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4467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Word格式.docx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Word格式.docx

三、选择题BA

1.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A.社会功能 B.育人功能  C.经济功能  D.政治功能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书育人   B.管理学生    C.教育学生    D.教学

四、辨析题

1.动物界也存在与人类本质上相同的教育现象。

错。

这是“生物起源论”的观点,把人类教育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从根本上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五、简述题

1.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1)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的进程——人的培养

培养人是教育的最基本职能,也是教育的特质所在。

通过教育,加速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人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

人类文明的传承,不是靠生物遗传实现的,而是靠教育

(3)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

选择和传承人类经验的精华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人才选拔时学校选择职能的又一方面。

六、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人口功能

第一,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第二,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第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第四,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2)教育的经济功能

第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可实现劳动能力的再生产,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三,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教育的政治功能

第一,培养政治人才

第二,培养合格公民

第三,传播政治意识,培养那个主流政治价值观

(4)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化更新与创造的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原则

1.教育规律:

即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以及教育与其外部环境诸因素或自荐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教育原则:

使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性准则

1.教育的一般规律,即教育的基本规律、普遍规律,指存在于教育领域之内为一切教育共有的规律,这类规律有两条,即________教育与社会发展_______和____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_______。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__遗传____、___环境___、__教育____和__人的主观能动性_。

三、选择题DDC

1.教育的人性化是________的基本特征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知识社会

2.教育的国际化是________的基本特征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知识社会

3.教育的民主化是________的基本特征

1.“一两遗传胜过两吨教育”

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素质固然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但它仅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性,还要靠后天的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着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但是,环境仅仅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不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3.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会任意地使他们加以改变,或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或是乞、

小偷

错。

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但是,教育并不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同时也离不开遗传、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论述题

1.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内因,教育是外因,教育只有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有效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第一,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根据顺序性和阶段性特点,要求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尊重不同年龄学生的阶段特征,注意各年龄阶段间的相互衔接,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

第二,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或在个别方面是不均衡的,存在着发展的关键期。

根据不均衡性特点,要求教育把握关键期,及时而教,促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第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个别差异性。

根据差异性特点,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促进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第四,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要求教育把握各个年龄阶段中比较稳定的共同特征;

可变性则要求教育把握学生身心发展时代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第五,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身体与心理、认知和情意等发面整体的、统一的发展。

根据整体性特点,要求教育必须重视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不是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要适当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前面,以教育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整体上来看:

一方面,教育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另一方面,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发展。

1、社会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

(1)国民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第二,科技发展制约着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变革和发展

第三,国民经济不平衡发展状况影响着教育发展

第四,教育优先发展是当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

第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

第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3)文化发展制约着教育

第一,文化知识发展状况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水平

第二,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第三,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传统与变革

(4)人口因素、地域环境对教育也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2、教育发展促进着社会发展

第一,教育可以通过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劳动能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等,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教育可以通过培养政治人才、培养合格公民、倡导主流政治价值观等,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第三,教育可以通过文化传承、选择、交流、创新等,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存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四,教育可以通过改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发挥教育的人口功能,提高国民素质、优化人力智力资源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章教育规律的基本构成要素

1.教师专业化:

教师职业达到一定的专业性职业标准,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2.教育机智:

对一种突发性教育情境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教育情境:

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而创设的教学环境,包括学习活动、教学背景、教学氛围等

1.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___教师____、____学生____和____教育影响______。

2.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民主平等___、____尊师爱生____、___教学相长_。

3.学生是教育的_____客体____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发展的_______主体________。

4.教育影响包括_教育内容_、教育方法___、_教育技术_和__教育情境______。

5.广义的教育情境包括____物理环境___________和__心理环境____两大范畴。

三、选择题BCC

1.__________是传统的“师道尊严”的体现

A学生中心论B教师中心论C“主体—主导”论D“主体间性”论

2.师生关系是通过而形成的关系体系

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C.教与学的活动D.师生相互尊重

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这是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观。

新课程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有知识拥有者转变为合作学习者;

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习者、研究者

1.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与方法、个性特点等,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正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正视学生是整体的人、认知与情意发展的统一体,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先导

(3)热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这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体现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这是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措施和途径

(5)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这是影响师生关系、做好育人工作的核心因素

第五章教育目的

1.教育方针:

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指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目的:

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1.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是随生产力发展出现的____社会分工___________。

2.在确定教育目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__个人本位论__和____社会本位论_____。

3.确定教育目的反映出_____社会发展______需要和_____人的发展_____需要之间的关系。

4.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_____出发点_________,又是教育工作的______归宿______。

5.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______。

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三、选择题BDA

1.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A.孔德B.卢梭C.那托尔普D.涂尔干

2.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A.卢梭B.孔德C.那托尔普D.杜威

3.美育即______________。

A.审美教育B.艺术教育C.社会美教育D.自然美教育

四、简述题

1.怎样理解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两个不同主张?

个人本位论主张:

(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

(2)教育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个人的本性,增进个人价值;

(3)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4)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主张:

(1)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3)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4)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在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关系的问题上,两种主张各执一端,割裂了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走向对立,因而都是不科学的。

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辩证统一起来,才是唯一科学的观点。

2.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1)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3)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3.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其中,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

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为各育提供智力支持;

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

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五育各有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互独立的。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不能相互取代的;

同时它们又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在实践中,要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五育”并举并非要求学生门门百分平局发展,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把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六章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又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_____六三三学制________。

2.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__单轨型___学制发展而来的___分支型____学制。

3.义务教育是依据_______法律_______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____学校_______、_______家庭________和_______社会________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4.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是建立和实施终身教育制度。

三、选择题DCABB

1.当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是建立和实施_____制度。

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终身教育

2.世界上第一个颁布执行义务教育令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4.我国颁布的第—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_______。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_______。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戍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6.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是。

A.幼儿园至初中 B.小学至初中  C.幼儿园至高中  D.小学至高中

第七章课程

1、课程:

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活动课程:

又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或“学生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3、综合课程:

打破分科课程的界限,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把有关联的学科及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几个成分整合成为有机整体的新型课程

1、美国著名教育学者_____博比特___出版的《课程》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也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课程的纵向组织结构为:

__课程计划____、__课程标准___、__教科书__。

3、课程资源的特点包括多样性、价值潜在性、___多质性__等特点。

4、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正在被________相互适应取向_______所超越。

5、从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来看,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___过程____取向的评价和___主体___取向的评价所超越。

三、选择题BDAACA

1、“课程”一词在我国文献中的出现,始见于。

A汉代B唐代C明代D清代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A杜威B博比特C布鲁纳D泰勒

3、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洛克

4、依据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于当年秋学期正式启动。

A2001年B2002年C2003年D2004年

5、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课程改革,依据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于当年秋季进入实验区。

A.第六次B.第七次C.第八次D.第九次

6.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B.博比特C.泰勒D.杜威

1、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教材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也绝不仅仅限于学校内部。

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它弥散于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

1、课程标准包括哪些内涵?

(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4个基本问题:

(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3)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学经验?

(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这4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确定骄傲与目标是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出发点;

选择教育经验和组织教育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它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

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系统运行的结果检验和基本保证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有哪些?

(1)确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2)努力解决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3)因地制宜,体现出地域特性、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

(4)因校制宜,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1、结合所学理论,谈谈你毕业学校或所在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改革?

第八章教学

1.教学: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血的共同活动。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

2.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制度和程序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3.教学观:

人们对小学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张,包括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评价等基本问题的看法和主张

1.教学是学校的__中心工作__,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加强素质教育、造就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2.教学过程中的三条基本规律包括_教学发展性_规律、_教学教育性_规律、_教学相长性_规律。

3、备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钻研教材、___了解学生__、研究教法、__摸索学法__。

5.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行为主体、___行为动词_____、情境或条件。

6.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以下三类:

陈述性知识、__程序性_、策略性知识。

7.教学中的预设与______生成____不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

三、选择题ABC

1.我国当今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A.课堂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现场教学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课外辅导

3.__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A.读书指导法B.发现法C.讲授法D.探究法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为:

(1)关注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终身发展奠基

五、辨析题

1、教学就是上课。

从教学活动全程来看,教学活动包括三大基本阶段,一是教学设计、计划与准备阶段,即备课阶段;

二是教学实施阶段,包括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

三是总结评价阶段,包括学业成绩的检查、评价与反馈。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任务,但仅仅是教学实施阶段中的一环,因而,不能将教学仅仅视为上课。

1、论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