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编录范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7930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编录范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野外编录范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野外编录范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野外编录范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野外编录范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外编录范例Word文件下载.docx

《野外编录范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编录范例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野外编录范例Word文件下载.docx

易发生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失稳

散体状结构

断层破碎带强风化及全化带

碎屑状

构造和风化裂隙密集,结构面错综复杂,多充填粘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碎屑

完整性遭极大破坏,稳定性极差,接近松散体介质

注:

本表引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等级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质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1微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质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表5.1.5-2矿物的硬度等级

硬度等级

矿物名称

野外简易鉴别方法

1

滑石

用软铅笔划时留下条痕,用指甲容易刻划

2

石膏

用指甲可刻划

3

方解石

用黄铜线刻划可留下条痕,小刀很容易刻划

4

萤石

小刀可刻划

5

磷灰石

用削铅笔刀刻划时可留下明显划痕,不能刻划玻璃

6

正长石

小刀刻划可勉强留下看得见的划痕,能刻划玻璃

7

石英

用小刀不能刻划

8

黄玉

能割开玻璃,难于刻划石英

9

刚玉

能刻划石英

10

金刚石

我们的指甲和常用小刀、钢刀、玻璃比较硬度如下:

表5.1.4-2常见沉积岩特征

分类

岩石名称

物质成分

结构

颜色

其他特征

火山碎屑岩类

凝灰岩

熔岩或围岩的碎块,常含有矿物晶休,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碎屑结构

紫红、灰绿等色

火山碎屑物,小于2mm,外貌很像细砂岩、粉砂岩,但颜色不同

火山角砾岩

熔岩角砾

灰、黄、绿、红等色

一般2~100mm,为棱角状,无任何分选性,为凝灰质胶结,常与火山岩共生

火山集块岩

火山碎屑

灰、黄、绿、红等色,但多为浅色

碎屑一般大于100mm,砾石多为仿锤形,一般没有经过流水搬运。

胶结物多为火山灰及一些小碎屑

正常碎屑岩类

砾岩、角砾岩

岩屑,矿物碎屑

碎屑结构,呈浑圆状和棱角状

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

一半以上的碎屑大于2mm

石英砂岩

石英,少量的长石及燧石

砂状结构

白色

碎屑磨圆度较好,大部分为硅质胶结

长石砂岩

主要是长石(30%)和石英(30%~60%),还有细晶岩、花岗岩、页岩与粉砂岩屑等

灰白色,浅黄色,肉红色等

碎屑呈棱角状和圆棱状,中等分选度,胶结物常为钙质或氧化铁,有时为黏土质胶结,二氧化硅少

杂砂岩

基性喷出岩,凝灰质岩,千枚岩,砂页岩的等岩屑,呈棱角状的石英颗粒含量小于60%,长石30%~20%,含少量云母

暗色

胶结物主要是黏土物质,分选不好,碎屑的磨圆度差

粗砂岩

石英为主

颗粒直径2~0.5mm,颗粒均匀

细砂岩

颗粒直径0.25~0.05mm,颗粒均匀

粉砂岩

颗粒直径0..5~0.005mm,碎屑多为棱角状,胶结物多为胶体物质,常具有薄的水平层理,很少具有斜层理

黏土岩类

高岭石黏土

主要以高岭石(90%以上),其他还混入黄铁矿、菱铁矿、石英、长石等

泥质结构、鲕状结构

白色,浅灰色,浅黄色

致密状,性脆,有滑感,加水成可塑性

蒙脱石黏土(膨润土、膨土岩、斑脱岩、漂白土)

主要为蒙脱石

泥质结构

白色,浅黄色,浅绿色

化学成分不稳定,含较多的MgO、CaO,加酸气泡,有滑感,水侵后强烈膨胀

页岩

高岭土,石英,云母,绿泥石及其他云母矿物

泥质结构、粉砂泥质结构、砂泥质结构

有浅绿,淡灰,浅黑,浅黄,褐,浅红色

有土味,无光泽,呈致密状,具有沿层理面分裂成薄片或页片的性质。

加HCl强烈气泡的为钙质页岩;

坚硬致密的为硅质页岩;

呈黑色不污手的为黑页岩;

黑色能污手的为炭质页岩;

不污手用刀片刮之可成为连续的刨花状,用火烧之有煤油味的为油页岩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泥灰岩

黏土与石灰质的混合物,碳酸钙多在50%以上

隐晶质结构、微粒结构

白色,浅黄,浅褐,浅红,浅绿,黑,杂色

加稀盐酸起泡,反映后残留下有泥点,有黏土味,易网化

石灰岩

方解石为主

结晶粒状结构,碎屑结构,鲕状结构

白色,浅黄,浅灰色等

产状呈层状,遇到HCl起泡。

按成因与结构特点可分为生物灰岩、碎协灰岩、化学石灰岩等

白云岩

白云石为主

隐晶质结构,生物结构,碎屑结构

白色,黄色,浅褐色,灰色,浅绿色,黑色

遇冷盐酸不起泡或起泡微弱

硅藻土

由硅藻类及部分放射虫类的骨骼和海绵骨针组成

生物结构

白色,淡黄色

岩石质轻,多孔,胶结不紧,距粗糙感而无黏性和可塑性

燧石

由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组成

隐晶质结构

颜色多种

致密、坚硬,用钢铁敲击生火花,破裂后呈贝状断,有带状构造

硅华

蛋白石

灰白或带棕色,有时带珠状光泽

从温泉及间歇泉沉积出来的一种蛋白石沉积物,疏松。

形态多呈多也状,致密块状,钟乳状等

注:

本表引自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主编《铁路工地质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表5.1.4-3常见沉积岩特征

变质

类型

岩石

名称

结构与构造

堇青石,红柱石,硅线石,还有黑白云母,石英,钾长石,斜长石

细粒矿物,结构较致密,为花岗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块状结构

灰白,白色,黑色

不呈片状结构,具有贝状断口,外表和细粒玄武岩相似。

角岩的命名主要根据矿物成分,如以石英为主的,则称石英角岩

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

不纯者有橄榄石,蛇纹石,石榴石,辉石,角闪石,云母,绿帘石等

等粒变晶结构与块状构造

白色,灰色或其他颜色

常具带状或美丽而弯曲的条纹,加稀盐酸时起强烈的泡沸作用,小刀可刻画。

由接触热液变质及区域变质而成

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

其次还有云母、绿泥石、蓝晶石、电气石、绿帘石、磁铁矿、石墨等

白色,浅红色

致密坚硬,不能劈成薄片,现玻璃状或油脂状光泽,与沉积石英岩在结构上有区别

黏土矿物

黑色至暗灰色

根据变质程度的深浅,含有堇青石、石榴石、红柱石等变质矿物,致密,常见与泥质岩石与酸性岩浆岩的接触带

构造

角砾岩

各种矿物

压碎结构

由任一成分的岩石经动力破碎而成,并为细粒的粉砂质所胶结

岩石被压碎后,原始岩石的性质可根据矿物成分和岩石中未被破坏的结构特征加以判定,花岗岩被压碎,则称压碎花岗岩,辉长岩被压碎,刚称压碎辉长岩

碎裂结构

在压碎岩基础上进一步煎切变形,矿物遭到强烈破碎,沿裂隙间有少量碎粒\糜棱物质或次生的泥、硅、铁锰等物质充填

糜棱结构

是岩石强烈破碎作用的产物,一般在断裂两侧岩石彼此强烈研磨时开成,其中有时夹有原始岩石未被磨碎的部分

千糜

绢云母、绿泥石

千枚岩

颜色与原岩性质有关

重结晶显著,多组片理,矿物定向排列,石英重结晶,深变质带

玻璃质

由剧烈错动产生高温熔融后快速冷凝而成,呈脉状,多在剧烈错动带内分布

黏土,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

矿物颗粒甚细,结构致密,板状构造

多深灰或近似黑色

质致密而均匀,具光滑的板状形态是由页岩经低级变质的产物,敲击时声音清脆

绢云母,石英,长石,方解石等

矿物结晶较强,构造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为片状构造,鳞片变晶结构

绿色,深红色,灰色及黑色

外形似板岩,但较板岩脆,表面线丝绢光泽,易分解薄而平的石板,由页岩或隐晶质的酸性岩浆岩经低变质而成

角闪石,云母,绿泥石,滑石等

结晶较粗,片状构造,变晶结构

各种颜色

是一种具有片状构造的结晶岩,颗粒比千枚岩粗,极易碎裂成片状,属于中变质和地变质的产物,极少数属深变质的

主要由云母组成,还有石榴子石,十字石,兰晶石,石墨等

片状构造,鳞片变晶结构

灰色,黑色

极易沿片理方向剥开,是中变质作用的产物.片岩中如果含石英较多,则为石英片岩;

含角闪石多,则为角闪石片岩;

含滑石多,则为滑石片岩。

其中颜色视含矿物而定

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还有少量的堇青石,硅线石,石墨,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

结晶粗大,片麻状构造,带状构造,鳞片变晶结构

颜色不一,视矿物而定

矿物肉眼常可辩认,呈条带或岩球状分布,片麻岩的命名可根据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命名,如花岗片麻岩,主要存在于深变质带与中变质带中

续表5.1.4-3

角闪石,长石,有时还有石榴石,绿帘石,辉石及黑云母

片状构造,纤维变晶结构

绿,黑绿色

它是由各种辉长岩或闪长岩变质而成,有时还可由含镁的泥灰岩变质而成。

常呈不大的层状,夹于片麻岩及云母片岩为主的变质岩之间

角砾

混合

基体富含铁镁矿物,如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辉石岩。

岩脉为斜长花岗质、花岗岩、伟晶质、长英质

统称绩入混合岩,变质岩基体和花岗岩岩脉相混杂,岩脉物质占次要地位,岩脉物质常呈“胶结物”状态出现,外形与一般角砾岩相似,呈角砾状

眼球

一般基体含黑云、角闪石等,并具有良好片理的岩石

统称贯入混合岩,变质岩基体和花岗岩岩脉相混杂,岩脉物质占次要地位。

眼球一般为单独的长石晶体,有时则为长石的集合体或长石、石英的集合体

条带

基体为片理良好的片岩(特别是云母片岩)、片麻岩。

岩脉为花岗岩质

带状构造

基体为暗色,岩脉以粉红色或灰白色为主

岩脉基本平等片理分布,与暗色的基体常呈条带状互层

基体为各种长英质的变质岩与片麻岩

片麻状构造,变余结构

基体中的矿物成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仅部分暗色矿物仍显残留痕迹,有时还含有大小不等成透镜状团块的暗色矿物集合体,由黑云绩或角闪石组成

矿物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

片麻状构造,带状构造,斑点构造,变余结构

有些部分具有暗色矿物较集中的矿物斑点、条带或团块,呈不均匀的分布。

混合花岗岩与岩浆岩形成的花岗岩的区别:

1.混合花岗岩与周围的岩石呈逐渐过渡关系,无侵入接触的直接界线;

2.混合花岗岩无完固定产状形态,只能确定在那一地段以它为主,界线以它为主,界线很难圈定;

3.岩石中的基体片麻状构造与周围基他变质岩的片理产状相一致;

4.岩性较不均匀,有些地方全为花岗质而无暗色矿物,有些地方则暗色矿物和斜长石较多,有时还含有交代斑晶及伟晶质团块;

5.没有侵入体的一般特征(岩相分带,接触变质,派生脉岩)

钠长石

等粒变晶结构

白色,灰白色

花岗岩类岩石遭受后期热液的作用,发生交代蚀变,花岗岩中钾长石为钠长石所交代

蛇纹石为主,其次为水镁石,棱镁矿,滑石等到

斑状变晶结构,呈致密块状

白色,浅灰色,浅黄,浅红,绿色,黑色

常被许多滑石、棱镁矿、石板的矿物所切穿,有时会形成纤维状的蛇纹石、石棉的等。

为超基性岩浆岩,经自变质作用而生成

石英、白云母为主,含黄玉、电气石、萤石、绿柱石、金红石等

外表灰黄、灰绿或粉红色

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边缘,接触带或矿脉两侧,有时疏松多孔

石榴子石、辉石或绿帘石、符山石等

块状或斑杂状

表面常为暗绿、暗棕色

晶形完整,粗大,常疏松多孔,有时为细粒或致密状,比重较大,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岩类岩石或中基性火山岩接触变质而成

砂土湿度现场描述和鉴定

湿度

干燥

稍湿

很湿

饱和

描述和

鉴定特征

颗粒松散,即使有部分胶结,稍加碰撞或加压也即散开,手握没有湿、凉感。

呈松散状,用手握时感到湿、凉、放在纸上不会浸湿,加水时吸收很快。

可以勉强握成团,放在手上有湿感、有水印,放在纸上浸湿很快,加水时吸收很慢。

钻头上有水,放在手掌上自由渗出,放在纸上很快湿透。

表7.1.4.4-2粉土湿度现场描述和鉴定

湿

土扰动后不能握成团,打压土散开,并有尘土飞扬

土扰动后不易握成团,一摇即散

土扰动后能握成团,摇动时土表面稍出水,手中有湿印,用手捏水即吸回

用手摇动时有水流出,土体埸流成扁圆形

表7.1.5.2-(5)碎石土密实度据地质分析和工程实施分级

密实度

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

可挖性

可钻性

松散

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

锹可以挖掘,井壁易坍塌,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立即塌落

钻进较易,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塌

中密

骨架颗粒质量等于总质量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

锹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

钻进较困难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

密实

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

锹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井壁较稳定

钻进困难钻杆、吊锤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

前苏《沉积岩研究法》碎屑颗粒粒组划分

粒组名称

颗粒大小(mm)

岩石类别

岩块

>1000

岩块

巨砾

1000~500

粗屑岩

500~250

250~100

砾石

100~50

50~25

25~10

石子粒

10~5

5~2

小(粗砂粒)

2~1

砂粒

1~0.5

砂质岩

0.5~0.25

0.25~0.1

粉砂粒

0.1~0.05

粉砂质岩

0.05~0.025

0.025~0.01

泥粒

<0.01

粘土岩(泥岩)

指甲硬度2~2.5度,小刀5~5.5度,钢刀6~7度,玻璃5.5~6度

薄层的特征进行描述,描述各层土的厚度和层理,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

厚度比为1/10~1/3时“夹层”;

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GB50021-2001土粒组划分

粒径范围(mm)

漂石(块石)粒组

>200

卵石(碎石)粒组

20~200

圆砾(角砾)粒组

2~20

砂粒粒组

0.075~2

粉粒粒组

0.005~0.075

粘粒粒组

<0.005

本表据GB50021-2001整理而成

表6.3.1-2GB50021-2001土分类系统

土分类系体

碎石土

砂土

粘性土

特殊土

漂石(块石)

卵石(碎石)

圆砾(角砾)

砾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湿陷性土

红粘土

软土

混合土

填土

多年冻土

膨胀岩土

盐渍岩石

风化岩和残积土

污染土

划分标准

粒径大于2mm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IP等于或小于10的土

10<IP≤17

IP>17

各自特有的特性指标,详见后相关部分

①IP系根据76g圆锥仪沉入土10mm液限标准计算的塑性指数

②本表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整理归纳而成。

6.3.2GB50021-2001碎石土的分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重量50%的土,应定为碎石土,并按颗粒的形状和颗粒级配分为三级六种,见表6.3.2-1。

表6.3.2-1GB50021-2001碎石土分类

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颗粒级配

漂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块石

棱角形为主

卵石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碎石

圆砾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

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最先符合者确定。

在野外根据可钻性、可挖性及对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的观察,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按表6.3.2-2分为三级。

表6.3.2-2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

可挖性

可钻性

锹可以挖掘,井壁易坍塌,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立即塌落

钻进较易,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塌

锹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

钻进较困难,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

锹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井壁较稳定

钻进困难,钻杆、吊锤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

①密实度应按表列各项特征综合确定②本表引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另外碎石土的密实度还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击数据按表6.3.2-3、表6.3.2-4确定(注意表中的N63.5和N120应按该规范附录B修正)。

表6.3.2-3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N63.5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

N63.5≤5

松散

10<N63.5≤20

中密

5<N63.5≤10

稍密

N63.5>20

密实

①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

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或用野外观察鉴别

②本表引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表6.3.2-4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分类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N63.5

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

N120≤3

11<N120≤14

3<N120≤6

N120>14

6<N120≤11

本表引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6.3.3GB50021-2001砂土分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75mm的颗粒超过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颗粒级配分为五种,见表6.3.3-1。

表6.3.3-1GB50021-2001砂土的分类

砾砂

颗粒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30%

粗砂

颗粒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中砂

颗粒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细砂

颗粒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

粉砂

颗粒大于0.075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的最先符合者确定

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并应符合表6.3.3-2的规定。

表6.3.3-2砂土密实度分类

标准贯入锤击数N

N<5

10<N≤15

15<N≤30

N>30

6.3.4粉土定义和密度湿度分类

粉土是介于砂土和粘性土之间的一种土,较粗的接近砂土,较细的接近粘性土。

GB50021-2001把粉土定义为;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大于10的土。

粉土的密度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

其湿度根据含水量w(%)划分为稍湿、湿、很湿。

密度和湿度划分应符合表6.3.4-1和表6.3.4-2的规定。

表6.3.4-1

粉土密实度分类

孔隙比e

密实度

e<0.75

0.75≤e≤0.90

e>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