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67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67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67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其实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
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
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
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
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
“义归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
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2.1.对“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文学作品前应反复的思索,文字上要讲求遣词造句,大胆追求形式的华美
B.文学作品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大胆的想象,甚至虚构;
大胆追求形式的华美
C.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大胆的想象,甚至虚构,在形式上应讲求文采
D.写文学作品前应反复的思索,在形式上应讲求文采
2.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直至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才正式进入了对文学本身进行反思的阶段
B.在理论上使文学从历史中独立出来,是梁代萧统对我国古典文学理论所做的一大贡献
C.我国古典文学理论相对于我国古典文学创作而言,实在算得上是“姗姗来迟”了
D.“直到……才……”真实的写出了作者对古典理论的这一突破性进展盼望已久的心情
2.3.对“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的作品注重用事实说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B.唐及其后来的文学作品追求虚构与文采,为后世绮靡之风开了先河
C.有唐以来,传奇小说创作讲求想象虚构与追求文采,标明了小说创作活动的真正独立与自觉
D.唐文学在语言形式上有别于从前的文学创作,从而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形成了新的高峰
2.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唐代开始,小说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B.传统的志怪志人小说完全被唐代传奇小说取代
C.小说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标志是虚构、想象、讲求文采
D.萧统把文学定义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出发点是区分文学和历史
2.5.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成为文学创作是由时代文化和文人思想所决定的
B.梁代萧统是我国第一个给小说作出明确定义的人
C.《长恨歌传》和《李娃传》这两部作品不属于文学作品
D.唐代传奇小说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着历史的内容
新出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经办银行。
刚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中国银行在这次竞争中独家中标。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这一消息。
发布会上,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介绍,招标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是中央部属100多所院校,分南片、北片两次招标。
报名的银行特别踊跃,参与的银行有若干家。
张保庆副部长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都证实,中国银行在这次竞争中胜出。
第二个层次是省属院校,在省一级再进行招标,各家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都可以参加。
以往,由于大学生毕业以后分散在各地,还款能力有不确定性,不确定的就业情况也影响还款能力。
种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性。
使得4家承担国家助学贷款任务的国有商业银行颇感头疼。
在新实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风险依然存在。
但是银行多了两个共同承担责任的伙伴:
财政和高校,他们将各自承担50%的风险补偿基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解释,部属院校是中央财政承担50%,地方院校是地方财政承担50%,高校承担的部分是按照学校的风险率来确定的,与该校毕业学生的还款情况挂钩。
由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各要出50%。
他们也会对学校助学贷款的风险率格外关心,把加强社会信用教育放在首位,而且要帮助银行减低风险,这样也会减少自己的补偿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加大了财政的责任和学校的责任。
“政府和高校拿出资金来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目的是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际上是给商业银行的一种补贴。
”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说。
他提出,确定贷款时,教育部、财政部还承诺要推动中标银行和高校之间的全面金融合作。
这就不只是对学生的贷款,高校也是银行的大客户,除了学生贷款的需求之外,它还有很多的资金需要找出路,还有很多的存款可以存到银行,银行会计算整体的利益和高校的关系来投这个标。
“大家不能光说风险有多大,风险和利益是一致的。
”
3.1.下列与这段话意思相符的是()。
A.第二个层次的招标工作业已启动
B.省属院校的贷款工作已通过招标得以落实
C.第二个层次的招标工作将分南片;
北片两次招标
D.在第一层次的招标中胜出的中国银行实行了股份制
3.2.关于新实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大学生毕业后分散各地造成的还款延迟问题
B.政府和高校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帮助银行降低风险
C.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承担50%的风险补偿基金
D.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措施,督促毕业大学生按时还贷
3.3.按照新政策,如果某地方院校毕业生还款情况良好,会出现的情况是()。
A.该院校无需再支付风险补偿基金
B.所在地方财政无需为之支付风险补偿基金
C.中央财政可因而减少风险补偿基金的总支出
D.所在地方财政可因而减少风险补偿基金的总支出
3.4.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
A.密切银行和学校的关系
B.降低经办贷款银行的风险
C.促进银行和学校的全面合作
D.促进大学生社会信用教育工作的加强
3.5.在促使中国银行积极投标经办助学贷款的诸多因素中,下列因素中可能最不重要的是()。
A.刚刚完成的股份制改造
B.政府和高校与之分担风险
C.希望成为高校投资的首选银行
D.期望借此增强吸收高校存款的竞争力
4.1.[a]处恰当的措辞是()。
A.积累
B.积淀
C.沉积
D.沉淀
4.2.不适合在{}处引用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C.君子慎其独
D.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
4.3.[b]处恰当的措辞是()。
A.无可厚非
B.不容置喙
C.不可否认
D.毋庸讳言
4.4.在[c]、[d]、[e]处恰当的措辞是()。
A.等级观念教条习气思维方式
B.教条习气等级观念思维方式
C.思维方式等级观念教条习气
D.等级观念思维方式教条习气
4.5.[f]处恰当的词语是()。
A.文过饰非
B.讳疾忌医
C.掩耳盗铃
D.巧立名目
在历法王国里,谁也没有我伟大,我就是历法之魁,通行全世界的公历。
我的全名叫格里高利历,人们却喜欢叫我的小名:
阳历,因为我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制定的。
我的父亲是儒略历,他也不愧为一代天骄。
公元前古罗马人的历法一年有365天,可每两年就需增加22或23天,因此日期常常变换,老百姓经常弄不清日期。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决定让我父亲掌管历法。
父亲行使的权力主要有:
一年分为12个月,单月31天,双月30天,唯有2月是29天。
因为在罗马,2月是行刑期,人们认为2月是个不吉祥之月,不能过得太长,所以从2月中减去一天,这样也符合当时测得地球公转1周的时间。
父亲上任不久,儒略·
恺撒死了,他的侄子奥古斯都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他征服埃及和结束国内战争是在8月,为了炫耀自己,奥古斯都给父亲动了个小手术:
用自己的名字“August”作为8月的名称。
他还嫌8月是小月,就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
又打乱8月后面大小月的顺序,因而,大月变小月,小月变大月。
他的手术很成功,一直到现在还是1、3、5、7、8、10、12为大月,2、4、6、9、11为小月。
父亲掌管历法一千多年,虽然工作认真、负责,但是由于过于年迈迂腐,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到1582年,所显示的日期和实际的日期已经相差了10天。
这样,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提出,让我接父亲的班。
我上班后立即决定把这年的10月5日改为10月15日,纠正了父亲的误差。
为了使自己更完善,我还规定每400年中取消3个闰日。
这样平均年长为365.2425日,比太阳年的实际长度365.24219日仅差26秒,从此,我就登上了历法至尊的宝座。
我的优点很多,一上任就被当时的天主教国家,如罗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重用。
中国一直到1912年才把我引进。
5.1.这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世界历法的发展过程
B.公历和公历的来历
C.什么是儒略历和公历、奥古斯都改订后的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
D.公历的优点
5.2.下列关于历法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略历一年分12个月,单月31天,双月30天,2月29天
B.奥古斯都改订后的儒略历规定1、3、5、7、8、10、12月为大月,2、4、6、9、11为小月,2月28天
C.公历在奥古斯都改订后的儒略历的基础上加10天
D.公历在奥古斯都改订后的儒略历的基础上规定每400年中取消三个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
5.3.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准确的是()。
A.用拟人手法,以自述形式介绍有关历法知识,生动亲切,构思奇特
B.按罗马历法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条理清楚
C.使用大量确凿的数据,保证了说明的准确性、科学性
D.拟人说明与非拟人说明相结合是本文的特点
1.1.答案:
D
解析:
1.2.答案:
A
1.3.答案:
1.4.答案:
B
1.5.答案:
C
2.1.答案:
此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题目问的是对萧统编的《文选》中对文学的定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正确理解,这句话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写文学作品前应反复的思索,在形式上应讲求文采”,D选项正确。
A、B选项错在并非强调要大胆追求形式的华美,而C选项“>
事出于沉思”主要强调要富有想象力和反复的思索,并非以事实为基础,错误。
>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划线的句子是第一句,“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结合下文,可知到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学才正式进入了对文学本身进行反思的阶段,在理论上使文学从历史中独立出来,这一理论相对于之前出现的创作,确实算是很迟了。
ABC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
只有D选项,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古典理论的这一突破性进展盼望已久的心情”在文中体现不出来,作者只是对文学现象的客观陈述,并没有带有主观色彩。
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此题考查词句理解。
文中提到“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因此对题干中的话理解正确的应该是有关小说的创作,所以C选项正确。
其它三项都未提及小说创作方面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说明小说是从唐代开始,故A正确。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可知小说创作的主要标志,故C正确。
萧统提出文学的定义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从而区分了文学与历史,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
从最后一句话“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可知,传奇小说并未完全被取代,B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由“我国的小说脱离……应运而生”可知>
小说成为文学创作是由时代文化和文人思想所决定的,A选项正确。
B选项中,梁代萧统是我国第一个给小说作出明确定义的人,文中只是说萧统给文学的定义,并且那时的文学还不包括小说,因此B错误。
《长恨歌传》和《李娃传》这两部作品都是传奇小说,“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正好符合文学的定义,因此属于文学创作,C选项错误。
唐代传奇小说“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D选项“唐代传奇小说虽脱离历史领域,但仍记载着历史的内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前两段中“刚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中国银行在这次竞争中独家中标”以及“第一个层次是……中国银行在此次竞争中胜出”可知D选项正确。
文章没有提到第二个层次的招标工作业已启动,故A选项错误。
文章指出第二层次是省省属院校的贷款工作,文段没有提到是否已经启动,更不能推出已通过招标得以落实,故B选项错误,文章第二段提到“第一个层次是中央部属100多所院校,分南片、北片两次招标”,而C选项说的是第二个层次的招标工作将分南片、北片两次招标,与文段不符,故排除。
3.2.答案:
由文章第四段“大学生毕业后分散各地,还款能力的不确定性”可知还款迟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故A选项错误;
由文章第五段“把加强社会信用教育放在首位,而且要帮助银行减低风险”可知B选项正确;
由文章第五段中的“风险补偿基金应该是财政和高校各一半”可知C选项错误;
D选项文章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3.答案:
根据文章第五段中吴晓灵的解释“……高校承担的部分是按照学校的风险率来确定的,与该校毕业学生的还款情况挂钩……这样也会减少自己的补偿金”可知地方院校依托的地方财政可减少风险补偿基金的支出,故D选项正确,而A、B、C三项与文章解释不符,故排除。
故正确选项为D。
3.4.答案:
此题为细节判断。
根据文章第四段和第五段可知,新实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降低经办贷款银行的风险,故B选项正确。
A、C、D四项与文段出发点不符,故排除。
3.5.答案:
根据文章第二段可知,希望成为高校投资的首选银行是促使中国银行积极投标经办助学贷款的重要因素,C项说法正确;
根据文章第五段中“财政和高校各自承担50%的风险补偿基金”“可以帮助银行减低风险”可知政府和高校与之分担风险是促使中国银行积极投标经办助学贷款的重要因素,即B项正确;
根据文章第六段“高校也是银行的大客户……银行会计算整体的利益和高校的关系来投这个标”可知中国银行期望借此增强吸收高校存款的竞争力,即D项正确。
只有A选项与中国银行积极投标关系不大,不是重要因素。
故正确选项为A。
4.1.答案:
4.2.答案:
4.3.答案:
4.4.答案:
4.5.答案:
5.1.答案: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阅读可知,文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通过第1段可知“我”指的是公历,第2、3段介绍的公历的“父亲”即儒略历,接下来指出因为儒略历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公历登上“历法至尊的宝座”,被很多国家采用。
综上可知,文章主要介绍的是公历和公历的来历,即B项正确。
A项错误,“世界历法”范围太广,文章所讲的公历只是世界历法中的一种;
C项中奥古斯都改订后的儒略历和格里高利历只是文章细节,并非文章主要说明的内容;
D项表述片面,文章只是在最后一段提到公历有很多优点,不能作为文章主旨。
5.2.答案: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说法错误,文章第4段说的是“把这年的10月5日改为10月15日”,而不是“加10天”。
由第2段中“父亲行使的权力主要有:
一年分为12个月,单月31天,双月30天,唯有2月是29天”可知A项正确;
B项正确,由第3段最后三句话可以推断得出;
根据第4段中“为了使自己更完善,我还规定每400年中取消3个闰日。
这样平均年长为365.2425日”可知D项正确。
5.3.答案:
阅读可知,文章采用拟人手法,将“公历”比作一个人,通过介绍自己的父亲引出自己的由来,其间引用了大量确凿的数据来保证论述的科学性。
由此可知,A、B、C三项说法均正确无误。
D项说法错误,文章通篇运用的都是拟人手法,并没有非拟人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