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计图样本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9790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设计图样本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煤矿设计图样本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煤矿设计图样本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煤矿设计图样本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煤矿设计图样本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设计图样本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煤矿设计图样本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设计图样本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设计图样本毕业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煤层号

煤层厚度(m)

发育情况

煤层间距(m)

1

5.6

全区发育

17

30

2

4.8

3

4.2

图1-1综合柱状图

Fig.1-2synthesiscolumnarfigure

 

2井田境界及储量

2.1井田境界

东北侧以21堪探线为界,西南侧以30号堪探线为界,东部和西部均以+250等高线为界。

井田走向近似东西方向,平均走向长约4.3km,倾斜方向近似南北,平均宽度约3.9km,井田面积约16.6km2。

2.2井田储量

2.2.1井田的工业储量

矿井的工业储量:

勘探地质报告中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C三级储量。

工业储量的计算:

则该井田的工业储量ZG=M×

R

=14.6×

16600000×

1.4

=3.39亿吨

式中:

Z——矿井的工业储量,t

M——煤层的厚度之和,m

S——井田面积,m²

r——煤的容重,r=1.4t/m³

其中1煤储量:

5.6×

1.4=1.30亿吨

2煤储量:

4.8×

1.4=1.12亿吨

3煤储量:

4.2×

1.4=0.97亿吨

2.2.2矿井的永久煤柱损失

总计永久煤柱损失:

井田南部、北部、西部和东部各留设30米边界保护煤柱:

Zy=30×

16209×

14.6×

1.4=993.94万吨

2.2.3矿井的可采储量

矿井的设计可采储量:

是指矿井的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的储量。

1)矿井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损失:

1号煤广场保护煤柱梯形损失:

Z1=(922.4+925.7)×

927×

5.6÷

1.4=671.6吨

2号煤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梯形损失:

Z2=(943.65+946.7)×

947÷

1.4=601.5万吨

3号煤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梯形损失:

Z3=(957+959.6)×

960÷

1.4=541万吨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损失量:

Zg=Z1+Z2+Z3=671.6+601.5+541=1814.1万吨

2)井田阶段保护煤柱损失的计算

本井田分两个阶段进行开采,留设阶段煤柱斜长为60米,故

Zj=3345×

60×

1.4=407.4万吨

3)井田的设计可采储量:

Z——矿井可采储量

Zc——矿井工业储量

P——保护工业广场、井筒、井田境界等留置的永久煤柱损失量。

C——采区采出率。

中厚煤层不低于0.8,厚煤层不低于0.75。

P=Zy+Zg+Zj=993.94+1814.1+407.4=3201.04

所以,井田的设计可采储量:

Z=(3.39-0.32)×

0.75=2.29亿吨

3矿井的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3.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3.1.1矿井的产量

一般情况下,对储量丰富、埋藏浅、构造简单、开采技术条件好的煤田,特别是冲击层厚、井筒深的煤田,宜建设大型骨干矿井;

对储量分散、埋藏较浅、煤层较薄、地质条件较复杂的煤田,应建设中、小型矿井。

一般的说,井型大,则生产集中、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降低。

但是随着井型的扩大,矿井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将增大。

如果井田的储量相同,则井型越大,每采出一吨煤所分摊的基建投资也愈大。

由于有一部分吨煤费用随着井型的增大而增大,而另一部分吨煤费用则随之减少。

并且当矿井生产能力过小时,家大矿井生产能力能够降低吨煤总费用;

相反,当矿井生产能力过大时,缩小矿井生产能力也能收到改善矿井经济效益的效果。

因此,综合起来看,在经济上存在着吨煤费用最低的矿井合理生产能力的取值围。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该矿设计年产量为1.5Mt/a。

其合理原因为:

1、储量丰富

煤炭储量是决定矿井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井田可采的煤层达到3层,保有工业储量为3.39亿吨,按照1.5Mt/a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而且投入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

2、开采技术条件好

本井田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小,结构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简单,瓦斯含量井田局部较高,按高瓦斯矿井设计,煤层结构单一,适宜综合机械化开采,可采煤层均为中厚煤层,适合高产高效工作面开采。

3、建井及外运条件

本井田良好的煤层赋存条件为提高建井速度、缩短建井工期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井田有专用铁路与国有铁路接通。

区公路交通比较便利。

4、具有先进的开采经验

近年来,“高产高效”工艺在煤矿成产中有了很大发展,而且该工艺投入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生产集中简单、开采技术基本趋于成熟。

综上所述,由于矿井优越的条件及外部运输条件,有利于把本矿井建设成为一个高产高效矿井。

矿井的生产能力为150万吨是可行的、合理的。

3.1.2服务年限

矿井保有工业储量3.39亿吨,设计可采储量2.29亿吨,按1.5Mt/a的生产能力,考虑1.4的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则

T=Z/AK(3-1)

其中T——矿井服务年限(年)

Z——井田设计可采储量(万吨)

A——矿井设计年产量(万吨)

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K=1.4

故T=22900/(240·

1.4)=71年

3.1.3矿井增产和减产期,产量增加的可能性

建井后,产量会出现增长,其可能性为:

(1)因在设计中考虑90%的工作面正规循环率,投产后由于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突破90%的循环率,故全矿产量会增大。

(2)矿井各个生产环节有一定的储备能力,矿井投产后,迅速突破设计能力,提高了年产量。

(3)工作面的回采率提高,导致在相同的条件下,产量也会提高。

(4)带区地质构造简单,储量可靠,因此投产后有可靠的储量及较好的开采条件。

3.2矿井的工作制度

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矿井设计工作日330天,采用“四六”工作制,即每天四班,其中三班采煤一班准备,采煤班工作6h,准备班工作6h,每天净提升16h。

关于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本矿井设计产量150万吨。

采用储量备用系数为1.4,矿井平均服务年限71年。

4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应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地形地貌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装备条件、地面外部条件等因素,通过方案比较或是系统优化后确定。

4.1井筒形式及井筒位置的确定

4.1.1确定开拓方式的主要依据

1)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文件。

2)根据煤层赋存条件:

在诸条件中,其中以煤层赋存深浅和冲击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开拓方式影响最大,一般煤层赋存深度不超过200m,冲击层厚不大于20m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多数采用斜井开拓。

当煤层赋存深度达200m以上,用斜井或立井开拓要看具体分析,当深度大于500m或冲击层较厚,含水丰富时,绝大多数采用立井开拓。

3)根据技术装备。

确定矿井开拓方式,必须充分考虑各个主要工艺系统的机械化装备水平。

4)根据井型大小和投资多少。

5)根据经济效果,初期投资、见效快、收益大。

4.1.2开拓方式的确定原则

1)贯彻执行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2],为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投资少、成本低、效益高创造条件。

2)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为集中生产创造条件。

3)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4)必须贯彻执行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要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保持良好状态。

5)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合机械化、自动化。

4.1.3井筒形式的选择

1)井筒形式的选择

根据井筒不同形式,可分为平硐、立井、斜井和混合式。

依岭东矿煤层埋藏的特点,即本井田地势平坦,全区海拔在+680米,煤层倾角为0°

,陆相沉积,全隐蔽煤田,不具备平硐开拓条件。

本井田表土层不厚,井筒不需要特殊施工法,可以采用斜井开拓,由于煤层赋存在+~+250米之间,打斜井井筒较长,也可以考虑采用立井开拓,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强,斜井开拓的适应性差,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互有利弊,究竟采用哪种开拓方式还需要进行一下比较。

斜井与主井相比:

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比较简单,掘进速度快,地面工业建筑、井筒装备、井底车场及硐室都比立井简单。

一般无须大型提升设备,同类型的斜井提升系统绞车也较立井采用的绞车型号小,因而初期投资少,建井工期短。

在多水平开采时,斜井的石门总长度比用立井井筒的施工比较方便,对生产的干少,我国研制和使用的新型强力胶带输送机,增加了斜井开拓的优越性,扩大了其应用围。

与立井相比,斜井的缺点是:

在自然条件相同时,斜井比立井长得多,围岩不稳定时斜井井筒维护费用高;

采用绞车提升时,提升速度较低,能力较小,钢丝绳磨损严重,动力消耗大,提升费用较高;

当井田斜长较长时,采用多段绞车提升,环节多,系统复杂,更要多占用设备和人力;

由于斜井较长,沿井筒敷设管路,电缆所需的管线长度较大,有条件时可采用钻孔下管路排水供电,但要为此留设保安煤柱,增加煤柱损失;

对生产能力较大的斜井,辅助提升的工作量很大,甚至增开副斜井。

另外,斜井的通风线路较长,对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斜井井筒断面小,通风阻力过大,可能满足不了通风的要求,还得另开专用进风或回风的立井,兼作辅助提升,当表土富含水的冲击层时,斜井井筒掘进技术复杂,有时难以实现。

与斜井相比,立井开拓的适应性较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立井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对井型特大的矿井,可采用大断面的立井井筒,装备两套提升设备;

井筒断面很大,可满足大风量的要求,由于井筒短,通风阻力较小,对深井更为有利。

通过以上技术上的分析,再者井田开拓方式应根据地质条件、井型、设备、施工条件、煤层赋存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方可确定。

根据本设计井田属近水平煤层,煤层赋存较深,表土层较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本设计井田的开拓方式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2)井筒位置的确定:

井筒位置与井筒形式,用途是密切联系的,确定井筒位置是井田开拓的一个重要问题,合理的井筒位置应对井下开采有利,,井筒的开掘和使用安全可靠,且地面工业广场的布置合理,本设计井田采用立井井筒,选择井筒位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a.尽可能使井筒煤柱少压煤,地面工业广场要布置合理,少占良田。

b.井筒位置要尽可能在井田储量中心或尽可能地靠近井田储量中心。

c.井筒位置的确定应首先考虑有利于第一水平的开采,并兼顾下水平的开采,以减少第一水平的工程量,加快建井速度,并保证第一水平有足够的服务年限。

d.为了使井筒的开掘和使用安全可靠,减少其掘进的困难,以及便于维护,应使井筒通过的岩层及表土层具有较好的围岩条件,便于大容积硐室的掘进及维护。

e.有利于首采区布置在井筒附近的富煤块段,首采区应少迁村或不迁村。

f.水源、电源较近,矿井设在铁路专用线短,道路布置合理。

本井田地面高差小,但井田边界不大规则,所以储量中心只能近似确定,经近似计算及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最后确定井筒的具体位置,见表4-1,把井筒布置在这个位置,使两侧储量近似平衡,通风运输费用都比较低。

表4-1井筒断面及位置

Tab.4-1Wellchamberparameterlist

井筒

名称

用途

净断面

积(m2)

长(m)

井口位置坐标

(经纬坐标)

主立井

提煤进风

33.17

581

56780,5474280

副立井

运料、运矸

进风、运人

50.24

523

56710,5474304

风井

回风兼作

安全出口

23.75

494

56658,5474117

主井、副井井筒及其装备技术特征见图4-1,图4-2。

风井井筒及其装备技术特征见图4-3;

主井、副井、风井井筒具体位置见开拓图平剖面图。

图4-1主井断面及其装备技术

Fig.4-1Mainwellsectionaldrawing

井筒特征:

井型150万吨

井筒直径6.5米

提升容器一对16吨多绳箕斗

罐道规格方型钢管200×

×

8.0

矩形钢管×

140×

8.

3.副井断面

图4-2副井断面

Fig4-2Vice-wellsectionaldrawing

井型150万吨井筒直径8.0米

提升容器一对1.5吨矿车

双层四车多绳罐笼

一个材料罐笼带平衡锤

罐道规格方型钢管180×

180×

矩形钢管180×

100×

8.8

图4-3风井断面及其装备技术

Fig.4-3Airshaftsectionaldrawing

井筒直径5.5m

砌壁厚度600mm

4.1.4井筒数目的确定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的规定,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两个能行人的通到地面的安全出口,本设计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采用立井开拓,主井使用一对32吨异侧底卸式箕斗提升,副井使用一对双层四车(1.5吨)罐笼提升,风井设螺旋梯子间,与副井一起作为安全出口,故开采水平时,井筒数目有三个,它们是主井、副井、风井。

4.2开采水平的设计

4.2.1水平划分的原则

1:

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3]规定年产150万吨的矿井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不得少于30年,缓倾斜煤层的阶段垂高为150~250m.

2: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地质构造

煤层的倾角不同对阶段高度的影响较大,对于近水平煤层,阶段高度已经无实际意义,应按水平两侧盘区上下山长度或条带的推进长度来确定水平的围,并要保证水平的服务年限;

当近水平煤层的间距较大时,可以根据赋存深度不同,分组设置开采水平,有时也利用地质构造划分阶段,如向斜轴向、走向大断层或其它构造变化等。

3:

根据生产成本

阶段高度增大,全矿井水平数目减少,水平储量增加,分配到每吨煤的折旧费减少,但阶段长度大会使一部分经营费相应增加,其中随着阶段增大而减少的费用有:

井底车场及硐室、运输大巷、回风大巷、石门及采区车场掘进费、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等;

相应增加的费用有:

沿上山的运输费、通风费、提升费、倾斜巷道的维修费,此外还延长生产时间、增加初期投资,因此要针对矿井的具体条件提出几个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经济上合理的方案。

4:

根据水平接替关系

在上一水平减产前,新水平即作好准备,因此一个水平从投产到减产为止的时间,必须大于新水平的准备时间。

正常情况下,大型矿井的准备时间要1.5~2年,井底车场、石门及主要运输大巷亦需要1.5~2年,延伸井筒需要1年,合计需要4~5年的时间。

开拓延伸加上水平过渡需要7~9年,所以每个矿井在确定水平高度时,必须使开采时间大于开拓延伸加上水平过渡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本设计井田煤层倾角为0°

属近水平煤层,再加之井田地质构造简单,故可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根据煤层间距,考虑到井底车场的布置对岩性的要求,煤仓的高度,以及煤层开采时的动压对大巷维护的影响,故本井田可划分为一个水平,即+160水平,用集中大巷布置。

4.2.2设计水平储量及服务年限

本井田设计水平为+160水平,即划分为一个水平,该水平的工业储量为3.39亿吨。

设计水平煤炭损失(注:

永久煤柱损失)P为0.18亿吨,设计水平的服务年限为71年。

4.2.3设计水平的巷道布置

1.大巷位置

本设计矿井大巷使用期限长,为便于维护,减少煤炭损失,以及考虑到采动的影响,将大巷布置在煤层底版岩石中,大巷的具体位置见开拓系统平、剖面图,岩石大巷与煤层大巷相比,优越性是比较明显的,岩石大巷能适应地质构造的变化,便于保持一定的方位与坡度,可较长距离的直线布置,便于煤炭运输,提高大巷通过能力,同时岩巷受采动影响小,维护条件好,维护费用低,大巷位于岩石中,减少了保安煤柱。

故煤炭损失少,提高了回采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设计矿井岩石多为砂岩,硬度中等,掘进容易,维护方便,从经济上考虑也大为方便有利,而且对预防火灾及减少通风阻力,提高通风能力极其有利,另外岩石大巷布置比较灵活,便于回采及煤仓的设置。

2.大巷特征

选择合适的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对大巷掘进及维护都十分重要,本设计井田围围岩多为砂岩,属中硬岩层,二类顶板,故可采用拱形断面,支护形式采用锚喷。

3.大巷运输方式

本设计井田走向长,井田围大,为适应现代化采煤的应用,及运输的效率,故大巷采用皮带运输,可实现连续运输,运量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由于地质构造比较简单,煤层倾角平缓,采用条带准备,且该水平的服务年限长,设备利用是比较充分的,且巷道较直,没有较大的巷道弯曲段。

并且胶带输送机运煤具有较优越的特点;

1)操作简单,比较容易实现自动化。

2)装卸载附属设备少,不需要调车场,卸载均匀,可以减少调节仓容量。

3)电机功率小,多数情况下可以采用交流拖动,减少了大量的设备。

4)在高瓦斯矿井下,胶带输送机电机防爆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5)运输能力大,效率高,可以实现连续运输,且巷道坡度要求较低。

4.大巷用途及规格

本井田岩石运料大巷主要用来运料、运矸、进风和行人;

皮带大巷用来运煤;

回风大巷主要用来回风。

各大巷断面见图4-4、图4-5、图4-6;

图4-4皮带大巷断图

Fig4-5transporttunnelcross—section

图4-5轨道大巷断面图

Fig.4-7straptunnelcross—section

图4-6回风大巷图

Fig4-8airingtunnelcross—section

5.大巷布置方式:

据本设计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及技术要求,因该井田三个煤层的间距共51.8m,三层煤用一个集中运输大巷,利用穿煤层斜巷与上煤层相连,所以大巷的布置方式为:

集中运输大巷,详见采区图。

4.3带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4.3.1采区形式及尺寸的确定

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该井田为近水平煤层,倾角在0°

左右,可以采用盘区式准备和带区式准备,但与盘区式准备相比,带区式准备有下列优点:

1)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和维护费用低、投产快。

2)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输费用低。

3)倾斜长壁工作面的回采巷道可以沿煤层掘进,可以保护固定方式,故可以使工作面保持长,对于综合机械化采煤非常有利。

4)通风线路短,风流方向转折变化少,系统简单。

5)对某些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如断层、顶板淋水、采空区注浆防水、瓦斯含量高等。

根据煤田情况,可将井田划分为六个带区。

(见表4-2)

表4-2带区划分表

Tab.4-2Pickstheareadivision

带区序号

采区面积/万m2

可采储量/万吨

生产能力/万吨

服务年限/年

西南区

277.6

5674

240

23.6

西区

.1

4090

西北区

218.5

4467

18.6

东南区

286.4

5854

24.4

东区

245.9

5027

20.9

东北区

267.9

5476

22.8

以上计算所得结果均为平均值。

4.3.2采区划分的合理性

参照国家目前开采技术条件,可知以上各工作面的选取是合理的,适合于近水平中厚煤层、回采工艺为综采的情况。

下面从技术、经济因素的角度来分析以上各条带尺寸选择及划分的合理性:

1.技术因素

带区生产时,斜巷铺设胶带运输机,根据我国目前运输机生产现状,胶带机其长度在500~1000米之间,考虑到带区实际斜长,可用两台胶带机搭接,这样可解决工作面推进长度过长的问题,即解决了条带斜巷的运输问题。

随着通风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独头掘进的距离可达3000多米,因此通风问题对带区倾斜长度的大小没有限制。

带区变电所设在集中大巷附近,考虑到带区斜长过大将使供电距离增大,电压降升高,势必影响到工作面机电设备的启动,因而结合实际情况,把变电所布置在带区中央,以解决供电问题。

2.经济因素

目前,根据我国采煤机械化发展现状及采煤方法的使用情况,结合本设计矿井的地质构造因素,带区倾斜长度的划分是比较合理的。

不仅有利于工作面的持续推进,减少工作面的搬家次数,也有利于工作面及带区的正常接替,而且开采时采用沿空掘巷,减少了煤柱损失,增加了可采储量及服务年限,利于集中生产,从经济上考虑其优越性是明显的。

4.3.3开采顺序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各煤层与各回采工作面有计划按一定顺序组织开采,才能保证整个井田的均衡生产与正常接替,因此矿井开采顺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