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9498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饰( 

  柱( 

魁( 

)奈( 

晚( 

)蚀( 

  腮( 

洲( 

陪( 

)倍( 

)部( 

 

  鳃( 

州( 

培( 

)赔( 

)剖( 

  检( 

验( 

阅( 

矫( 

)骄( 

  捡( 

脸( 

悦( 

)娇( 

)侨( 

  四、理清课文脉络

  1.小组讨论,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几个意思。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加以指导。

  

(1)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

(1)

  

(2)灵车到来时,人们望着灵车想念总理。

(2—3)

  (3)灵车过去了,人们不肯离去。

(4)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配乐课文朗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2.学生轻声读第一段课文,边读边想:

这段主要写什么?

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灵车到来前人们等灵车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感情。

板书:

等灵车)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人们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边读边在书中勾画。

   

(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动脑、动手的习惯。

)  

  3.学生学习后,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些都说明在长安街等灵车的人非常多,而三个“都”说明人们都为悼念总理而来。

在阴冷的天气里,这么多的人来送别总理,说明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尊敬。

崇敬,爱戴)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老奶奶年岁那么大了,行动不便,拄着拐杖来长安街送总理,可见她非常尊敬总理。

“焦急”是说老奶奶盼望早点见到总理灵车。

“耐心”是说老奶奶无论等多久,也要等到总理的灵车。

“焦急而又耐心”表达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板书:

焦急,耐心)

(3)“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一样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挤下”,“踮着”等词语反映了青年夫妇、红领巾深切怀念总理的心情。

怀念)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理解,相互补充,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4.教师小结:

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代表了长安街两旁的所有人,他们“焦急而耐心”的心情代表了所有人的心情。

  5.朗读练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背诵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三段,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气氛,为继续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2.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这段写什么?

(这段写灵车到来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

反映了人们深深地怀念总理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1)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样做的?

画出有关语句。

(2)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

  (学生边读边划边想,养成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3.学生写完后讨论、交流。

  “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

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1)“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

(指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行动一致。

车是指灵车到来时人们行动一致。

  

(2)人们有什么一致的表现?

(站直身体,摘下帽子,望着灵车哭泣,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3)这一致的表现说明什么?

(说明人们非常尊敬总理,为失去总理感到悲痛。

连眼泪都顾不得擦,恐怕耽误送别总理的机会。

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那么多人没经过商量表现却惊人的一致,说明大家的心情一样,都为失去总理感到万分悲痛。

(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分析理解,体会人们的心情,体会人们的感情,突出重点。

  4.回忆总理生前事迹这部分内容能不能反映人们怀念总理的心情?

  (能。

由长安街送别总理,想到总理生前的事,昔日见到总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日失去总理的悲痛。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悲痛、怀念的感情。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受到感染,更深刻地体会人们悲痛的心情。

  6.总结学习方法。

(1)先找出反映人们心情的语句,分析理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怀念总理的感情。

(学生学完后,总结出学习方法,学生不仅会学,而且能积累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按学习前两段的方法自学。

(1)读课文思考:

(2)哪些语句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学后,交流讨论。

(1)这段写灵车过去了,人们仍不肯离去,反映了人民对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送灵车)

(2)①“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牵动”一词表面是说人们的心与灵车相连,实际是说与总理紧紧相连。

②“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些是说人们都想多看看总理的灵车,盼望能留住总理。

③“好像在等待总理回来。

(是说人们想念总理,希望总理的逝世不是真的,盼望能永远和他在一起。

  四、创设情境,感情朗读全文

  1.播放十里长街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情景朗读。

使学生如置身于长安街的人流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既深刻地体会到千万名群众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对总理无比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2.教师:

这就是1976年1月的北京长安街,天又阴又冷,千万名首都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

缓缓开动的灵车,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灵车渐渐远去,人们仍不肯离去,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1.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自己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小结:

课文描写了1976年1月,北京街上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人们对总理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六、质疑问难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附:

板书设计

等灵车 

焦急 

耐心 

崇敬

望灵车 

心情 

沉痛 

爱戴

送灵车 

牵动 

奔跑 

怀念

教案点评:

  导入新课时,通过教师的介绍和情景剧的播放,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之间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总理的事迹材料,对总理又有了初步的印象。

这些都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去体会;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

学习课文第二段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了学习方法,并在第三段的学习中出示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按学习前两段的方法进行自学。

从内容体会思想是训练重点,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学完课文后教会学习方法,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并且今后能运用。

指导课文朗读之前再次播放了情景朗读,使学生如置身于长安街的人流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既深刻地体会到千万名群众的心情,又油然而生对总理无比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调动起来的激情会对朗读练习起到很好的作用。

9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

教学难点:

  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

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

(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9再见了,亲人)

  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

  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依据是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

  注意“暂、谊、混”等字在文中的读音。

  2.组词练习

  锁( 

)暂( 

)糕( 

)阻( 

)组( 

  琐( 

)斩( 

)羔( 

)租( 

)祖( 

  谊( 

)捣( 

)谣( 

)摇( 

)混( 

  宜( 

)岛( 

)遥( 

)瑶( 

)棍( 

  耗( 

)嫂( 

)艘( 

)馊( 

  牦( 

)搜( 

)嗖( 

)飕( 

  3.由4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二部分,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注意“暂时、乘机、血泊、捣米谣、混进、看守”等词语的读音。

  

(1)课文是以谁的口气写的?

志愿军)

  

(2)“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别代表着什么?

朝鲜人民)

  4.理清课文脉络

  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后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地点发生了变化。

前三个自然段是在路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话别回忆,后三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上。

  四、学习第一段

  1.配乐诵读(动画),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思考:

  第一段讲的是送别路上的情景,写了哪些人与志愿军话别?

  (板书:

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

边听边作记号,把大娘做的几件事找出来。

  3.学生思考后回答:

  (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缝补衣服;

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

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救志愿军伤员,失去惟一的小孙孙。

送打糕、救伤员、失去亲人)

  4.出示句子。

  句

(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雪中送炭”什么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以支持和帮助。

大娘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说是雪中送炭。

②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教师给以及时指导,(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没办法回家时,妈妈给我送来了雨伞,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这句话可看出什么?

(看出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不只是这三件事,而是把志愿军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来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5.反复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1)志愿军是怎样赞扬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呢?

比山高海深)

  

(2)将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成陈述句。

体会使用反问句的好处。

五、指导朗读

六、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第二自段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金花的刚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画一画。

多读读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的动作、表情和语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板书:

救侦察员,失去妈妈

  刚强

  (3)小金花与志愿军亲密感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嫂的什么事情?

(讲了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双腿的事情。

挖野菜,炸断双腿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中的“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

  3.“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能不能换个说法?

比较两个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使用反问句式,意思就更加肯定,更加强调。

深情厚谊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归纳小结

  1.教师根据板书进行归纳,板书:

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2.把前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4——6自然段)

  1.谈话:

  第一段讲了朝鲜的老乡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回忆了许多与朝鲜人民共同战斗,共同生活的往事,使我们了解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那么第二段写了什么呢?

  2.指读第二段。

第二段讲的是什么?

(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感人场面。

  3.投影句子,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两个“再”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

  

(2)“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你认为这句话只是志愿军说的吗?

  (这句话是志愿军战士此时此刻心中所想,口中所说,也同样表达了朝鲜人民的心声。

4.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六、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知道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要进一步通过这些事情,体会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听诵读(动画),体会感情。

  3.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讲给同学听。

  1、透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通过指导感情朗读和学生感悟等方法突破教学重点——通过内容表达思想感情。

  3、抓住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改一改,比一比,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反问句增强语气,加深感情的特点。

使学生明白在写文章时,采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充分利用师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精彩的录音、录像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10*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一、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读,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

(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

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

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

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10 

秋天的怀念

              我 

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

并由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受到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的教育。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

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

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

(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

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

不要害怕,我不怕藏 

(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1)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无处不在)

(2)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