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925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x

推荐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Word版含答案高考

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

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含解析)

1.维新运动时期,具有比较明显民主革命色彩的维新思想家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2.康有为《公车上书》中的下列观点能够体现戊戌变法主要特征的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设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之议郎”

3.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4.为变法而献身,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壮烈诗篇的戊戌志士是()

A.梁启超B.谭嗣同

C.刘光第D.杨深秀

5.维新变法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B、强学会的成立

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D、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6.光绪帝利用康有为、梁启超进行“百日维新”,希望借此挽救即将衰亡的大清王朝,也使自己避免成为亡国之君,但最终还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A.“百日维新”所实行的措施违背潮流B.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破坏

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D.袁世凯的暗中告密

7.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8.1902年的一天,北京的一个戏院里有一伙人在侃大山,赵仁说:

“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钱义说:

“我还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呢”孙礼说:

“我当时就住在东交民巷里”。

李信说:

“那儿离我的学校不远,我在京师大学堂里读书的”。

根据所学知识,他们当中谁的话最有可能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赵仁B、钱义C、孙礼D、李信

9.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下列选项中不是维新变法期间形成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

A.《中外纪闻》B.《强学报》C.《时务报》D.《民报》

11.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有()

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③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④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戊戌维新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机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13.戊戌变法对于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贡献是()

A.首创了专业技术教育B.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

C.开始组织留学教育D.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14.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了民族危机B、推动了政治改革

C、发展了社会经济D、促进了思想启蒙

15.下列关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

B.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的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C.改革相对革命而言对生产力的破坏小,一定程度有利于社会发展

D.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16.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7.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这段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B.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

C.要求让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18.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

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君主专制政体B.总统共和政体

C.君主立宪政体D.议会共和政体

19.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辱之道

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20.有资料说“同月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_______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

当时会试举人集辇毂下者将及万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_________”当添入()

A.五经博士B.军机大臣C.八股取士D.重农抑商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

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

若是手新法之果无益于国人也!

释之曰:

前此之言变者,非能真变也,……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集其大成,在于变官制。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看法和主张?

(2)“三十余年,创行新政”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何时期的何种运动?

(3)结合教材试举出两例史实说明“屡见败衄”。

(4)材料作者论述变法之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简要评之。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陈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

材料二: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办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完成:

(1)据材料概括上述人物的观点和主张。

(2)上述思想反映了哪个阶级的要求?

有何影响?

23.

(1)假如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会如维新派所设计的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吗?

(2)戊戌变法作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引起深刻的反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请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

一一康有为《救亡决沦》

材料2:

康有为建议:

“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同答:

(1)材料l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2中的“勿黜革旧大臣”对戊戌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对比材料l和材料2,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何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

2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

(15分)

材料一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

“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

”——《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

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

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

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

”“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

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4分)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2分)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

(6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

“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

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

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

”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

“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

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

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

”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数十年,但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1895年

御史杨深秀上奏:

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

1896年

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

1898年

各省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派遣留日学生。

1900年

留日学生达140余人,成立励志会,创办《译书汇编》翻译欧美启蒙思想家名著。

又改建“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中国青年会。

1901年

清末新政开始,官费、私费留学的高潮掀起。

当时的留学地域,英美德法俄各国皆有,但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

留学生秦力山在孙中山支持下创办《国民报》,宣扬革命救亡。

这年,陈独秀因宣传反清被迫逃亡日本留学,次年邹客、周树人(鲁迅)到日本留学,两年后秋瑾自筹资金赴日留学。

l903年

留日学生达到1300余人。

留学生黄兴、陈天华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提倡“鼓吹、起义、暗杀”以“实行民族主义”。

此后,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游学译编》、《浙江潮》等与国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革命宣传相呼应。

1905年

留日学生激增,一年后达到12000余人,以江浙、两湖、广东和四川为最多。

这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6年

清政府颁布留学新规定,限制留日学生资格,留日热开始降温。

(1)报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7分)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

(4分)

27.(32分)人类历史上的每次社会变革都伴随着教育思想的体制的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语》载:

“君子不器。

”意思就说,作为君子,不应该只是成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