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5792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一信息给予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B、过滤分离出碳酸氢钠后,溶质是NH4Cl和NaCl;

C、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碳酸氢钠较碳酸钠不稳定,易分解。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化钠中无碳、氢元素,而碳酸氢钠中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故本选项错误;

B、析出的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是NaHCO3、NH4Cl和NaCl,故本选项正确;

C、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故本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本选项错误;

B.

4.(济宁)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得到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关系(见图)。

请根据图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

Al>Mg>Fe>Zn

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Al>Zn>Fe

C.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

D.Al、Mg、Fe、Zn四种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比:

【分析】通过坐标分析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少,以及最终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分析C和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对四种金属排序并分析与酸反应的速率。

【解答】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Al>Zn>Fe,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因此反应速率为:

Mg>Al>Zn>Fe,不能根据坐标判断,故选项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g>Al>Zn>Fe,但不能根据图象信息判断,故选项错误;

C、根据坐标可知若都是0.9g的Al、Mg、Fe、Zn四种金属,分别跟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Al>Mg>Fe>Zn,故选项正确;

D、观察坐标,最终不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

5.(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

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

【解答】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烧蚀层可以起到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

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

D.

6.(广州)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分析】根据各种燃料的主要成分及燃烧产物来分析。

【解答】A、煤主要含有C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

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产物属于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放热供人类烧火做饭取暖等;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A.

7.(佛山)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

2

e+3

l2

e

l3,反应前后,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4P+5O2

2P2O5B.FeCl3+3NaOH=Fe(OH)3↓+3NaCl

C.Zn+H2SO4=ZnSO4+H2↑D.2H2O

2H2↑+O2↑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来确定。

反应中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据此解答。

【解答】A、P和O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Fe、Cl、Na、O和H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Zn和H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O和H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8.(泸州)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元素

Na

Mg

Si

P

C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

3

4

5

6

7

原子半径(10﹣10m)

1.86

1.60

1.43

1.10

1.02

0.994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1

+2

+4

﹣4

+5

﹣3

+7

﹣1

A.⑤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

B.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元素①的原子序数是13,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

【分析】根据表格中各项的变化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依次为Na、Mg、Al、Si、P、S、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最高正价从+1到+7,最低负价从﹣4到﹣1,解答下列各题。

【解答】A、化合价从+1至+7依次增大,从Si开始有变价,负价逐渐减小,故④为+3,⑤为+6和﹣2,故A正确;

B、由表中信息可知:

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③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故B正确;

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C正确;

D、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依次为Na、Mg、Al、Si、P、S、Cl,所以①是Al;

②是S,①和②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S3,故D错误;

9.(广安)常温下,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由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化酸,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氯化氢和一种单质气体。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只写2点)  ;

(2)写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3)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分析】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

(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书写出方程式即可;

(4)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1)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

(2)HClO中H为+1价,O为﹣2价,Cl为+1价,故答案为:

+1;

(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

Cl2+H2O═HCl+HClO;

(4)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所以方程式是:

(4)2HClO

2HCl+O2

10.(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

段翰英等)。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

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

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

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

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3)]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NaNO3)和氯化物(如NaCl)。

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

含量有多少?

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

下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

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

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

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

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

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

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

(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转化成生的。

⑵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⑶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泡制2-3天B.泡制5-6天C.泡制12天后

⑷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最好加入一些姜汁

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

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D.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

⑸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

(1)根据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进行分析;

(2)根据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亚硝酸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3)根据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

(4)根据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进行分析;

(5)根据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

(1)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

(2)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亚硝酸和氯化钠,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属于复分解反应;

(3)通过图中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可知,泡制12天后,亚硝酸钠含量最低,故选:

C;

(4)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故选:

ACD;

(5)通过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2天后亚硝酸钠的含量逐渐减小到零,所以食用超过12天的泡菜或合理食用泡菜的量.

故答案为:

(1)硝酸盐

(2)复分解

(3)C

(4)ACD

(5)泡制12天以后尽快食用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少食用泡菜

11.(临沂)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说明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配料中选择物质填空。

品 名

×

配 料

鲜鸡蛋、精面粉、精炼植物油、白砂糖、食盐、柠檬汁、食品添加剂

保质期

240天

生产日期:

见封口处

(1)富含蛋白质的是。

(2)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并能在人体内储存起来,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分析】根据配料成分联系人类所需营养成分进行分析。

(1)富含蛋白质的是鲜鸡蛋,富含糖类的是精面粉、白砂糖,富含油脂的是精炼植物油,富含维生素的是柠檬汁,食盐属于无机盐,故填:

鲜鸡蛋。

(2)精炼植物油中富含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并能在人体内储存起来,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故填:

精炼植物油。

(1)鲜鸡蛋

(2)精炼植物油

12.(莱芜)化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科学。

含氟物质的合成,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1)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画出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失”或“得”)电子。

(2)氟化钠常用作牙膏添加剂,能有效预防啮齿。

氟化钠和氯化钠一样,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常用不粘锅锅底涂层,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与油、盐、醋等反应。

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材料,从人体所需营养素角度看,油、盐、醋中的“油”指的是。

(4)氟利昂曾经是一种横好的制冷剂,自1987年国际规定禁止使用,因为氟利昂分解出氟原子能引发下列循环反应而破坏臭氧(O3)层:

①Cl+O3=ClO+O2②ClO+O=Cl+O2。

在上述循环反应中氯原子起作用,O3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2)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来分析;

(3)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以及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来分析;

(4)根据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1)氟是9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故填:

得;

(2)由题干信息可知,氟化钠是由氟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离子;

(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这里的“油”是指油脂;

有机合成;

油脂;

(4)由题干信息可知,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改变,起到了催化作用;

O3和O2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

催化;

分子结构不同。

(1)

(2)离子

(3)有机合成油脂

(4)催化分子构成(或结构)不同

13.(济宁)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

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

请阅读信息并回答:

(1)次氯酸钠的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消毒液中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HClO),化学方程式为.

(3)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因此,84消毒液必须 保存。

(1)根据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碳酸钠进行分析;

(3)根据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进行分析。

(1)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l2═NaCl+H2O+NaClO;

(2)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CO2+H2O═Na2CO3+2HClO;

(3)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所以84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

(1)2NaOH+Cl2═NaCl+H2O+NaClO;

(2)2NaClO+CO2+H2O═Na2CO3+2HClO;

(3)密封。

14.(德州)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

经查阅资料可知: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两条即可)。

(2)过氧乙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乙酸和过氧乙酸都是无色液体,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要把两种液体区别开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1)物理性质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或简单测量即可得到的,而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色、态、味、溶解性等是物理性质;

(2)过氧乙酸是一种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3)根据元素的质量比=(C的相对原子质量×

C的原子个数):

(H的相对原子质量×

H的原子个数):

(O的相对原子质量×

O的原子个数),计算即可;

(4)根据二者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1)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等属于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易挥发;

(2)酸中都含有的阳离子是氢离子,故填:

H+;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C:

H:

O=(12×

2):

(1×

4):

(16×

3)=6:

1:

12;

6:

(4)因为过氧乙酸在微热的条件下会分解出氧气,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进行鉴别;

取适量的两种物质分别放入试管中,微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使木条复燃的是过氧乙酸,不复燃的是乙酸。

(1)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写出两条即可,仅写一条不得分)

(2)H+

(3)6:

1:

12

(4)取适量乙酸和过氧乙酸分别加入试管中,微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使木复燃的是过氧乙酸,不复燃的是乙酸。

15.(宜宾)元素X、Y、Z、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元素。

有关信息如表:

有关信息

X

可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

Y

形成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Z

其单质约占空气体积的1/5

M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1)M元素的名称是  ;

(2)Y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此物质不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由X、Y两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填化学式),该有机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由Y、Z两元素组成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物质是  ;

(5)由Z、M两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

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 生石灰 ,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元素X、Y、Z、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元素,X可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所以X是氢元素,Y形成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所以Y是碳元素,Z其单质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Z是氧元素,M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以M是钙元素,然后将推出的元素进行验证即可

(1)元素X、Y、Z、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元素,X可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所以X是氢元素,Y形成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所以Y是碳元素,Z其单质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Z是氧元素,M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以M是钙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M是钙元素;

(2)碳元素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此物质不属于有机物;

(3)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该有机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5%;

(4)由碳、氧元素两元素组成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物质是干冰;

(5)由钙、氧两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

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1)钙元素;

(2)金刚石,有机物;

(3)CH4,25%;

(4)干冰;

(5)生石灰,CaO+H2O=Ca(OH)2。

16.(宜宾)在化学反应中,凡是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配平这类反应方程式往往采用“化合价升降法”更方便快捷,即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Al+□MnO2═□Al2O3+□Mn,具体配平步骤如下:

①“标变价”:

找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并标出改变前后的化合价;

+3

O2═2

2O3+3

②“列变化”:

列出改变的价态数;

升高3价

降低4价

③“找倍数”:

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为3×

4=12,从而确定Al、MnO2的系数;

4Al+3MnO2═2Al2O3+3Mn

④“配系数”:

再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系数;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HNO3中N的化合价为 +5 价,NO2中N的化合价为 +4 价;

(2)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系数写在横线上,所有系数都必须填写)

 1 C+ 4 NHO3(浓)═ 1 CO2↑+ 4 NO2↑+ 2 H2O

(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进行分析。

(1)氢元素通常先+1价,氧元素通常先﹣2价,所以HNO3中N的化合价为+5价,NO2中N的化合价为+4价;

(2)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上升到+4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下降到+4价,所以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为1×

4=4,

1C+4NHO3(浓)═1CO2↑+4NO2↑+2H2O

(1)+5,+4;

(2)14142.

17.(新疆)根据如图提供的仿息,回答相关问题。

(1)图A中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个铝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