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及性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5375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及性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及性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及性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及性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及性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及性质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及性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及性质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及性质Word文件下载.docx

可以看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2.强氧化性

⑴跟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 

Cu+2H2SO4(浓)==(加热)==CuSO4+SO2↑+2H2O 

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 

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⑵跟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

在这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C+2H2SO4(浓)==(加热)==CO2↑+2SO2↑+2H2O 

S+2H2SO4(浓)====3SO2↑+2H2O 

2P+5H2SO4(浓)====2H3PO4+5SO2↑+2H2O 

⑶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

H2S+H2SO4(浓)====S↓+SO2↑+2H2O 

2HBr+H2SO4(浓)====Br2↑+SO2↑+2H2O 

2HI+H2SO4(浓)====I2↑+SO2↑+2H2O

3.难挥发性(高沸点)

制氯化氢、硝酸等(原理:

利用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如,用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常温) 

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加热)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再如,利用浓盐酸与浓硫酸可以制氯化氢气体。

◎5酸性:

制化肥,如氮肥、磷肥等 

2NH3+H2SO4====(NH4)2SO4 

Ca3(PO4)2+2H2SO4====2CaSO4+Ca(H2PO4)2 

◎6.稳定性:

浓硫酸与亚硫酸盐反应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盐酸

盐酸,学名氢氯酸,是氯化氢(化学式:

HCl)的水溶液,是一元酸。

盐酸是一种强酸,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能在上方看见酸雾,那是氯化氢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的盐酸小液滴。

盐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在一般情况下,浓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在37%左右。

同时,胃酸的主要成分也是盐酸。

20℃时101.3kPa下的数据主要成分:

HCl含量:

工业级36%。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易挥发性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一般实验室使用的盐酸为0.1mol/LpH=1 

一般使用的盐酸pH在2~3左右(呈强酸性) 

熔点(℃):

-114.8(纯HCl) 

沸点(℃):

108.6(20%恒沸溶液) 

相对密度(水=1):

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26 

饱和蒸气压(kPa):

30.66(21℃)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禁配物: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其酸能与酸碱指试剂反应,紫色石蕊{(C7H7O4N)n}试剂与PH试纸变红色,无色酚酞{C20H14O4}不变色。

强酸性,和碱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水 

HCl+NaOH=NaCl+H2O 

能与大部分碳酸盐和碳酸氢盐(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 

K2CO3+2HCl=2KCl+CO2↑+H2O 

能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 

Fe+2HCl=FeCl2+H2↑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MgO+2HCl=MgCl2+H2O 

实验室常用盐酸于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能用来制取弱酸 

CH3COONa+HCl=CH3COOH+NaCl 

另外,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氯化银不能溶于水,产生沉淀。

HCl+AgNO3===HNO3+AgCl↓ 

电离方程式为:

HCl===H++Cl- 

其他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Cl2+H2O==Cl-+H++HClO 

Cl2+2OH-==Cl-+ClO-+H2O 

Cl2+2I-==2Cl-+I2 

Cl2+H2SO3+H2O==2Cl-+SO42-+4H+ 

Cl2+H2S==2Cl-+2H++S↓ 

Cl2+2Fe2+==2Fe3++2Cl-(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3Cl2+2Fe2++4Br-==2Fe3++2Br2+6Cl-(足量Cl2) 

2Cl2+2Fe2++2Br-==2Fe3++Br2+4Cl-(当n(FeBr2)/n(Cl2)=1:

1时) 

8Cl2+6Fe2++10Br-==6Fe3++5Br2+16Cl-(当n(FeBr2)/n(Cl2)=3:

4时) 

Cl2+2I-==I2+2Cl-(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3Cl2+2Fe2++4I-==2Fe3++2I2+6Cl-(足量Cl2) 

4Cl2+2Fe2++6I-==2Fe3++3I2+8Cl-(当n(FeI2)/n(Cl2)=3:

2Cl-+4H++MnO2==Mn2++Cl2↑+2H2O 

Cl-+Ag+==AgCl↓ 

ClO-+H+==HClO(有漂白性) 

2HCIO==(光照)2HCI+O2↑ 

ClO-+SO2+H2O==2H++Cl-+SO42- 

ClO-+H2OHClO+OH- 

3ClO-===2Cl-+ClO3-(加热时的ClO-的歧化反应)

硝酸

硝酸(球棍模型)硝酸(nitricacid)分子式HNO₃,是一种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酸酐为五氧化二氮。

硝酸的酸性较硫酸和盐酸小(PKa=-1.3),易溶于水,在水中完全电离,常温下其稀溶液无色透明,浓溶液显棕色。

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在棕色瓶中于阴暗处避光保存,严禁与还原剂接触。

硝酸在工业上主要以氨氧化法生产,用以制造化肥、炸药、硝酸盐等,在有机化学中,浓硝酸与浓硫酸的混合液是重要的硝化试剂。

存在与制备

自然界

自然界中的硝酸主要由雷雨天生成的一氧化氮形成。

硝酸性质不稳定,因而无法在自然界长期存在,但硝酸的形成是氮循环的一环。

自然界中硝酸的形成按如下步骤硝酸一氧化氮的生成 

N₂(g)+O₂(g)——→2NO(g) 

二氧化氮的生成 

N₂(g)+2O₂(g)——→2NO₂(g) 

2NO(g)+O₂(g)——→2NO₂(g) 

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水中生成硝酸 

3NO₂(g)+H2O(l)——→2HNO₃(aq)+NO(g)

工业合成

氨氧化法 

硝酸工业与合成氨工业密接相关,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浓硝酸酸的主要途径,其主要流程是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氧:

氮≈2:

1)通入灼热(760~840℃)的铂铑合金网,在合金网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NO)。

生成的一氧化氮利用反应后残余的氧气继续氧化为二氧化氮,随后将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制取硝酸。

稀硝酸、浓硝酸、发烟硝酸的制取在工艺上各不相同。

[4] 

4NH₃(g)+5O₂(g)—Pt-Rh→4NO(g)+6H2O(g) 

3NO₂(g)+H2O(l)——→2HNO₃(aq)+NO(g) 

其它 

工业上也曾使用浓硫酸和硝石制硝酸,但该法耗酸量大,设备腐蚀严重,现基本停止使用 

NaNO₃(s)+H2SO₄(l)——→NaHSO₄(s)+HNO₃(g)

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 

硝酸可以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对应的硝酸酯,在机理上,硝酸参与的酯化反应过去被认为生成了碳正离子中间体,但现在许多文献将机理描述为费歇尔酯化硝酸反应(Fischeresterification),即“酸脱羟基醇脱氢”与羧酸的酯化机理相同。

硝酸的酯化反应被用来生产硝化纤维,方程式见下 

3nHNO₃+[C6H7O2(OH)3]n——→[C6H7O2(O-NO2)3]n+3nH2O 

硝化反应(nitration) 

浓硝酸或发烟硝酸与脱水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混合可作为硝化试剂对一些化合物引发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属于亲电取代反应(electrophilicsubstitution),反应中的亲电试剂为硝鎓离子,脱水剂有利于硝鎓离子的产生。

最为常见的硝化反应是苯的硝化:

Ph-H+HO-NO₂——→Ph-NO₂+H2O 

氧化还原反应(reduction-oxidationreaction) 

硝酸分子中氮元素为最高价态(+5)因此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因硝酸浓度的不同而有变化,从总体上说,硝酸浓度越高,平均每分子硝酸得到的电子数越少,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主要为二氧化氮,稀硝酸主要为一氧化氮,更稀的硝酸可以被还原为一氧化二氮、氮气、硝酸铵等,需要指出,上述只是优势产物,实际上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逐渐降低,所有还原产物都可能出现。

硝酸有关电势图见下(标况E/V) 

HNO₃—0.798.9→NO₂—1.08→HNO₂—1.04→NO—1.582→N2O—1.77→N₂—0.27→NH+₄ 

HNO₃—0.97→NO 

HNO₃—1.25→N2O 

HNO₃—0.88→N₂ 

以下提供一些典型反应 

浓硝酸:

Cu(s)+4HNO₃(aq)——→Cu(NO3)₂(aq)+2NO₂(g)+2H2O(l) 

P(s)+5HNO₃(aq)——→H3PO₄(aq)+5NO₂(g)+H2O(l) 

环己酮+浓硝酸——→1,6-己二酸(60%) 

稀硝酸:

3Cu(s)+8HNO₃(aq)——→3Cu(NO3)₂(aq)+2NO(g)+4H2O(l) 

Fe(s)+4HNO₃(aq)——→Fe(NO3)₃(aq)+NO(g)+2H2O(l) 

3Zn(s)+8HNO₃(aq)——→3Zn(NO3)₂(aq)+硝酸2NO(g)+4H2O(l) 

4Zn(s)+10HNO₃(aq)——→4Zn(NO3)₂(aq)+N2O(g)+5H2O(l) 

4Zn(s)+10HNO₃(aq)——→4Zn(NO3)₂(aq)+NH4NO₃(aq)+3H2O(l) 

6KI(aq)+8HNO₃(aq)——→6KNO₃(aq)+3I₂(s)+2NO(g)+4H2O(l)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因另一名称causticsoda而在香港称为哥士的,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氢氧化钠是一种极常用的碱,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药品之一。

它的溶液可以用作洗涤液。

制作少量氢氧化钠

可以寻找一些碳酸氢钠(小苏打)(如果有碳酸钠更好),再找一些氧化钙(生石灰)(一般的食品包装袋中用来做吸水剂的小袋子中有)。

把生石灰放于水中,反应后取上层清液倒入空的干净的杯子中,把碳酸氢钠加热一会儿倒入杯中,待其反应一会儿直到杯中不再产生白色沉淀,滤去沉淀,剩下的清液就是氢氧化钠。

如果需要纯一点可以加热一会儿,蒸发一部分水,这样可以得到比较纯的氢氧化钠。

CaO+H₂O====Ca(OH)₂ 

NaHCO₃+Ca(OH)₂====CaCO₃+NaOH+H₂O(碳酸氢钠) 

Ca(OH)₂+Na₂CO₃====CaCO₃↓+2NaOH(碳酸钠)

NaOH的化学性质

1、NaOH是强碱,具有碱的一切通性。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

(1)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大量的OH⁻:

NaOH=Na⁺+OH⁻ 

(2)能和酸反应,NaOH+HCl=NaCl+H₂O 

(3)能和一些酸性氧化物反应,

2NaOH+SO₂(不足)====Na₂SO₃+H₂O 

NaOH+SO₂(过量)====NaHSO₃①(①生成的Na₂SO₃和水与过量的SO₂反应生成了NaHSO₃) 

2NaOH+SO₃====Na₂SO₄+H₂O 

2NaOH+3NO₂====2NaNO₃+NO+H₂O 

(4)氢氧化钠溶液和铝反应,

2Al+2NaOH+2H₂O====2NaAlO₂+3H₂↑(而且,在NaOH不足量时 

发生的反应为2Al+6H₂O===(NaOH)===2Al(OH)₃↓+3H₂↑) 

(5)能强碱制取弱碱,NaOH+NH₄Cl====NaCl+NH₃·

H₂O 

(6)能和某些盐反应,2NaOH+CuSO₄====Cu(OH)₂↓+Na₂SO₄ 

(7)NaOH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8)NaOH能吸收二氧化碳。

反应过程如下:

2NaOH+CO₂====Na₂CO₃+H₂O(CO₂少量) 

NaOH+CO₂====NaHCO₃(CO₂过量) 

(9)NaOH能与二氧化硅反应,SiO₂+2NaOH====2NaSiO₃+H₂O 

(故使瓶塞与玻璃瓶粘和,不易打开) 

(10)能与指示剂发生反应,碱的通性:

遇无色酚酞变红(过浓的氢氧化钠也会使酚酞褪色),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₂O₂ 

过氧化钠是白色或黄色粉末, 

摩尔质量为78g/mol,常用78g/mol 

相对密度为2.47(水=1) 

相对分子质量为78 

熔点460℃(不分解)

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1)氧气浓度较低:

4Na+O₂==点燃==2Na₂O(氧化钠) 

(2)氧气浓度较高:

2Na+O₂==点燃==Na₂O₂(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但也可与二氧化碳,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₂O₂+2CO₂══2Na₂CO₃+O₂ 

2Na₂O₂+4HCl══4NaCl+2H₂O+O₂↑ 

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2Na₂O₂+2H₂O══4NaOH+O₂↑,反应放热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₂O₂+2H₂O══4NaOH+O₂↑ 

与次高价气态非金属氧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但不放出氧气,如:

Na₂O₂+CO══Na₂CO₃ 

Na₂O₂+SO₂══Na₂SO₄ 

与最高价气态非金属氧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放出氧气,例:

2Na₂O₂+2CO₂══2Na₂CO₃+O₂↑ 

2Na₂O₂+2SO₃══2Na₂SO₄+O₂↑

用途

可做供氧剂,强氧化剂,具有漂白性。

它能与CO₂作用,放出O₂。

2Na₂O₂+2CO₂══2Na₂CO₃+O₂↑ 

根据这个性质,可将它用在矿山、坑道、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将人们呼出的CO₂再转换成O2,以供呼吸之用。

它还可以用于消毒、杀菌和漂白。

(多用KO₂,而不用Na₂O₂) 

它具有强氧化性,在熔融状态时遇到棉花、炭粉、铝粉等还原性物质会发生爆炸。

因此存放时应注意安全,不能与易燃物接触。

它易吸潮,遇水或稀酸时会发生反应,生成O₂。

过氧化钠可用来除去O₂中的H₂O和CO₂杂质。

根据这个性质,可将它用作供氧剂,用于矿山、坑道、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将人们呼出的CO₂再转换成O₂,以供呼吸之用。

过氧化钠还可以用于消毒、杀菌和漂白等,在工业上常用做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去臭剂、氧化剂等。

熔融态的过氧化钠是非常好的氧化剂,可以把Fe氧化为高铁酸根,甚至可以在常温下把有机物转化为碳酸盐。

氯化钡

BaCl2、式量208。

剧毒,熔点925℃,沸点1560℃,相对密度3.85624,溶于水,微溶于盐酸和硝酸,难溶于乙醇和乙醚,易吸水,需密封保存。

作分析试剂、脱水剂,制钡盐,以及用于电子、仪表、冶金等工业

硫酸铜

硫酸铜为天蓝色或略带黄色粒状晶体,水溶液呈酸性,属保护性无机杀菌剂,对人畜比较安全。

化学式CuSO4。

一般为五水合物CuSO4·

5H2O,俗名胆矾;

蓝色斜方晶体;

密度2.284克/厘米3。

硫酸铜是制备其他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尔多”溶液,用作杀虫剂。

硫酸铜也是电解精炼铜时的电解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

coppersulfate 

硫酸铜结晶水合物的俗称:

蓝矾、

胆矾分子式:

CuSO4(纯品),CuSO4·

5H2O(水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

159.68 

外观与性状:

蓝色三斜晶系结晶。

熔点(℃):

200(无水物) 

沸点(℃):

高温分解 

相对密度(水=1):

2.28 

溶解性:

溶于水,25℃时水中溶解度为23.05g,溶于稀乙醇,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液氨。

主要用途:

用来制取其他铜盐,也用作纺织品媒染剂、农业杀虫剂、杀菌剂、并用于镀铜。

硫酸铜其五水合物又称蓝矾或胆矾。

硫酸铜也经常作为五水合硫酸铜晶体的简称。

硫酸铜及其溶液硫酸铜CuSO₄

分子量160(硫酸铜晶体:

CuSO₄·

5H₂O分子量249.68 

) 

深蓝色大颗粒状结晶体或蓝色颗粒状结晶粉末。

有毒,无臭,带有金属涩味。

干燥空气中会缓慢风化。

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288K时,0.1mol/L的CuSO₄溶液pH=4.2),不溶于乙醇。

晶体受热时会失去结晶水,45℃左右时失去两分子结晶水,110℃以上失去四分子结晶水,258℃以上将失去全部水结晶成为白色粉末状无水硫酸铜,650℃则分解成氧化铜和三氧化硫。

无水硫酸铜有极强的吸水性,把它投入95%乙醇或含水有机物,即吸收水分而恢复为蓝色结晶体。

硫酸铜中的铜离子能破坏蛋白质的立体结构,使之变性。

测定蛋白质浓度时常在蛋白质中加入碱,再加入硫酸铜溶液,此时溶液会变为紫色,这个反应被称为双缩脲反应。

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

吸水性很强,吸水后呈蓝色。

硫酸铜加热到650℃时分解成CuO:

化学反应硫酸铜是制备其他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无水硫酸铜加热到923K时,分解成CuO

CuSO₄==加热==CuO+SO₃↑ 

或者2CuSO₄==加热==2CuO+2SO₂↑+O₂↑ 

或者Fe+CuSO₄====FeSO₄+Cu 

用于检验硫酸铜 

CuSO₄+H₂S===CuS(黑色沉淀)+H₂SO₄ 

硫酸铜溶液电解 

2CuSO₄+2H₂O==通电==2H₂SO₄+2Cu+O₂↑

碳酸钠

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洗涤碱,化学式:

Na2CO3,普通情况下为白色粉末,为强电解质。

密度为2.532g/cm3,熔点为851°

C,易溶于水,具有盐的通性。

【化学式】Na2CO3 

【相对分子质量】106 

【俗名】块碱、纯碱、苏打(Soda)、碱面、口碱(历史上,一般经张家口和古北口转运全国,因此又有“口碱”之说。

)、碱面(食用碱),无结晶水的工业名称为轻质碱,有一个结晶水的工业名称为重质碱。

【外观】白色粉末状,是固体 

【相对密度(水=1)】2.532 

【熔点】851℃ 

【溶解度】21g20℃ 

【分类】强碱弱酸盐**注意**(纯碱是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