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9714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5.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6.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

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C.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D.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

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8.分别把X、Y、Z三种金属加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无现象。

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X析出。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Y>

X>

ZB.X>

Y>

ZC.X>

Z>

YD.Z>

X

9.下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低于t2℃时,物质Y的溶解度小于X

B.X、Y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a点表示t1℃时X、Y的溶液都、不饱和

D.Y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0.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SO4溶液中的稀硫酸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B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过量O2,点燃

C

分离氧化铁粉末和碳粉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鉴别(NH4)2SO4固体和Na2SO4固体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二、填空题

11.按要求从氧气、硫酸钡、碳酸、氨气、氢氧化镁、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

(2)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能供给呼吸的单质__________________;

1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消毒剂。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2)84消毒液不能和洁厕灵(主要成分是HCl)混用,二者混合时会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以及氯化钠和水,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ClO2属于____________(填序号)。

A混合物

B单质

C氧化物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右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三、推断题

14.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

B____________。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四、实验题

1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洗气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___口(填“①”或“②”)通入。

16.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

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研究。

(1)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

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

粉末为Fe2O3

粉末为Cu

写出“红色粉末全部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取该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实验装置如图:

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

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B装置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__________。

ANaOH溶液B稀盐酸C水

③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

五、计算题

17.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

称取该样品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

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固体颗粒物,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固体颗粒物,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但不能禁止,此选项错误;

B.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布袋购物可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此选项正确;

C.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可变废为宝,此选项正确;

D.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减缓温室效应,此选项正确。

故选A。

2.A

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软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3.B

A、加热液体,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试管倾斜45度角,试管夹夹持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故A正确。

B、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B错误。

C、粉末状药品取用,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最后将试管竖立,操作正确。

D、气密性检查:

把导气管伸入液面以下,用手握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操作正确。

故选:

B。

4.B

【分析】

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Mg2+表示镁离子,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或过氧化氢这种物质。

A、①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②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④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故A不正确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正确;

C、④表示1个H2O2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C不正确;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它们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不正确。

故选B。

5.D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A、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B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C正确;

D、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在同温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水不是溶液,可以溶解大多数物质,可用作溶剂。

6.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

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l,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说法错误。

C、铷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C

燃烧条件:

物质是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①白磷在空气中,②白磷在水中,则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故A正确;

B、热水通过铜把温度传给了白磷,则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故B正确;

C、烧杯中的热水不但起提高温度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不正确;

D、相同的温度和氧气浓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则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故D正确。

故选C。

灭火原理:

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8.A

【解析】

A、把X、Y、Z三种金属加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无现象,说明Z最不活泼,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有X析出,说明Y比X活泼,故选A。

9.D

由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交点表示在t2℃时,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A、温度低于t2℃时,物质Y的溶解度大于X,故A不正确;

B、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故B不正确;

C、a点表示t1℃时X的溶液饱和,Y的溶液不饱和,故C不正确;

D、Y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没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0.D

除杂的原则:

不增加新的杂质、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操作简便,易于分离。

A、除去CuSO4溶液中的稀硫酸,加入过量铁粉,铁粉和硫酸铜溶液、稀硫酸均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故A不正确;

B、除去CO2中的CO,通入过量O2,由于一氧化碳含量比较少,无法点燃,引入了新的杂质氧气,故B不正确;

C、分离氧化铁粉末和碳粉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硫酸,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碳粉不反应,过滤可除去碳,但把氧化铁除去了,故C不正确;

D、鉴别(NH4)2SO4固体和Na2SO4固体,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研磨会有刺激性气味,Na2SO4固体和(NH4)2SO4固体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故D正确。

11.

在氧气、硫酸钡、碳酸、氨气、氢氧化镁、氧化钙六种物质中:

(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的化学式为

(2)硫酸钡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构成的,是一种盐,难溶于水;

碳酸是一种酸,氢氧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氢氧根构成的,属于碱,难溶于水;

氧化钙是由氧元素和钙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俗名生石灰;

氢氧化镁的化学式为

(3)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的,氧气的化学式为

12.+11∶1∶1

C

(1)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2)=0,x=+1;

由化学式NaClO可知,次氯酸钠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1;

(2)根据提供的信息,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lO2是由氯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C。

13.3失去最外层电子数Na+、Cl-

(1)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填3;

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故填失去。

(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较易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3)由图可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为Na+和Cl-,故填Na+、Cl-。

14.O2CO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推出D为碳酸钙,D能与C相互转化,C能与B相互转化,且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可推出C为二氧化碳,B为一氧化碳,A为无色气体单质,且A能转化为B和C,可推出A为氧气,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A为氧气,化学式为:

O2;

B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

CO;

(2)C为二氧化碳,B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长颈漏斗

ACaCO3+2HCl=CaCl2+H2O+CO2↑②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1)图中仪器a的名称:

长颈漏斗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为A。

(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可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F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则该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②口进入,能够充分和溶液接触,达到完全吸收的目的。

16.Fe2O3+6HCl=2FeCl3+3H2O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在加热时发生爆炸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A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1)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则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2)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在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NaOH溶液,故选A。

③NaOH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被排到装置C中,进而收集到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17.14.7%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178.8g-170.0g=8.8g,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碳酸钠的质量为y。

,x=23.4g;

,y=21.2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22.8g-21.2g+23.4g=25.0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7%

见答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

对于溶质质量分数,首先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找准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