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运动活动的动机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六章 运动活动的动机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运动活动的动机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是。
26.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可使他们对与运动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
27.通过游戏、竞赛或其他相关活动安排,使学生认识到设置目标、采用实现目标的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历的。
28.通过对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心理定向”、“成功标准”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
29.对学生多强调其运动学习和锻炼前后的比较,可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变“常模参照”为。
30.体育教师通过强调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是竞争获胜、合作学习,还是个人提高)、反馈(如,是赞许获胜者、互动者,还是进步者)、制定成功标准(如,是战胜对手、小组成功,还是超越自我)等可以在教学中制造出竞争、和的课堂教学气氛。
31.一般来说,竞争可分为个体间、团体间和三种形式。
32.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利用师生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
33.大多数的合作学习都是按小组形式进行的。
每个小组4-6人,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组成。
34.将学生的测验成绩得分与他们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算分数,这种计分方法叫做。
35.许多合作学习的方法都将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
36.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某个学生”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
37.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在成绩单上给某个同学画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
38.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根据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表现给予分数”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
39.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以排名次的方法给学生打分”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
40.学生对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是。
41.凯恩经过研究,提出体育活动具有六种价值,即健康和健身、社会交往、感官刺激、美感体验、和。
42.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体育态度的;
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榜样的一致是体育态度的。
43.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体育态度的学习。
44.学生通过模仿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所展示的榜样来形成自己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是体育态度的学习。
45.学生将各种榜样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综合成全新的态度体系表现出来,是体育态度的学习。
46.学生为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而从表面上接受社会、学校的规定、要求,听从体育教师的说教,在体育行为表现上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
47.学生逐渐自愿地接受他人的体育观点和群体规范,使自己的体育态度与社会、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要求逐步接近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
48.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他人的体育观点、信念,并把这些新的观点、信念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彻底转变了自己体育态度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
A.运动动机B.体育习惯C.运动兴趣D.体育态度
2.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的作用。
A.驱动B.引诱C.阻碍D.定向
3.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采取学生行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发动B.选择C.强化D.维持
4.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
5.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努力程度、注意力水平、克服困难的决心大小等有所不同。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导致的。
6.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造成的。
7.为了获得刺激、产生眩晕、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
8.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9.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
10.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
11.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特征的动机,是。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
12.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结果的动机,
是。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动机的功能?
A.行为发动B.行为操作C.行为维持D.行为强化
2.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动机的功能?
A.行为发动B.行为操作C.行为维持D.行为表象
3.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为依据做出分类的?
A.直接动机B.生物性动机C.间接动机D.社会性动机
4.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内在需要和外界诱因为依据做出分类的?
A.内部动机B.直接动机C.外部动机D.间接动机
5.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心理动因的指向为依据做出分类的?
6.哪些心理学家与动机本能论的提出有关?
A.詹姆士B.麦独孤C.班杜拉D.弗洛伊德
7.依据斯金纳的观点,强化可以在什么时间给予?
A.固定的时间间隔B.固定的行为反应次数之后
C.无固定的时间间隔D.无固定的行为反应次数中
8.哪些心理学家与动机人本论的提出有关?
A.马斯洛B.班杜拉C.弗洛伊德D.罗杰斯
9.影响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和生理状态
10.哪些心理学家与动机的认知评价理论的提出有关?
A.麦独孤B.瑞安C.德西D.詹姆士
11.以下哪些因素包含在麦克莱兰德和阿特金森提出的需要-成就理论中?
A.争胜动机B.避负动机C.成功可能性D.成功的刺激价值
12.从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奖励对象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课堂的目标结构类型有哪几个?
A.个性化B.个体化C.合作D.竞争
13.合作学习是按照什么原则组成学习小组的?
A.组内同质B.组内异质C.组间同质D.组间异质
14.体育教学中反馈的形式有哪几类?
A.象征性评价B.表扬性评价C.客观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
15.体育态度是由哪几个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A.认知B.情感C.意志D.行为意向
16.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包括哪几种类型?
A.直接模仿B.间接模仿C.象征性模仿D.创造性模仿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请用连线将不同的动机理论与其代表人物联结起来。
动机的本能论马斯洛和罗杰斯
动机的行为论德西和瑞安
动机的人本论斯金纳
动机的社会学习理论詹姆斯和麦独孤
动机的认知评价理论班杜拉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
写在题后括号内)
1、运动动机是由运动环境诱因引起的。
2、体育教师可从学生在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行为表现上观察和推测出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
3、体育教学应注重互帮互助、人际交往、才能展示、合作与竞争等内容的安排,以满足学生的生物性需要。
4、行为强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初学某个运动技能或刚刚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表现出正确行为后,立即给予表扬、肯定强化,效果较佳。
5、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适用于一般的任务情境。
6、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时应注意,不恰当的外部动因会削弱学生运动参与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为了自身的乐趣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转变为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和避免惩罚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
7、就运动学习和锻炼动机而言,从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的倾向都能促进学生努力参与体育活动,并对学生心理和运动活动效果产生同样的影响。
8、在小组合作活动基础之上展开的中等程度的竞争活动,即适量和适度的小组合作与竞争方法的结合,才会发挥个体与小组间的广泛互动作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简答题
1、简述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
2、简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3、简述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4、简述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
5、如何保证竞争对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产生积极作用?
6、合作学习有哪些特征?
7、体育教学中的反馈形式有哪些?
8、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批评?
9、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生的观察和模仿学习受到哪些强化的作用与影响?
七、论述题
1、试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试论体育态度转变的阶段与条件
答案:
一、填空题
1.运动动机
2.强化维持
3.生物性动机
4.社会性动机
5.生物性动机
6.社会性动机
7.内部动机
8.外部动机
9.内部动机
10.外部动机
11.直接动机
12.间接动机
13.直接动机
14.间接动机
15.本能
16.动机
17.缺失性需要(基本需要)成长性需要(心理需要)
18.间接经验
19.自我效能
20.中介因素
21.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22.好奇心
23.控制信息
24.动机的培养动机的激发
25.成就动机
26.意识化
27.体验化
28、概念化
29.自我参照
30.合作个体化
31.自我竞争
32.合作性学习
33.组间同质
34.提高分计分制
35.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36.社会性评价
37.象征性评价
38.客观性评价
39.标准性评价
40.体育态度
41.情绪宣泄磨炼意志
42.观察学习模仿
43.直接模仿
44.象征性模仿
45.创造性模仿
46.服从阶段
47.认同阶段
48.内化阶段
二、单项选择
1.A.2.D.3.A.4.B.5.C.6.D.7.C.8.D9.A.10.B11.C.12.D
三、多项选择
1.A.C.D2.B.D3.B.D4.A.C5.B.D6.A.B.D7.A.B.C.D8.A.D9.A.B.C.D10.B.C11.A.B.C.D12.B.C.D13.B.C14.A.C.D15.A.B.D16.A.C.D
四、匹配题
五、判断题
1.×
2.√3.×
4.√5.×
6.√7.×
8.√
答:
运动动机对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是复杂的。
正确的动机及适宜强度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而过弱或过强的动机对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的影响是消极的。
不适宜的动机可通过认知、情绪、自我控制等机制对运动行为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学生注意涣散或狭窄、情绪低沉或亢奋、技能学习缓慢或动作完成失误,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效果之间还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运动动机对体育活动结果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效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动机。
一般而言,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
因为由内在需要所引发的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满足,如运动乐趣的获得、竞争的参与、运动效能感的提高等,无需外力的作用。
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又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力。
而外部动机对学生体育参与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短。
“外附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
但外部动机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运动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活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直接动机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本身相联系,动机内容相对具体,行为的直接动力作用较大,不失为推动学生运动活动的有效力量。
但当体育活动内容具有一定难度,需花较大、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学会和掌握时,或学生对某一练习方法、形式产生单调感、枯燥感时,直接动机作用的局限性就将表现出来,其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也就减小。
而间接动机虽然相对遥远,与当前体育活动的直接联系较少,但它与长时间活动后产生的最终结果和社会意义相联系,其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能使学生更自觉地、持久地进行体育活动。
因此,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作用。
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可通过教育得到提高。
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使他们对与运动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
通过游戏、竞赛或其他相关活动安排,使学生认识到设置目标、采用实现目标的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历的“体验化”;
通过对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心理定向”、“成功标准”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概念化”;
通过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即多强调学生自己运动学习和锻炼前、后的比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最后,可让学生将学到的成功标准和行为策略应用到某一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内容之中,自己选择活动目标、策略和评价标准,对动机水平、行为表现和情感反应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
为保证竞争对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产生积极作用,避免不良后果,应注意:
(1)竞争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2)在三种竞争形式中,应以团体间竞争为主。
(3)进行个体间竞争时,应当按照能力分为高、中、低三组,以使每个学生均有同等获胜的机会,即使失败。
(4)竞争活动要适量。
(5)在组织竞争活动中,注意提醒学生以发挥和展示出自己的能力为主;
提倡相互鼓励、团结互助;
鼓励胜不骄、败不馁。
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形式有许多,其共同的特征有:
(1)小组目标、计分与奖励。
(2)个人责任。
(3)成功机会均等。
(4)组间竞争。
(5)交往技能。
(6)注重个人需要。
体育教学中反馈的形式有:
(1)社会性评价:
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某个学生;
(2)象征性评价:
教师在成绩单上给某个同学画了个小红旗;
(3)客观性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表现给予的分数;
(4)标准性评价:
教师以排名次的方法给学生打分。
表扬和批评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为目的
(1)在多鼓励、严要求和适当、适度批评时,要力争做到表扬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强化每一个努力。
(2)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能力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
(3)要“对事不对人”,尤其要将表扬和批评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努力上,放在行为表现上,放在是否有所提高上。
(4)要树立学生的评价标准,使他们逐步地做到自我表扬和批评。
(5)要了解学生对教师表扬、批评的理解与评估。
(6)要公开表扬,私下批评,理智、慎重地使用惩罚。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生的观察和模仿学习还受到强化的作用与影响。
强化为学生对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认知提供了反馈信息,其种类包括:
(1)外部直接强化,如实物、表扬和其他形式的对合乎要求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奖励。
(2)替代性强化,即学生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强化而使自己受到鼓励,进而使相应态度和行为出现频率增加的趋势。
(3)自我强化,学生因为实现了自己设置的体育活动目标而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给予的积极肯定。
1、试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运动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而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动机。
在学生运动动机培养和激发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增加运动活动的趣味性;
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
增强学生的自主要求;
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2)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4)及时反馈,积极评价。
(5)端正对运动活动的态度。
2、试论体育态度转变的阶段与条件。
根据凯尔曼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过程应包括:
(1)服从阶段
服从阶段是指学生为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而从表面上接受社会、学校的规定、要求,听从体育教师的说教,在体育行为表现上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过程。
服从阶段的特点是学生的行为较大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外因消失,服从行为就会停止。
(2)认同阶段
认同阶段是指学生逐渐自愿地接受他人的体育观点和群体规范,使自己的体育态度与社会、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要求逐步接近的过程。
认同阶段中,学生的体育行为不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认同能否顺利实现有赖于个体对体育活动情感上的接近和体育活动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3)内化阶段
内化阶段是指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他人的体育观点、信念,并把这些新的观点、信念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彻底转变了自己体育态度的过程。
它也是学生对体育活动行为价值认识提高,体育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成分协调一致的过程。
影响学生体育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班集体和同伴小团体等学生自身之外的因素,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心理认知等学生自身的因素。
体育态度转变所依赖的主要条件是:
(1)劝说与劝说者的态度。
学生将正确的体育观点和信念内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是体育态度转变的最终目的,因而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劝说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明确的观点,提供大量形象、生动、具体的事实论据,说理论证,以理服人,同时还要加强情感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