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996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史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唯物史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唯物史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唯物史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唯物史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唯物史观.docx

《唯物史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史观.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唯物史观.docx

唯物史观

1.先进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3.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2012年福建文综,34②)()

4.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2012年浙江文综,30④)()

5.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0③)()

1.(2012年广东文综,35,4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

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

C

2.(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3,4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C

3.(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38

(2),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

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

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 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性”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 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2)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一审:

设问从三个方面限定了答题方向,一是答题知识范围,要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是待分析事件,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三是本题题型为分析说明题。

二抓: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三思:

回答本题要紧紧围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党和政府对待农民工问题思路的正确性。

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出现的问题,促使党和政府思路转变;正确的思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体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答案: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面临的新情况,形成了着力解决新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

 4.(2012年天津文综,12

(2),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1992年

2011年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恩格尔系数(%)

2.7

55.3

47.2

38.8(2009年)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万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7.1(2002年)

<1(90年

代初)

28

60(2010年)

市场化程度(%)

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亿元)

26.0

66.5

76.4(2008年)

11144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率(%)

≈0.5(1990年)

2.7(2008年)

表中的“中央企业”指国务院国资委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

(2)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

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审:

本题设问首先限定了知识范围,要求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二是待分析的对象,为“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观点;三是本题切入点为原理阐述,为依据类题型。

二抓:

材料涉及的信息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同时结合本题设问引言可以得出结论: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思:

回答本题首先以“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基点,进行思维发散,对应《生活与哲学》知识点;然后,结合所涉及知识点,明确材料信息,并将材料信息适当概括提升;最后,按照“原理+材料”模式组织答题,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答案: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3)2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现。

5.(2012年广东文综,32,4分)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

这集中反映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6.(2012年浙江文综,40

(2),10分,节选)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

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

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一审:

本题设问从三个方面对答题方向进行了限定,一是限定了知识范围,即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二是确定了待分析的材料,即W村开展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三是规定了试题类型,为材料体现类。

二抓:

材料涉及信息为:

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村民以极大热情参与活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思:

本题为收敛性题型,答题要采用聚合思维,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从来源、成因、主体等方面多角度思考;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印证并确定答题知识;最后组织答案,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答案:

(2)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他们发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精神财富。

7.(2012年福建文综,34,4分)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说明(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B

8..(2012年天津文综,14

(2),7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

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

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

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

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2)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

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

(答出两点理由即可)

一审:

设问表明该题具有探究性题型性质,答案具有开放性,设问没有明确要求运用哪一模块知识回答。

二抓:

材料涉及两方面信息:

一是雷锋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是鹦歌岭大学生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思:

回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材料确定答题知识范围,由雷锋精神可联系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由鹦歌岭大学生的行动可联系到社会主义荣辱观、人生价值、价值观等知识;审题时要以“乐”为基点,发散思维,结合雷锋精神、鹦歌岭大学生的行动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思考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过程中,要扣住“以……为乐”的模式,从原因角度多方面思考。

答案:

(2)①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以得到社会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为乐。

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实践,以奉献社会为乐。

③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为荣为乐。

④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乐。

9.(2012年江苏政治,33,2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

”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

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答案:

C

10.(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

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

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

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表明(  )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C

11.(2012年四川文综,38(3),10分,节选)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

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