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的报告Word格式.docx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的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的报告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着党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为强化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在为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基础上,我镇在浙江组建1个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并为每个支部选派了一名流动党员联络员,通过大力指导、定期沟通、协调服务、反馈意见、提出建议等方式,加大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力度。
三是打破行业界限。
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中包括不少农村党员,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我镇立足这一实际,做到党组织应建全建,为没有达到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选派了党建联络员和指导员,实现了基层党的组织全覆盖,形成了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与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
(二)城乡共管的人才干部队伍建设体系基本建立。
基层人才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党建工作实效。
目前,我镇通过四个渠道大力加强城乡人才干部队伍的统筹,增强基层人才干部队伍的力量和互促互动。
一是选派机关干部驻村。
从镇直机关选派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协助农村发展经济,建好班子,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了由镇党委牵头抓总,党政办为主要依托,民政、劳动、农业、科技、科协等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人才培训体系,使镇直相关职能部门的培训资源得到有机整合,有效倾注到城乡农村基层。
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重点安排了政策理论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两大培训内容,使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在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科技知识、法律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得到强化和提高。
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内容,使农村党员和农民熟练掌握实用技术,让他们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带领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三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
采取内育、外引、下派“三位一体”模式,推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多渠道选好配强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
通过2008年村级组织换届,一大批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
“内育”,即从本村中选拔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外引”,即邀请在外创业成功人才返乡创业并鼓励其进入村“两委”班子;
“下派”,即从镇直机关中挑选干部,任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
有效实现了城乡干部人才的互动流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城乡共享的党建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建立。
积极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基层农村、社区流动,实现城乡党建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一方面统筹阵地资源。
在农村,从2003年开始我们投入20多万元资金,实施了“950工程”和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大力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内部设施建设,全镇28个行政村绝大多数都有简洁适用、设施完备的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
在社区,采取租赁和划拨等方式努力破解社区办公场所难题。
目前,全镇4个社区都有固定办公场所,此外,通过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制度,以及按照“八有”的要求对全部农村、社区党组织进行规范化建设,即有党支部和村委会牌子、有办公桌椅和会议桌椅、有文件资料存放柜、有党旗和国旗、有完善管用的制度、有学习资料、有活动记录本、有电教设施,使活动场所成为城乡基层党组织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活动、文体娱乐的综合阵地。
另一方面统筹信息资源。
深入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成了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社区)党组织的农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
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33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其中电信模式站点27个,“电脑+硬盘播放器”模式站点6个。
远程教育系统建成后,我们通过宽带互联网传输途径,依托电信平台,接收传输中央、省播出的教学节目,传输需要向农村发布的信息,实现全镇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此外,抓好城乡基层党组织电教播放点建设,向农村、社区党支部赠送电教片、党建读物、电视机和DVD机等电教设备,为农村和社区党支部党员教育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当前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当前,在思想认识、组织设置、制度建设和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扰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问题。
主要体现为“四个滞后”:
(一)思想认识仍然滞后。
一些基层党组织及其领导对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而是简单地认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就是一般性的帮扶工作,导致了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三性”。
一是应付性。
只是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蜻蜓点水式地走过场,当村党支部遇到困难,需要共同商量解决时,却从不过问。
有的单位甚至因为资金问题、领导不重视等原因,甚至有抵触情绪。
据统计情况看,11个结对帮扶的机关党组织只到村去过一次,走了后就没有了消息。
二是接济性。
机关党组织对统筹共建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只是随便拿一点钱、物给村党支部就了事。
不少机关党组织都只是给村党支部带些钱物来,或者是慰问困难的老党员、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没有解决村党支部的实际困难,达不到统筹共建的目的。
三是随意性。
机关党组织在制定村级发展规划时,没有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只是随便听听村班子个别人提出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便自不量力草草上马,也没有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结果留下“烂尾工程”。
(二)组织设置仍然滞后。
长期以来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按行政或地域关系设置,实行以具体单位为单元建立基层党组织,并以严格的行政隶属关系纳入各自的条块范围。
在城市党组织里,机关党组织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设置,而农村党组织主要是按照行政村来设置。
这种城乡二元分割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制约了城乡党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造成了城乡党组织互相分离、互不了解,在工作上往往出现就农村党建抓农村党建,就机关党建抓机关党建的现象,在人才培养、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上出现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三)制度建设仍然滞后。
由于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导致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不明确,使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加上一些党组织领导抓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不强,造成了“无人管事”的不良局面。
如2009年以来,我镇按照省委、州委和县委要求,在“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中为全镇32个行政村(社区)均安排了结对机关党组织,但到目前为止,只有28个机关党组织到村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仍有4个机关党组织从未与村党支部有过联系。
(四)活动形式仍然滞后。
在相当一部分的机关党组织在开展统筹共建活动中,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地送点资金,慰问几名困难党员、贫困学生。
活动内容空洞枯燥,方式简单陈旧,效果差强人意。
这与我们要求的要在“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中,开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城乡互助,积极帮助农村党支部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更好地服务农村群众,促进城乡党组织协调发展等,还有不小差距,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极不适应。
剖析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障碍。
一是现行体制障碍。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党的建设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尚未完全突破,尤其是在涉及单位利益关系时,工作难以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党的建设统筹发展。
二是思维定势障碍。
少数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在研究和谋划具体工作时,由于受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思维影响,思想不够解放,仍按行政单位管理体制开展工作,资源区域开放度不高,城乡资源整合利用难度大。
三是统筹手段障碍。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统筹手段和方法,实现城乡基层党建互融互促、整体提升,还存在一些困难。
运用网络互动手段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不够,信息技术在城乡党建联谊、党员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明显,城乡基层党建互联共建与解决城乡实际问题结合不紧,运用民主的、示范的方法开展工作尚还不够。
三、对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相关建议
我们要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在总结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着力在“组织共建、人才共育、党员共管、活动共联、资源共享、机制共筑”上做文章,全面协调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继续推进城乡统筹的组织覆盖体系建设,实现城乡组织共建。
在现有按属地、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根据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党员的意愿,按照产业相连、行业相近的原则,通过组织统建,分功能、分行业的“一统二分”方式,积极探索党的组织设置的新模式,推动基层党的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
一是设置产业行业链党组织。
按照“支部+协会”模式,积极探索在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行业建立党组织,进一步加大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和行业链上的力度。
二是探索建立城乡联合型党组织。
在机关事业单位与村(社区)、村与企业、村与村、村与社区等基层党组织之间探索建立城乡联合型党组织,推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优势互补、互促共进。
三是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
在巩固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新建的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进一步理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四是继续建好流动党员党组织。
在巩固好已有的1个流动党支部的基础上,继续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设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探索建立流动党员网上支部,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
(二)继续推进城乡统筹的干部人才工作体系建设,实现城乡人才互动互用。
统筹推进基层干部人才资源开发,建立健全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新机制,不断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干部人才队伍素质,增强干部人才队伍开放发展能力。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班子。
大力培养使用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基层干部。
打破区域、行业、身份界限,在村(社区)普遍推行“两推一选”或“公推直选”,注重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二是建立健全城乡干部人才互派学习锻炼制度。
结合“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从镇直机关为每个村(社区)明确1名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挂职或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每个村(社区)有1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联系指导工作。
实行人才交叉交流制度,让富有党建工作和城市、农村管理经验,能驾驭复杂局面、创业创新能力强的干部在城市和农村间交叉交流。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到村、农村外出人员回村任职、挂职,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农村发展。
分期分批选派优秀年轻村(社区)干部到镇直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赴外进行短期学习锻炼,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是加大基层干部人才培训和管理力度。
把村(社区)干部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计划。
镇党委定期对村(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要结合工作实际经常对基层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和党纪法纪教育。
鼓励基层干部参加脱产进修学习,支持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
(三)继续推进城乡统筹的党员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党员管理一体化。
针对新时期党员队伍变化的新特点,立足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主动创新,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一是建立城乡党员统筹培育机制。
探索城乡结对培养、委托培养、跟踪培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党员发展力度,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探索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工作,探索流出地、流入地两地选苗、两地培养、两地考察、两地公示、一地表决审批的方式和程序,大力发展农民工党员。
改革组织生活主题由党组织确定,党员按隶属关系参加组织生活的方式,积极打破城乡领域界限,组织机关党员下乡、农村党员进城过组织生活,促进城乡组织生活开放互动。
二是实行“党员亮明身份”制度。
采取在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农村党员到合作社报到和开展农村党员认岗承诺制活动、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点”等办法,引导亮明党员身份,提升党员的身份角色意识,开展党员为民服务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党组织在基层的显示度。
三是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
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建立党员信息库,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格局。
健全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搭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
(四)继续推进城乡统筹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设,实现党员作用充分发挥。
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创新,搭建党组织和党员向群众学习的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
完善乡镇、村两级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入户走访制度,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户、信访户、示范户活动,确保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每年对村(居)民家庭普遍进行一次走访。
创新群众意见办理反馈制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完善村级组织服务功能。
完善并利用好村(社区)党员活动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卫生服务室等,在村一级设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站、流动党员服务站、困难群体服务站、政策法规咨询站和社会事务代理站等,充分满足村级组织和党员群众办公会议、教育培训、文体娱乐、医疗卫生、农资商贸“五大功能”和教育、服务“两大体系”的要求。
三是进一步加强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逐步在行政村(社区)建立设施齐备、功能完善、运行有序、作用明显的服务中心,为社区党员和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医疗救助、维权保障、临时济困等各种便利服务,搭建起社区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
(五)继续推进城乡统筹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党建成果共享。
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帮助激励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是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定期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活动,发现典型,宣传典型。
对受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要优先提拔使用,优先推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定期组织他们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是建立党内互助帮扶资金。
探索在村(社区)设立党内互助帮扶基金,采取“直补”方式重点对因年老体弱、患病伤残、遭受严重灾害以及有其他特殊情况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进行关心帮助,对党员创业提供无息借贷。
三是完善党内走访慰问制度。
做到“三必访”,即:
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必访;
党员生病住院必访;
党员家庭遭遇天灾人祸必访。
要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走访慰问所联系的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
四是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
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广泛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需要帮扶的党员特别是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流动党员结成帮扶“对子”,落实帮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