,在片中没有任何事是被承认的,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导演于此片中注入强劲的视觉力量、教人窒息的速度感,与震撼的电子音乐,势必将迷惑所有的观众。

由“德国的卢贝松”之称的新锐导演TOMTYKWE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此片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观众跟着剧情全场喊叫并欢声鼓掌。

动作、悬疑、惊竦,意想不到的情节,一出绝妙的浪漫惊悚剧,电影语言节奏强劲有力,表现手法新颖,原创性十足,有突破窠臼的耀眼展现。

去年的好影片不多,《罗拉快跑》(RUNLORARUN)是其中之一。

和世纪末的其他的电影一样,她还有个时髦的名字《2000疾走罗

拉》这当然出于盗版商的好意。

影片的剧情很简单,说的是:

罗拉20

岁,红发,灰色的紧身背心,米色长裤,一双登山鞋。

罗拉的男朋友曼尼打电话来说他死定了,罗拉不相信。

电话里曼

尼大声叫嚷着,很无辜。

一切听起来都不可思仪,反正事情的结果已

经是这样了,曼尼竟然把一袋货钱忘在地铁里,给一个又穷又脏的流

浪汉拿走了。

而待会儿黑社会老大就要来向曼尼取钱,没有这袋钱曼

尼就死定了。

多少钱?

十万马克!

曼尼哭喊着死定了,说要去抢超级

市场。

罗拉要曼尼等她来,她一定会帮他弄来十万马克的。

12点老大就要来向曼尼要钱,还有整整20分钟。

曼尼在市中心的电话亭等她,时间一到,他只有去抢劫超级市场。

20岁的罗拉只有20分钟。

罗拉住在公寓里,她想爸爸或许可以帮她,爸爸在银行工作。

拉要去找爸爸。

罗拉快跑!

之后,影片向我们展示了罗拉的三种命运。

第一种,罗拉没有在爸爸那里要到钱又晚到一步,曼尼已经去抢

劫超级市场,罗拉只有一同铤而走险,之后被警察包围,失手射死。

第二种,罗拉在银行里和偷情的父亲争吵,一怒之下,持枪挟持

父亲为人质,抢夺10万马克。

虽然侥幸从警察手中逃走,但曼尼仍旧

被消防车所撞死。

第三种,罗拉自赌博中赢得10万马克,而曼尼也找到流浪汗索回

钱袋。

看《罗拉快跑》,不能不使我想起另外一部影片《德黑兰43年》,

由法、苏、瑞士三国于八十年代初所拍摄的,其中的场面一定曾感动

过不少的青年。

粗看上去,这是两部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两样的影片,

但当我回忆起安德列在1943年的日内瓦机场初识玛丽请她喝咖啡的经

典画面时,不由一震,这不正是安德列所说的偶然性在作怪吗?

综观全片,完完全全的充满了偶然,特别是第三种结果尤其耐人

寻味:

罗拉因为比前两种情况慢一拍从而撞上梅耶先生的车,使梅耶

先生没有在家门口发生车祸;

之后在碰到修女后没有选择从中间跑而

是绕到马路上跑,使得单车男子没有向他推销单车;

这两个不经意的

事件彻底改变了全局,梅耶因为没有被车祸所耽搁因此及时喊走了爸

爸,使得罗拉没有赶上,最终使得罗拉赌博;

单车男子没有向罗拉推

销,继续走自己的路,从而碰上流浪汗,向他推销单车,流浪汗骑着

车,提前了他在曼尼面前出现的时间从而被曼尼逮到追回钱袋。

总总

偶然叠加在一起便产生了这样的最终结果。

我们小时侯接受到的教育是这样的:

世界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是

必然的结果。

这就是历史课本的中心思想,领会到这点就掌握了真理。

后来等到我们逐渐长大时却发现事情往往并不是这样的。

老师和父母

说只要用功我们就能进大学,所以我们都很努力。

但每年都有人考不

进,并且其中有不少一直很用功且成绩优异。

想起他们,我至今感到

惭愧。

但老师说他们临场发挥不好。

那么我们就需琢磨一下什么是临

场发挥,大概是说紧张吧!

且慢,再让我们想想还有没有别的,至少

我是这样的:

碰到做不出的题目(特别是选择题)我就转笔,以方位

代替答案。

这是瞎蒙,尽管我转笔的时候是极其虔诚的。

据我有限的

交往所知,许多人都是这样的,有些还搞得更玄一些。

虽然方法是一

样的,但结果是有些人蒙对了,有些人蒙错了。

蒙对的人,诸如我等,

就添加了宝贵的几分,正好跨入分数线,志得意满地跨进高等学府的

门槛;

蒙错的人,对不起,弄不好正好跌出局外。

那天考试我也紧张,

临场发挥应该属一般,但运气不错,有几个瞎蒙的选择题对了大半。

我现在不敢想象如果有几题没有蒙对那么我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虽

然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不进大学四年后也是一条汉子。

你看吧,数

年前的7月8日上午11:

10许的一支转动的笔将要停止的方向就这么决

定了我的命运。

我举的这个事例或许有不少人会反对,因为这是个别现象。

个别

现象不能代表总体,如果说1993年度上海市英语高考卷选择题部分第

七题,我的那只笔是指对了方向的话。

那么全上海所有完全依靠转笔

来回答此题的考生中,必然有75%的人的笔是指错了方向。

这是必然

的,无法改变的。

必然性从不着眼于小处,因为那对大局无关紧要。

说狠一些,就是象我这样的人无关乎历史的必然进展。

那么,我就来说说历史中的必然或偶然。

我是一个对历史没有深

入研究的人,虽拜读过不少大作,但入门书籍是不是历史书的《三国

演义》。

这就说明我层次很低,层次很低的我有不少问题,这些问题

至少是历史课本所无法回答的。

比如,如果苹果不砸在牛顿的头上结

果会怎样?

历史老师会回答:

牛顿仍旧会发现万有引力,历史仍旧会

这样。

那么如果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之前不小心吃饭噎死那么又怎样?

(不是我故意和牛顿过不去,只是打个比方)历史老师说别人会发现

万有引力…那么我想这样的话一定会有时间上的延迟,这样的一个延

迟就会造成后面一系列的延迟,结果拖到20世纪,因为许多基础学科

的远未发达,就使得爱因斯坦无法钻研出相对论,无法建立核子学。

世界的图景将完全是另一幅画面。

很难想象因为牛顿的吃饭噎死竟然

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等一下,历史老师说牛顿是不会吃饭噎死的,这

是历史的必然。

那么每一个头脑健全的人都可以据此推论出那些吃饭

噎死的人瞑目吧,因为你们的噎死是必然的,从一生下来就决定了这

样悲惨的命运。

如果我这么说,那么我就是在宣传宿命论,也就是历

史老师在宣传宿命论。

放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上说,也是如此。

科学已经证明,地球始终

生活在危险之中,浩瀚的宇宙中有数以亿亿计的陨石在穿行,如果一

颗有1/8地球质量的陨石于某天击中地球的话,其结果不言而喻。

龙的灭绝就与此有关。

现在我们或许能够发射核弹来躲避,那么如果

500年前呢?

宇宙中有多少星球还没进化出草履虫就灰飞烟灭了呀?

就我觉得,物理化学现象可以归纳出一个公式来加以说明,植物

没有阳光必然会枯萎。

而我们的命运不能用必然性来概括。

许多时候,

必然性更象是放马后炮。

《德黑兰43年》中的安德列说他相信偶然性。

我看这句话比历史

课本上的话更合乎理性。

我们今天的生活正是无数个偶然所叠加而成

的。

这些偶然中有些我们能够自己作出选择,而更多甚至大部分是在

我们不经意间滑走的。

看《罗拉快跑》就是对我们过去生活的一种无

奈反省。

或许我们原本能够象罗拉那样幸运(第三种结果)。

为了更

好的命运,我们无需祈祷,因为没有人或神能够帮我们;

我们也不必

消沉,因为毕竟还有我们所能够掌握的。

《罗拉快跑》中的罗拉有三种结果,我们也同样有许多可能,但

现实中的你我结果只许有一个。

你想要哪一个?

 

应该说,德国导演TomTykwe的名字,我还很陌生。

但是在看了《罗拉快跑》之后,我想把他忘记都很难了。

《罗拉快跑》应该是一部有关青春的哲理艺术电影,里面有着青春期所应该有的全部要素:

快节奏、冲动、无理性……一个简单的故事,在导演那里变得异常绚丽起来。

影片中就同一件事情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结果.前两种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最后一次的结果是皆大欢喜。

片子中的女主人公罗拉一直在拼命地向前狂奔着,在一个限定的时间里她必须去争取她的爱情甚而是未来。

开始我老是不明白这样子跑去会有什么意义,打的不是更好更快。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的无知。

当罗拉狂奔的镜头第三次切换到卡通游戏世界里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导演的伟大性,这一切不过是场游戏罢了。

对结局或过程不满意的人,都可以在游戏结束后,重新开始。

电影中的三个结局,不过是故事可能性的一种暗示,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你也可以什么都不要。

就好象游戏中的罗拉一样,面对凶狠的狼和它的主人,她可选择的机会很多,被狗咬,被主人用脚绊倒,当然也可以从他们的头顶上跳过去。

重要的是,游戏的控制按钮在你的手里,一切的决定权在你自己。

结局的随意性使我不会过多地去关注结尾,罗拉奔跑中遇到的不同人人物,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不同的人物命运随着罗拉的奔跑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记不得是谁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每一个和你擦肩而过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或者敌人.”命运中总有许多偶然的东西,我就毫无理由地相信了这句话。

令人惊奇的是,导演处理他们生活历程的方式,快速的图片演示把人生用简洁最可能最快捷方式放完了。

人的思考便集中到:

照片是真实的吗?

照片的拍摄背景是什么?

拍摄者真正了解那些人的生活吗?

大街上的每一个匆匆走过的行人与你都是一样的,痛苦或者快乐只有自己知道。

导演选取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局,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罗拉不仅赢得了男朋友的生命和自己爱情,还白白赚了一百万马克。

世界上那会有这样好的事情,太完美的结局总是叫人怀疑的。

我不像罗拉那样,有个开银行的老爸,还有抢银行的勇气,甚至是用不到几十元就可以赚到一百万的运气。

我偏偏又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所以我的结局就不是里面的三种等到黑社会的人来的时候,交不出那一百万,我只好与自己的爱人共进天堂。

如果有可能,我当然希望我的爱人好好活在人间。

其实死亡不见得就不是一种好的结局,那只是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只不过彻底了一些。

叫人心痛的只是一路狂奔,只是在短短的20分钟里能赢得些什么东西。

罗拉在这个时间段里,为了救男友已经付出了许多,会不会得到,她不知道。

于是电影的第一种结局出现了,只有她去死。

然而她的死还是换不来男友的自由,死对男友来说是不自由,但是在罗拉这里,死亡却变成了一种很好的换取自由的方式。

拿不出钱,只有死,那是个铁定的事实。

罗拉快跑,这个声音来自男友,来自自身,甚至来自一路上遇到的那一个个陌生的人。

罗拉还是慢了,她拿到钱的时候,以为可以救下男友,可是也只能眼睁睁地看他离去,永远的离去。

电影的第二种结局还是以死亡告终的,才有第三种结局,也是最叫人难以相信的结局。

或许导演也试图说明,赌来的今天是值得好好珍惜,因为生之艰辛与生命之可爱本来就不可分离。

那么死神就只能远远的旁观,并永远地缺席。

这是一部关于人生可能性、世界可能性和电影可能性的电影。

三种假定的可能性代表了无数种的可能,快节奏的音乐令我振奋,我记得自己是在逸夫七阶的教室后面站着看完整部电影的,几乎就是一口气看完,仿佛参与进了导演设置的游戏中间。

  然后我对自己说:

"

我要行动!

我要快跑!

  我记得很清楚,那部电影放映在"

非典"

封校前的最后一周,那学期之后就没有这样的集体观赏了。

当时来看影片的人很多,两边的过道上站满了人,那也是一次很奇怪的经历,一向吵吵闹闹的观影活动在那一天变得很静,接近一半的女生都是戴着口罩而来——那时北京的非典已经爆发了。

  我得说《罗拉快跑》是促使我回家的直接原因,应为我觉得不应该站在原处,等待学校的命令。

在这个时期,你的一生都不会再碰到了,每个人都是记者,我们应该记录下身边的一切,然而站在原地你看到的东西就很有限,我耳边一直想着加缪的话:

一个人应该不是活得更好,而是活得更多。

  影片梗概: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

自己丢了10万马克。

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

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

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

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一)、为何选择《罗拉快跑》:

  理由有三:

  1、《罗拉快跑》是一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电影。

  1999年《罗拉快跑》在世界各地均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德国、欧洲之外,在美国,99年有两部资金投入不多,但是票房收入突出的影片,一部是美国影片《女巫布莱尔》,另外一部就是德国影片《罗拉快跑》。

  亚洲地区,日本,香港、台湾《罗拉快跑》的票房也不错。

  我曾经问一位德国朋友:

是否看过《罗拉快跑》?

他告诉我:

他在德国《罗拉快跑》看过60遍。

(当然是看胶片,不是VCD)。

  一部电影能让一个德国年轻人看了60遍!

这个例子让我激动不已。

  首先,一部影片能够让一个人看60遍,这里面必有重要的原因。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

一部电影,既使它的场面再壮阔,它的情节再曲折,它的故事再生动,它的演员表演再出色,它能够成为让我们看60遍的理由么?

IMDB网站"

上的一则报道,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该报道介绍了在美国的电影院中放映《罗拉快跑》的情形:

电影院仿佛变成了一个‘迪斯科舞场'

新一代的美国孩子,他们不是坐在座位上,而是站在座位前,他们在纷繁快速的影像和剧烈激荡的音乐中,与《罗拉快跑》‘共振'

请注意这两个词"

迪斯科舞场"

和"

共振"

  2、《罗拉快跑》是一部崭新的电影。

  今天,我们已经跨入了21世纪。

新的世纪,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

那么,电影如何变化?

或者说:

21世纪的电影将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无法断言:

21世纪的电影到底会是何样。

但是,汤姆·

提克威的《罗拉快跑》,似乎使我们嗅到了新时代的气息,似乎使我们看到了21世纪电影的雏形。

  ①、电影艺术本身:

  各类艺术样式中,惟有电影与科技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

首先,电影因科技而诞生。

之后,电影随科技的进步而发展。

换句话说:

现代科技的每一点进步,都给电影艺术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

可以断言:

今天,世界电脑技术的高度发达,必然导致电影制作的深刻变化。

  ②、电影与时代:

  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新世纪人类生活的变化是深刻的。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

新的时代必将产生新的电影。

可能《罗拉快跑》仍有它的不成熟之处,但是,《罗拉快跑》闪烁着时代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惟独不能犯时代的错误。

  3、《罗拉快跑》是一部制作出色的电影。

  《罗拉快跑》在制作上异常出色。

打一个比方:

《罗拉快跑》是一手洗得让人眼花潦乱、异常精彩漂亮的牌。

只有这样的牌才值得我们拆解。

同时,我们会在拆解的过程中兴致勃勃,乐趣无穷。

当然,拆解的目的是:

通过拆解,我们能更好地看懂电影,乃至将来我们自己能够洗出这样漂亮的牌。

    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

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

视听的一代"

的作品。

  ①、罗拉:

  所有喜欢玩电脑游戏的人都知道:

《罗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