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837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品质。

 在运用所学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根据这部分内容计算繁杂、容易出错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审题、计算、验算、错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做事严谨、条理有序、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中导入

师: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有哪些不同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

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的忙碌,小明家的房子终于装修好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出示情境图)

谈话:

你瞧!

这是小明的房间,装修的可真漂亮。

从小明和父母的谈话中,你都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追问:

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

预设1:

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预设2:

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贴(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这两个问题,试着在学习单上列出算式。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主要观察学生怎样列算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算法,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交流展示

第一个红点问题:

预设:

求买石膏线需要多少钱,要先求石膏线的长度(也就是它的周长)

(5+4)×2=18(米)

再求一共需要多少钱?

18×12=216(元)

追问:

谁有不同的方法?

第二个红点:

预设:

买木地板需要多少钱,要先求地面的面积

5×4=20(平方米)

再求:

一共需要多少钱?

20×85=1700(元)

追问:

为什么先求地面的面积?

2.梳理比较,加深理解

5米

4米

求买石膏线需要多少元?

求买木地板需要多钱?

 

周长:

(5+4)×2=18(米)面积:

5×4=20(平方米)

18×12=216(元)20×85=1700(元)

答:

买石膏线需要216元答:

买木地板需要1700元

谈话:

同学们,我们来梳理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

谈话:

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四.适时总结,区分概念

A、师: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除了所表示的意思不同也就是概念上的不同,还有其它不同吗?

B、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并把你们的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计算方法

计量单位

长方形

正方形

周长

一周的长度

(长+宽)×2

长×2+宽×2

边长×4

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

面积

面的大小

长×宽

边长×边长

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填表

学生汇报,课件展示

C、事例呈现:

老师准备了几个咱们身边的例子。

1、给照片加上相框,求的是?

再镶上玻璃,求的是什么那?

2、做一扇门需要多少木板,求的是?

3、给花坛装上篱笆,求的是?

追问:

生活中,你能像老师这样举几个例子吗?

五.动手操作

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分别摆出面积12平方厘米和周长10厘米的长方形。

进一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六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谈话:

你会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

1、

(1)要围多长的篱笆?

(2)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种2棵花,这块地一共能种多少棵花?

2、某植物园依山而建,它的长为400米,宽为200米。

(1)这个植物园的围墙长多少米?

(2)植物园占地多少平方米?

(指生板书)

七、达标检测

1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得打“×”。

(1)一个长方形长7分米,宽4分米,它的面积是22平方分米。

()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面积是25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3米,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周长是22米.()

(4)一个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它的周长是6厘米.()

2、巩固练习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米,宽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长是7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八、小结中提升

师: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在认知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东西所吸引的特性。

在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所用计量单位等的不同,但有部分学生学得不扎实,似是而非。

这节课是将以上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顾梳理——合作交流,分析比较——巩固提升,应用概念——回归情境,总结归纳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为核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源于生活实际,生活原型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空间观念的源泉和载体,而情境创设是否有效则取决于是否能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

从学生熟悉装修新房算费用的情境入手,及时排除部分学生认识上“石膏线”这一盲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石膏线的长度就是顶面的周长。

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梳理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回顾反思:

这两道题目,一道跟周长相关,一道面积相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什么情况下要求周长,什么情况下要求面积,能结合实例说一说吗?

让学生更加灵活的运用知识来解决稍复杂的与周长和面积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思考、交流、自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帮助进一步区分周长和面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经验还是散乱的,随意的,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周长和面积的不同进行抽象和概括,提升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认知。

于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设问: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同吗?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相同?

我们快来讨论讨论吧!

教师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组长记录,填写“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不同点记录表”。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借助课件进行归纳总结提炼:

意义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单位名称不同,也正是因为意义不同,计算方法和单位名称才不同。

同时向学生渗透“分析、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效果分析

 周长与面积是学生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面积”和“周长”两个概念的比较、掌握、应用,历来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初次综合应用时,往往分不清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求图形的“面积”。

学生获取知识的特点往往是第一印象能留下很深的烙印,为了避免给学生留下模糊的第一印象。

首先,我从概念入手,让学生彻底搞清楚在图形中“面积”“周长”指的是图形的那一部分,找一名学生指一指,其余的学生也伸出小手跟着指一指。

而后我用课件演示出来。

这样,学生能很清楚的看出“周长”和“面积”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其次,在教学中,借助给奖状做边框,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理解周长与面积的不同,求边框的长是求长方形的周长,求奖状的大小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接着用线绳围绕边框绕一圈,这条线绳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就像一条线,奖状的大小就是面积,面积就是一大片,然后总结儿歌:

周长像一条线,面积像一大片,线片时时要分清,周长是求有多长,面积是求有多大。

把周长、面积的区别,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便于学生区分、记忆。

然后让学生指指课本、桌面的周长,摸摸课本、桌面的面,亲身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接着举例子,如:

窗户的四边的边框是求长方形的周长,玻璃的大小是求长方形的面积。

给花坛四周围护栏是求周长,花坛的大小是求花坛的面积……这样通过直观演示,并通过身边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物,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掌握周长与面积的不同。

最后引导学生从“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上比较,在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方法和过程,明白“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不一样,单位名称也不一样。

虽然,这节课从两个概念意义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名称不同,对比、辨析。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仍旧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

如计算公式用错、单位名称写错等等。

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还需要不断地强化练习。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窗三的内容。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与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周长和面积的基础。

因此,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信息窗呈现的是爸爸、妈妈与孩子算装修费用的情境,借助问题“买石膏线和木地板至少各需要多少钱?

”引入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求出面积或周长,知道它们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单位名称方面的区别。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在认知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东西所吸引的特性。

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用计算公式来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够灵活。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感受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过程,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评测练习

1、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得打“×”。

(1)一个长方形长7分米,宽4分米,它的面积是22平方分米。

()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面积是25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3米,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周长是22米.()

(4)一个长方形长3厘米,宽2厘米,它的周长是6厘米.()

2、巩固练习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米,宽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长是7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课外实践我最棒

(1)一个正方形养鱼池,边长15米,占地面积是多少?

如果在鱼池的四周围上矮铁丝网,铁丝网长多少?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某植物园依山而建,它的长为200米,宽为100米。

(1)这个植物园的围墙长多少米?

(2)植物园占地多少平方米?

 

《面积和周长》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在初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