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948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注意聆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情绪。

2.带着问题再听歌曲。

这是一首藏族歌曲,由于西藏地域辽阔,方言各异,民族风格独具特色。

《依马呀吉松》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3.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分享。

《依马呀吉松》的音乐特点是高亢婉转、优美动听、

4.教师小结:

清新流畅。

(二)学唱歌曲

1.朗诵歌词,教师解释歌词中衬词的意思。

“索呀惹啦”“来斯马拉金彩来”等这些都是歌曲中的衬词,是为了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构成的衬托性词句。

同学们要从中体会西部地区的

风土人情。

2.教师范唱,学生小声哼唱。

请同学们注意自己的坐姿,用“啦”小声随老师唱,注意你们声音的弹性和气息的支持。

3.学习歌曲节奏

①教师: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歌曲的节奏及强弱规律。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歌曲的节奏特点。

②学生用“哒”读节奏注意每一个乐句之间的联系。

4.学习歌曲的曲调.

①教师弹旋律,学生用“啦”哼唱,先慢唱然后速度还原。

②学生随琴视唱曲谱。

③学生画旋律线(找同学板演)用曲线的形式。

5.加入歌词演唱

①学生自己识谱唱歌词。

②全体学生齐唱歌曲注意气

息的控制。

③教师领唱学生随老师齐唱

④分小组演唱比赛

(三)表演歌曲

1.学习藏族的踢踏舞“依马呀吉松”是流行在四川巴塘一带的堆谐曲。

堆谐是代表性的藏族舞,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舞步。

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几个简单的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舞步,看谁的模仿力最强。

2.教师示范,强调动作要领。

3.找个别同学上台前表演,其他同学伴唱。

三、课堂小结

1.边唱边舞。

2.随音乐出教室

2、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1、聆听、演唱西北民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

2、感受、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范唱《黄土高坡》片段,营造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

提问:

1、刚才听到的歌曲曲名是什么?

2、歌曲《黄土高坡》属于哪个地区的民歌?

它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二、用心聆听,初步感受。

欣赏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视频)

1、歌曲有几

个乐句组成?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3、请试着划出旋律线,说出每句的起伏有什么特点?

4、全曲有哪几个音组成?

请将这些音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看看有什么特点?

三、再次聆听激发情感。

复听《上去高山望平川》(视频),提问:

1、每句歌词是怎样的格式?

有什么特点?

2、“着哟啊”等一些衬词在歌曲中起到了什

么样的作用?

3、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心情感?

4、学唱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花儿”真假声的演唱方法,再次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及表达的情绪。

四、小结:

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这正是所有艺术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歌曲中,学会鉴赏民歌的方法,体会民歌所表达的真、善、美,为将来更好的学习其他地域、风格特点的民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3、新疆舞曲第二号

1.通过《新疆舞曲第二号》了解新疆的民族风俗,感受舞曲风格及音乐特点,激发民族自豪感。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土风舞》,唱出歌曲的重音效果和舞曲风格。

3.认识“>”重音,能背唱《新疆舞曲第二号》的主题旋律,并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为其伴舞。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土风舞》,唱出歌曲的重音效果和舞曲风格。

2.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感受舞曲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1.唱好《土风舞》的二部合唱。

2.能背唱《新疆舞曲第二号》的主题旋律,并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为其伴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问

2.手势练声

音阶

音程

二、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乐曲,请大家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音乐?

演奏乐器是什么

讨论:

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钢琴独奏。

2.复听片段,模仿节奏。

设问:

乐曲中有个特殊的节奏型谁能拍一拍?

生:

X.XXX|XXXXXX|

师生游戏拍击节奏

3.再欣赏一遍

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那件民族乐器?

(手鼓)

0、讨论、演示手鼓的演奏方法,全体再一起模仿,注意打出节奏特点。

1、合着音乐集体打手鼓为钢琴独奏伴奏。

三、表演《土风舞》

导入:

这首乐曲表现了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接下来再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来自捷克的民歌,说说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1.初听乐曲

说说歌曲情绪及内容

2.动作感受歌曲情绪

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表现劳动人民的热情及音乐的热烈

3.找出歌曲中常出现的节奏型

4.随音乐张嘴默唱

5.跟琴学唱

6.歌曲艺术处理

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演唱歌曲,表达歌曲的情绪

7.再次跟琴演唱表现歌曲情绪

8.跟着录音伴奏完整演唱

9.表演演唱歌曲

四、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也不一样,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了解更多民族的文化及音乐特点,喜欢我国的文化及音乐。

4、四季调

1、认知目标:

熟悉《四季调》旋律和所表现的内容。

2、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感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

3、能力发展目标:

在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四季调》。

教学难点

从乐曲的主题

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师生问好!

二、聆听《四季调》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调》,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调”。

2、初听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选用双响筒、沙槌、三角铁、铃鼓或其他打击乐器为主旋律伴奏,体验青海民歌的风格。

3、欣赏全曲。

《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

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

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

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体验。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

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小结

按照最初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受不同力度与音色的变化,基本能体验到每段音乐的情绪变化。

一首看似简单的民歌,在经过改编之后能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学生听起来也不至于枯燥,从而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

5、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0、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

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1、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

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2、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

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

巩固音乐知识:

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

重点与难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一、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齐唱歌曲

《长江我的家》。

2、语言导入:

老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

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

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闭上眼睛,一起出发!

三、学习新歌: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

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回答。

B、老师:

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

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3、按节奏朗读歌词。

4、老师范唱:

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

请同学们填上歌词然后跟琴歌唱吧!

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8、巩固歌曲:

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

同学们学得很棒!

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

师:

同学们歌唱的太棒了,如果能再加上动作表演就更美啦!

我们以歌舞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吧!

五、总结。

今天我们非常出色完成了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学习。

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

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6、北京喜讯到边塞

学习《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

《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手段: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一、发声练习。

二、欣赏: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

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

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

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

他的代表作品有:

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

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

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

(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子:

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

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

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

姑娘们纵情的跳着,脚脖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

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

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

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

这是第四主题。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