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5274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黄帝内经》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黄帝内经》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黄帝内经》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黄帝内经》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黄帝内经》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帝内经》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本课程包含26学时的线下学习,请根据课程安排和课程当日通知,按时参加线下课程。

不得迟到、早退、无故旷课。

违规者根据实际情况扣除相应平时成绩。

遵守学术诚信,不得抄袭。

应按时交作业,迟交者,不算入平时成绩,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请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严格遵守《上海中医药大学考场规则》。

违者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处理。

沟通与答疑:

每周三晚上,并请关注相应的班级群、微信群消息。

三、学习目标:

1、课程学习目标:

(章节分目标详见本文档第二部分教学大纲各章节介绍或者首页导航“课程章节”板块中各“章节学习目标和教学活动”文档)

知识目标:

1、能背诵出重要内经原文

2、能阐述解释重要原文、理论的含义

能力目标:

1、能辨析不同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

2、能运用《内经》理论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对病案进行分析

3、能评价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资料

情感目标:

1、能在《学习反思表》中表达出对中医经典的喜欢、认识到中医经典在当代的重要性

2、能建立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对疾病的认识能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进行分析,分析病案时,对患者表达人文关怀

2、教学方式

混合式教学

 

在线活动: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讲义

学生查阅参考资料

学生在线自测

学生论坛讨论

教师论坛在线指导

线下活动:

教师授课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分享

学生质疑、补充

教师总结反馈

学生反思

3、一致性原则下的整体课程设计

(学习目标、学业考评、课程活动之间的对准一致关系)

学习目标与课程活动之间的关系一览表(具体课堂活动对应的章节目标详见教学大纲第二部分和章节学习手册中):

学习目标

课程活动

关系解释

课堂背诵原文

课堂测试

在线测试

通过学生背诵原文和在线、课堂测验情况可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线讨论

课堂讨论

PBL、CBL

病案讨论

通过线上、线下学生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交流分享情况,可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

通过病案分析,能显示出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

在具体的课堂活动设计中,又可以根据具体学习内容,开展PBL或者CBL,或者可行的教学活动。

填写《学习反思表》

访谈

问卷调查

病案分析

通过建立阶段反馈和及时反馈体系,让学生填写《学习反思表》、学生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四、学业考评方式、分值和评价标准

1、学业测评方法的设定原则(对准一致原则):

针对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背诵原文和课堂测验情况可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能力目标,通过线上、线下学生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交流分享情况,可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

针对情感目标,通过建立阶段反馈和及时反馈体系,让学生填写《学习反思表》、学生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2、测评方式及评价标准

3、测评具体安排

4、评价标准详细说明

◆平时成绩占40%,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

课堂测验2次,占10%,评分标准为教材所选原文以及校注说明;

期中考试1次,分值占15%,考核范围为之前所学内容,含有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病案分析等题型,评分原则和标准以教材为主,对于病案分析,一定要结合《内经》原文进行理法方药的分析,并从情感上关注患者;

论坛讨论专区,分值占5%,讨论时要根据在线资源,结合自己所学所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能对他人的观点和阐述进行回应;

在病之形态篇章,有一次PBL和CBL,共占分值10%,针对复杂病案进行讨论分析,能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展开头脑风暴,小组成员充分地交流互动,进而从能全方位地分析疾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起新一轮的学习。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对全部课程内容进行考核,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评分标准参考其中考试。

◆每一个单元都需要在线自测,这是在线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必须完成,可反复自测,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但如果未完成在线自测,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建立反馈机制,老师可通过线上自测和课堂测验结果,及时给予反馈。

如果学生在线上线下学习时随时发现问题也都可随时或者通过论坛、私信、邮件等方式提出,教师均会及时反馈。

并且在课程中间两次填写《学习反思表》,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状态、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下一阶段更好的开展学习。

阶段反馈。

教师承诺一周内反馈。

◆如课堂平时测验没有来参加和网上论坛没有及时完成讨论的,过期不补。

五、教材

1、必选教材与选学教材

使用说明:

1、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所选原文内容,均选自以上王庆其主编的教材,作为课程学习的必选教材。

2、对于在线学习、论坛讨论、案例学习等拓展内容,可以参考以下教材和参考书:

2、参考资料目录

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6月

类经,张介宾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12月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马莳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吴昆学苑出版社2001年1月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等北京出版社1997年8月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郭蔼春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郭蔼春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

素问注释汇粹(上下册),程士德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1月

《黄帝内经词典》,郭蔼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年

黄帝内经(全注全译),张登本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

《内经临证发微》,王庆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内经临床医学》,王庆其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3、课程其他资源

本课程资源分为课程章节基本资源和其他资源,基本资源包括视频、讲义、测试题,其他拓展资源包括国内知名专家的讲座视频,以及习题作业和测试试卷和其他课程相关资源。

六、教学活动

1、教学课时安排与学习进度、测评导航

课程活动的相关说明:

(1)课程活动紧密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具体参考本文档前一部分“一致性原则的学习目标设计”表格。

(2)在课程中有线上学习和线下讨论活动。

线上学习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讲义,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老师的问题或者论坛主题展开讨论。

讨论时请注意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

线下病案讨论时要结合《内经》理论,并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运用适当的沟通技巧,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讨论时请结合《教学大纲》中的课程要求与师生沟通规则。

线上学习要求:

1.完成95%以上视频、讲义学习得5分,否则0分;

2.找他人替代线上学习,或者替代他人线上学习,一经发现,本课程考核最终成绩为不合格。

3.每一单元都有自测题,都要完成,共有7次。

每一次自测题可以多次自测,直到达标。

线下讨论:

1.积极参与在线讨论及线下课堂讨论,在线发言>5次且课堂发言/板书交流>2次,表述清晰且准确者得满分;

2.积极参与在线讨论及线下课堂讨论,但发言次数偏少或表述较不清晰或答案不完全准确者的情扣分;

3.不参与在线讨论、课堂或小组内部讨论者得0分。

(3)课程进行的任何时候,对学习方面有任何问题,均可随时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可以用邮件和班级群、论坛、《学习反思表》与教师沟通,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阶段反馈(一周内)。

2、在线资源导航

七、课程辅助技术及帮助信息

本课程需要使用能上互联网的电脑,安装相关系统软件,能打开mp4视频,ppt,word等基本格式的文档。

手机下载微信APP,便于加入班级群,参与课程。

1、本课程采用“爱课程”平台,加入课程开始学习后,进入学习主页,可看到讨论专区,右侧又可分为老师答疑区、笔记区、讨论区,同学们根据课程学习要求进行发帖讨论。

2、每学期开始都会建立班级微信群,以便交流信息与反馈,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可以下载“爱课程”APP,随时随地地学习。

4、学习和对于网站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解决:

(1)“爱课程”网站页面下方的“联系我们”。

(2)联系课程老师:

***************

或者在微信群里提出问题,相关负责老师会协助解决。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绪论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内经》的成书年代、沿革过程

2、能阐述《内经》的学术特点和学术价值、《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能总结出《内经》研究的概况及学习《内经》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内经》的成书及沿革。

2、《内经》、《素问》、《灵枢》书名的含义。

3、《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

4、《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5、《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6、《内经》的学术价值,《内经》研究的概况。

7、学习《内经》的主要方法。

[教学方式]

在线学习、课堂授课。

原文选读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

1、能背诵出《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中的重要原文

2、能阐述养生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3、能说出人之寿夭的根本因素

3、能阐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思想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及违背了四时阴阳所产生的病变

能力目标

1、能辨析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的生理过程

2、能总结出肾气对人的重要作用、补肾法对延缓衰老的意义、调理冲任与生殖机能的关系、古人对生命形成的认识

3、能运用《内经》理论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对病案进行分析

1、能表达出《内经》理论在当今人们生活中养生的重要性。

1、上古之人长寿及《内经》时代人早衰的基本原因。

2、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3、人体生长壮老的自然过程,肾气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4、“四气调神”的养生之道。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思想。

6、“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7、人始生的物质基础。

8、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9、脏腑功能活动与人之生长壮老及寿夭的关系。

在线学习、课堂授课、PBL讨论。

第二单元阴阳应象

1、能背诵出《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重要原文

2、能阐述阴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阴阳的可分性

1、能阐述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2、阴阳的运动变化的特点

1、能建立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对疾病的认识能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进行分析。

1、阴阳学说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

2、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具体运用:

(1)解释生理;

(2)解释饮食生化过程;

(3)解释病因发病;

(4)解释病机;

(5)指导辩证;

(6)分析药性功用;

(7)指导诊法;

(8)指导针刺治疗;

(9)指导养生方面(10)五行在医学上的运用。

3、阴阳的可分性。

4、阴阳的升降变化是事物生杀之本始。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

1、能背诵出《五藏别论》、《六节藏象论》、《经脉别论》中的重要原文

2、能阐述十二脏腑的功能特点,相互关系及心的主导作用

3、能说出藏象概念及五脏性能、脉、髓、筋、血、气的生理和病理、奇恒之腑的概念及功能特点

4、能描述水谷、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及“四时五脏阴阳”的含义

5、能阐述脾与胃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病邪与脏腑发病的关系,风邪湿邪致病的特性

1、能辨析五脏“藏而不泻”和六腑“泻而不藏”的含义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2、能描述出“魄门亦为五藏使”的临床指导意义。

4、能总结出心不受邪的机理

1、能表达出对中医经典的喜欢、认识到中医经典在当代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相互关系。

2、藏象的概念及五脏性能。

3、脉、髓、筋、血、气的生理和病理。

4、奇恒之腑及其功能特点;

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实”

的功能特点;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的功能特点。

5、魄门亦为五藏使。

6、水谷、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

7、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及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

8、病邪与脏腑发病的关系及“阳道实,阴道虚”含义。

9、脾的主时。

10、五脏和七窍的关系。

11、心不受邪的机理。

在线学习、课堂授课、PBL讨论

第四单元血气精神

1、能背诵出《本神》《营卫生会》中的重要原文

2、能阐述解释神的概念及针刺必本于神的意义、神的产生及人的思维过程、情志失调伤神伤脏而致病、五脏与神的关系

3、能描述出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会合,三焦的生理功能,及汗血同源的道理、营卫与睡眠的关系。

4、能说出精、气、津、液、血、脉的基本概念,生理作用及病理变化、六气与水谷精气的关系

5、能总结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的生理作用、脏与腑的生理功能

6、能说出营气、卫气、宗气的生成和作用

1、能辨析不同的概念以及临床出现的症状。

2、能建立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对疾病的认识能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进行分析

1、针刺本于神的原理。

2、神的概念,神的产生及人的思维过程。

3、五脏与神的关系。

4、情志失调伤神伤脏的病症及五脏虚实病变的病症。

5、“六气”的概念和生理作用;

“六气”脱的病理表现;

“六气”的化源与胃的关系。

6、营卫之气的生成与交会;

营卫与睡眠的关系。

7、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

8、汗和血的关系。

9、精、气、津液、血、脉的概念及生理、病理。

10、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的生理作用;

脏与腑的生理功能。

11、营气、卫气、宗气的生成和作用。

在线学习、课堂授课、讨论

第五单元百病始生

1、能背诵出《百病始生》、《生气通天论》重要原文。

2、能阐述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外邪致病的传变规律。

3、能说出阳气的生理及主要病理、阳气与阴精的关系、饮食五味过用对五脏的危害。

4、能解释“百病生于气”的病机、阴阳盛衰失调的病机。

5、能说出发病与体质的关系。

1、能辨析上、中、下三气不足的病变

2、能总结《内经》关于发病的基本观点以及积的病因病机、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

3、能总结出病机十九条对临床的启迪意义。

4、能运用《内经》理论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对病案进行分析

5、能评价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资料

1、病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外感发病的机理及外邪致病的传变规律。

3、出血部位与所伤络脉的关系。

4、积的病因病机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5、阳气的生理功能。

6、阳气的病理:

阳失卫外,感受外邪;

阳亢精绝;

阳气厥逆;

阳气偏沮;

阳气内盛;

阳气郁遏;

阳气阻隔;

病久传化。

7、阳气和阴精的关系。

8、饮食五味过用对五脏的危害。

9、五脏疾病的传变规律。

10、“百病生于气”的病机。

11、阴阳虚实盛衰的病机。

12、病机十九条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13、上、中、下三气不足的病变。

14、发病与体质的关系。

其中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可以做PBL教学。

第六单元病之形能

1、能背诵出《热论》《咳论》《痹论》《痿论》《举痛论》《水胀》重要原文

2、能阐述热病的概念,热病的传变规律、病证特点、预后、治疗原则,热病的遗、食复和禁忌,热病预后与胃气的关系。

3、能阐述阴阳交、风厥、劳风等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则

4、能阐述咳的病因病机,熟悉辨证分类的方法及治法,了解咳与四时气候变化的关系。

5、能阐述引起疼痛的病机,熟悉痛证的辨证要点。

6、能阐述痹的病因病机、分类、传变、症状特点、治疗及预后,痹与营卫之气的关系。

7、能阐述痿的传变规律、症状特点,治痿“独取阳明”的机理。

8、能阐述寒厥、热厥的病因病机;

古今热厥的概念不同;

熟悉昏厥的病机。

9、能阐述水胀、肤胀、鼓胀的临床鉴别。

10、能阐述肠覃、石瘕的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其治疗原则。

11、能阐述水肿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

12、能阐述脾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转归、治则治法、方药。

1、热病的概念,热的传变规律、病证特点、预后。

2、热病的治疗原则;

遗、食复和禁忌。

3、两感于寒的传变规律及症候;

胃气与热病预后的关系。

暑病与温病的区别。

4、阴阳交的病机、证候及预后。

5、风厥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

6、劳风的病因、病位、症状、治则及预后。

7、咳的病因病机;

五脏咳六腑咳的传变和辨证分类;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临床意义。

8、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9、痹的病因病机、分类、症状特点、传变、治疗及预后。

营卫之气与痹的关系。

10、痿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痿“独取阳明”的机理。

11、寒厥、热厥的病因病机;

昏厥的病机。

12、水胀、肤胀、鼓胀的临床鉴别。

13、肠覃、石瘕的病位、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及其治疗原则。

14、水肿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

15、脾瘅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转归、治则治法、方药。

第七单元脉要精微

1、能背诵出《脉要精微论》重要原文、

2、能阐述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四诊合参的原则。

3、能阐述五色、视精明的要领、观五脏有余不足,形之盛衰、四时脉象,尺肤诊等诊断方法。

4、能描述平息调脉法,以及“闰以太息”的含义。

5、能阐述虚里诊的诊察内容及意义。

6、能阐述“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的意义及临床诊断价值。

7、能阐述脉以胃气为本的意义及真脏脉和胃气脉的区别。

8、能阐述寸口脉与尺肤脉的合参;

水肿、黄疸、胃疸病的临床特点。

9、能阐述“四难”、“四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五实”、“五虚”的概念、转机及临床意义。

10、能阐述五脏之色的诊断。

11、能阐述气口独为五脏主的原理。

12、能阐述“脱精”、“失营”的机理。

13、能阐述“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守数据治,无失俞理”的含义

2、能阐述临病人问所便的意义。

1、能表达出反迷信的观点、医患合作的思想。

2、能认识到医者诊病易犯的五过,以及必须遵循的“四德”及其现实意义医者诊病的“五过”、“四德”及其现实意义。

1、诊法常以平旦的原理。

2、四诊合参,决死生之分的纲领。

3、脉象主病;

视精明,察五色的善恶;

察五脏得守失守;

察形之盛衰以知五脏得强失强。

4、脉应四时。

5、尺肤诊的部位,脏腑的分布,诊断的意义。

6、平息调脉的意义。

7、四季的平、病、死脉。

8、虚里诊及其临床意义:

9、尺肤诊与脉诊合参;

水肿、黄疸、妊娠的脉象。

10、“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的意义及临床诊断价值。

11、胃气脉和真脏脉。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